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380
售價: 361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此書已為「缺書」無法下單! 請見諒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信用卡
線上轉帳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本書簡介 聯合推薦 甘添貴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顧問 郭台銘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羅秉成 行政院政務委員 蔡清祥 法務部部長 施立成 微軟公司全球助理法務長 許宗賢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朱兆民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集結來自法律、企業、醫療、金融等各領域的專家,觸及人工智慧在各方面的新興議題。先帶領讀者認識AI、論AI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輔以真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案例與讀者反思互動,最後展望AI在未來的風險與機會。   不論你是否具備資訊、法律知識,只要對AI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這都是一本不可錯過、最佳入門AI應用並結合法律議題的優良科普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甘添貴 推薦序/郭台銘 推薦序/羅秉成 推薦序/蔡清祥 推薦序/施立成 推薦序/許宗賢 推薦序/朱兆民 主編序/張麗卿 【AI是什麼】 1-1 Google語音辨識是不是AI?/吳志宏/3 1-2 AI的前世今生?/蔡清欉、廖元勳/9 1-3 哆啦A夢是人嗎?/張麗卿/12 【AI如何影響社會】 2-1 AI讓一切變得美好?/王紀軒/19 2-2 ChatGPT是完美的萬能小幫手?/王紀軒/25 2-3 公共化AI?/林文源/32 2-4 是安全還是危險?/張凱鑫/37 【AI與交通篇】 3-1 AI帶來幸福未來?/陳維隆/47 3-2 自駕車事故誰負責?/吳從周/53 3-3 自駕車能上路嗎?/陳正根/57 【AI與醫療篇】 4-1 可以在LINE上看醫生嗎?/陳鋕雄/63 4-2 罕見疾病?少數族群?/葛 謹/68 4-3 我的病歷不是我的病歷?/吳振吉/73 4-4 急診室病人全部都可以「馬上看診」嗎?/吳肇鑫/78 4-5 AI錯了,病人死了,怎麼辦?/韓政道/82 【AI與金融篇】 5-1 AI造成損失誰來賠?/卓俊雄/91 5-2 AI可以當投資老師嗎?/楊岳平/96 5-3 可以不帶錢包出門嗎?/陳弘益/100 5-4 華爾街不見了,怎麼辦?/徐珮菱/105 【 AI與數據篇】 6-1 智慧型手錶把我的資料,傳去哪裡了?/謝國廉/113 6-2 雲端上的資料會被竊取嗎?/余啟民/118 6-3 如何在AI的時代成為自己個人資料的主人?/石佳立/123 【AI與智財篇】 7-1 Amper機器人的作曲,是誰的?/邱奕賢/129 7-2 AI發明在美國如何獲得專利保護?/周伯翰/134 7-3 AI發明家能否申請專利?/陳郁庭/139 【AI與產業篇】 8-1 公司由誰來決策?/邵慶平/147 8-2 AI會搶走我的工作嗎?/鄭津津/152 8-3 AI讓大海變聰明了?/許郁婷/157 8-4 沒有人的工廠,是什麼樣子呢?/朱宸佐/162 【AI與司法篇】 9-1 處罰AI會痛嗎?/李榮耕/169 9-2 判刑多重,問AI?/蘇凱平/174 9-3 AI幫忙抓小偷?/溫祖德/179 9-4 AI可以當法官或律師嗎?/蕭奕弘/184 9-5 以AI擊敗AI犯罪?/李睿祥/190 9-6 是誰偷偷在砍樹?/葉蕙禎/195 【AI法律的未來】 10-1 人工智慧發展基本法,讓臺灣擠身AI Nation!/許毓仁/203 10-2 配合AI發展,修法是趨勢?/高虹安/208 作者簡介 主編/作者簡介 張麗卿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依文章順序排列) 吳志宏 高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蔡清欉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廖元勳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王紀軒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林文源 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張凱鑫 東海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陳維隆 台灣智慧駕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從周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陳正根 高雄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陳鋕雄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兼科技法律學院院長 葛 謹 臺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兼任醫師 吳振吉 臺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吳肇鑫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 韓政道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卓俊雄 曾任東海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 楊岳平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陳弘益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助理教授 徐珮菱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謝國廉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 余啟民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石佳立 東海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邱奕賢 博群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周伯翰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 陳郁庭 光研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邵慶平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鄭津津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許郁婷 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朱宸佐 夏普公司國際總部法務長 李榮耕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蘇凱平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溫祖德 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 蕭奕弘 蕭奕弘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李睿祥 德國烏茲堡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葉蕙禎 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許毓仁 第九屆立法委員 高虹安 第十屆立法委員 序 文 推薦序 甘添貴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顧問   《AI來了 LAW變了》是人工智慧國際法律研究基金會,結合眾多國內關心人工智慧法律議題的學者專家,共同撰寫的人工智慧法律科普書。這是國內第一本人工智慧的法律科普書,在人工智慧發展極度快速的今日,實深具教育的意義。   人工智慧,係將機器賦予類似人類智慧的能力,使之能夠像人類一樣地感知、理解、學習、推理、創造及解決問題。人工智慧的應用,其領域甚為廣泛,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及應用場景的不斷普及,人工智慧所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也越來越擴大。   依照人類文明的歷史經驗,當新事物逐漸進入人民生活,相關的法律爭議就會隨之而生。例如,隨著汽車的日益普及,道路交通秩序也隨之更為嚴峻,塞車、違規停車或車禍等事故層出不窮,法律自須及時因應,始能使人民的生活秩序得以維護。同樣地,在人工智慧發展日趨蓬勃之際,各種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法律問題即會逐漸發生,各行各業的面貌也會隨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現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不但推陳出新,而且日新月異,這是人類自己所創造,而且是人類必須加以面對的課題。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突然橫空出世後,已經給人類帶來極大的衝擊與震撼。因為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幾乎是無所不能,將來究竟會發展到如何的地步,對人類到底會造成如何的影響?現在還難以逆料。人類為發展新的智慧文明,積極倡導所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等。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或衝擊,相關的法律思維或制度,也應該要積極地籌謀,為未來做好準備。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自2019年成立以來,在人工智慧與法律的關係上,扮演領航者的角色,短短數年,業經舉辦無數次的學術研討會,廣邀國內外學者專家參與研究,議題頗為廣泛,舉凡自駕車的倫理與責任、智慧醫療法制的建立,以及包含區塊鏈、虛擬貨幣、數位資產交易等在內的金融科技問題,均全力關注與探討。未久前,更發表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企圖為人工智慧法制的建立,盡其一份心力。尤其近日擬率先推出人工智慧的法律科普書,以輕鬆的筆調,闡述重要的人工智慧各種法律議題。凡對人工智慧法律議題有興趣者,相信都能優遊本書而有所收穫。值此本書付梓在即之際,爰綴數言以為序。 推薦序 郭台銘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的發展,帶給產業界顛覆性的革命,也促成人類新生活型態的可能性。當前,在金融、醫療、製造、交通等諸多領域,人工智慧都已經展開影響:在金融方面,因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的發展,出現數位貨幣及NFT(非同質化貨幣)的運用;在醫療方面,將人工智慧導入醫療臨床應用,協助醫師進行影像判讀,藉此形成更正確的醫療決策;在製造方面,製造業整合工業大數據、雲端智慧、數據安全管控、智慧供應鏈等,締造工業互聯網的智能製造體系;在交通方面,人工智慧的導入,促使無人車、無人船及無人機等自動駕駛技術日益成熟,讓我們能更便捷及智能的駕駛。   然而,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僅是產業或生活,於此同時,也隨之產生新興的法律問題。譬如,在金融部分,數位貨幣的問世,改變貨幣交易型態,但也因數位貨幣無法受到金融主管機關監管,易成為犯罪及洗錢的溫床;在醫療部分,醫療大數據的收集及分析,雖然能協助醫師進行快速診斷,但因病歷數據內容多為個人隱私,具有侵害個人資訊的疑慮;在製造部分,運用工業互聯網進行的智能製造,內含人流、物流、金流、技術流、訊息流、過程流等六流大數據,是企業重要的智慧財產,如何建立嚴密的資安控管,以及相應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便成為企業的重要課題;在交通部分,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必須確保其具備高度的安全性,面對在事故發生時,相關的咎責或保險機制,也應配合建構。上述種種法律問題,均因人工智慧而生。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改變現有的工商業結構,亦創造新的生活模式,產生新的法律問題,臺灣作為科技之島,在這場人工智慧浪潮中,除了必須學會如何面對、掌控及應用人工智慧科技,亦必須對新興的人工智慧法律問題有所瞭解,並提出相應之策。因此在人工智慧時代,除了追求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及產業應用之外,政策及法律等各方人才的培育,亦是當務之急。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長期關注於臺灣本土及國際之間的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法律發展的動向,對於推動臺灣科技立法、普及人工智慧法制教育及協助企業解決人工智慧時代面臨的法律問題,更是不遺餘力。為了讓更多國人認識人工智慧法制的重要性,幫助臺灣在下一波科技浪潮站上浪頭,推出了《AI來了 LAW變了》──人工智慧法律教育的第一本科普書。本書由37位臺灣產、官、學、研的專家學者共同撰寫,針對Al的基本介紹、AI的倫理與社會、Al的法律問題以及推動AI法律的重要性等議題,以深入簡出的方式,為讀者講述人工智慧發展可能面臨的各項重要法律問題。   面對劇烈的國際競爭情勢,臺灣需要預先在科技及法制上做好準備,希望這本人工智慧法律科普書的出版,可以增進國人對於人工智慧法律議題的認識,引發臺灣人工智慧法制研究的教學及研究風氣,為臺灣人工智慧法制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石。 推薦序 羅秉成 行政院政務委員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研究基金會係為解決AI法律問題而成立,透過建構政府部門、產業界、學界等不同領域之人員彼此對話的討論平台,共同對人工智慧法律相關議題進行研究,以促進法政策的制定與推動。該基金會迄今已舉辦5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議題已涵括智慧醫療、智慧金融、自動駕駛等面向,既深且廣,實屬不易。   該會除了在AI法律專業著有貢獻外,其為使一般民眾對人工智慧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特別推出這本淺白易解的人工智慧法普書《AI來了 LAW變了》。本書先是以〈Google語音辨識是不是AI?〉及〈哆啦A夢是人嗎?〉開篇,透過對於AI的基本介紹帶領讀者了解AI是什麼,緊接著的是〈AI讓一切變得美好?〉敘述AI如何影響社會,並藉由〈自駕車事故誰負責?〉、〈AI錯了,病人死了,怎麼辦?〉、〈AI會搶走我的工作嗎?〉等議題,讓民眾透過AI對於生活食衣住行的影響,了解到AI對既有的傳統法律制度亦會產生衝擊,最後則是倡議制定AI基本法讓台灣擠身AI Nation作為本書的最終章。   本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不僅可以作為讓一般民眾了解AI法制的入門書,也可以讓法律工作者作為未來工作的參考,是值得大家一覽的優良AI法律入門書。 推薦序 蔡清祥 法務部部長   人工智慧與法律之前還像是性格、思想南轅北轍的兩個人,一個勇於冒險創新、一個總是穩健嚴謹。其實,人工智慧與法律有著許多共通性:都需要清楚的規則與縝密的邏輯推演,人工智慧被譽為產業發展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法律則是人類生活與社會的基礎規範,兩者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都是全面性的。這也是當法律與人工智慧交錯時,會迸發出如此精彩的火花與各種饒富興味並值得深思的議題。   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的蓬勃發展,已衝擊傳統的法律體系、制度規範甚至是專業實踐,法律人亟需以新的法律思維、視野,來因應新時代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過去大家曾經擔憂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醫師、律師或司法官的工作,現在我們卻體會到,透過AI的輔助,反而使法律人的判斷更精準,蒐集或分析資料的速度更快,進而更有效率,更節省人力,遠距服務技術的發展,讓法律專業服務觸及的人群更無遠弗屆。   因深知新科技的浪潮將帶來顛覆性的變化,自擔任法務部部長以來,我提出了「科技化的法務部」政策方向,希望推動新興科技、人工智慧和巨量資料在司法領域的相關研究、發展,運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及大數據分析,以協助第一線的實務工作人員提昇工作效能,並達到司法領域的科技創新。在犯罪偵查及加強預防方面,運用資料探勘與社會網絡分析技術,加強整合各類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針對犯罪網絡從點、線到面的剖繪;如此的分析模式亦應用到探尋我國毒品施用者與暴力犯罪之再犯因子及高風險行為預測指標,協助有關人員建立決策分析支援模式;利用科技設備監控系統,強化對於性罪犯的行蹤掌控,智能運算分析犯罪者有關行蹤軌跡、違規模式和犯罪熱點等資訊,發展大數據預測系統,以作為第一線的觀護人、檢察官後續案件執行的參考。而為解決因數位證據難以辨明有無竄改,導致訴訟成本負擔等實務問題,法務部也建置了跨部會「司法聯盟鏈」,運用區塊鏈科技,建立嚴密且未中斷的證物保管鏈,確保證物同一性,讓證據驗真更簡便快速。而檢察體系長期面臨工作量負荷沉重、人力不足的問題,我們也投入了人工智慧系統發展,讓機器學習案件卷證的辨識與分析,協助檢察官判讀繁複的前科表、快速整理及分析卷證內容,對於簡單、明確的類型化案件,能夠快速提供結案建議,甚至自動產製結案書類初稿。讓AI成為檢察官的助手以處理重複性高的機械性工作,大幅提昇檢察官的偵查效能。此外,還有發展中的檢察機關智慧客服、智慧監獄系統等等,凡此均是期望透過科技的應用,增進司法正義的實現,以保障民眾在司法程序的訴訟權益。   本書的出版,以引人入勝的主題和淺顯易懂的文字,集結了來自法律、企業、醫療、金融等各領域的專家,觸及了人工智慧在各方面的新興議題,包括金融、智慧財產權、醫療、隱私、資安、刑事責任、智慧製造、司法應用,乃至於哲學及倫理層面,大大地開拓了吾人的視野,更使我們看見因應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法律人必須始終秉持開放的視野及創新的思維。世界的發展,已清楚地告訴我們,法律和人工智慧不會是各自向左向右走的平行線,而是必須增進彼此的瞭解,未來更必須攜手,讓法律引導人工智慧往正向發展,讓人工智慧協助法律更有效率地實踐。 推薦序 施立成 微軟公司全球助理法務長   很榮幸在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的成立之初,就受邀參與基金會所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從2019年結緣至今,看到基金會在人工智慧的法律規範層面著力甚深,以至於台灣社會愈來愈多人開始討論並重視AI的倫理及法律議題,這些都是我們喜聞樂見且持續努力的方向。這本書集結了產官學界各方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探討AI的發展、應用及風險,更難得的用許多深入淺出的案例為我們抽絲剝繭,一探AI的廬山真面目。   從微軟的角度觀察,AI已逐步邁向成熟;許多企業在發起專案時,都能直接點明希望採用大數據分析、語意分析或視覺辨識等AI技術來解決其痛點,顯見AI的普遍運用與導入程度越來越高。微軟自2020年即開始提供AI Fundamental Training服務,許多大專院校學生都對此趨之若鶩,亟需藉由培訓來滿足求職或專題研究需求。微軟除致力滿足人們對AI/Machine Learning求知渴望外,還有更多建樹,包括已在全球設立8個AI研究中心,累積取得逾2萬件相關專利技術,也提出領先全球的演算法與專業服務;也因此在全球Fortune 100企業中,有高達85%都已採用微軟Azure AI解決方案。   在最新的產業實例上,微軟已經將Azure AI Custom Vision運用於車牌辨識,並以Azure Machine Learning應用於停車需求預估,協助台南市政府落實智慧路邊停車計費規劃,不僅大幅節省停車開單員的配置人力,更能透過科技協助民眾迅速精準地找到停車格,使台南市得以朝向智慧城市的願景大步前行。微軟也透過Machine Learning技術幫助台灣電力公司率先在風力發電的監控維運導入AI應用,找出變化趨勢及可預測性的因子,再結合實際故障狀況,以建立更為精準的預防性維護機制,降低備料成本和維護成本,並確保再生能源的穩定供電。微軟也參與台電的輸電設備AI影像辨識系統開發計畫,使得台電能以無人機拍攝高聳鐵塔的影像,自動辨識塔台、結構或電線等各方面瑕疵,發揮智慧巡檢功效,讓人員不再需要翻山越嶺冒險攀爬輸電鐵塔。   微軟在AI發展的基本信念有二:人工智慧普及化(Demo-cratizing AI),以及以擴增人類智能的方式設計人工智慧(AI+ Human Intelligence)。AI科技發展的核心價值絕對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是透過AI賦能每一個人充分發揮人類獨有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如創造力、同理心等,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所愛的每一個人活得更精采。   從賦能的另一個角度省思,當AI的功能越來越像甚至可以超越人類時,現在應該探討的問題是電腦應該做什麼(should do),而不再是電腦可以做什麼(can do),這關乎到AI倫理的基本命題,從2017年以來,微軟就積極省思什麼是負責任的AI原則、政策和未來可能的法律架構,並提出六大指導原則與實踐方針:第一,公平:AI應該公平對待每個人,避免因任何有意或無意的偏見影響處境相似的人群。開發人員應該使用反映社會多樣性的訓練數據集並設計模型,使其在學習和適應的過程中不產生偏見。第二,可靠和安全:AI應該能夠按照最初設計的方式運行,對意外情況發出安全回報,並防止不當地操作。第三,隱私和資安:AI必須遵守有關隱私權保護的法律,並在收集、使用和存儲數據時追求最嚴格的資安防護。第四,包容性:AI應該考量並降低多元使用者的潛在障礙,並改善其獲得教育、政府服務、就業、資訊等機會。第五,透明性:微軟希望利益相關者理解AI的運作方式和原因,以便他們能夠識別潛在的性能、安全和隱私問題以避免排他性或意外結果。第六,問責:微軟認為設計和部署AI的人員及組織應制定問責規範,以確保人類對AI始終保持有意義的控制。   綜上所述,《AI來了 LAW變了》這本書和微軟所追求AI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從認識AI的定義,到討論AI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再藉由28個真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讀者反思互動,最後總結於AI在法律規範層面的趨勢方向,不但帶領我們穿越AI的發展歷程,更深入展望未來的風險與機會。需要再次強調的是,AI不是來取代人類,而是協助人類做更前瞻的決策,因此你我都應該學習如何應用AI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你還搞不清楚什麼是AI?AI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不妨來讀讀看《AI來了 LAW變了》。不論你是不是資訊背景,有沒有法律知識,這都是一本不可錯過、最佳入門AI應用並結合法律議題的優良科普書。 推薦序 許宗賢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是國內首個以人工智慧及科技法制為研究導向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共有三大目標,包括促進政府推動人工智慧時代的立法,協助各界解決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律問題,以及培養人工智慧時代的法律人才。   為了推進基金會的上述目標,自2019年成立起,基金會著眼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脈動,在我擔任本會董事長期間,陸續設立了智慧醫療、智慧金融及智慧交通研究中心,並匯集全台近60位各領域的法律學者、實務專家等,擔任基金會的兼任研究員;同時,每年定期舉辦人工智慧法律的學術研討會,計有五場大型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的人工智慧法律學者、專家參與,針對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製造等重要人工智慧法律及產業議題,發表學術研究論文,進行廣泛且深入的討論。此外,也與交通部、中華智慧運輸協會(ITS)、人工智慧相關產業及國內大學等,共同舉辦八場研討會,並分別在2020年、2022年出版學術專論《人工智慧與法律衝擊》、《人工智慧與法律挑戰》。   除了學術活動,基金會亦關注全球人工智慧法制的發展脈絡,協助政府推動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法案推動。2023年3月,我們提出人工智慧基礎規範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獲得很大的迴響。為了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的草案,基金會執行長張麗卿教授,與本會多名兼任研究員組成研究團隊,密集開會商討。過程之中,我與張執行長保持密切聯繫,深知研究團隊的辛勞,也清楚該草案的倡議,對於我國人工智慧法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持續推動人工智慧法制的發展,讓更多國人瞭解人工智慧法制的重要性。在我擔任董事長期間,基金會邀請多位包含兼任研究員在內的人工智慧法律、科技的學者專家共同撰文,開始著手譜寫人工智慧法律科普書《AI來了 LAW變了》。希望人工智慧法律,不只是學者專家的研究課題,也能夠是國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讓更多國人認識人工智慧法律的重要,並且參與其中,攜手建構良善的人工智慧法制,在人工智慧時代裡,共創更美好的生活。 推薦序 朱兆民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近年,人工智慧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尤其2022年底,以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問世後,人工智慧的使用場景更加多元,與我們的生活似乎更加密切。也因為如此,人工智慧法律的議題,不只存在學者專家們之間,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   本基金會作為人工智慧科技法制研究導向的財團法人,自2019年成立迄今,致力於促進政府推動人工智慧立法,協助各界解決人工智慧法律問題,培養人工智慧法律專業人才。雖然基金會的資源有限,但在全體董事及業務團隊的付出,仍有豐碩成果,除了舉辦多場學術研討會之外,其他如出版學術專論《人工智慧與法律衝擊》(2020年)、《人工智慧與法律挑戰》(2022年),頗受學界關注;2023年3月,本會更率先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引起各界對於人工智慧法制建構的重視,帶動政府一系列的人工智慧法制變革。   一直以來,基金會也重視人工智慧法律的教育活動,多次邀請基金會兼任研究員前往校園、企業、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演講,並且每年定期舉辦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研討會,希望藉此讓對人工智慧法律有興趣的學生,有學習及發表的舞台。面對人工智慧的到來,基金會也會本於初衷,持續深耕於人工智慧法律領域的研究,以及對於相關法律人才的培養,貢獻心力。   著眼於人工智慧應用的日益普及,基金會希望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發揮財團法人的公益性,將人工智慧法律的觀念予以推廣,從事人工智慧法律科普,讓民眾能對人工智慧法律有更多認識,特別是對於人工智慧法律有興趣的朋友們,能有一本親切平實的入門書,引領進入人工智慧法律的世界。在這樣的目標之下,經基金會歷屆全體董事的大力支持,人工智慧法律科普書《AI來了 LAW變了》終於得以面世。我們相信,在法治社會裡,如果眾人都能擁有人工智慧法律的觀念,無論深淺多寡,都有助於臺灣人工智慧社會的建立。   今日,人工智慧已深入我們的生活,已經開始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及法規制度。人工智慧法律,與我們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若能讓民眾也能對人工智慧法律有更多的瞭解,相信更有助於人工智慧社會的建設。在基金會的全體董事會努力下,基金會的法律科普書終於問世,於此推薦給大家,若讀者對於人工智慧法律有興趣,相信藉由本書,可以有所收穫。 主編序 張麗卿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AI來了 LAW變了》是本會推出的首部AI法律科普書,也是臺灣第一本AI法律科普書。在AI相關應用日益成熟、普及,相關的AI法律問題逐漸浮上檯面的今天,相信本書的問世,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首先應感謝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的李建良所長。於本書籌備之際,李所長惠予諸多AI法律科普書的規劃構想,並提出建議撰文的學者名單。筆者謹代表本會執行團隊,向李所長致上崇高感謝。本書共計邀集37位學者專家撰寫,使得本書能夠成為具有跨領域色彩的AI法律科普書。在此,由衷感謝每位辛勞撥冗撰文的學術界、實務界的專家。因為你們的付出,方能圓滿促成本會出版臺灣第一本AI法律科普書的宏願。   從AI科技的發展來看,AI已由最初實驗室的構想,進入沙盒內進行智慧實證,有些AI的應用更是已經存在於人民生活與實際產業之中。譬如,智慧交通,以自駕車為主的AI無人載具科技,正駛向日常交通,乃至於運輸產業等;智慧醫療,將AI導入臨床診療,使之協助醫護人員從事醫療活動;智慧製造,讓製造業整合工業大數據,打造工業互聯網絡的製造系統,結合供應鏈、數據安全管控等,提升製造效能;其他舉凡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保健、智慧教育等,與AI可以連結的產業或研究等,都在AI浪潮中,獲得新的可能性。   雖然AI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會產生新的挑戰。這些新興的挑戰,若不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引發新的社會衝突或危機。在法治社會,要妥善解決這些衝突或危機的最理想方式,應是建構合宜的AI法制。以自駕車的發展為例,其可以改善交通生活,解放人類緊握方向盤的雙手,給人類更多的自由;但同時,我們也將面對過往社會未曾聞問的新衝突,如具有自主駕駛的AI自駕車,不幸發生事故要如何咎責,如何建構適應自駕車的車輛檢驗機制或道路設計,抑或是如何規劃自駕車時代的汽車強制責任保險,甚至自駕車可能取代以駕駛為業之人的工作權益,倘若不能處理得宜,可能引發新的社會亂象。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可能最終必須回到法律制度。   為了解決AI法律問題的疑難,本會長期舉辦相關的學術研討會、演講等優質的學術活動,並陸續於2020年出版《人工智慧與法律衝擊》、2021年出版《人工智慧與法律挑戰》,以及近期將出版的《人工智慧與法律因應》等學術專論。今次,本會將目光轉向對於AI法律有興趣的法律學子,以及廣大的社會群眾,希望透過本書,可以讓更多人關心AI法律的議題,共同為臺灣的AI法律的學習或研究,注入新血。   基金會出版本書,耗費可觀,有賴眾人之力,方能為之。特別感謝本會創會董事長許宗賢挹注經費,促成本書誕生。本會朱兆民董事長,以及朱佑軒、吳建慶、李俊億、邱昌其、陳照、陳敏純、楊銀明、葉坤城、潘永豐等董事的奉獻,是本會順利運作的重要動力;基金會顧問群的寶貴建言,特別是甘添貴顧問、盧文祥顧問的諸多指導,是本會持續成長的重要來源。感謝眾人對於本會的支持,使得會務蒸蒸日上。   本書出版的業務推動,背後的執行團隊絕對功不可沒,他們是 王紀軒副執行長、朱宸佐秘書長、韓政道副秘書長、朱宸儀副秘書長、葉蕙禎執行秘書、王利如執行秘書。在本書的規劃、編輯等討論過程中,我們經常週日晚上進行線上會議,犧牲周末夜晚,只希望能夠將本書以最佳的面貌呈現。同時,我們也對於熱心贊助的社會各界,敬表謝忱。本書能夠出版問世,仰賴元照出版公司不計得失的協助,在此一併致上感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