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危機中的晚期現代社會: 社會理論能做什麼? (1版)
作者: Andreas Reckwitz, Hartmut Rosa
譯者: 鄭作彧
版次: 1
ISBN: 9786263667501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3/11
書籍開數、尺寸: 19x26x1
重量: 0.43 Kg
頁數: 186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教育
定價: 330
售價: 281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我所支持的社會體理論不是帶著烏托邦視野的規範性的社會哲學。」──Andreas Reckwitz 「如果對歷史中危機情況的形成給出盡可能好的詮釋,至少要為未來的形態塑造提出各種可能的行動選項或烏托邦的視野。」──Hartmut Rosa   在社會動盪和多重危機的時代,是時候從根本審視及分析現代社會的整體結構條件和動態,並發展出「有用」的理論,指明擺脫困境的可能出路。過去二、三十年間,兩位當代廣獲國際認可的歐陸社會理論家萊克維茨和羅薩致力於提出此類社會理論。儘管他們的理論截然不同,卻有一個共識,即發展出強而有力的社會理論(包括現代性理論)是社會學的核心任務。   在本書中,兩人都嘗試透過理論研究來把握社會運作原理與界定社會弊端,並藉此提出與回答關於「意義」的問題。除了簡明地闡述各自的社會理論(包括萊克維茨的「獨異性」與「失去」概念,以及羅薩的「加速」、「共鳴」、「異化」概念),好讓我們能思考什麼是晚期現代社會的危機,以及面對危機時我們該怎麼自處,兩人更希望呈現出理論研究在當代依然有非常重要且無可取代的價值,並且在給出理論研究的意義的同時,以他們自己的工作為示範來展現理論研究可以如何基於這樣的意義以發展起來。   這種不只呈現出理論本身,還呈現出進行理論研究的動機、意義與方法的著作,相對罕見,期能為台灣學界帶來一些不同的理論研究想像力與示範;也因為萊克維茨和羅薩提出的概念清晰好懂地反映出了當代人普遍會遇到的生活困境,對於當今社會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亦能從中得到收穫。 目次 導論 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將社會理論作為工具 1 做出理論 2 作為社會事物理論的實踐理論 3 現代性是由實踐所造就的 4 持續進行中的社會體理論:從資產階級現代、工業現代,到晚期現代 5 理論,是用於批判分析的 6 結語:理論實驗主義 哈特穆特.羅薩:系統性的社會理論藍圖與最佳說明 1 社會理論是什麼?能做什麼? 2 動態穩定與擴大對世界的作用範圍:現代社會形態分析 3 去同步化與異化:對現代性的診斷與批判 4 適應性的穩定與共鳴:另外一種治療性的、另類的視野之概述 現代性與批判:面對面對談

為您推薦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山盟海誓比不過一張紙 <INK>

在多變的婚姻危機中找出路:山盟海誓比不過一張紙 <INK>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60 售價: 324 現省: 36元
立即查看
遠離生活中的毒物-小心!健康危機就在你身邊<原水>

遠離生活中的毒物-小心!健康危機就在你身邊<原水>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50 售價: 213 現省: 37元
立即查看
中國的人口危機 <大是>

中國的人口危機 <大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40 售價: 272 現省: 68元
立即查看
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二版) (2版)

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邊鎮糧餉是明代國家財政的一大負擔,邊防與財政危機可以?是一體的兩面。有人說「明代亡於邊防」,本書的結論基本上支持這個說法。本書所研究的時段,是嘉靖10年(1531)到萬曆30年(1602)這段期間。為什麼選1531-1602年間來研究?因為正好有5項系統性的邊鎮糧餉史料,可用來呈現九邊13鎮的軍馬錢糧數額,說明這70多年間,邊鎮糧餉的結構與變動趨勢。 (1)潘潢〈查核邊鎮主兵錢糧實數疏〉(嘉靖29年,1550),內有嘉靖10年與28年的九邊軍馬錢糧數。(2)魏煥《皇明九邊考》(嘉靖21年,1542),卷2-10有嘉靖18年前後的九邊軍馬糧餉數。(3)《萬曆會計錄》(萬曆10年,1582),卷17-29記載萬曆10年前後13邊鎮的軍馬錢糧。(4)〈楊司農奏疏〉(萬曆22年,1594),記載萬曆21年13邊鎮的軍馬錢糧。(5)茅元儀《武備志》(天啟元年,1621),卷204-8記載萬曆30年前後的13邊鎮軍馬糧餉。這5項史料提供6個時點的數據:嘉靖10、18、28年、萬曆10、21、30年。雖然是單年的數據,但已能呈現結構性的特徵與變動的趨勢。 以《萬曆會計錄》(1582)卷17-29為例,13邊鎮官軍與糧餉的編制,在萬曆初期(1570年代)有官軍人數近70萬,軍費高達8百多萬兩。這8百多萬兩,是萬曆6年太倉(國庫)撥給各邊鎮年例銀總額的2.57倍左右,是同年太倉銀庫收入的2.25倍。邊鎮糧餉對國家財政的耗竭,並不亞於錢穆所指出的3大項:內府、宗藩、冗官。 就1531-1602年間的軍事局勢來說,大約可分成2個階段。(1)明代中後葉北方俺答之大患,始於嘉靖10年(1531),息於萬曆10年(1582,俺答死,張居正逝)。(2) 1582之後的20年間,漢蒙雙方大致維持著均衡的局面。萬曆30年(1602)之後,北患就逐漸轉向遼東地區。 全書14章分3篇。首篇2章,綜述全書的主旨與結構、歲入歲出與邊防經費的比例。次篇10章,解說與邊糧相關的9項議題、綜合比較1531-1602年間的各項統計數據。第三篇2章,析述朝廷如何應付經費的限制、省思邊糧問題對明朝的關鍵性。書末的10項附錄,呈現4項統計資料、6項與邊鎮相關的背景解說。 這項研究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審查嘉靖初期至萬曆後期的邊鎮糧餉情事,系統地陳列13邊鎮糧餉的諸項相關數字、解說歷年間的變化趨勢、分析各項影響因素、報告糧餉的限制與對策,最後提出總結與省思。

原價: 600 售價: 54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1版)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思想史大師林毓生的成名之作 以胡適、陳獨秀與魯迅三位思想家為案例, 將毛澤東思想與文化大革命的根源上溯至五四時期, 解釋現代中國何以出現激烈的反傳統主義,將文化遺產全盤否定。 林毓生在書中提出著名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一說: 對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如果要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就必須徹底改變人們的價值和精神、文化與信仰, 現代中國的政治危機,因此也成了一場思想與意識的危機!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是對五四時期反傳統主義的起源和性質所做的研究。這種反傳統主義如此激烈,要求徹底摧毀過去的一切,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空前的歷史現象。 在社會與歷史發生根本變遷的時期,經常出現反傳統的衝動。新規範、價值的理解與支配,使得許多傳統上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和慣例,變得格格不入和難以容忍,人們因此常會要求將它們摧毀。 傳統的「摧毀」具有許多種類,反傳統主義的類型亦見繁多。人們可以抨擊所覺察出的傳統中有害的部分,而不必然要全盤地譴責過去。如果某一傳統內的轉變潛力是巨大的,那麼在有利的歷史條件下,該傳統的某些符號和價值,還可經由重塑和轉化,提供有利於變遷的「種子」,同時還可以在變遷的過程中保留文化認同的意義。 林毓生表示,當建設出可實施運行的現代社會時,從傳統汲取出的文化成分,可以扮演著促進更勝於損害的角色功能。因此,全盤化的反傳統主義,並不必然根生於現代化過程之中或力爭現代性之際。 【目錄】 感謝的話 著者弁言 前言 班傑明.史華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一) 第三章 五四時期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之根源(二) 第四章 陳獨秀之整體主義的反傳統主義 第五章 胡適的偽改革主義 第六章 魯迅意識的複雜性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我研究魯迅的緣起 林毓生 口述;嚴搏非 整理 附錄二 魯迅的「個人主義」 附錄三 魯迅思想的特質及其政治觀的困境 陳忠信 譯;林毓生 校訂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