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0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劉吶鷗的視覺化小說為何會從台灣登陸到上海租界?穆時英如何運用小說視覺化表述,表現上海貧富懸殊的半殖民地處境? 張愛玲又如何以這種方法對傳統和現代中國做出觀察與反思? 小說作為現代中國人想像、敘述「中國」的開端,由梁啟超提倡「新小說」起,經歷了過百年的變化。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小說的種種改變均與現代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變化息息相關。王德威在一九九三年提出關注「想像中國」的議題,思考國人怎樣通過小說這種敘事模式去想像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在《視覺、性別與權力:從劉吶鷗、穆時英到張愛玲的小說想像》一書中,作者梁慕靈以「視覺性」的角度,審視小說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目的在於重現當時在殖民地台灣和半殖民地上海中成長的新一代作家,他們「想像中國」的「新」角度,並重點分析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觀察這些小說怎樣以「視覺」的方式來想像中國,這種方式又如何反映和形塑中國的現代經驗。 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這種小說表述模式並不是完全由中國本土文化場域所孕育,而是劉吶鷗這位台灣人經過迂迴的路線引入。這種新的小說表述模式帶來了新的想像方法,原因在於它是經由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到本土化的複雜過程而生成。《視覺、性別與權力》探討穆時英和張愛玲怎樣改造和「模擬」「殖民者凝視」,表現出新一代對「現代」中國的想像。梁慕靈認為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模擬」策略,由於時代和位置的不同而顯出差異,但是這種「模擬」並不是純粹的複製,而是一種再創造,顯示的是有別於主流的「另一種」想像中國的方法。本書關注上述三位作家在小說、電影、理論和翻譯方面如何展露一種新的想像模式,他們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並創造了「另一種」的想像中國的方法,顯示了中國現代小說在現實主義的陳述模式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模式以外,尚有其他方式去構想和建築現代中國。 《視覺、性別與權力》輯一以翻譯和視覺性的角度討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三位作家的小說創作。第二章首先探討曾經歷日治時期的臺灣作家劉吶鷗,其富有殖民地色彩的成長背景,使這位臺灣作家的作品具備多元現代性的特質,包含了歐洲、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的語言和文化特徵。第三章討論中國三○年代興起於上海的新感覺派,當中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具有強烈的視覺化表述特徵。第四章討論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怎樣以「電影視覺化表述」去想像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第五章則探討中國三、四○年代興起的現代主義思潮,如何為中國現代文學場域引入了具有殖民主義文學特質的小說,當中的視覺意識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的小說。 輯二以張愛玲為研究焦點,從性別、視覺、離散及地域的角度討論張愛玲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獨特性。第六章以記憶為題,探討在張愛玲整個小說創作生涯中,具有傳承經驗作用的「講故事」敘述模式的衰亡過程,以及這種模式衰落以後,張愛玲的小說如何轉化成「小說」模式的經過,從而思考當中記憶與歷史的關係。第七章探討張愛玲的電影劇作如何一方面採納通俗劇模式,另一方面卻以不同的「技巧」去逐步改變觀眾╱讀者對這一模式的渴求。第八章關注張愛玲作品如何表現她心目中的香港。第九章以離散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小說的風格。第十章則以離散及女性自傳體小說的角度,討論張愛玲後期作品的特色和意義。 【目錄】 第一章 想像中國的另一種方法輯一 第二章 混種文化翻譯者的凝視──劉吶鷗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引入和轉化 第三章 由翻譯到「模擬」──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 第四章 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電影視覺化表述」的確立、本土化與改造 第五章 性別觀看與殖民觀看──從穆時英到張愛玲小說的「視覺性」變化輯二 第六章 從「講故事」到「小說」──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轉化 第七章 「反媚俗」──張愛玲電影劇作對通俗劇模式的超越 第八章 他者‧認同‧記憶──張愛玲的香港書寫 第九章 張愛玲的離散意識與後期小說風格 第十章 張愛玲後期作品中的女性離散者自我論述 第十一章 終章附錄 參考書目 論文初出一覽 致謝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我用黃昏的語言寫作 落日使我看見 火爐裡 劈啪的燒柴聲 因為我們總是縱容 無端的想像超越文法 詩句才有機會 獲得重生 我是長大了的笛卡兒。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134.pdf 【目錄】 壹 壹之一、詩的理論 壹之二、我是長大了的笛卡兒 壹之三、無眠 壹之四、拒絕精神分析 壹之五、失去 壹之六、記憶的技藝 壹之七、I have a dream 貳 貳之一、愛情物理學 貳之二、海誓 貳之三、大海的眼淚 貳之四、妳 貳之五、我 貳之六、信 貳之七、撈頗語 叁 叁之一、從缺 叁之二、彩華的誕生 叁之三、我不是歷史學家 叁之四、我將小小的字條貼在舌背上 叁之五、日記一則 叁之六、遺言 叁之七、評《彩華的一生》 附錄──《肆〇肆號房》節選 肆之一 肆之二 肆之三 肆之四 肆之五 肆之六 肆之七 伍 伍之一、社會主義 伍之二、一些觀察 伍之三、我對於數位時代的反思 伍之四、定義定義 伍之五、詠物詩一首 伍之六、數位詩一首 伍之七、大安森林公園 陸 陸之一、教義學 陸之二、囚徒困境 陸之三、錶 陸之四、馬恩無神論 陸之五、淨土 陸之六、忘我 陸之七、世界史 柒 柒之一、溝通行動理論 柒之二、天空 柒之三、小白鞋 柒之四、自然 柒之五、若鏡 柒之六、最後的E小調 柒之七、海與人老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在全球人類「環保與健康」的生活時尚驅動之下,有機耕作的理念開始在世界各地發燒。許多人將「有機」掛在嘴裡,但多少人真的了解什麼是有機?出身台灣、在美國有機領域耕耘多年的張明彰博士表示,「有機」不是現代文明的流行風潮,而是人類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方法,以及文化底蘊。 在美國,張明彰博士有「亞裔有機之父」的稱號,許多媒體先後報導他的「有機生活──健康之道」的理念,並讚揚他表裡如一,與大自然相融相合的「有機」生活態度;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國,張博士素有「國際有機之父」的稱謂,不但不辭勞苦奔走各國,藉由專業演講來宣導正確的有機觀,更身體力行地指導各地有機農場的規劃與執行,因而被許多媒體讚譽為「華人之光」。 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藉由張博士個人在有機領域的傳奇經歷,一方面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走進有機世界,創造出自己的有機王國;一方面也提供最先進的有機法規,幫助讀者充分了解到有機食品的分類與定義;一方面他更呼籲大家一起正視人類對大自然的污染、毒化,最終將危害到人類自己。因此,「有機」不只是善待地球、善待自己,是天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更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念茲在茲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