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肌肉起止點疼痛治療 作者:鄭光亮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1269665 簡介 本書對身體各部位肌肉在臨床上的檢查、評估、診斷與治療論述非常詳盡,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分述了肌肉起止點疼痛之常用治療方法,以及頭頸部、上肢、胸背部、腰部、下肢等部位損傷的診斷與治療,並搭配中醫經絡理論,分析肌肉起止點與相關知識。書中結合作者多年的臨床治療經驗和心得,其獨到的理論觀點與技法,可廣為中西醫學系、復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科系的學生,或是臨床醫師、治療師作為診斷治療的參考。 前言 本書以解剖基礎知識及生物力學理論和軟組織損傷特點為基礎,總結了近10多年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軟組織損傷疼痛的經驗,結合作者30多年臨床經驗和心得,提出局部與整體(平衡療法)、以痛為腧(標靶治療)、肌肉起止疼痛治療(力學療法)、屈伸旋轉(極限療法)等觀點,與傳統的理療、推拿、按摩有所不同,從大手法到小手法,從整體到局部,從片或條狀到點上,大大減輕了復健師的體力消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為對軟組織損傷治療的一次變革。 該書共分為12章,圖文並茂,直觀、易學易懂,實用性強,是各大醫學院校的學生、骨外科治療師難得的一本好教材。若有不妥之處,請同行專家指正。 鄭光亮 校訂者序 本書對身體各部位肌肉在臨床上的檢查、評估、診斷與治療論述非常詳盡,搭配中醫經絡理論,深入淺出地分析肌肉起止點與相關知識,圖文並茂,內容涵蓋基礎與臨床醫學,可廣為中西醫學系、復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科系的學生或是臨床醫師、治療師作為診斷治療的參考。 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邀請我審閱本書,於審閱工作盡力做到正確及符合原意,但仍難免疏漏,若有需要改正之處,尚祈讀者不吝賜教,以為再版之改進。 蘇國輝 謹識 物理治療師 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目錄 第1章 肌肉起止點疼痛與生物力學 1 一、肌肉起止點的概念 1 二、肌肉的分類 2 三、生物力學的概念 3 四、肌肉的力學特性 4 五、韌帶和肌腱的力學性質 5 六、常見全身易受損肌群的肌肉起止點 12 第2章 肌肉起止點疼痛治療學的 理論基礎 35 一、軟組織損傷 35 二、無菌性炎症 39 三、位移 46 四、沾黏 47 第3章 肌肉關節運動解剖基礎 51 一、關節分類 51 二、關節的解剖基礎 53 三、關節的力學性能 58 四、關節的運動與靜止的時機 63 五、關節運動與靜止的利和弊 64 第4章 肌肉起止點與中醫經穴的關係 75 一、肌肉起止點與阿是穴的關係 75 二、肌肉起止點與十四經絡的關係 76 三、肌肉起止點與中醫經絡穴位的關係 98 第5章 檢驗學檢查與肌肉起止點影 像學檢查 101 一、檢驗學檢查 101 二、肌電圖檢查 108 三、超音波診斷 117 四、體表熱象圖檢查 119 五、X光檢查 123 六、CT掃描 132 七、MRI 137 八、椎管造影 142 九、CT椎管造影 143 十、放射電腦斷層掃描 144 十一、影像學資料的綜合判斷 149 第6章 常用肌肉起止點檢查法 153 一、頸部的檢查 153 二、上肢檢查法 187 三、胸背腰部檢查 286 四、髖部檢查 322 五、骨盆部檢查 366 六、膝部檢查 379 七、踝部和足的檢查 408 八、神經系統檢查 446 第7章 肌肉起止點疼痛治療的常用 方法 475 一、鄭氏療法 475 二、立體封閉(注射)療法 509 三、刀中刀療法 511 第8章 頭頸部損傷 519 一、顳肌損傷 519 二、咀嚼肌損傷 521 三、頸長肌損傷 524 四、頭長肌損傷 526 五、頸闊肌損傷 528 六、胸鎖乳突肌損傷 531 七、提肩胛肌損傷 534 八、枕下肌群損傷 537 九、斜方肌損傷 540 十、頭夾肌損傷 543 十一、前、中、後斜角肌損傷 545 第9章 上肢損傷 549 一、三角肌損傷 549 二、肱二頭肌損傷 552 三、肱三頭肌損傷 555 四、肱肌損傷 558 五、肘肌損傷 561 六、肱橈肌損傷 564 七、旋前圓肌損傷 566 八、旋後圓肌損傷 569 九、旋前方肌損傷 571 十、橈側屈腕肌損傷 573 十一、尺側屈腕肌損傷 576 十二、屈拇長肌損傷 578 第10章 胸背部損傷 581 一、棘上肌損傷 581 二、棘下肌損傷 584 三、小圓肌損傷 587 四、大圓肌損傷 589 五、肩胛下肌損傷 592 六、菱形肌損傷 595 七、胸大肌損傷 597 八、胸小肌損傷 600 九、前鋸肌損傷 602 十、背闊肌損傷 605 第11章 腰部損傷 609 一、豎脊肌損傷 609 二、腰方肌損傷 612 三、腰大肌損傷 615 四、棘肌損傷 617 五、髂腰肌損傷 620 六、臀大肌損傷 622 七、臀中肌損傷 624 八、臀小肌損傷 626 九、梨狀肌損傷 628 十、股方肌損傷 631 十一、海綿體肌損傷 634 第12章 下肢損傷 637 一、股四頭肌損傷 637 二、股二頭肌損傷 640 三、股內收肌損傷 643 四、股直肌損傷 646 五、內收長肌損傷 649 六、內收大肌損傷 654 七、半腱肌損傷 658 八、半膜肌損傷 661 九、闊筋膜張肌損傷 664 十、膕肌損傷 667 十一、腓腸肌損傷 670 十二、比目魚肌損傷 672 十三、脛骨前肌損傷 675 十四、腓骨長肌損傷 678 十五、脛骨後肌損傷 681 十六、足背肌損傷 684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懸吊訓練提供了發展肌力、穩定性、核心爆發力、柔軟度及平衡能力的效果。懸吊訓練被精英中的精英所採用,從私人教練到與他們一起工作的優秀運動員,是全球體能訓練計畫中備受推崇的重要部分。 由著名的肌力與體能專家Jay Dawes博士撰寫,本書擁有非常詳盡資源,是權威的懸吊訓練指引。包括100種動作,內容含有說明、動作順序照片、替代動作及安全建議。因此,你將學習如何使用懸吊設備,發展與整合肌力、爆發力、核心穩定性、柔軟度及平衡能力。在健身房、家中或路途中,本指引會是最忠實的訓練夥伴。透過14項評估及64項立即可用的訓練計畫,都可以針對任何情境進行選擇。 如果你想要達到最好的健身、訓練與練習效果,那麼沒有比《TRX懸吊訓練指引》更好的選擇了,這就是數百萬人將懸吊訓練作為其計畫核心的緣由。 【目錄】 第一篇 TRX懸吊訓練的科學 第1章 懸吊訓練的基礎 劉 捷 譯 第2章 懸吊訓練的益處 劉 捷 譯 第3章 設置、安全及成功 田詠惠 譯 第4章 身體測驗及評估 田詠惠 譯 第二篇 TRX懸吊訓練動作 第5章 上半身運動 任 曉 譯 第6章 下半身運動 任 曉 譯 第7章 核心動作 任 曉 譯 第三篇 懸吊訓練計畫 第8章 課程設計的基礎 陳家信 譯 第9章 循環訓練 陳家信 譯 第10章 復健訓練 陳冠陵 譯 第11章 肌力與爆發力 郭涵博 譯 第12章 速度與敏捷 郭涵博 譯 第13章 平衡感、穩定性及柔軟度 郭涵博 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擁有清晰的訓練動作及肌肉解剖圖片, 並具新穎與多元的阻力訓練方法與週期化訓練概念, 書中介紹多種運動項目的阻力運動處方及預防各關節傷害的訓練計劃, 是居家健身書中難得好書, 值得推薦給大家。」- 林晉利博士/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復健科學研究所博士/體育署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考試召集人/美國有氧體適能 AFAA 榮譽顧問 「您是健身運動愛好者嗎?您是否想過除了健身房以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訓練呢?這本書提供所有您需要的動作及課表, 讓您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訓練。」- 陳壹豪/i Performance 愛表現體能學院教育總監/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 AFAA 私人體適能&重量訓練教練教育總監/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科學碩士 「本書使用淺顯易懂的文字, 搭配彩色與清晰的動作示範圖片, 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吸收到最正確的知識與資訊, 強力推薦!」- 應充明/ACE 美國運動委員會講師/Under Armour Training Team 講師/KBC 壺鈴訓練講師/FTI 澳洲功能性協會講師/TRX 懸吊式阻力訓練講師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初接觸阻力訓練者的引導書。在家運動不受路程、人潮、等候器材,甚至是疫情的影響。阻力訓練有預設的目標與階段性的成果,當你依照本書學會了為自己規劃訓練並樂在其中,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實現目標定是指日可待。」- 許育達 a.k.a 鐵克)/鐵克健身中心站長/東亞健美健身運動總會理事 [疫情帶來肌力訓練的新思維] 當新冠疫情蔓延時, 健身房等場所被迫暫停營業, 除了業者蒙受損失, 也對會員造成訓練中斷的影響。即使疫情趨緩, 仍然會讓許多人心中多了一層顧慮, 而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健身房鍛鍊與居家健身併行。 居家健身不是要你把大型健身器材搬進家裡, 而是利用啞鈴、彈力帶、階梯踏板、室內單槓、椅子等僅佔小空間的簡易器材, 再搭配本書專業的訓練指導, 將全身肌肉依照肌群分門別類, 詳細說明各肌群有哪些建議的訓練動作與其優勢與缺點, 以及可以替換的變化動作, 讓讀者依照自己的狀況做選擇與調整。 居家健身的優勢有兩個最主要的切入點:訓練的現實面考量以及居家訓練所帶來的效益, 本書的兩位作者之一 Micheal Gundill 基於這兩個論點選擇在自家完成所有的阻力訓練內容, 而另一位 Frederic Delavier 則是採取居家對健身房以三比一的比例分配來完成全部的訓練。因此讀者可以放心, 只要依循書中規劃的課表,就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成效。 [解除心中疑問,客制化自己的訓練方法] 剛開始做肌力訓練的人或是過了一段時間卻仍然隨性做的人, 心中會產生許多疑問不外乎下面 20 個, 而本書能藉由這 20 個問題的答案來幫助你安排出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 1. 每週應該進行幾次阻力訓練? 2. 訓練日與休息日該如何安排? 3. 每週個別部位肌群的訓練比例該如何分配? 4. 一天可以做幾次阻力訓練? 5. 該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候進行訓練? 6. 如何編排每次訓練的目標肌群? 7. 如何決定訓練時不同肌群的動作順序? 8. 每個肌群該做多少反覆次數及組數? 9. 每個肌群該編排多少訓練動作? 10. 每組動作該做多少反覆次數? 11. 如何決定每下反覆動作的速度? 12. 理想的訓練時間是多久? 13. 兩組動作間應該要休息多久? 14. 該如何決定每個動作適合的負荷強度? 15. 什麼時候適合增加負重? 16. 不同部位肌群間的動作轉換也需要休息嗎? 17. 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訓練動作? 18. 什麼時候該調整訓練規劃? 19. 如何加入週期化訓練的概念? 20. 可以給自己安排長假嗎? 目錄 第 1 篇 如何規劃肌力訓練課表 訓練器材 透過多樣性阻力刺激讓訓練效益最大化 肌肉如何增加力量? 肌肥大的生理機轉 如何增進肌肉肌耐力 阻力訓練相關的禁忌症 設立明確的訓練目標 量化你的訓練目標 20 個步驟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訓練計畫 進步的速率 飲食規劃扮演的角色 暖身技術的重要性 緩和運動 (收操) 做好訓練規劃記錄 做好訓練分析 善用影像記錄 增加訓練強度的技巧 消耗成長理論 (Inroad Theory) 絕對肌力理論 訓練需要做到力竭嗎? 超力竭技巧 (Beyond Failure) 代償反覆技巧 強迫反覆技巧 減量技巧 (Tapering) 間斷休息技巧 (Rest Break) 離心階段 轉換停留 (Stop-and-Go) 肌肉的燒灼感 持續張力技巧 單側訓練 超級組訓練 循環訓練 訓練過程該如何控制呼吸? 第 2 篇 阻力訓練動作 強化手臂肌群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前臂肌群 鍛鍊厚實肩部 肩旋轉肌群 打造厚實胸肌 強化頸部肌群 雕塑背部肌群 背闊肌 斜方肌 下背部肌群 強化腿部前側肌群 股四頭肌 內收肌群 強化腿部後側肌群 腿後肌群 小腿後側肌群 強化臀部肌群 改善髖關節旋轉肌群柔軟度 鍛鍊腹部肌群 腹內外斜肌 呼吸肌與橫隔膜的訓練方式 第 3 篇 訓練課表編排 1. 男性肌力訓練 2. 女性肌力訓練 3. 專項肌力訓練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彈性阻力帶肌力訓練大全 162 式最新版:健身與功能性訓練、復健與預防肌少症 全適用 ISBN13:9789863126669 替代書名:Strength Band Training 3rd edition 出版社:旗標出版社 作者:Phil Page;Todd Ellenbecker 譯者:謝靜玫 裝訂/頁數:平裝/272頁 規格:23cm*17cm*1.9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04/28 中國圖書分類:身體活動 內容簡介 [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彈性阻力帶專書] 小編自 2017 年引進《滾筒運動圖解聖經》,對於同屬運動器材類型的彈性阻力帶 (也稱為彈力帶或阻力帶) 一直保持高度關注。在得知這本歷經十餘年市場考驗的英文好書在 2020 年出版第三版 (英文版 2005、2011 年出了第一、二版),就決定立刻引進推出中文版,是市面上內容最豐富且完整的彈性阻力帶訓練專書。 本書訓練動作兼具多樣性與全面性,可說是同類型書之最,非常適合下列情況使用: ●有上健身房習慣者可用來對肌肉做全方位的刺激 ●可替代訓練器材,例如未加入健身房、到外地或因疫情需要隔離 ●專項運動的功能性運動模擬訓練 ●傷後的復健運動 ●年長者減緩肌力退化 ●身障者避免肌肉萎縮 ●為了健康需要瘦身、塑身 [健身與功能性訓練] 彈性阻力帶是經濟實惠又便利有效的運動器材,讓你很容易就能將阻力訓練加入任何健身計劃之中。研究已經證實彈性阻力帶對所有年齡層的肌力訓練都很有幫助。小編在健身房中也會使用彈性阻力帶做肌力訓練的輔助道具,以及運動後協助伸展之用。 對於從事體育項目的運動愛好者與運動員,健身房器械的運作方式通常不適合各體育專項的功能性需求,例如棒球員經常需要做投擲與揮棒動作、足球員需要大量的髖部旋轉與維持踢球穩定性、籃球員需要做避免腳踝與膝蓋受傷的預防性訓練等等,本書共包括 14 種專項運動的動作模擬訓練及課表。 [復健與預防肌少症] 彈性阻力被運用於健身訓練已超過 100 年,近些年也擴展到復健治療上。它是物理治療師用於臨床和居家健身訓練最常見的阻力訓練方式之一。由於它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是不同健康狀況者的理想道具。彈性阻力訓練的這些優點讓一些特殊族群,例如年長者、身障者、被照護者等無法利用傳統運動器材的人,也能做各部位的肌力強化訓練以預防肌少症的發生。 [本書各大主題] 第一篇會介紹到彈性阻力訓練的基本知識,包括支持彈性阻力訓練的科學論證與相關研究,同時也會討論到彈性阻力訓練的優缺點,以及與其它類型阻力訓練的比較,例如自由重量或機械器材。另外也會討論到訓練強度的評估指標和安全注意事項。 第二篇會談到如何藉助彈性阻力進行伸展和肌力訓練。在第 4 章讀者會學習到如何使用彈力帶來輔助伸展運動,包括 PNF「收縮-放鬆」伸展法。第 5~9 章介紹能強化上半身、下半身、核心肌群和全身所有主要肌肉群和功能性活動的訓練動作。每個訓練動作都有示範照片、鍛鍊的目標肌肉名稱、完成正確動作的步驟說明和技巧提示。第 10 章是專門介紹適合年長者從事的彈性阻力訓練,讓其訓練計劃更加全面完整。 第三篇涵蓋了提升體能狀態、團隊運動訓練、個人運動訓練和復建訓練為目的的彈性阻力訓練計劃。第 11 章介紹一系列在任何場所都能進行的全身性循環式阻力訓練計劃,即使出門到外地也能照常訓練。第 12、13 章分別介紹適合團隊運動和個人運動的專項訓練計劃,包括基礎訓練和運動模擬訓練。最後,第 14 章針對上半身、下半身、頸部和背部創傷者,提供利用彈性阻力肌力訓練進行復建的相關建議。 本書特色 ●彈性阻力帶是不限場地都能使用的肌力訓練道具。 ●包括 162 種彈性阻力訓練動作,可依建議課表操練。 ●復健者、年長者、身障者強化肌力並避免肌少症皆適用。 ●提供 14 種單項運動的功能性模擬訓練。 目錄 第一篇 彈性阻力訓練的基本知識 第 1 章 何謂彈性阻力訓練 1-1 與傳統重量訓練的效果相似 1-2 將彈性阻力訓練納入健身計畫 1-3 可與自由重量結合使用 1-4 彈性阻力訓練的優點與缺點 第 2 章 彈力帶的基本原理 2-1 彈力的產生 2-2 彈性力矩的產生 2-3 彈性阻力器材的類型 第 3 章 彈力帶的應用與運動強度評估 3-1 訓練與健身 3-2 正確的姿勢與呼吸 3-3 重「質」vs 重「量」 3-4 評估訓練進展 3-5 逐步調升訓練計畫的強度 第二篇 彈性阻力運動與訓練 第 4 章 柔軟度 第 5 章 關節與肌肉孤立訓練 肩部運動 手肘與手腕運動 髖部運動 膝部運動 腳踝運動 第 6 章 上半身肌力訓練 胸部運動 上背部運動 肩膀與手臂運動 第 7 章 下半身肌力訓練 髖部與臀肌運動 大腿運動 第 8 章 核心穩定性訓練 腹部運動 下背部運動 第 9 章 全身性訓練 第 10 章 適合年長者的彈力帶訓練 第三篇 彈性阻力訓練計畫 第 11 章 最佳體能狀態 11-1 出門在外時的訓練 11-2 循環是體能訓練 11-3 適合爆發力運動從事者的循環訓練 第 12 章 團隊運動 12-1 棒球和壘球 12-2 排球 12-3 籃球 12-4 足球 12-5 橄欖球 12-6 曲棍球 12-7 袋棍球 第 13 章 個人運動 13-1 游泳 13-2 跑步 13-3 網球 13-4 高爾夫球 13-5 滑雪 13-6 自行車 第 14 章 復健運動 14-1 在傷處實施彈力帶阻力訓練復健的原則 14-2 上肢傷害的復健 14-3 下肢傷害的復健 14-4 脊椎傷害的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