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This book concerns the vibr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slender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 loss of stability of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is presented here in terms of dynamic behavior. A variety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analyzed with a view to predict their response to various (primarily axial) loading conditions. A number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with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rom the laboratory. The book presents methods by which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vibration and buckling on various structures can be assessed. Incorporates a wide range of realistic examples of structures and loadings Includes analy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Cross references methods between vibrations and buckling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圖解都市景觀 作者:蔡燕寶 譯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期:2020/03/01 條碼:9789577051257 內容簡介 本書之目的並非在於轉用基礎命題或造型課題方式引導,而且也不根據整體都市造型發展計劃構想。 本書重點在於都市景觀形成之細部單元,即"造型單元"-其形成或毀損-對於我們每日身處的環境景象而言意義深遠。另外一項選定本書主題因素乃根據以下之實例:都市計劃處理過程中-設置大空間的,抽象的以及步驟上一覽無遺的,小空間的等等問題上的應用-必須透過經驗與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求得洞悉與總覽。 對於學生而言,以反覆的方法,亦即由其自信的個別單元著手進行,並逐步地進入多層面而繁複的計劃與造型作業中。關於這種由理解細部再到掌握整體的方式,也就是個別疑點所獲致的方案包含了許多主體性的問題,例如-比例放大的問題-,然後再回歸到大範圍的造型課題上。 同時亦須考慮的是,於都市計劃的日常實務中,執行的任務範圍較少涉及大的都市計劃關聯性造型,而通常所涉及的乃是"精密作工"方面。 嚴謹而確實的細部造型設計,對於建造都市整體景觀造型的協調而言,有其絕對的必要,並藉有效的助益過程以達成任務。 目錄 鄉村、地方,都市景象之現況調查與分析 景象之造型特徵 自然照觀與聚落型態之造型特徵 都市景象於造型上之特徵 道路空間於都市造型上之特徵 建築物於都市造型上之特徵 與都市造型相關的構想 都市造型的一般性處理方式 自然環境中建造策略之設置 由計畫觀點看地形 由計畫觀點看河渠流向 由計畫觀點植裁 野地高處之建造基地的選擇 基地平面之配置以景觀協調性之評定為依據 山坡地建築之設置 自然環境中的建築群 從聚落外緣至外圍景觀的造型 建造於既存建築物環境結構中之新設建築 由都市建造之觀點出發的建築物造型 於眼睛高度之視線莊園內的建物空間與細部造型 空間界限之造型效應 屋頂形式之造型效應 街道與街道空間之造型 與自然景觀配合的道路措施 與街道景觀配合的道路措施 從道路到交通安寧與住宅區環境改善的改造方式 配合地形構造的道路走向 街道隔音設施之造型 從開放的景觀轉移到聚落領域的道路景觀造型 住宅區域之入口空間的景觀造型 道路空間的造型 廣場空間之造型 步道之造型 都市步道可視為多種生活體驗之範圍 步道之造型與設計參考準則 於步道上之設施與造型細部 水可視為都市景觀中一種體驗之要素 樹木可視為景觀造型之要素 樹木之美,活力與機能 樹木可視為道路與廣場景觀造型要素 適合於各種場所的樹種類 時間流轉中樹木成長之變化 住宅環境之設施與造型 於住宅環境中之體驗及活動空間與諸設備之結構 住宅環境之擴展形式 住宅環境中之各項設施之距離及其所需時間 住宅環境中之遊戲場 住宅區造型 獨棟住宅區域之低密度,開放型建築形式 基地分割與建築上所呈現的特徵 連結方式所造成之區域典型特徵 聚落的景觀,特徵及其造型 過渡區域可視為住宅區內一種造型的要素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 連結道路之設計與造型 高密度配置之住宅區域 住宅型態與土地分劃的的個性化特徵 整體配置中的住宅位置-以日照立場的考量 連結方式所造成的區域典型特徵 都市建造上建築的基本形式 典型的建築形式 過渡區域視為住宅環境中之造型要素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 停車場與車庫之設計與造型 建築物立面之造型與空間形成方式 並連房屋中轉角地之建築造型 連鎖或並列房屋之轉角地處理 樓層方式之住宅範圍 具有特徵的建築形態 各種建築型態互相組合的配置 1920至1980年間之集合住宅的變遷 建築,道路網及開放空間之造型相互間的關係 建築群配置構造-建議之計劃例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前庭 具過渡區域性質之住宅庭園,平台,中庭 連結形式之區域典型特徵 停車場的設計與造型-能夠自由利用的室外停車場 集合車庫的設計與造型 生活服務區的造型 從都市計畫的立場看生活服務設施之評估 生活服務設施及其區域之基本配置結構 獨立商店,其建築之特徵與連結之方式 商店街,其建築特徵與連結之方式 道路沿線上商店街之配置與連結方式 徒步專用區域內商店街之配置與連結 集合商店,其建築特徵及連結方式 集合商店內之各項機能配置 多層之集合商店 集合商店之造型 商店之立面造型 商店正立面之建築設計與造型 商店建築與商店街之特殊型態 具複合機能結構之中心設施 工商業混合區域 於混合區之建築型態的特徵 連結方式之典型特徵 各項機能的基本配置形態 混合使用建築之設計與造型例子 工商業混合區-造型的例子 區域典型之設計與造型上的特徵 建造計畫或準則中的造型決策 內容索引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建築美學.永續城鄉:空間、社區、不動產的循環經濟 作者:張桂鳳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0/03/00 ISBN:9789577639097 內容簡介 地方創生✕智慧城市✕搖籃到搖籃的永續設計 10年後的世界,將以什麼面貌呈現? 當人口、資源、環境瀕臨極限,一場新型態的經濟革命應運而起。 永續、綠化、零浪費,這些關鍵字已不能停留於美好願景中,在台灣人口老化速率名列世界前茅的現下,更是近在眼前的迫切需求。 ▌國際觀點,在地實踐 面對全球化的惡化短缺問題,本書討論國內/外的研究案例,結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積累,由建築、社區、環境、政策、經濟等多元載體,探討「永續」的核心價值。以建築尺度,展開在地化的永續價值,產業思維轉變之脈絡。以聚落尺度,展開智慧社區的空間美學,連結城鄉發展課題。 ▌多元案例,切身經驗 台灣在地 宜蘭厝、高雄厝、臺中宜居建築、屏東農村六藝遊 獲獎評析 普立茲克建築獎、台灣建築園冶獎 國外趨勢 荷蘭boxtel生態農村、德國七星金牌農村 ▌豐富資料,深入淺出 涵蓋產、官、學各面向一手資訊,收錄作者精心製作的習題、解答,特闢附錄詳載內文出現的計畫法案、會議宣言。既供全面性參考,又使版面乾淨,閱讀順暢。 荷蘭的循環經濟、日本的地方創生,台灣需借鏡地理條件和人口規模相似的指標性國家,在有限資源創造效益最大化。無論是不動產、建築、社區營造領域,或是想掌握未來趨勢的人,都得以透過本書共創our common future。 名人推薦 ★陳菊、潘孟安、古源光、黃啟倫,專文力薦★ ★30位產官學第一線領導人,一致推薦★ 好評力薦 「閱讀之後,不僅是『預料之中』的好書,更是一本『預料之外』的寶貴資料。」——陳菊 總統府秘書長 「以永續手法透過人、空間、產業詮釋美學新概念,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潘孟安 屏東縣縣長 「桂鳳主任參與政策制訂及計畫推動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累積,加上其十多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文字流暢、條理分明,並能收深入淺出之效,實屬難得。」——古源光 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觀點精闢,不僅可讓非建築、城鄉規劃等讀者,淺顯易懂,又可瞭解中央、地方政策內涵及農村生態社區建構模式及評估指標。」——黃啟倫 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目錄 菊姐序 孟安縣長序 源光校長序 啟倫理事長序 自序 壹、建築幸福美學 1 建築思維轉變 1.1 永續觀念發展歷程 1.2 永續發展目標 2 建築大獎趨勢 2.1 普立茲克建築獎 2.1.1 何謂普立茲克建築獎 2.1.2 普立茲克獎得獎分析 2.1.3 歷屆得獎建築師與歐美日建築產業發展趨勢 2.2 台灣建築園冶獎 2.2.1 何謂建築園冶獎 2.2.2 歷年園冶獎得獎與台灣建築產業發展趨勢 3 從不動產看永續建築 3.1 不動產價值思維轉變 3.1.1 不動產市場之意義 3.1.2 不動產市場之循環關係人 3.1.3 不動產價格之影響因素 3.1.4 永續建築之附加價值 3.1.5 建築空間環境綠化效益 3.2 永續建築、綠建築與不動產價值 3.2.1 永續建築對不動產市場影響因素 3.2.2 國內外永續、綠化對不動產市場影響 3.3 永續性能與不動產價值評估 3.3.1 不動產評估整合永續性能 3.3.2 整合不動產市場價值與建物永續性能之評估系統 4 永續建築評估工具發展 4.1 評估工具分類 4.2 永續建築物評估面向 4.3 永續建築環境評估尺度 4.4 國內外永續建築環境評估工具 4.4.1 SBTOOL 4.4.2 美國LEED評估系統 4.4.3 日本CASBEE評估系統 4.4.4 WELL健康建築認證 5 永續建築在地思維 5.1 台灣綠建築標章 5.1.1 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 5.2.2 台灣綠建築案例 5.2 台灣地方特色建築 5.2.1 宜蘭厝 5.2.2 高雄厝 5.2.3 台中宜居建築 5.2.4 屏東綠建築 貳、永續城鄉發展 6 農村社區轉變 6.1 台灣農村現況 6.1.1 農村發展困境 6.1.2 農村變遷所面臨問題 6.2 農村及農村社區 6.2.1 農村社區 6.2.2 社區定義 6.2.3 農村產業 6.3 永續社區 6.3.1 生態農村 6.3.2 永續社區 7 台灣農村再生政策內涵 7.1 農村建設政策與永續發展 7.2 台灣農村再生政策 7.2.1 農村再生計畫發展歷程 7.2.2 農村再生相關法令 7.3 農村再生計畫 7.3.1 農村再生社區分布 7.3.2 農村再生社區規劃範圍 7.3.3 農村再生推動計畫 8 低碳智慧農村社區 8.1 農村社區規劃 8.1.1 農村社區規劃法令規定 8.1.2 農村社區規劃面向 8.1.3 德國金牌農村社區案例 8.2 農村生態社區建構模式 8.2.1 台灣EEWH-EC生態社區評估系統 8.2.2 美國LEED生態社區評估系統 8.2.3 日本CASBEE生態社區城市評估系統 8.2.4 iiSBE SNTOOL永續社區評估系統 8.3 智慧生活與永續智慧社區 8.3.1 智慧生活 8.3.2 智慧綠建築與社區計畫 8.4 低碳智慧農村發展 8.4.1 低碳農村智慧生活網絡 8.4.2 低碳農村雲基地建構模型 9 農村城鄉空間美學 9.1 農村六藝美學 9.1.1 農村六藝定義 9.1.2 農村六藝遊案例 9.2 農村產業及區域地景美學營造 9.2.1 農村產業及景觀總合發展計畫 9.2.2 案例分析 10 農村創生到城鄉永續發展 10.1 國土計畫政策內涵 10.1.1 城鄉永續與國土空間發展 10.1.2 國土計畫及鄉村發展 10.2 地方創生與鄉鎮發展 10.2.1 台灣地方創生政策內涵 10.2.2 農村與地方創生案例分析 10.2.3 地方創生政策對於台灣國土規劃之影響 習題 解答 附錄 附錄一 聯合國17個永續發展目標 附錄二 國土計畫法摘錄 附錄三 綠建築九大指標新建工程評定書及指標評估表 附錄四 高雄市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 附錄五 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 附錄六 屏東縣綠建築自治條例 詳細資料 ISBN:9789577639097 規格:平裝 / 360頁 / 19 x 26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 投資理財> 房地產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建築> 都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