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特色
※ㄧ單元一概念,迅速掌握會計學精華。
※涵蓋會計人員必備基礎知識。架構完整,內容豐富周全。
※圖文並茂.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改版新增「現金流量表分析與案例解說」
「圖解會計學」乃就初級會計學論述事項與範圍,以圖文並俱的方式,闡述會計恆等式、分錄、日記簿、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的記載方法;讓初學者儘速一登會計學的殿堂。
本書闡述一企業平時與期末會計處理的全貌程序,並就任何企業均有的現金、應收款項、固定資產、遞耗資產、無形資產、應付帳款等資產,以及流動負債事項,分別論述之;另就獨資企業、合夥事業及公司組織的企業主與投資人權益事項及服務業及買賣業的特殊會計處理事項,亦有所介紹。
目錄
第一章 會計概念與原則
Unit 1-1 分工合作的社會
Unit 1-2 商業組織的型態
Unit 1-3 企業的三大經濟活動
Unit 1-4 企業的財務結構
Unit 1-5 會計的恒等式
Unit 1-6 會計的資訊系統
Unit 1-7 財務會計的慣例
Unit 1-8 會計科目
Unit 1-9 會計借貸法則
第二章 平時會計處理程序
Unit 2-1 會計循環
Unit 2-2 會計分錄
Unit 2-3 日記簿
Unit 2-4 會計分錄實例
Unit 2-5 總分類帳與明細分類帳
Unit 2-6 過帳
Unit 2-7 試算與試算表
Unit 2-8 試算表錯誤追查方法
第三章 期末會計處理程序
Unit 3-1 本期損益初步計算
Unit 3-2 調整
Unit 3-3 應計項目的調整
Unit 3-4 遞延項目的調整(一)
Unit 3-5 遞延項目的調整(二)
Unit 3-6 估計項目的調整
Unit 3-7 工作底稿
Unit 3-8 工作底稿實例
Unit 3-9 結帳(一)
Unit 3-10 結帳(二)
Unit 3-11 資產負債表
Unit 3-12 損益表與業主權益變動表
Unit 3-13 電腦化會計資訊系統
第四章 買賣業會計
Unit 4-1 買賣業的會計處理
Unit 4-2 銷貨收入
Unit 4-3 銷貨退回、讓價與折扣
Unit 4-4 現金折扣
Unit 4-5 進貨的會計處理
Unit 4-6 進貨成本的決定
Unit 4-7 銷貨成本的決定
Unit 4-8 銷貨成本的會計處理
Unit 4-9 工作底稿
Unit 4-10 財務報表
Unit 4-11 期末存貨的重要性
Unit 4-12 個別認定法與先進先出法
Unit 4-13 後進先出法與加權平均法
Unit 4-14 永續移動平均法
Unit 4-15 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Unit 4-16 估計存貨的方法
第五章 現金、零用金與銀行調節表
Unit 5-1 現金的意義及管控
Unit 5-2 零用金
Unit 5-3 銀行對帳單差異分析
Unit 5-4 銀行存款調節表
Unit 5-5 銀行存款調節後的調整分錄
第六章 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
Unit 6-1 應收帳款的認列時間與金額
Unit 6-2 應收帳款的折減項目 (一)
Unit 6-3 應收帳款的折減項目 (二)
Unit 6-4 應收帳款的帳務處理
Unit 6-5 壞帳費用的估計
Unit 6-6 應收票據
Unit 6-7 應收票據的貼現
Unit 6-8 複利計算 (一)
Unit 6-9 複利計算 (二)
Unit 6-10 年金計算
第七章 固定資產
Unit 7-1 固定資產的特質
Unit 7-2 固定資產的成本構成項目
Unit 7-3 固定資產的成本衡量 (一)
Unit 7-4 固定資產的成本衡量 (二)
Unit 7-5 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 (一)
Unit 7-6 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 (二)
Unit 7-7 固定資產的成本分攤 (三)
Unit 7-8 未滿一個會計期間的折舊計算
Unit 7-9 估計值與折舊方法變動的修正
Unit 7-10 固定資產使用期間支出
Unit 7-11 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 (一)
Unit 7-12 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 (二)
Unit 7-13 廠房設備資產的處分 (三)
第八章 遞耗資產及無形資產產
Unit 8-1 遞耗資產的成本衡量
Unit 8-2 遞耗資產的折耗 (一)
Unit 8-3 遞耗資產的折耗 (二)
Unit 8-4 礦藏估計蘊藏量變動的處理
Unit 8-5 無形資產 (一)
Unit 8-6 無形資產 (二)
Unit 8-7 無形資產 (三)
第九章 流動負債
Unit 9-1 負債之意義、評價及分類
Unit 9-2 確定負債的會計處理 (一)
Unit 9-3 確定負債的會計處理 (二)
Unit 9-4 其他流動負債的會計處理 (一)
Unit 9-5 其他流動負債的會計處理 (二)
第十章 合夥會計
Unit 10-1 合夥企業的特徵與利弊
Unit 10-2 合夥企業的會計處理 (一)
Unit 10-3 合夥企業的會計處理 (二)
Unit 10-4 合夥損益的分配 (一)
Unit 10-5 合夥損益的分配 (二)
Unit 10-6 新合夥人入夥 (一)
Unit 10-7 新合夥人入夥 (二)
Unit 10-8 舊合夥人退夥
Unit 10-9 合夥的解散清算 (一)
Unit 10-10 合夥的解散清算 (二)
第十一章 公司會計—投入資本
Unit 11-1 公司與股東
Unit 11-2 股東權益與股票分類
Unit 11-3 股票之發行 (一)
Unit 11-4 股票之發行 (二)
Unit 11-5 庫藏股票 (一)
Unit 11-6 庫藏股票 (二)
Unit 11-7 每股帳面價值
第十二章 現金流量表
Unit 12-1 現金流量表的意義與內容
Unit 12-2 現金流量表的編製
Unit 12-3 直接法推算現金流量 (一)
Unit 12-4 直接法推算現金流量 (二)
Unit 12-5 間接法推算現金流量 (一)
Unit 12-6 間接法推算現金流量 (二)
Unit 12-7 現金流量表分析 (一)
Unit 12-8 現金流量表分析 (二) 台積電實例
Unit 12-9 現金流量表分析 (三) 福懋公司實例
Unit 12-10 現金流量表分析 (四)
第十三章 財務報表分析
Unit 13-1 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與方法
Unit 13-2 共同比財務分析
Unit 13-3 會計循環與財務報表
Unit 13-4 比較財務報表
Unit 13-5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分析
Unit 13-6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分析
Unit 13-7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Unit 13-8 經營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
Unit 13-9 經營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
Unit 13-10 財務報表分析的限制
附 錄 各項財務比率
立即查看
圖解LAYOUT:33 種版面設計圖解,新手也能學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圖解LAYOUT:33 種版面設計圖解,新手也能學會!
作者:ARENSKI著, 吳嘉芳譯
出版社:旗標
出版日期:3/27/2019
條碼:9789863125839
內容簡介
33 種基本 LAYOUT 圖解 × 平面設計案例解析,新手也能快速掌握版面設計!
為什麼做出來的 LAYOUT 總是千篇一律、死氣沉沉?
費盡心思排了各種版型,為什麼客戶還是不滿意?
這時候你不妨回頭想想:排版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本書作者在首章就直接闡明:把版面做好,無非是為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訊息。
至於要傳達什麼訊息?要如何傳達?如何用你的設計技巧包裝訊息?
這才是設計師們應該要思考的事情,也是本書最想要教你的。
本書由日本東京 ARENSKI 設計事務所的資深設計師撰寫,
他們長年從事雜誌、書籍、型錄、廣告、網站等跨領域設計工作,
在書中將多年累積的 LAYOUT 知識與實戰經驗
整理成清楚的法則與版面圖解,
幫助你快速學會 LAYOUT 的 Know-how!
[以下節錄自本書結語]
記得我剛成為平面設計師時,常常感到煩惱,因為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設計中。現在我回想起來,或許是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有徹底瞭解「排版」這件事的真正目的吧。
排版的真正目的,是運用設計傳達訊息。為了提升這種能力,必須先理解排版的基本原則,根據目的分別運用相關技巧。只要能掌握各種與排版有關的法則,結合你個人的創意,一定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充滿魅力的設計。設計沒有標準答案,倘若這本書能成為激發你設計靈感的契機,我將深感榮幸。
PART 1 版面設計的 2W1H 法則
解析版面設計與目的之關聯性,找出最能傳達訊息的排版技巧。
PART 2 排版的原則
整理出 3 個關鍵字與 8 個原則,解析在設計現場立刻能派上用場的排版原則。
PART 3 版面設計創意解析
用簡單易懂的圖解說明 33 種排版技巧與設計範本,以實例說明活用方式與效果。
從基礎的經典素材到時下流行的設計,囊括了各式各樣的版面創意。
透過按部就班地學習及具體操作,你將徹底學會「如何編排出能傳情達意的版面」。
在學習技巧之虞,本書豐富的範例也能幫助你尋找創意靈感,活用在各類主題的設計中。
本書特色
★基本版面 / 活潑版面 / 強弱對比版面 / 符合影像風格的版面 / 符合目標對象的版面...
這種版面要怎麼做?你知道嗎?專業設計師帶你各個擊破!
★知名美妝雜誌版面 / 品牌廣告海報 / Landing Page 版面...
以作者親自規劃的商業案例帶你窺探工作現場的版面設計流程
目錄
PART 1 版面設計的 2W1H 法則
何謂傳情達意的版面
版面設計的執行流程
圖解各種版面類型
PART 2 排版的原則
判讀性 / 群組化
判讀性 / 分隔線
判讀性 / 對比
視認性 / 強弱變化
視認性 / 跳躍率
視認性 / 留白
可讀性 / 字體
可讀性 / 色彩
PART 3 版面設計創意解析
基本版面
活潑版面
強弱對比
影像風格
目標對象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12)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
本版規範(土木401-112)係依據以美國ACI 318-19規範為基礎,另參酌國內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實務,以及考量擬納入下版ACI 318規範(ACI 318-25)之重要內容修訂而成。本版規範與新版國家「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內容一致,同步發行。
與前版規範(土木401-110),本版規範除整合前版規範迄今之勘誤修訂外,另有針對特殊結構牆、彎鉤與擴頭鋼筋受拉伸展長度、以及混凝土剪力強度尺寸效應之重大修訂。在特殊結構牆方面,簡化設計剪力計算方法 (第18.7.3節),因所計得之剪力一般較前版規範為低,因此將撓曲主控結構牆之強度折減因數由0.85改回0.75,意即將第21.2.4.4節內容恢復同ACI 318-19之內容;放寬特殊邊界構材配置區域之配筋細節,允許同為特殊抗彎矩構架柱之特殊邊界構材區域之繫筋採一端為135度、另一端為90度彎鉤之配置,另對於較無側向不穩定疑慮之邊界構材,允許其閉合箍筋長寬比可超過2.0(第18.7.6.4節(f))。在彎鉤鋼筋受拉伸展長度方面,允許混凝土抗壓強
度不超過某限定值(與鋼筋號數有關)時,可沿用前版國家規範(同土木401-110) 計算伸展長度之方法(第25.4.3.5節);在擴頭鋼筋受拉伸展長度方面,用於特殊抗彎矩構架接頭時,其受拉伸展長度修訂為同錨定於接頭之彎鉤鋼筋受拉伸展長度(第18.5.5.2節),惟需注意擴頭鋼筋間中心距應至少3db,鋼筋淨保護層應至少2db(第25.4.4.1節),若錨定於接頭或圍束區時,擴頭鋼筋間最小中心距允許降低至2.5db,柱鋼筋最小淨保護層允許降低至1.5db(第18.5.5.2節)。在混凝土剪力強度尺寸效應方面,允許透過直接
承壓受土壤連續支撐之淺基礎以及具較大寬厚比之擋土牆之混凝土剪力強度計算,可不考慮尺寸效應(第13.2.6.2 節與第13.3.6.1.1節)。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 1
1.1 依據 / 1
1.2 範圍 / 1
1.3 通則 / 1
1.4 目的 / 2
1.5 適用範圍 / 2
1.6 解釋 / 4
1.7 設計圖說與設計紀錄 / 4
1.8 試驗與檢驗 / 4
1.9 特殊設計、施工或替代施工材料系統之認可 / 4
第二章 符號與名詞定義 / 5
2.1 範圍 / 5
2.2 符號 / 5
2.3 名詞定義 / 19
第三章 參考標準 / 39
3.1 範圍 / 39
3.2 參考標準 / 39
第四章 結構系統要求 / 43
4.1 範圍 / 43
4.2 材料 / 43
4.3 設計載重 / 43
4.4 結構系統與載重傳力路徑 / 44
4.5 結構分析 / 46
4.7 使用性 / 47
4.8 耐久性 / 47
4.9 永續性 / 47
4.10 結構整體性 / 48
4.11 防火 / 48
4.12 特定施工類型之要求 / 48
4.13 施工及檢驗 / 50
4.14 既有結構物之評估 / 50
第五章 載重 / 51
5.1 範圍 / 51
5.2 通則 / 51
5.3 載重因數及其組合 / 51
第六章 結構分析 / 55
6.1 範圍 / 55
6.2 通則 / 55
6.3 分析模型假設 / 58
6.4 活載重之分布 / 60
6.5 非預力連續梁及單向板之簡易分析方法 / 60
6.6 線彈性一階分析 / 61
6.7 線彈性二階分析 / 70
6.8 非彈性分析 / 71
6.9 有限元素分析可接受 / 71
第七章 單向板 / 73
7.1 範圍 / 73
7.2 通則 / 73
7.3 設計限制 / 73
7.4 需求 / 74
7.5 設計 / 75
7.6 鋼筋限制 / 75
7.7 鋼筋細則 / 78
第八章 雙向板 / 81
8.1 範圍 / 81
8.2 通則 / 81
8.3 設計限制 / 82
8.4 需求 / 85
8.5 設計 / 90
8.6 鋼筋限制 / 91
8.7 鋼筋細則 / 94
8.8 非預力雙向格柵小梁系統 / 103
8.9 昇板構造 / 104
第九章 梁 / 105
9.1 範圍 / 105
9.2 通則 / 105
9.3 設計限制 / 106
9.4 需求 / 108
9.5 設計 / 110
9.6 鋼筋限制 / 112
9.7 鋼筋細則. / 115
9.8 非預力單向格柵小梁系統 / 126
9.9 深梁 / 126
第十章 柱 .. / 129
10.1 範圍 / 129
10.2 通則. / 129
10.3 設計限制 / 129
10.4 需求 / 130
10.5 設計 / 130
10.6 鋼筋限制 / 131
10.7 鋼筋細則 / 132
第十一章 牆 / 139
11.1 範圍 / 139
11.2 通則. / 139
11.3 設計限制 / 140
11.4 需求 / 140
11.5 設計 / 141
11.6 鋼筋限制 / 144
11.7 鋼筋細則 / 145
11.8 面外長細牆分析替代方法 / 145
第十二章 橫隔板 / 149
12.1 範圍 / 149
12.2 通則. / 149
12.3 設計限制 / 151
12.4 需求 / 151
12.5 設計 / 154
12.6 鋼筋規定 / 161
12.7 鋼筋細則 / 161
第十三章 基礎 / 163
13.1 範圍 / 163
13.2 通則. / 165
13.3 淺基礎 / 168
13.4 深基礎 / 170
第十四章 純混凝土 / 175
14.1 範圍 / 175
14.2 通則 / 176
14.3 設計限制 / 176
14.4 需求 / 177
14.5 設計 / 179
14.6 鋼筋細則. / 182
第十五章 梁柱與板柱接頭 / 183
15.1 範圍 / 183
15.2 通則. / 183
15.3 接頭細部設計 / 184
15.4 梁柱接頭 要求 / 185
15.5 傳遞柱軸力通過樓板系統 / 186
第十六章 構材間之接合部 / 187
16.1 範圍 / 187
16.2 預鑄混凝土構材接合部 / 187
16.3 基礎接合部 / 193
16.4 合成混凝土撓曲構材水平剪力傳遞 / 196
16.5 托架及梁托 / 198
第十七章 混凝土結構用錯桂 / 205
17.1 範圍 / 205
17.2 一般需求 / 206
17.3 設計限制 / 208
17.4 需求 / 209
17.5 設計 / 209
17.6 拉力 / 218
17.7 剪力 / 231
17.8 拉力和剪力互制作用 / 240
17.9 避兔劈裂破壞之邊臣、間臣和厚 需求 / 241
17.10 錯桂耐震設計需求 / 243
17.11 具剪力樟之基板 / 248
第十八章 耐震結構物 / 255
18.1 範圍 / 255
18.2 通則. / 255
18.3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梁 / 260
18.4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柱 / 266
18.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接頭 / 271
18.6 預鑄特殊抗彎矩構架 / 275
18.7 特殊結構牆 / 278
18.8 預鑄特殊結構牆 / 300
18.9 橫隔板與相架 / 300
18.10 基礎 / 306
18.11 非抵抗地震力系統之構材 / 312
第十九章 混凝土:設計與耐久性要求 / 317
19.1 範圍 / 317
19.2 混凝土設計性質 / 317
19.3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 320
19.4 灌漿材料之耐久性要求 / 329
第二十章 鋼筋性質、耐久性及埋置物 / 331
20.1 範圍 / 331
20.2 非預力鋼筋及鋼線 / 331
20.3 預力鋼絞線、鋼線、鋼棒 / 335
20.4 合成柱用結構鋼、鋼管及鋼筒 / 341
20.5 鋼筋之耐久性規定 / 342
20.6 埋置物 / 347
第二十一章 折減因數 / 349
21.1 範圍 / 349
21.2 結構混凝土構材及接頭之折減因數 / 349
第二十二章 斷面 / 355
22.1 範圍 / 355
22.2 彎矩與軸力之設計假設 / 355
22.3 撓曲 / 357
22.4 軸力或撓曲與軸力組合 / 358
22.5 單向剪力 / 359
22.6 雙向剪力 / 369
22.7 扭力 / 376
22.8 支承 / 386
22.9 剪力摩擦 / 388
第二十三章 壓拉桿方法 / 393
23.1 範圍 / 393
23.2 通則 / 394
23.3 設計 / 399
23.4 壓桿 / 399
23.5 最少分布鋼筋 / 401
23.6 壓桿鋼筋細則 / 402
23.7 拉桿 / 403
23.8 拉桿鋼筋細則 / 403
23.9 節點區 / 404
23.10 彎曲鋼筋節點 / 405
23.11 採壓拉桿方法之耐震設計 / 408
第二十四章 使用性要求 / 411
24.1 範圍 / 411
24.2 使用等級重力載重引致之撓 / 411
24.3 單向板及梁中撓曲鋼筋之分布 / 416
24.4 收縮與溫 鋼筋 / 419
24.5 預力混凝土受撓構材之容許應力 / 420
第二十五章/鋼筋細節 425
25.1 範圍 / 425
25.2 鋼筋最小間臣 / 425
25.3 標準彎甜、耐震彎甜、繫筋及最小彎曲內直徑 / 427
25.4 鋼筋之伸展 / 429
25.5 鋼筋續接 / 449
25.6 束筋 / 455
25.7 橫向鋼筋 / 456
25.8 後拉預力之錯定器與續接器 / 466
25.9 後拉預力鋼腿錯定區 / 466
第二十六章 設計圖說及檢驗 / 477
26.1 範圍 / 477
26.2 設計標準/ 478
26.3 構材資料/ 478
26.4 混凝土材料及拌成物要求/ 479
26.5 混凝土生產與施工/ 489
26.6 鋼筋材料和施工要求/ 495
26.7 混凝土錯定/ 504
26.8 埋置物/ 505
26.9 預鑄混凝土附加要求/ 506
26.10 預力混凝土附加要求/ 507
26.11 模板 / 508
26.12 硬固混凝土評估與驗收/ 510
26.13 檢驗 / 515
第二十七章 既有結構物 評估 / 517
27.1 範圍 / 517
27.2 通則 / 517
27.3 分析法評估 / 518
27.4 載重試驗法評估 / 519
27.5 單向載重試驗程序 / 521
27.6 往復載重試驗程序 / 523
解說之參考文獻 / 525
附篇A 使用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進行設計驗證 / 561
A.1 符號與專有名詞/ 561
A.2 範圍 / 561
A.3 總則 / 562
A.4 地震歷時 / 562
A.5 載重因數與組合 / 563
A.6 建模與分析/ 563
A.7 行為分類與臨界狀態/ 563
A.8 有效勁/ 564
A.9 預期材料/ 567
A.10 位移控制行為之接受準則 / 567
A.11 控制行為之預期/ 569
A.12 加強之細部配置要求/ 570
A.13 特殊結構審查/ 571
原價:
1000
售價:
900
現省:
100元
立即查看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8)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
出版社:科技
出版日期:2020/03/00
ISBN:9789576555527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始終在土木建築工程中扮演重要腳色,是最為廣泛使用的結構型式之一,其設計成果與品質要求將直接影響結構物的強度,且亦關係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惟混凝土結構是諸多材料與構件的組合,其材料間須要良好結合,使能一起組成合適構件,且各構件間亦須能發揮整體組合能力,使能理想的依力學原理與結構特性,去承受各種外力與變 形,因此從材料規格、設計分析至施工要求均須要有完整的規定,使混凝土結構能具有 足夠強度、韌性與耐久性,能發揮預期的功能,達到使用目的。
本學會曾獲美國混凝土學會授權,於民國106年出版「ACI 318結構混凝土建築規範與解說」,惟該規範為美國ACI 318-14規範的中文翻譯本,其規範架構、數字單位、章節名稱與編排方式等均依美國ACI 規範,不同於我國過去規範方式與常用單位,因此為使工程界能更容易使用與方便查閱,本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再依〔土木401-100〕之格式與基 礎,導入ACI 318-14內容,重新編寫本版新規範,期望有助提升與推廣鋼筋混凝土工程,更增進國內各界對最新混凝土結構技術之瞭解,並供工程師在實務工作上採用,並做為我國後續修訂新版結構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範之重要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 1
第二章 分析與設計 / 9
第三章 撓曲與軸力 / 25
第四章 剪力與扭力 / 53
第五章 鋼筋之伸展與續接 / 101
第六章 雙向版系 / 133
第七章 牆 / 155
第八章 基 腳 / 161
第九章 預鑄混凝土構材 / 167
第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撓構材 / 177
第十一章 預力混凝土 / 181
第十二章 薄殼與摺版 / 211
第十三章 設計細則 / 219
第十四章 既有結構物之強度評估 / 235
第十五章 耐震結構 / 241
第十六章 純混凝土構材 / 293
第十七章 材料之品質要求 / 301
第十八章 耐久性要求 / 319
第十九章 混凝土品質、拌和與澆置 / 327
附篇A 壓拉桿模式 / 343
附篇B 鋼筋(含預力)混凝土受撓曲與軸力構材替代設計規定 / 357
附篇C 強度折減因數與設計載重之替代值 / 365
附篇D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 / 369
附篇E 符號與名詞定義 / 415
附篇F 工作應力法 / 433
收回
詳細資料
ISBN:9789576555527
規格:平裝 / 452頁 / 19 x 26 x 2.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工程類> 土木工程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