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新時代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歐盟GDPR與臺灣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比較說明 系列名:專論系列 ISBN13:9789865262389 出版社:新學林 作者:張陳弘;莊植寧 裝訂/頁數:平裝/356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2/07/01 中國圖書分類:民法總則 本書特色 歐盟GDPR施行對於個人資料保護法制的影響,不僅侷限在歐盟境內,更由於GDPR關於個人資料跨境傳輸之「適足性」要求規定,讓其施行影響擴及與歐盟各會員國有個資傳輸需求之全球各國與組織,臺灣亦然。本書兩位作者融合學術與實務經驗,就歐盟GDPR與臺灣個人資料保護法進行比較說明之撰寫,目的除了幫助讀者瞭解新時代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外,也期盼能對於個資法修正與取得歐盟適足性認定事務提供助益。本書在寫作架構安排上,於每章內容先進行GDPR之論述,再為個資法的比較觀察,最後輔以案例說明,冀裨益讀者除了學理概念之理解外,亦能有效運用於實務案例操作。 目錄 修訂序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依GDPR第97條規定,於西元2020年6月24日提出GDPR實施兩週年評估報告(Data protection as a pillar of citizens’ empowerment and the EU’s approach to the digital transition - two years of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報告的核心重點在期待使GDPR成為強化公民賦權之支柱與歐盟之數位轉型的重要力量,並藉由GDPR的實施推展,創立新的資料治理模式、樹立新的資料運用文化。其中就如何創立新的治理模式部分,報告中強調「獨立專責的資料保護機關搭配強化的執法權力」的重要性。就此,本版次因應修訂新增第10章「獨立監管機關」之介紹,以提供臺灣個人資料保護法未來的立法政策參考。 此外,歐盟此一全球化個資保護法制(全球性資料運用文化)的推展趨勢,臺灣勢必無法置身事外,故臺灣立法者於個資保護法律制定或修訂時,尤應特別注意與全球接軌之需求。就此,本版次持續性地增補歐盟相關文件,期使本書能跟上歐盟個資保護文化發展脈動。 目錄 修訂序 i 序 iii 參考文獻引用與名詞使用說明 v 第1章 「誰」的「何種行為」將受規範──立法管轄權範圍之界定 1 第2章 規範「何種資料」的蒐用行為──個人資料之定義 17 第3章 個資蒐用行為應遵循之一般性合法原則要求 59 第4章 蒐用一般(非特種)個人資料之合法事由規範 81 第5章 個人資料蒐用之「目的限定原則」──兼論「目的外使用」個人資料行為之合法性控制 123 第6章 蒐用敏感性(特種)個人資料之合法事由規範 143 第7章 資料主體之權利 167 第8章 資料管控者(或蒐用者)之義務 241 第9章 境外傳輸個資──將個人資料傳輸給第三國或國際組織 291 第10章 獨立監管機關 303 第11章 資料管控者及蒐用者之法律責任與資料主體之救濟權利 31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由古根漢(Philip Davis Guggenheim)執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主演,上映於2006年的電影An Inconvenient Truth(臺灣譯為《不願面對的真相》,大陸譯為《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尤其關注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議題。有趣的是,不論臺灣或大陸對於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恰巧充分反應本書所要探究的主題,即漢語聲調調值標記。 在漢語聲調調值標記議題上,資訊科技尚未發達之前,發音人的「口說」及調查人的「耳聽、手記」是聲調調值的主要描寫方法。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及分析工具的快速發展,利用「聲學分析」來描寫聲調調值逐步開展,並與「傳統調查」的描寫結果相互比較與驗證。本書以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為研究標的,並擴及至臺灣其他客家話及廣東梅縣客家話。研究發現,「傳統調查」中低調類聲調,在「聲學分析」中卻顯示為高調類。這種現象不僅見於本書所涉及之客家話,也見於眾多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乃至其他聲調語言。這種「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不一致現象,可以說是一個學界「不願面對的真相」,但卻更是一個學界「難以忽視的真相」。 喬姆斯基對於語言研究提出三個「充分」要求:充分觀察、充分描寫、充分解釋。本書充分觀察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依據觀察結果,並加入其他客家話及其他漢語方言,達成針對問題的充分描寫。本書最後也從發音生理限制、語音學與音韻學的差異、聲調產製與感知的不對稱性、聲調對立與排擠、中古漢語平聲調的語音特徵等面向出發,針對低平調在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上調值描寫的不對稱提出解釋。本書希望能夠作為引玉之磚,將研究結果拋出,一方面就教於語言學及語音學專家學者,二方面希望能夠引起學科整合的關注,讓「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的描寫結果能夠更為貼近。 【目錄】 自序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聲調 第二節 聲調語言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的音韻系統 第二節 聲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三節 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的傳統調查與聲學分析 第四節 研究議題 第三章 臺灣苗栗四縣客家話單字調聲學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分析結果 第三節 綜合討論 第四節 聲調調值調整建議與驗證 第五節 入聲合併議題啟發 第六節 本章結語 第四章 客家話低平調聲學分析結果之闡釋 第一節 六個地區客家話低平調的聲學分析 第二節 綜合討論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所有發音人各個聲調所有樣本的平均調長(毫秒) 附錄二 所有發音人之各個取樣點基頻數值表 附錄三 所有發音人各聲調各取樣點的平均基頻數值(M) 附錄四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T值 附錄五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LZ值 附錄六 所有發音人在各個聲調取樣點上的平均ST值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臺灣創業型大學之發展:理論與個案》這本專書詳細闡述了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歷程,從理論基礎、政策與組織發展、商業化策略的分析,與成功要素的剖析,均有深入探討。 本書回顧了發展創業型大學相關的8大重要理論,其中包括:(1)三絞螺旋創新模型(Triple-Helix Model of Innovation)、(2) 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ies)、(3) 科學治理(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4) 科技經濟學(Econo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5)學術創業(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6) 產學合作(Industry-University Relation)、(7)寬裕資源論(Organizational Slacks)、與(8)組織雙元(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等理論內容。書中提出的研究架構包括創業型大學的三個前置因子、四大商業化策略及其綜合性績效評估。前置因子涵蓋體制、組織及個人層面;商業化策略則包括專利活動、技術授權/移轉、產學合作及新創事業。研究指出,這些商業化策略間的相互影響對創業型大學的教學-研究-商業化績效至關重要。 書中分析了遠東科技大學(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五所大學的案例,深入解析各校在推動創業型大學過程中的前因、過程及對各校發展成創業型大學的結果與影響。 整體而言,本專書具備豐富的理論基礎,還結合了實務個案,希望為推動創業型大學的研究者,以及大學研發、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目錄】 作者簡介 推薦序一 創業型大學 ?! 別鬧了,校長先生!/陳振遠 推薦序二/洪世章 推薦序三/林博文 作者序一/張元杰 作者序二/蔡林彤飛 作者序三/吳慈榕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的發展、趨勢及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缺口與研究目的 第三節 章節架構 第2章 創業型大學發展的理論基礎與發展架構 第一節 創業型大學 第二節 創業型大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創業型大學的前置背景因素 第四節 創業型大學的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創業型大學的績效與相互作用 第六節 發展架構 第3章 臺灣創業型大學的發展現況 第一節 臺灣科學治理與大學治理的體制轉變 第二節 臺灣大專院校創新創業現況 第三節 個案研究說明 第4章 個案一:私立遠東科技大學(目前已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分析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5章 個案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6 章 個案三:私立逢甲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的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7章 個案四:國立清華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8章 個案五:國立交通大學(目前已更名為陽明交通大學) 第一節 訪談對象 第二節 背景 第三節 環境因子 第四節 商業化策略執行狀況 第五節 商業化策略的交互作用 第六節 績效 第七節 小結 第9 章 個案比較與討論 第10 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貢獻 第二節 研究發現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看更多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從農民工、平台騎手到科技精英,窺見低端與高端的希望、幻滅和掙扎。 中國又是如何大展律法及體制的籠,淘汰過時的舊鳥,監管擴張的新鳥?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逐漸從勞動密集、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轉向以數位科技為中心的社會發展進程。有些人將中國的後改革時期與美國的鍍金時代來相提並論;本書則認為前者更像是一只鍍金的鳥籠,中國政府與科技資本正使得社會不平等逐日加劇,並製造新形式的社會排斥。在這些矛盾之中,中國的鳥籠經濟演變為一種高度控制的體系,部分群體被排除在成長與繁榮的機會之外,沒有人擁有真正的自由和安全感。 作者描繪這種科技發展體制的輪廓及其產生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並透過針對低端與高端人口,以及從傳統製造業、外送平台到科技公司之間的深入訪談及親身觀察,講述那些因中國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和科技主導地位而改變生活的人及其背後的故事。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導論 金玉其外 對科技發展體制的探究 鍍金的鳥籠 本書章節概述 方法論說明 第二章 從勞動力到土地和技術 勞動力驅動的發展 土地驅動的發展 科技發展主義 國家統治技術的科學化 結語 第三章 轉向科技驅動的發展模式 鳥籠經濟科學化 激化的爭議 鞏固科技發展體制 科技驅動發展下的工具性體系 臺灣和南韓轉向科技驅動型的發展 結語 第四章 過時的資本和勞動力 淘汰過時者 大力整頓 苦苦掙扎的企業 工人 結語 第五章 機器人化 中國的機器人之夢 電子製造領域的機器人化 地方科技發展型國家 製造商:機器人之夢的願景與現實 工人:進步、焦慮和冷漠 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爬上社會流動的階梯 雖毒卻抗拒不了的新鳥 結語 第六章 大型科技企業的崛起 支持和寬容的政府 政府與科技巨頭的合作 跨越邊界的新鳥 新鳥的力量 與南韓、臺灣、美國的比較 結語 第七章 從工廠到平台 成長中的送餐平台 平台騎手 控制和管理的平台架構 從夢想到不滿和幻滅 矛盾的感受 結語 第八章 編碼精英 軟體工程師及其社會再生產的困難 勞動力市場 勞動控制和管理,以及加班文化 階級出身與勞資關係 政府、國家與發展 「不是我們的錯」 結語 第九章 重塑科技國家資本主義 觸動包容審慎的紅線 監管整頓行動 政府重塑鳥籠 培育下一代新鳥 結語 第十章 結論 「鍍金的鳥籠」中的秩序與矛盾 科技發展體制的比較 再探相關文獻 鍍金鳥籠的未來 方法論附錄 引用書目 索引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