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叢集結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優秀畢業生論文的部分篇章,展現新世代的觀察視角,探索台灣文學多元的面向。張晏菖〈反身映照社會運動者自我:「編輯者賴和」與《台灣民報》上的戲劇新文類〉,探究賴和主編《臺灣民報》文藝欄期間所刊登的一批新劇劇本,論文中針對劇作所呈現的知識份子形象進行分析,詮釋出其中所反映賴和的文藝實踐,並融入對於當時台灣文化協會分裂現況的觀察,切入視角獨特,深具歷史感與文化意涵。前三篇包括陳震宇〈論甘耀明《殺鬼》與《邦查女孩》「少年/少女成長」的性別書寫意義〉。該文探討《殺鬼》與《邦查女孩》中帕與古阿霞的成長之路,特別關注主角的童年經驗、父權力量、身分認同等重要議題,並延續對於身體政治與身體觀的探討,回應作家對於性別意識之思索,解讀出更多元深刻的面向。陳妍融的〈原住民族文學中的同志書寫—以原住民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本文從族裔與性少數關懷出發,開拓出原住民同志的多元閱讀視角,探討原住民同志的呈現樣貌,來回應差異政治與身分認同(identity)的議題,以凸顯族群多樣性,和台灣學界原住民文學研究具有多重對話空間。
後三篇包括了尹振光的〈鄉土作為一種方法—以《夕瀑雨〉、《等路》以及《花甲男孩》為觀察對象》。本文透過三部兩千年後鄉土小說作品中全球與地方之間的互動,提出「鄉土作為方法」的嶄新視野,分別探討其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挑戰,以探討這些作品所呈現出獨特的地方建構方式,定錨出台灣後鄉土小說在全球化時代的特殊定位,研究新穎,具有獨創性。鍾志正的〈乙未戰役遲塚麗水《大和武士》與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的對讀研究〉一文以《台灣縱貫鐵道》和《大和武士》兩本 日文乙未戰爭小說為研究材料,探討有關不同世代殖民者對於乙未戰爭的小說敘事與台灣再現。作者不僅能結合文本分析與史料研究,還為我們呈現了殖民者對台灣的看法與野心,同時也呈現出過往研究較少提及的對於撤台清軍的書寫,擴展了對日治時期小說研究的視野。曾瓊臻的〈黃崇凱的「台灣轉折」——論《文藝春秋》〉,在此之「台灣轉折」是著眼探討《文藝春秋》此一作品,如何傳達七年級台灣人對於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歷史轉折之思考,深入解析黃崇凱筆下的認同政治、文化反思與敘事手法,並追問小說所呈現後現代情境所寓寄對於台灣未來的關懷,深刻回應台灣歷史與當代社會。
以上論述都持續開發新的議題,從嶄新的研究視角,深化台灣文學的深廣度,和台灣學界與當代台灣高度對話,其中研究主題多元,從日治時期橫跨兩千年後台灣小說家的創作,關懷議題從社會運動、性別關懷、族裔研究、鄉土小說到新歷史小說,極具思考力,並具有跨文類的視野,呈現出新世代的觀點,具有嶄新的研究視域,是為新世代對於台灣文學來世的思索,並持續推進台灣文學研究的課題。
立即查看
《臺灣文學論叢》創刊於2009年,每年發行一輯,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歷屆博碩士論文優秀篇章經審查、修改後之集結。從原住民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到當代文學,包含臺灣文學之本體研究、跨文化流動研究及區域比較研究。本論叢除展現本所學生研究興趣及成果以就教於學術先進之外,也期待與其他人文社會領域之青年研究者切磋與對話。
立即查看
《臺灣文學論叢》創刊於2009年,每年發行一輯,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歷屆博碩士論文優秀篇章經審查、修改後之集結。從原住民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到當代文學,包含臺灣文學之本體研究、跨文化流動研究及區域比較研究。本論從除展現本所學生研究興趣及成果以就教於學術先進之外,也期待與其他人文社會領域之青年研究者切磋與對話。
目錄
序 「讓文學堅定我們的立場」
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癸雲
1 「官報紙」的笑聲:析論《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諧謔敘事的民情 世態
碩士生 李蕙君
2 先聲與異聲:趙可式的學思辯證與生死探索
碩士生 黃勝群
3 嘉南大圳與農校的誕生:《KANO》中的農業精神論述
碩士生 劉紋綜
4 作家符號的產製:以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為分析對象
碩士生 劉姵均
5 李喬短篇小說中與政治權力反抗之相關作品評析
碩士生 蔡寬義
6 女性航海夢:論曾玲《一個臺灣女孩的航海日記》中家的意義
碩士生 謝慧靜
立即查看
本輯收錄的七篇論文簡要介紹如下:歐人鳳〈日俄戰後的日人遊記:木下新三郎與同時代日本旅人的遊記比較〉、黃鈺萱〈文化中國想像下的「同行者」─論鍾曉陽在臺灣文學場域的活動和發展〉、何欣穎〈流浪遠方:異鄉人「三毛」的自我形象〉、陳玟蓁〈失鄉的反叛者、陳秀玲〈現代神話愛情─《春光關不住》〉、孫慈敏〈從小說到劇本:論海神家族的舞台展演〉、黃一萍〈探測南方e溫度-胡長松〈金色島嶼之歌〉研究〉。以上這七篇論文篇篇精彩,論述嚴謹,觀點創新,都能展現論述者獨特的研究視野,其中陳玟蓁的碩士論文更獲得「國立臺灣文學館」頒發的「臺灣文學傑出博碩士論文獎」。
立即查看
《臺灣文學論叢(六)》為本所畢業生論文優秀篇章經審查、修改後之集結。它顯示了年輕世代的關懷與思考,也展現台灣文學這一個學科的社會關懷、知識特性與本所教研特點。本期收錄的7 篇論文,研究議題從民間文學中的語言現象、台灣作家在淪陷區的文化活動、決戰時期台灣作家的創作信念、後殖民情境下的修辭現象、女性專欄作家的文化論述、省籍男性作家散文系譜到原住民文學中的非典型書寫現象,涵蓋了多種議題。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