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561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SEL),眾所周知的是:它是與學科學習分開的獨立課程。但事實上,所有學科學習都是社會情緒學習。老師所說的話、我們表達的價值觀、我們選擇的素材和活動,以及我們優先考慮的技能,都會影響學生如何思考、看待自己以及與學科內容和他人互動的方式。 如果你教的是孩子而不是課程標準,如果你想讓所有孩子都獲得成長所需的學習,本書作者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由五個部分組成的全面融入SEL模式,無論你教什麼科目或年級,它都能輕易地融入到日常的學科內容教學中。你將了解如何及爲什麼要: ● 建立學生的自我認同感,以及對自己有能力學習、克服挑戰和影響周遭世界的信心。 ● 幫助學生辨識、描述和調節他們的情緒反應。 ● 提升對於做決定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的認知調節技能。 ● 培養學生的社交技巧,包括團隊合作和分享,以及建立和修復關係的能力。 ● 訓練學生成為知情明智且積極參與的公民。 本書除了針對33項核心能力提供策略工具箱之外,也提供許多生活實例,突顯K-12的學科課程當中充滿了許多社會情緒學習的機會。孩子的社會情緒發展太重要了,不能只是附加的活動或馬後炮;孩子的社會情緒發展太重要了,不能只憑運氣、任它自然發生。運用本書的融入式SEL方法,幫助你的學生培養核心技能,對他們學科的學習和一生將會非常有用。 【目錄】 Chapter 1 有價值的學習 Chapter 2 自我認同與自主能動性 Chapter 3 情緒調節 Chapter 4 認知調節 Chapter 5 社交技巧 Chapter 6 公共精神 Chapter 7 創造SEL學校 附 錄 社會情緒學習的文學資源 參考文獻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國小社會教材教法(素養導向系列叢書) 作 者:洪夢華 、洪麗卿 、陳俊宏 、陳麗華 、張益仁 、詹寶菁 主 編: 陳麗華 、 詹寶菁 出版社別:五南 出版日期:2022/04/11(1版2刷) ISBN:978-986-5461-15-7 書 號:4I46 頁 數:208 開 數:20K 內容簡介 本書的編寫,旨在協助國小社會教材教法的授課教師、職前師資生、國小社會教師,以及關心國小社會的教育工作者,掌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社會領綱》在國小部分的重要倡議與精神,期許能助益這波課程改革的落實。 本書規劃有十章,涵蓋的重點有:社會領域的定位、學理、趨勢,以及這波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倡議,諸如素養導向、跨領域統整、議題融入、多元教學策略、參與式學習、校本社會課程、多元評量等主題,並指出各種來源的教學資源,以隨時掌握社會脈動與擴展視野。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國小社會領域的發展與趨勢 第三章 社會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 第四章 跨領域統整課程與教學 第五章 議題融入課程 第六章 社會領域多元教學策略 第七章 社會領域參與式學習策略 第八章 校本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設計 第九章 多元學習評量 第十章 教學資源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目錄】 作者簡介 .......................................................................................................iii 目錄 ...............................................................................................................iv 推薦序 ..........................................................................................................vii 自序 ..............................................................................................................xii 前言 ..............................................................................................................xv 第一章 臺灣偏鄉醫療面臨的問題 1 臨床實驗室在偏鄉醫療的關鍵角色 ..........................................................2 實驗室診斷是治療的基礎 ...........................................................................4 偏鄉實驗室精進的必要性 ...........................................................................4 偏鄉醫療提升的關鍵:現代化設備與人才培育 .....................................10 實踐案例:以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為例 .........................................12 第二章 新竹分院的發展歷程與實驗室建設 13 第三章 實驗室提升過程中的挑戰與突破 19 精準分子診斷系統對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突破性貢獻 .........................19 偏鄉地區醫院於防疫扮演的角色 .............................................................22 醫院資訊系統轉換與實驗室效能 .............................................................28 智能分揀系統與生化免疫分析儀的整合 ..................................................32 智能分揀系統 .......................................................................................................32 生化免疫複合機 ...................................................................................................36 智能連線型血糖定點照護檢測管理系統 ...........................................................41 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 ...........................................................................................45 檢驗報告自動驗證系統 ......................................................................................47 中央溫濕度監控系統 ..........................................................................................58 智能採血管理系統 ..............................................................................................60 第四章 實驗室的創新技術應用與成果 65 創新技術的背景與需求 .......................................................................................66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67 高端檢測技術的應用 ............................................................................................69 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實驗室品質的肯定與形象提升 …………………...71 數據化成果的實證 ................................................................................................78 實驗室的視角:科研合作與社會價值 ................................................................80 智能化實踐成果與發展方向..................................................................................82.輔導會主任委員視導,肯定實驗室的創新成果..................................................83 第五章 未來展望與技術發展規劃85 後記..........................................................................................................................89 參考資料.................................................................................................................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