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114-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綜合重要論點,循序漸進介紹:幫助讀者系統性地理解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全貌。
*圖示與表格輔助理解:使重點內容更易於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習的效果。
*「觀念補充」增強學習完整性:探討延伸的重要議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全面和完整的知識。
【目錄】
第一章 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第1節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第2節 平等就業機會、禁止歧視措施、弱勢優惠對待措施與多元化人力資源管理
第3節 工作激勵、領導與溝通
第4節 憲法與政府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章 政府人力資源規劃與招募遴選
第1節 工作分析與職能分析
第2節 人力資源規劃
第3節 人力招募
第4節 人力遴選
第5節 我國公務人員的招募與遴選
第6節 人力流動與離職
第三章 政府員工工作績效評估與管理
第1節 工作績效評估
第2節 工作績效評估的方式
第3節 工作績效評估的謬誤
第4節 工作績效評估結果的運用與績效不佳員工的處理
第5節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
第四章 政府人力資源訓練與發展
第1節 成人學習理論
第2節 教育訓練發展計畫規劃與需求評估
第3節 教育訓練的方式與成效評估
第4節 職涯發展規劃
第5節 我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與職涯發展
第五章 政府整體性待遇管理
第1節 薪資結構設計
第2節 法定性與彈性福利措施
第3節 薪資政策的制定與工作評價
第4節 工作評價
第5節 政府績效薪俸給制度的設計與實施條件
第六章 憲法基本權利與服務行為管理
第1節 我國公務人員憲法基本權利
第2節 責任政府
第3節 紀律管理
第4節 我國公務人員的義務
第5節 我國公務人員懲戒與懲處
第七章 政府友善工作職場與勞資關係
第1節 工作與生活平衡
第2節 員工協助方案
第3節 職場衛生與安全
第4節 勞資關係與工會
立即查看
格鬥!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考試,是場格鬥。
「準備考試的讀本,應該要精煉、符合實戰需求!
於是,我們把複雜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內容,從考試實戰的角度,精煉、
表格化,並切割成容易掌握且適合平日攻讀、練習、快速查找的topic單元。
藉由《格鬥!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快速掌握關鍵之後,重心就可以放在《這是一本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解題書》的練習上;後續回到《格鬥!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查找、複習也相當便利,才可能盡快上榜,減輕我們時間和經濟的壓力。
書的內容好消化、能快速吸收精粹,才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那距離上榜之日就不遠了。
我們懂。
因為我們也曾是考生。
目錄
1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概念與功能
TOPIC 01 基礎概念 1-3
TOPIC 02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分類 1-6
2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時空環境脈絡
Section 1 趨勢 2-3
TOPIC 01 時代趨勢演進概述 2-3
TOPIC 02 OECD先進國家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趨勢 2-6
Section 2 影響公共人資管理的學理與總體社會價值觀 2-8
TOPIC 01 McGregor的人性X理論與Y理論 2-8
TOPIC 02 功績制(Merit System)的觀點 2-10
TOPIC 03 公平原則的觀點 2-11
TOPIC 04 代表性(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的觀點 2-13
TOPIC 05 公共人力 / 文官管理的4 大基本傳統價值觀點:政治回應(political responsiveness) 2-14
TOPIC 06 公共人力 / 文官管理的4大基本傳統價值觀點:組織效率與效能(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2-15
TOPIC 07 公共人力 / 文官管理的4大基本傳統價值觀點:社會公平(social equity) 2-16
TOPIC 08 公共人力 / 文官管理的4大基本傳統價值觀點:員工個人權利(Employee rights) 2-17
TOPIC 09 公共人力 / 文官管理的3大新興價值觀點 2-18
TOPIC 10 多樣性與多元化管理(diversity management)觀點 2-20
Section 3 公共人資管理的多元環境 2-22
TOPIC 01 利害關係人角度 2-22
TOPIC 02 多元面向角度:政治面 2-25
TOPIC 03 多元面向角度:管理面 2-26
TOPIC 04 多元面向角度:法制面 2-28
TOPIC 05 我國公共人資實務:憲法與公共人資管理 2-29
TOPIC 06 公共人資管理面臨的環境挑戰概述 2-32
3 公共人資管理者與人資組織
TOPIC 01 Ulrich的人資管理角色模型 3-3
TOPIC 02 公共人資管理組織設計型態 3-4
TOPIC 03 各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公共人資管理組織型態 3-6
TOPIC 04 傳統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主要職能 3-10
TOPIC 05 公共人資管理組織與人資管理者職能的轉變 3-11
TOPIC 06 公共人資管理的循證與數位治理 3-14
TOPIC 0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人事一條鞭管理體系的組織面向 3-16
TOPIC 08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人事一條鞭管理體系的特性及其議題 3-18
TOPIC 09 我國人事一條鞭管理體系的改進方案:策略型人事一條鞭管理制度 3-20
4 人力、職務工作規劃與設計配置
TOPIC 01 我國公共人力與職務主要類別 4-3
TOPIC 02 公共人力體系建構系統的配置設計 4-6
TOPIC 03 政府職務(位)設計原則 4-8
TOPIC 04 人力資本 4-10
TOPIC 05 Lepak & Snell的人力資本配置結構與管理類型 4-12
TOPIC 06 核心(發展)人力資本的特性 4-14
TOPIC 07 政府核心(發展)人力管理基礎模式 4-15
TOPIC 08 職能觀點 4-17
TOPIC 09 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 4-20
TOPIC 10 人力資源規劃 4-24
TOPIC 11 分析現有人力供給的方法舉例 4-26
TOPIC 12 預估未來人力需求的方法舉例 4-27
TOPIC 13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員額 4-29
TOPIC 14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職務與員額配置規劃原則 4-30
TOPIC 15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組織編制與員額規劃 4-31
TOPIC 16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員額調整配置 4-40
TOPIC 1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人力員額不足的因應方式 4-42
TOPIC 18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員額(人力)評鑑 4-44
5 人力招募與遴選
TOPIC 01 人力招募(recruiting) 5-3
TOPIC 02 人力遴選 5-5
TOPIC 03 考選應達成的基本要求與原則 5-7
TOPIC 04 考選的公平原則 5-9
TOPIC 05 考選的程序公平 5-10
TOPIC 06 考選的互動公平 5-12
TOPIC 07 考選的實質公平 5-13
TOPIC 08 我國公共人資實務:辦理文官考選的主要特色與原則 5-15
TOPIC 09 甄選決策模式 5-17
TOPIC 10 招募金字塔(recruiting yield pyramid) 5-18
TOPIC 11 人資管理的主要考選(甄選)方法舉例 5-19
TOPIC 12 考選方法議題聚焦:口試 5-21
TOPIC 13 考選方法議題聚焦: 結構化口試(structured interview) 5-22
TOPIC 14 考選方法議題聚焦:其他口試方法 5-24
TOPIC 15 考選方法議題聚焦:評鑑中心法 5-25
TOPIC 16 考選方法議題聚焦:評鑑中心法常見的測驗 5-26
TOPIC 1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考選公平或考選效度的抉擇 5-28
TOPIC 18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公務人員考選產生的雙盲現象(double-blind) 5-30
6 人力任用配置與流動
TOPIC 01 我國文官的任用配置 6-3
TOPIC 02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調任 6-4
TOPIC 03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職務高低間的調任 6-6
TOPIC 04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機關內、外的調任 6-8
TOPIC 05 相關議題:內陞、外補與折衷制 6-10
TOPIC 06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各層級機關之間的調任 6-12
TOPIC 07 我國公務人員職系專長轉換彈性化與調任概述 6-14
TOPIC 08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轉任 6-17
TOPIC 09 我國文官人力的流動:離職 6-19
TOPIC 10 離職的可能原因:公共服務動機 6-20
TOPIC 11 離職的可能原因:工作滿意度 6-21
TOPIC 12 離職的可能原因:工作公平性 6-22
TOPIC 13 離職的可能原因:工作耗竭 6-23
TOPIC 14 離職的可能原因:工作家庭衝突 6-24
7 人力訓練與發展
TOPIC 01 基礎概念 7-3
TOPIC 02 新進人員的職前引導(orientation)與社會化(socialization) 7-4
TOPIC 03 一般在職人員的訓練體系建構與流程 7-6
TOPIC 04 訓練需求分析(Training Needs Analysis, TNA) 7-7
TOPIC 05 訓練設計與準備:參照主要的成人學習原理與理論 7-8
TOPIC 06 訓練設計與準備:以SMART原則訂定訓練目標 7-12
TOPIC 07 訓練準備:可供選擇的訓練方法主要類型 7-13
TOPIC 08 訓練執行:職場內的訓練(On-the-Job Training, OJT)與方法舉例 7-14
TOPIC 09 訓練執行:職場外的訓練(Off JT)與方法舉例 7-15
TOPIC 10 訓練執行:管理才能的訓練發展與方法舉例 7-16
TOPIC 11 訓練評估:Kirkpatrick的訓練評估模式 7-18
TOPIC 12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擬定訓練計畫及辦理訓練工作重點 7-19
TOPIC 13 職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 7-21
TOPIC 14 可協助職涯規劃的經典檢測:Holland 的職涯規劃參考模型(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 7-23
TOPIC 15 職涯發展階段的情況與因應 7-25
TOPIC 16 職涯管理應努力的方向 7-28
TOPIC 1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訓練與陞遷發展的連動設計 7-30
8 績效管理與績效評估
TOPIC 01 績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8-3
TOPIC 02 績效管理的體系架構與流程 8-5
TOPIC 03 績效評估的基本觀念 8-7
TOPIC 04 績效評估的性質分類 8-9
TOPIC 05 訂定績效評估指標應具備的原則:SMART 8-10
TOPIC 06 訂定績效評估指標應有的特性(要素) 8-12
TOPIC 07 績效評估方法的簡要比較 8-15
TOPIC 08 特質評估法(Trait-based approaches) 8-16
TOPIC 09 行為評估法(Behavior-based approaches) 8-17
TOPIC 10 成果評估法(Result-based approaches) 8-19
TOPIC 11 相對比較法(comparative approaches) 8-21
TOPIC 12 整合績效評估各面向資訊來源的方法:360度評估法(360-degree feedback) 8-22
TOPIC 13 績效評估的困難與謬誤(偏誤) 8-23
TOPIC 14 績效回饋面談(appraisal interview) 8-26
TOPIC 15 公共人資績效評估主要的功能效果 8-27
TOPIC 16 對於績效行為不佳人員的處理:漸進式紀律管理 (progressive discipline) 8-28
TOPIC 1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公務人員考績的功能與其他人資管理的連動 8-30
9 人力待遇與激勵管理
Section 1 學理基礎:當代激勵管理理論概述 9-3
TOPIC 01 認知途徑的內容理 9-3
TOPIC 02 認知途徑的過程理論 9-7
TOPIC 03 為途徑的增強理論 9-9
Section 2 待遇管理 9-10
TOPIC 01 公共人資管理的總待遇內涵理 9-10
TOPIC 02 薪資待遇的訂定基礎理論 9-12
TOPIC 03 待遇的公平原則 9-13
TOPIC 04 Milkovich & Newman 的策略性待遇政策與待遇分析架構模型 9-14
TOPIC 05 待遇政策原則 9-16
TOPIC 06 工作分析在待遇管理上的意義 9-18
TOPIC 07 內在一致面決策管理活動: 工作評價(Job evaluation) 9-19
TOPIC 08 外在競爭面決策管理活動:薪資調查 9-20
TOPIC 09 將待遇各面向管理整合決策:建立薪資結構 9-21
TOPIC 10 績效待遇 9-23
TOPIC 11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雙重失衡現象(double imbalance) 9-25
TOPIC 12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待遇與其調整機制 9-26
TOPIC 13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福利與其調整機制 9-28
Section 3 其他激勵措施管理 9-30
TOPIC 可激勵人員的工作設計理 9-30
10 人力維持、彈性化管理與其他議題
Section 1 公務倫理 10-3
TOPIC 01 公務倫理(Public service ethics)的基本概念 10-3
TOPIC 02 Svara教授的倫理三角模型 10-4
Section 2 彈性化管理 10-6
TOPIC 01 推動我國彈性化公共人資管理的可行方式 10-6
TOPIC 02 高階文官管理:高階文官的角色定位與職責 10-9
TOPIC 03 高階文官管理:各國高階文官特別管理制度的建構方向 10-11
TOPIC 04 高階文官管理:我國現行高階文官管理概況 10-12
TOPIC 05 高階文官管理:我國現行高階公務人員中長期發展性訓練重點概要 10-13
TOPIC 06 高階文官管理:建構我國高階文官特別管理制度的可行方式 10-15
Section 3 友善職場 10-16
TOPIC 0 1 職場性別平權:學者Guy的女性消極代表性障礙隱喻 10-16
TOPIC 02 職場性別平權:造成玻璃天花板障礙的三大可能成因 10-18
TOPIC 03 職場性別平權: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對女性消極代表性障礙的可行方案 10-19
TOPIC 04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免於遭受性騷擾的權利與救濟相關保障 10-21
TOPIC 05 符合人因工程(ergonomics)的工作設計與管理安排 10-23
TOPIC 06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公務員服務法的勤休管理與超勤補償 10-24
TOPIC 07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 10-27
TOPIC 08 我國公共人資管理實務:公務人員安全及衛生防護辦法重點 10-29
TOPIC 09 人力高齡化因應管理 10-31
TOPIC 10 漸進式退休(gradual retirement) 10-34
Section 4 退休後經濟生活照護 10-36
TOPIC 01 退休制度的學理摘要 10-36
TOPIC 02 退休金準備及給與管理 10-38
Section 5 勞動權 10-41
TOPIC 勞動三權 10-41
Section 6 公共人資管理不善所產生的弊病 10-43
TOPIC 01 人情行政(personal administration) 10-43
TOPIC 02 其他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病象 10-45
立即查看
文官制度:兼論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名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寫著:「在倫理方面的行為,如果不是由於一個人純潔、直接的衝動,而是由於一個概念、一個教條而產生的,就他的性格說,這又是過於高尚的,那麼這一行為就會由於後來自私的懊悔而在這個人自己的眼裡也要喪失一切的功勞。」世界不只是物質的。法律的世界,尤為如此。以規範教義學為根基的傳統刑法學更應當時刻顯明自己的價值立場。
刑事法學科相關理論研究重點不應僅停留在其理論解釋學階段,還應當更加豐富其在解決相關具體理論問題上的研究維度、空域範圍及其對相關社會現實問題的回應之精確度等方面。
現代人類社會更應當尊重源自天地自然的良知與公義。尤其在刑事立法與司法實務中,尊重人格尊嚴、個人的獨立與自由發展、法的中立與均衡。對於我們身在中國大陸的法科教育工作者個人而言,應當繼續大量閱讀並積極學習有關西方民主國家之憲政價值與自由主義書籍,應當繼續與相關國際專家學者全面交流互訪,應當繼續努力翻譯相關著作書籍,為中國社會民主、法治與自由之啟蒙繼續工作並努力保持思想之獨立。
目錄
序
彭序
黃序
蔡序
蕭序
自序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文官制度
一、制度
二、文官制度
第二節、人力資源管理
一、硬人力資源管理途徑vs.軟人力資源管理途徑
二、人力資源管理vs.人事管理
三、人事行政vs.人事管理
第三節、公私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差異
一、國家內部人力市場
二、公私二元、內部多軌
三、雇主與受僱者之法律關係
四、用人程序
五、工作權保障
六、直線主管的管理權
七、政治環境
第四節、職能
一、作為基本職業能力之職能
二、作為管理績效的職能
三、職能類型
第五節、寫作視框
第二章、公務人力
第一節、武職公務員(軍人)
一、文人領軍
二、軍隊國家化
三、軍職轉任文職特考
第二節、文職公務員
一、政務官vs.事務官
二、政務官vs.政務人員
三、公務員vs.公務人員
四、公務員與國家之關係
五、政治用人vs.功績用人
第三節、契約人員
一、聘用
二、約僱
三、約聘(用)
四、職工、臨時人員及其他契約進用人員
π契約人力
第四節、業務委外、勞務採購人力與行政助手、志工
一、業務委外與勞務採購
二、行政助手、志工
第五節、標準僱用vs.非標準僱用
π公務人員及聘僱職工人數
第三章、人事建制
第一節、兩制合一
一、簡薦委制
二、職位(職務)分類制
三、兩制合一:官職併立制
π簡薦委制vs.職位分類制
第二節、權責分工
一、考試院
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三、懲戒法院
四、監察院
π訓練進修權限爭議
第三節、一條鞭管理體制
π人事機構體制
第四節、其他詞彙
一、任用vs.聘用
二、任用vs.派用
三、轉任
四、官職併立vs.官職分立
第四章、考選分發
第一節、國家考試體系與考選程序
一、考試體系
二、考選程序
第二節、考試權行使基本原則
一、公開競爭
二、平等原則
π地方特考分區報名、錄取及分發還有合理性嗎?
第三節、應考資格
一、基本資格
二、消極資格
三、積極資格
第四節、考試方式
一、筆試
二、口試
π面談可能存在的偏誤
三、心理測驗
四、體能測驗
五、實地測驗
六、審查著作或發明
七、審查知能有關學歷經歷證明
第五節、分配訓練與分發任用
一、正額錄取vs.增額錄取
二、分配訓練與分發任用
三、限制轉調
四、錄取資格保留與補訓
第六節、找到對的人上車
一、公開競爭
二、信度vs.效度
三、用人需求滿足
四、考選改革的視野
第五章、任用陞遷
第一節、任用的基本原則
一、專才專業、適才適所、人與事的配合
二、初任與升調並重
三、公平、公開競爭
四、平等原則
五、官職等與俸級保障
第二節、任用資格之取得
一、基本資格
二、消極資格
三、積極資格
四、機要人員之任用
五、試用
第三節、首長用人之限制
一、提報考試用人職缺之管制
二、職組職系之限制
三、降調人員之限制
四、指派權理、職務代理人員之限制
五、任用他機關現職人員之限制及例外
六、任用親人之限制
七、即將離退首長任用人員之限制
八、任用已屆限齡退休人員之限制
第四節、忠誠查核
一、查核對象
二、查核項目
三、查核時機
四、查核程序
五、通知及申辯
六、查核結果之處理
七、救濟
第五節、陞遷原則、程序與組織
一、基本原則
二、陞任的限制與例外
三、程序與組織
π公平陞遷的背後
四、職務輪調
第六節、專技人員轉任公務人員
第六章、績效考評
第一節、績效考評與管理
第二節、制度設計構面
一、相對標準vs.絕對標準
二、評量項目
π目標與關鍵結果法
三、評量層次
四、目標設定
五、評量方法
π 360度評量
六、程序正義
π績效面談的提示
第三節、現行考績制度
一、考績原則
二、考績種類
三、年終考績之等次及條件
四、年終、另予考績之獎懲
五、平時考核之獎懲
六、專案考績之獎懲
七、考績組織與程序
八、核定、審定與通知
九、考績結果之救濟與執行
π考績制度改革
第四節、績效考評的理性觀vs.政治觀
第七章、俸給福利
第一節、報酬管理
一、整體報酬
二、薪酬給付基礎
三、薪酬決定原則:公平性
四、績效薪酬:個人導向vs.團隊導向
第二節、俸給法定
一、俸給架構
二、俸級核敘
三、晉敘、降敘、提敘
四、俸給計支
π停職人員「得」發給半數之本俸(年功俸)
第三節、福利
一、各機關員工福利措施推動原則
二、公務人員保險
三、其他福利
四、員工協助方案
第八章、訓練進修
第一節、學習、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一、學習
二、正式學習vs.非正式學習
三、組織學習
四、Peter M. Senge的學習型組織
第二節、訓練、進修、發展與培育
一、訓練vs.進修
二、訓練vs.發展
三、訓練vs.培育
π訓練≠培育
第三節、訓練管理
一、訓練需求評估
二、做好訓練準備
三、擬定訓練計畫
四、執行訓練計畫
π Taiwan TrainQuali System
五、評量訓練成效
第四節、訓練進修與分工
一、訓練
π升簡任官等的訓練需求
二、進修
第九章、服務倫理
第一節、核心價值與倫理
π拾金不昧,還是索酬
π ASPA Code of Ethics
第二節、服務法所定公務員義務
一、忠實義務
二、清廉義務
三、服從義務
四、保密義務
五、不得擅自發表職務言論義務
π政府有效運作vs.公務員言論自由
六、保持品位義務
七、勤勉執行職務義務
八、不得經營商業義務
九、不得兼職義務
π兼職的分析架構
十、利益衝突迴避義務
十一、盡善良保管人義務
十二、離職後限期不得再任特定職務義務(旋轉門條款)
π其他旋轉門條款
十三、請假義務
π服務法所定國家義務
第三節、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一、用語定義
二、請託關說
三、受贈財物
四、飲宴應酬
五、出席活動
六、出入場所及接觸
七、金錢借貸
第四節、公務員的責任
第十章、利益衝突迴避與財產申報
第一節、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
一、利益衝突
π法務部函釋公職人員於涉有其本人或關係人年終考績評核各階段,是否具有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未自行迴避之主觀故意判斷參考基準
二、禁止行為
三、迴避義務
四、違法罰則與處罰機關
π利益衝突迴避法是行政罰
第二節、公職人員財產申報
一、應申報人員及受理申報機關
二、申報類型與時機
三、應申報財產項目
四、財產強制信託及變動申報
五、公告及申報查核
六、違法行為與罰則
第十一章、行政中立
第一節、行政中立的意義
π行政中立vs.政治中立
第二節、政治活動規範
一、適用與準用對象
二、政治活動限制
π公務人員為於登記為公職候選人前的擬參選人公開站台、遊行或拜票之行為,原則上不受中立法第 9條第1項第6款之限制,惟仍以儘量避免為宜?
三、保障的權利
四、課責
π行政不中立
π對誰有規訓力
π公務員懲戒委員會108年澄字第3545號公懲判決
第三節、公務員政治參與分析架構
一、主要問題
二、活動範圍與價值衡平
三、實踐機制
π公務人員上網連結臉書、噗浪(plurk)等社交網站,加入公職候選人粉絲團,或針對討論主題,表達個人支持或反對之意見,是否有違反中立法相關規定?美國法案例
π參選算不算介入黨政派系紛爭?
附錄 美國聯邦公務員使用社群媒體從事政治活動的界限
第十二章、性別平等工作
第一節、平等權利
一、聯合國公約→國內法
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π美國法系絡下的平等僱用機會vs.平權措施
三、憲法所定平等權
四、平等權爭議釋例
五、真實職業資格
第二節、性別平等工作
π玻璃天花板vs.玻璃懸崖
一、促進性別平等的立法
二、性別平等工作法概要(限公務人員適用部分)
第三節、性別主流化
一、概念意涵
二、支持性別主流化的原則與途徑
三、性別主流化之推動
π 102年至111年公部門男女比例
第十三章、勞動結社
第一節、勞動權概說
一、勞動三權
二、尊嚴勞動
三、國際勞工組織第151號公約
四、兩公約
第二節、他國公務員勞動權概況
一、日本
二、美國
三、法國
四、德國
五、英國
第三節、公務人員協會
一、組織
二、法定功能與限制
三、協商、調解與爭議裁決
四、經費與會務時間
π侷限與發展
第十四章、退休、撫卹與資遣
第一節、退撫制度改革概說
一、84年及99年退撫制度改革
二、106年退撫制度改革
第二節、106年退撫改革後的制度概要:退休、資遣
一、退休類型及退休金支領條件
二、退休金核給
三、遺屬一次金與遺屬年金
四、離婚配偶的退休金分配請求權
五、資遣
第三節、106年退撫改革後的制度概要:撫卹
一、撫卹金核給
二、領受順序
三、其他規定
第四節、退撫給與之保障、停止領受、喪失、暫停給與、剝奪或減少
一、保障
二、停止領受
三、喪失
四、暫停給與
五、剝奪或減少
第五節、112年7月1日以後初任公務人員之退撫給與
一、退撫儲金之提存準備與管理
二、退休金、資遣給與、撫卹金計給
第十五章、權益保障
第一節、制度發展及架構
一、組織
二、適用與準用對象
三、復審標的
四、申訴、再申訴標的
第二節、實體權利
一、身分權
二、基於身分而來的財產上權利
三、健康權
四、與工作有關之其他權益
第三節、復審程序概要
一、復審之提起
二、閱覽卷宗
三、審議
四、調處
五、復審決定與執行
六、再審議
第四節、申訴與再申訴
一、申訴
二、再申訴
第五節、因公涉訟輔助
一、適用與比照辦理對象
二、因公涉訟
三、輔助範圍
四、輔助費用繳還
第十六章、紀律懲戒
第一節、組織紀律
第二節、懲戒法的修正
第三節、通則
一、適用對象
二、懲戒標的(應受懲戒之行為)
三、違法失職公務員之停職
四、停職公務員之復職
第四節、懲戒處分
一、處分種類及效果
二、懲戒行使期限
三、一事不二罰與刑懲、行懲並行
第五節、移送懲戒及審判
一、移送懲戒
二、第一審程序概要
三、上訴審程序概要
四、抗告及再審
五、執行
第六節、懲戒vs.懲處
一、懲戒與懲處的區別
二、懲戒與懲處的競合
第十七章、公益揭發
第一節、公益揭發/揭弊
一、鼓勵提供不法資訊的途徑
二、公益揭發/揭弊的界定
三、立法目的與保護對象
四、立法定位與架構
第二節、國際立法原則
一、澳大利亞標準協會
二、國際透明組織
第三節、美、英、澳立法簡介
一、美國(聯邦)
二、英國
三、澳洲(聯邦)
第四節、揭弊管理
一、組織管理揭弊
二、潛在揭弊者的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引用法規說明
立即查看
書名:解析觀光人力資源管理
作者:鄭天明
出版社:前程
出版日期:2018
條碼:9789869612876
內容簡介
.大量圖像解析-
運用圖像解析觀光人力資源管理,最適合習慣多螢幕閱讀的新世代,協助讀者易於理解內容。
.完整學理架構-
全書完整介紹觀光領域人力資源管理各階段之知識,再以不同主題的介紹,帶領讀者由淺入深了解總體全貌,提供觀光產業管理者進行全方位的人管參考。
.快速掌握重點-
各章首「對旬精義」及「鳥轍圖」之巧妙設計,讓讀者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全章的重點,提升學習興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天明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
現職
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
中華民國創意旅遊發展學會副理事長
經歷
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
國立屏東大學休閒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目錄
第 1 章 服務導向的Tourism HRM
第 2 章 分析工作的內圈:觀光業工作分析
第 3 章 設計工作的外圈:觀光業的工作設計
第 4 章 作一個HR的精算師:觀光企業人力資源規劃
第 5 章 你來!你來!如何讓你來?觀光業員工招募
第 6 章 選進「吉霸分」的好人才:觀光業員工甄選
第 7 章 讓明天會更好:教育員工、訓練員工、共好發展
第 8 章 員工的職涯就是組織的生涯:觀光業員工職涯發展
第 9 章 隨「績」起舞:觀光業績效評估
第10章 歡喜「薪」、甘願「做」:觀光業薪資管理
第11章 安身立命:觀光業員工福利與保障
第12章 關係決定「氛圍」:觀光業勞資關係
第13章 翻轉中的HR:未來發展趨向
第14章 Tourism HRM研究議題之尋找思路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