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0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This book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olecular models for fluids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fundamentals of classical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electrodynamics and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concepts and working equations of the various fields are briefly derived and illustrated in the context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molecular systems. Special emphasis is devoted to the quantum mechanical basis, since this is used throughout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olecular energy of a system. The book is application oriented. It stresses those element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practical model development. The fundamentals are then used to derive models for various types of applications. Finally, equation of state model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quantum chemically based models for the intermolecular potential energy and perturbation theory. The book is suited for graduate courses in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hysics and chemistry, but may also, by proper selection, be found useful on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作業環境控制工程 作者:洪銀忠 出版社:揚智 出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9578180703 目錄 噪音的基本概念 噪音的評估與測定 噪音控制技術 溫濕環境 熱環評估及測定 熱環境控制與改善 採光與照明 通風 振動及其控制 輻射安全 侷限空間安全 化學性危害 個人防護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為【生態土地使用規劃】的再版。國內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將環境規劃理念引入景觀與區域規劃的教育與實務。2000年出版的【生態土地使用規劃】係呼應Ian McHarg於1969年所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喚醒世人有關環境規劃理念在都市及區域規劃的重要性。近二十年來,人類該如何減緩並調適氣候變遷的衝擊已成當前國際社會的焦點。 本書的再版,除作為環境規劃的專業書籍外,並配合臺灣在國土計畫法實行後的規劃體制轉型,包括下列四個目的: 1.納入近年新興的全球環境變遷議題、思潮與規劃方法。 2.加強環境規劃教科書的知識範疇與操作性。 3.空間規劃專業者訓練時,更有效的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 4.提供公部門與實務空間規劃專業者,進一步檢視目前規劃體制與方法之改善方向。 本書在第一章緒論說明環境規劃理念與展望後,透過「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與「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等4章,協助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重要的系統與容受力觀念以及對新興議題的掌握,強化GIS工具在土地使用規劃中的應用能力。 第六章在人文生態學的基礎下,具體的為讀者建立環境規劃中的自然與人文空間分析的能力後,延伸到第七章與第八章,說明國內外在前述各種分析下所進行的「土地分類」與「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第九章為本書中「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技術操作最重要的一章,不僅提供了土地適宜性分析源起與觀念,更為環境規劃年輕專業者的訓練提供一系列的操作程序與案例。最後,第十章回應了本次改版目標「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為讀者提供都市化、環境變遷、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等新興議題與案例,並在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論述下,點出本書各章對應不同尺度空間規劃專業者的訓練重點,提供公部門與實務規劃工作者,進一步檢視並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整體而言,本書適合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在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的前提下,一同努力將環境規劃理念與方法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 本書特色 ◆回應全球環境變遷議題的環境規劃方法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國際學界陸續提出的新思維與解方,其實都是根基於「環境規劃」的理念發展而來。本書接軌國際前瞻性觀念與策略,同時提供環境規劃知識範疇中必須掌握的關鍵規劃方法,觀念與操作並重,理論與實務性兼具。 ◆各層級與類型空間規劃者都能應用的空間策略 本書有效地納入「環境規劃」的觀念與操作於空間規劃訓練中,協助都市計劃、景觀規劃、地政、以及生態保育等專業者,將其推廣至各層級與類型的空間規劃,做為臺灣在地永續實踐的空間策略。 ◆國土規劃體制轉型的因應及反思 國土計畫法實施以來,國內的國土規劃體制與土地使用管理面臨極大的轉型契機,人與自然環境系統間的互動與容受力評估的過程如何落實於各層級空間規劃體制之中,本書提供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操作程序與案例,並進階反思臺灣規劃體制未來可改善的方向。 【目錄】 序言 空間規劃專業者的環境規劃學習應用 第一章 緒論 1.1 環境規劃理念源起與發展 1.2 全球環境變遷 1.3 環境規劃範疇與內容 1.4 我國環境保育與國土規劃 1.5 結語:環境規劃的展望 第二章 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 2.1 生態與系統觀念 2.2 維生環境與生態系統服務 2.3 生態學原理與環境規劃 2.4 景觀生態學與環境規劃 2.5 結語:自然解方 第三章 容受力觀念與成長管理 3.1 應用容受力觀念之緣起 3.2 容受力分析與都市成長管理 3.3 智慧型成長與國土計畫 3.4 容受力分析方法 3.5 生態足跡 3.6 結語:國土規劃中容受力觀點的省思 第四章 永續發展與空間規劃 4.1 永續發展之觀念 4.2 永續土地使用規劃 4.3 永續都市之理念與規劃 4.4 生態都市與都市代謝作用 4.5 結語:永續都市的新思維 第五章 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使用規劃 5.1 地理資訊系統 5.2 疊圖分析之原理與程序 5.3 地圖模型之疊圖分析功能 5.4 景觀格局與景觀指數分析 5.5 土地使用模擬 5.6 結語:GIS 與土地利用規劃未來之展望 第六章 自然作用與土地使用 6.1 地質與土地使用 6.2 地形與土地使用 6.3 水文與土地使用 6.4 土壤與土地使用 6.5 生物與土地使用 6.6 人文與土地使用 6.7 結語:以生態為基礎的空間規劃 第七章 土地分類 7.1 土地分類觀念與發展 7.2 土地分類之原則與過程 7.3 多變量分析與土地分類 7.4 結語:規劃的土地分類作業需規劃師的判斷 第八章 環境敏感地劃設與空間規劃 8.1 環境敏感地的觀念、定義與分類特性 8.2 環境敏感地之管理 8.3 臺灣生態敏感地劃設 8.4 環境敏感地與國土功能分區的整合 8.5 結語:環境敏感地在國土計畫中之角色 第九章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9.1 適宜性分析之源起與應用 9.2 適宜性分析評估方法 9.3 土地使用適宜性之原則與作業流程 9.4 案例:農地資源適宜性分析 9.5 結語: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之應用與未來發展 第十章 都市、環境變遷與空間規劃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 10.2 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 10.3 都市環境規劃的新思維 10.4 結語:全球環境變遷下的在地永續實踐 附錄 一、土地使用適宜性示範教材 二、系統圖、容受力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融入空間規劃程序訓練指引 參考文獻 索引 ■Box 索引 Box 1.1 Ian L. McHarg Box 1.2 環境績效標準(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Box 2.1 第二生物圈(Biosphere II) Box 2.2 NBS case study: Bielefeld, Germany Box 3.1 Carrying capacity Box 3.2 智慧型成長倡議 Box 3.3 績效需求 Box 3.4 臺灣農地資源空間規劃示範計畫 Box 3.5 美國馬里蘭州以設施容受力制訂成長政策及土地使用計畫 Box 5.1 GIS 軟體中的地圖代數分析工具 Box 5.2 GIS 軟體中的資料重新分類工具 Box 5.3 GIS 軟體中的疊圖分析與關聯分析工具 Box 5.4 GIS 軟體中的區位量測與環域分析工具 Box 5.5 土地利用變遷模型之開發工具與門檻 Box 6.1 土地使用規劃所需瞭解的地質資料項目以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2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之坡度計算方法 Box 6.3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地形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4 暴雨管理與逕流估算 Box 6.5 土地使用所需進行的土壤分析及可研判的特性 Box 6.6 萬用土壤流失公式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Box 6.7 國土利用調查土地使用分級分類表(109年版) Box 7.1 土地分類vs. 土地評估 Box 7.2 澳洲的CSIRO與美國的ECOCLASS土地分類系統 Box 7.3 臺灣生態分區 Box 7.4 地表作用土地分類估算式 Box 7.5 土地分類中的適宜性分析觀念起源 Box 8.1 Center for Natural Areas of Smithsonian Institute環境敏感地分類 Box 8.2 簡易頻率年洪水量估計 Box 9.1 案例:新竹縣新埔鎮柿餅LESA適宜區位分派 Box 10.1 「都市化與全球環境變遷(UGEC)」主要研究議題 Box 10.2 Future Earth Taipei「臺灣永續都市研究議題」 Box 10.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Box 10.4 都市型態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 Box 10.5 氣候變遷衝擊之韌性空間評估架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資訊架構學第四版 出版社:歐萊禮 出版年月:201712 條碼:9789864766734 內容簡介 網站、App與資訊空間 「在這本書初版問世之時,我是極少數擁有『資訊架構師』職稱的人。當時這本書就如同對我的工作的認可,而且意義重大;現在第四版上市了,我依然有同樣的感受。將近廿年過去,資訊架構比以前更有意義也更為必要,這本書同樣是如此。」 - Karen McGrane, 執行合夥人,Bond Art + Science 「對任何參與數位資訊空間設計的人,這是我第一會推薦的書。」 - Andy Fitzgerald, 博士,frog design 和過去相較,資訊架構的挑戰性大為提高,而其必要性也是如此。身處資訊供給過剩的今日,企業想要分享的任何訊息都必須易於發現、瀏覽和瞭解。在橫跨多種接觸管道時,企業提供的體驗必須相近且一致,無論是網站、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或其他更多裝置都一樣。 為了引導你認識這個寬廣的生態系統,本書第四版提供了經過時間考驗的基本觀念、方法和工具,用以進行數位設計。使用者經驗設計師、產品經理、開發工程師和任何參與數位設計的人,都可以在本書中學到如何建立語意結構,以幫助人們更能融入訊息與資訊互動。 本書包括下列內容: ‧資訊架構的整體概述,以及在創造有效的數位產品與服務時,資訊架構能解決的問題 ‧資訊架構要素的深入探究,包括組織、命名、導覽、搜尋和metadata ‧完善的流程與方法,能協助你由研究開始,一路走向策略、設計和資訊架構建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Louis Rosenfeld Louis Rosenfeld 是Rosenfeld Media創辦人。Rosenfeld Media除了出版使用者經驗書籍、舉辦相關研討會之外,也提供使用者經驗的專業訓練與顧問服務。 Peter Morville Peter Morville 是Semantic Studios總裁。Sematic Studios的客戶包括AT&T、Cisco、哈佛大學、IBM、梅西百貨(Macy’s)、美國國會圖書館,以及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等。 Jorge Arango Jorge Arango 從事資訊架構設計已逾廿年,並曾擔任資訊架構協會的主席和總監。 目錄 序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認識資訊架構 第一章 資訊架構學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定義資訊架構 第三章 為尋找而設計 第四章 為理解而設計 第二部分 資訊架構的基本原則 第五章 拆解資訊架構 第六章 組織體系 第七章 命名體系 第八章 導覽體系 第九章 搜尋體系 第十章 同義詞典、控制詞彙和Metadata 第三部分 實現資訊架構 第十一章 研究 第十二章 策略 第十三章 設計與文件 尾聲 附錄A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全新改版再升級,補齊最新AI資訊內容!// 增訂章節,專文講解最新、最夯的生成式AI基本原理與應用, 例如當紅的ChatGPT、Midjourney、Dalle-E等。 【第一本針對108課綱科技素養的趨勢教育書】 AI一定是理科腦? 文科腦在AI發展有何重要性? 「AI界李白」蔡宗翰教授結合輔導高中以上學生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豐富經驗, 介紹國內外AI應用發展與趨勢, 提供給正在嘗試接觸AI、學習AI、運用AI、 甚至以AI為志業讀者最全面實用資訊! AI沒有辦法隨機應變,卻能取代50%人類工作。 但別擔心,你可以先建立AI的核心素養! AI雖是顯學,卻又讓人望而生畏, 誰不必擔心被AI淘汰?誰可以搭上AI熱潮? 身處在AI領域,每年帶隊參與 AI CUP, 甚至整合數位與人文,進行跨領域探究、 培養無數AI人才的「AI界李白」蔡宗翰教授告訴你: 「AI就是要你!對!不要怕!」 文科生跨領域學習AI並不少見, 即使是理科生,也同樣要學習如何發掘問題、尋找解題方向, 並且培養主動積極的思考力、研究力、團隊力! AI會越來越跨領域,既包羅萬象,就會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 不管是文科生、理科生,都可以學習AI、運用AI、打造AI! 【書籍資訊】 無注音,適合12歲以上&老師、家長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科技教育、資訊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科技 本書特色 第ㄧ部分:認識「生成式AI」的原理,從中學習AI 的發展與技術。 第二部分:對應108課綱精神,超前布署。如何問好問題、如何設定題目與解題、如何與團隊協同合作? 第三部分:培養以「AI思維看世界」的能力,逐步建立AI專家的素養、提供進入AI產業的具體途徑。 好評推薦 教育部-師大附中「中小學校人工智慧計畫」AI 計畫主持人 李柏翰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生物科教師 周麗芬|智齡科技創辦人 康仕仲 博士 AI4kids 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佳慧|臺北市立建國中學資訊教師 許雅淳 未來內容AR/VR 劇場製作人 馮勃翰|耐能創辦人兼執行長 劉峻誠 博士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利排列) 專文推薦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李宏毅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教授 翁仕明 醫師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雅芬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科學班學生 許澤厚 同學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利排列) 學者專家誠摯推薦 相較於一些把 AI 理論講得硬梆梆的書籍,蔡教授這本書非常適合想對 AI 了解的中學生,或任何 AI 新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 108課綱的核心精神是「終身學習」,本書對應108課綱精神,超前佈署,呈現多元跨域整合的實例,帶領同學們一起培育AI核心素養!——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雅芬 蔡宗翰教授常常到本校演講指導我們,榮幸拜讀蔡宗翰教授大作,深讀後發現本書一語道破目前的學生的AI學習狀況。本書以學生本位案例出發來探討,內容生動貼切,並探討AI技術發展,最後導入學生該如何用眼光來審視自己的路。全文字裡行間人文底蘊盎然而生,AI見解獨到,道出學生AI學習的盲點,是一本值得珍藏與品味的好書。—— 教育部-師大附中「中小學校人工智慧計畫」AI計畫主持人 李柏翰 李白老師不僅是AI專家,更涉獵包含文史藝術、政治社會、乃至於運動競技等多元領域,其豐富的學養,總是能帶給青年學子多元的觀點與創新的思維。在AI學習的路上,李白老師引領讀者洞察學習盲點,建立正確的學習心態與跨領域的學習格局,並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由懞懂變得清晰。推薦本書給對於AI領域有興趣、正在找尋學習或研究方向、想了解AI對自己未來學涯或職涯發展幫助的學子,李白老師將讓你更懂得如何善用AI為自己賦能,開創未來。—— AI4kids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佳慧 這是一本「非典型」的AI入門書。李白老師不只深入淺出地介紹了AI的各種應用,更苦口婆心分享了身處AI世代的年輕學生,所必須培養的態度與能力。正是這些態度與能力,才讓人可以不被AI取代,並能夠掌握AI、善用AI,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未來內容AR/VR劇場製作人 馮勃翰 【目錄】 前言│ 接觸AI、學習AI,成為能用AI 解決問題的人才 專文推薦│ • 不只適合學生,也值得老師家長們細讀反思的AI入門書──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 李宏毅 • 理科老文青的反撲──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教授 翁仕明 • 讓人對AI 有興趣,進而了解AI、使用AI──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 • 豈止於中學生?給AI初世代的新攻略──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雅芬 • 突破年齡限制:高中生也能做出AI專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科學班 許澤厚 推薦語│ • 教育部─師大附中「中小學校人工智慧計畫」AI 計畫主持人 李柏翰 • AI4kids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佳慧 • 未來內容AR/VR劇場製作人 馮勃翰 第一章 在成為AI世代之前 1.1 害怕失敗,讓你被困住了嗎? 1.2 別再當個安靜的學生 1.3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螺絲釘與研究文獻 1.4 設想具體研究主題 -幫助釐清具體研究主題的小技巧 1.5 進行團隊合作 1.6 AI世代必須弭平的文理之別 第二章 認識AI 2.1 李白老師看AI簡史 2.2 AI用於資訊守門:以AI辨識並查核新聞真假 -文本分類法 -事實查核法 -監督式學習與非監督式學習 -反思時間 2.3 AI用於協助照護:讓AI陪伴被照顧者,甚至成為護理人員的助手 -與人類一起生活的AI -服務機器人娜丁於療養院的照護實驗 -真實機器人與杯麵的差距 -反思時間 2.4 AI用於協助人類運動:人類看不清楚的地方,讓AI幫忙看! -訓練競賽用AI 賽事分析──Badminton Coach AI -反思時間 2.5 AI用於交通運輸:幫你開車又避開危險 -幫你開車又避開危險的自駕車 -防患未然的軌道運具障礙物偵測 -AI用於交通運輸的未來展望 -反思時間 2.6 AI用於人文研究:文本分析 -案例一:對史料文本進行事件分類 -案例二:以語意角色標註進一步分析特定領域事件類型細節 -案例三:白蛇傳怎麼來的?以數位人文觀點為故事溯源 -反思時間 2.7 AI與人類合作完成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 -第十號交響曲的未竟之途 -人機難辨的驚人成果 -AI究竟怎麼學會作曲的? -延伸活動:親自試試人機合作作曲吧! 2.8 AI與遊戲世界 -現在進行式:各式遊戲開發 -遊戲應用AI的集大成:元宇宙 2.9 AI在邊緣運算:AI的新方向 -邊緣運算範例:智慧門鎖 -反思時間 2.10 生成式AI -文字生成 -圖像生成 -人工智慧的未來: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之窗 第三章 AI世代要有的素養與能力 3.1 你真的想投入AI領域嗎? 3.2 專家的素養 -按部就班且有計劃的學習、研究 -自我修正的判斷力與調研工夫 -專業需要打磨、取捨以及不畏改變的與時俱進 -提升對專業領域認知的細膩程度,與說出此非我所長的勇敢 3.3 從AI的思維看世界 -怎樣尋找AI可解的問題? -應用AI要保持的溫柔人文精神 -反思時間 -AI思維小練習 3.4 一位AI專家的養成 -從進入資工系到專精AI的過程 -成為AI專家之後的工作與目標 3.5 工人智慧與人工智慧共生的時代 -說了這麼多,一定要用AI嗎? -從教育與學習現場就能開始與AI當好朋友 -讓AI成為生命的同行者 後記│李白老師展望台灣AI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