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0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探討先秦道家的「自然」思想,內容扎實、討論深入,並且能與學界相關研究做出對話。是目前有關先秦道家「自然」思想方面最完整加以討論的著作。——臺大哲學系系主任 林明照 「自然」作為哲學範疇是始於先秦典籍。而《老子》的思想體系中,「道」是最高範疇,而老子雖然論及「自然」,但「自然」的定位為何?似乎仍有待釐清。 「道」是老子學說的基石,自然主義則是老子學說的靈魂,離開了這兩個東西,我們就無從了解老子的思想。——前臺大哲學系教授 陳鼓應 「自然」似乎應該有機會成為與「道」、「理」、「性」等概念同等重要的定位,但事實上卻沒有。本書因此嘗試論證「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同時闡釋其意義。擬分別就先秦《老子》、《莊子》、《文子》、《列子》、《黃帝四經》、《管子》、《鶡冠子》、《呂氏春秋》以及漢代《淮南子》等九本典籍進行探討,進而體現老學、莊學、黃老道家、稷下道家等思想體系中,「自然」始終居於先秦道家核心定位,並呈現其內蘊的哲學意涵。 【目錄】 五南「博士論文書系列」出版例言 誌記—「博碩論文書系列」出版緣起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主題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方法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第二章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關涉議題及範疇 第一節 先秦道家典籍涵攝「自然」引文之詮釋 第二節 先秦道家典籍「自然」之價值側重、範疇及演變脈絡 第三節 先秦道家八本文獻之「自然」義理型態 第三章 「自然」為道家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一節 《老子》「自然」之「表層結構具體解釋」 第二節 《老子》「自然」之「深層結構義理解釋」 第三節 《老子》「自然」之「整體結構真實解釋」 第四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檢視原則 第五節 「自然」為核心範疇之哲學向度 第四章 詮釋方法的反思及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 第一節 「道」、「自然」的詮釋方法論反思 第二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虛」、「實」之間的辯證運動歷程 第三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氣」之間的即道即氣 第四節 「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道」、「物」之間的即道即物 第五節 依據道法自然的存有連續性探究道家存有論層次 第五章 「人法自然」與道心體證的開展 第一節 對身心執定、社會價值異化的反思與批判 第二節 由工夫至境界—「即身心雙修以言自然」的實踐進路 第三節 「自然」在實踐工夫中所體現的境界向度 第六章 「自然」的人文政治意義—無為 第一節 典範論概述 第二節 道家「無為」思想的四種典範 第三節 原始道家、黃老道家、稷下道家之「無為」典範的必要張力與範式轉換 第四節 「無為」的入世關懷 第七章 「自然」的倫理觀與氣論 第一節 「上德」的人文倫理意義 第二節 「自然」的倫理向度基礎模型以及入世關懷 第三節 氣論型態的自然觀—倫理向度如何可能的實踐基礎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一:以張立文「中國哲學邏輯結構研究法」與「範疇解釋學」為例 第二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二:關於「自然」何以未能受到應有重視之原因探究 第三節 道家「自然」研究之反思三:關於人文自然與儒道對話 第四節 總結 參考書目 謝辭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立基於先秦語言事實,一仍「激進構式語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以語義關係為本的語法觀,既取消語法與語用的界線,也將先秦小自單詞、大至語體的言語結構體一概視為語法構式的產物。在此基礎上,本書提出「先秦文篇語法」,闡述先秦言語結構體如何在語法體系、言說語境的雙向制約下,循詞組關係、事理關係、合成與連貫關係逐步組成;繼而在基本文篇階段確立所屬的文篇類型特徵,成為有意義的整體;最終進入使用階段,由文篇特徵限定的組合意義與使用條件限定的語境意義相結合,從而實現為具特定言說效力與表達內容的語體。本書也關注語體的後續發展,勾勒表達目的、表達需求、使用域等使用條件如何形塑語體的言說效力與形式變異,終至新語體或文體分化而出。 目錄 序言 第一章緒論 一、文篇語法的緣起 (一)從組成到實現的語法 (二)以語義關係為根本的語法 二、文篇語法的核心術語 (一)小句合成模式 (二)言說主觀成分 (三)基本文篇 (四)語體與文體 三、小結 第二章文篇構式 一、從傳統語法到構式語法 (一)語義關係為根本的構式語法 (二)構式的組合層次 二、高層構式的聚合與組合 (一)高層構式的聚合 (二)高層構式的組合 (三)小句合成模式的真實性 三、基本認知概念的構式化 四、從組成到實現 五、小結 第三章小句合成模式 一、小句合成體與複句 二、小句合成體的組成特性 (一)自由或定型組合 (二)跨句與分層組合 三、合成模式的類型 (一)主謂式的類型 (二)多重事理合成的類型 四、合成模式的綜合運用 (一)主謂式的擴展與變化 (二)構式內部的成分替換 (三)主謂式和並列式的併用 五、主謂式與條件式的淵源 六、小結 第四章言說主觀成分 一、言說主觀類別 (一)語氣 (二)情態與事理 二、情態與事理類型 (一)可能性與可行性 (二)必然性與必要性 (三)假設條件 (四)轉折 (五)讓步 三、語氣類型 (一)疑問語氣 (二)祈使語氣 (三)感嘆語氣 (四)直陳語氣 四、小結 第五章基本文篇 一、基本文篇的組成 (一)基本文篇的句式 (二)小句連貫方式 二、組合型文篇 (一)以敘述為主軸的敘事 (二)以評議為主軸的議論 (三)說明和評議交織的論說 三、文篇構式對內部成分的制約 四、小結 第六章語體與文體 一、語體構式 二、表達目的和語體的關係 三、議論語體的多重分類—以《左傳》為例 四、從語體到文體 五、文體修辭 六、小結 第七章結論 一、文篇語法的要旨 二、語境之於組成的作用 三、言說主觀的層次性 四、結語 引用文獻 圖目次 圖 1.1:組成到實現關係(I) 圖 1.2:組成到實現關係(II) 圖 1.3:組成到實現關係(III) 圖 1.4:組成到實現關係(IV) 圖 1.5:語義關係為本的構式 圖 1.6:構式的符號結構 圖 1.7:小句合成圖解(I) 圖 1.8:小句合成圖解(II) 圖 1.9:小句合成圖解(III) 圖 1.10:小句合成圖解(IV) 圖 1.11:文篇語法的假設 圖 2.1:構式中的語義關係 圖 2.2:「也」字式構式圖 圖 2.3:「士誠小人也」構式圖 圖 2.4:「舜,人也」構式圖 圖 2.5:「豈以仁義為不美也〔M〕」層次分析圖 圖 2.6:「豈以仁義為不美也〔M〕」構式圖 圖 2.7:「豈以仁義為不美也」構式圖 圖 2.8:「豈齊人以仁義為不美也〔M〕」構式圖 圖 2.9:構式的組合(I) 圖 2.10:構式的組合(II) 圖 2.11:多層次的組合(I) 圖 1.10:小句合成圖解(IV) 圖 2.12:多層次的組合(II) 圖 2.13:多層次的組合(III) 圖 2.14:多層次的組合(IV) 圖 2.15:事件敘述 圖 2.16:物件描寫 圖 2.17:主觀評議 圖 2.18:事況說明 圖 3.1:小句合成圖解(I) 圖 3.2:小句合成圖解(II) 圖 3.3:小句合成圖解(III) 圖 3.4:小句合成圖解(IV) 圖 3.5:小句合成圖解(V) 圖 6.1:使用條件限定下的語體實現 圖 6.2:議論語體的多重分類 圖 6.3:《左傳》三種議論語體的定位 圖 6.4:語體的實現過程 圖 6.5:語體與文體的關係 圖 6.6:「君子曰」語體和文體的分化 圖 6.7:行人辭令舊文體與新語體並行 圖 7.1:語法和社會活動視角下的篇章定位 圖 7.2:語法體系和言說語境的互動 表目次 表 1.1:基本文篇的概念特徵 表 1.2:基本文篇的語法表現 表 1.3:《左傳》語體類型舉例 表 2.1:語法功能成分及其組合形式 表 2.2:語法組合形式及其語義關係 表 2.3:句子、小句合成體與篇章的聚合 表 2.4:基本文篇構式 表 4.1:本章論及之言說主觀成員 表 4.2:呂叔湘的語氣分類 表 4.3:本章論及之狹義的語氣類別 表 4.4:本章論及之情態、事理類別 表 4.5:自我之於命題及人際關係的言說主觀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