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當成年子女離巢又離心,如何各自獨立,又能遠遠關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寫給被子女「分手」的傷心父母
心理學博士陪你走過一生中最難的課題
與孩子重建親密而自在的關係
──── 美國亞馬遜書店近 500 位讀者 ★ ★ ★ ★ ★ 滿分評價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
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國內外諮商心理師、治療師、家庭關係專家,一致感動推薦!
為什麼孩子只在需要金援時打電話給我?他真的關心過我嗎?
孩子有了另一半之後就不理我了,是不是媳婦、女婿在挑撥離間?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付出這麼多,他怎麼可能還覺得自己被虐待?
孩子對我這麼差,我該留財產給他嗎?還是乾脆留給孫子女?
離婚之後,前夫一直批評我,導致孩子拒絕跟我聯繫,該怎麼辦?
孫子是無辜的,可是他爸媽不讓我們見面……他會不會以為我不愛他了?
全球超過 1/4 家庭有親子疏遠的問題,數字年年攀升。
這些從前看似「與我無關」的煩惱,已然成為所有人必須面對的難題。
約書亞.柯曼博士從 40 年研究、執業經驗中,找出成年子女疏遠的原因與因應之道,
幫助父母釐清彼此的想法及需求,踏上和解之路。
◍ 疏遠的原因千百種,不一定是誰的錯
--- 家庭價值觀轉變,子女的焦點從「義務、責任、忠誠」轉為自身幸福。
--- 父母親採納的「靈魂伴侶教養法」,無形中讓子女成為生活重心。
--- 親子雙方對於政治立場、性別意識或交往對象選擇長期抱有歧見。
--- 父母離婚後,子女基於個性或受繼父母影響而選邊站。
--- 心理疾病、虐待、創傷的定義變化,形成親子雙方對某些行為的衡量差異。
◍ 選擇疏遠的兒女,到底在想什麼?
--- 如果爸媽不按照我提出的條件改變,問題終究會不斷重演。
--- 我已經盡我所能滿足爸媽的需求了,他們卻越要越多。
--- 跟孫子女相處是特別待遇,不是祖父母的權利。
--- 就算爸媽覺得自己已經為我付出很多,也不表示他們完全沒傷害過我。
--- 爸媽用遺囑來威脅我,只會讓我更不想和好。
◍ 如果目標是和解,該如何找回孩子的愛與尊重?
--- 當成年子女拒絕談話 >〔各種情境都適用的和解信模組〕
--- 當前夫或前妻詆毀自己 >〔以子女感受為出發點的反擊句型〕
--- 當子女的另一半與你為敵 >〔邁向大和解的 6 大要點〕
--- 當子女一再索要金援 >〔不傷感情的對話範例〕
--- 當孫子女被灌輸不實指控 >〔不為自己辯護的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 臺灣第一本聚焦「成年子女疏遠父母」的親子關係書。
✦ 完善的心法與工具,讓無助的父母彷彿跟子女一同走進心理諮商室,照著做就能改善關係。
✦ 作者自身也有與女兒斷聯數年後和解的經驗,最懂父母的需求。
好評推薦
【國內推薦】
攜手推薦
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怡臻/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父母最大的成就是栽培兒女離家獨立生活,不料有些孩子一去不復返。
究竟被分手的爸媽做錯了什麼?疏忽了什麼?
還能夠和解嗎?來得及呼喚兒女重返家園嗎?
約書亞 ‧ 柯曼博士不但現身說法,更提供具體和解思維與拉近親子關係的應對策略。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國際演說家、家庭關係專家 吳娟瑜
明明想要靠近,卻時常陷入衝突,最終漸漸疏離……
「愛」被淹沒在憤怒與冷淡之下,難以汲取,也難以親近──這是許多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離巢的孩子,被分手的父母》以同理與理解連結彼此,弭平兩代間的隔閡,
為父母與成年子女,提供了最暖心的引導。
/ 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 陳怡臻
【國際推薦】
終於有一本書,為身處痛苦深淵的父母和成年子女,帶來充滿希望、同理又容易理解的指引。
作者從所有可能的角度探討親子疏離,引導讀者擺脫羞恥和自責,重拾理解與力量。
我見過許多面臨疏離問題的父母和成年子女,這正是他們長久以來等待的救援之手。
誠摯向所有人推薦。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心理諮商師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柯曼博士匯集多年治療專業及自身疏離經驗,
幫助父母從子女的視角檢視關係,用理解開啟治癒的對話。
/《成人親子離間症候群》(暫譯)作者 艾美.貝克博士(Amy J. L. Baker, PhD)
儘管現今愈來愈多成年子女跟父母像朋友般相處,疏離浪潮卻仍真實存在。
作者從社會經濟及文化變遷等面向,挖掘究竟是什麼讓人們在關係中經歷期望與失望的震盪,
並從中提供建議,幫助疏離家庭走向復原的人生下一站。
/《我們從未如此:美國家庭與懷舊陷阱》(暫譯)作者 史蒂芬妮.庫茨(Stephanie Coontz)
作者所具備的歷史、社會學與臨床治療權威和智慧,
在書中融會成同理又實用的指引,帶領父母及成年子女走出負面家庭經驗泥沼。
書中的個案故事相當豐富,讀者們將獲益匪淺。
/ 賓州大學澤勒巴克家庭社會學名譽教授 法蘭克.弗斯登伯格(Frank Furstenberg)
想好好面對成年子女疏離,父母們絕不能錯過這本書。
《當成年子女疏遠父母》中銳利的社會與哲學分析,
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在這個時代,身為家庭一分子的意義,
更為全球父母們指明一條強韌且永不斷聯的親子之路。
/《為什麼我們拚命追求幸福,卻依然不快樂》作者 露絲.惠普曼(Ruth Whippman)
父母與成年子女漸行漸遠的椎心之痛,在書中化為溫柔的文字。
作者的智慧、策略與技巧,適用於任何世代,
對於需要讓個案重拾希望、修復家庭關係的治療工作者尤其關鍵。
/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心理學名譽教授 卡洛琳.柯文(Carolyn Cowan)&飛利浦.柯文(Philip Cowan)
多年來,我推薦了許多身邊的人參與柯曼博士的治療,
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才真正了解他是多麼傑出、天賦異稟。
書中有不少令人心碎的故事,但,也有成功和解、活出自我的案例。
非常鼓舞人心的作品。
/ 美國實境秀《閃婚》御用社會學家、心理學專家 佩珀.史瓦茲博士(Pepper Schwartz, PhD)
【目錄】
前言
第 1 章|當孩子選擇斷聯,關係還有救嗎?
第 2 章|造成疏遠的千百種原因
第 3 章|婚姻的終點,親子關係的轉捩點
第 4 章|應對心理疾病或成癮問題
第 5 章|心理治療與曲解的童年
第 6 章|性別認同、性向、宗教、政治與個性衝突
第 7 章|女婿、媳婦與邪教領袖
第 8 章|最相似也最陌生:手足疏遠
第 9 章|該把子女排除在遺囑外嗎?
第 10 章|被遺棄的祖父母,被當作武器的孫子女
第 11 章|應對策略、介入手段和新常態
第 12 章|成年親子關係的新法則
第 13 章|如何療癒親子疏遠的傷?
後記
致謝
看更多
立即查看
非洲探險之父: 李文斯頓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在非洲還是「黑暗大陸」的年代,大衛.李文斯頓不畏危險,抱持著堅定的信念,克服萬難,走到非洲內陸,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奴隸販賣路線,最終讓奴隸販賣走入歷史! 西元1840年,大衛.李文斯頓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手上沒有地圖及資料,從未走過沙漠的他,究竟是抱持著怎樣的信念,讓他能夠勇敢走入非洲部族,即使過著艱困的生活、吃著難以下嚥的老鼠肉,還是堅持要和語言不通的土著溝通、幫土著治療疾病、向他們傳福音?他在非洲,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情?
狄更斯形容他:「一個勇敢的人,帶著一顆單純的心,以超乎常人的機智,歷經各樣的危機,只為了將福音傳給非洲土著!」
「世界的探險」系列開啟孩子對未知的事物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冒險心。
歷史上重要的探險,是人類的發展重大的進程,
透過探險,人類對於地球的樣貌、氣候,
到各地的風土民情、文化差異,都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更應持續對這個世界、對未來,
有著勇敢探索、開創新局的冒險心。
本系列希望藉由介紹史上重要的探險家,帶孩子深入探險情境,
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性格及勇於冒險的進取精神。
【目錄】
作者的話
楔子.迎向未知的勇氣
第一章.冒險心啟蒙
第二章.第一次非洲大探險
第三章.第二次非洲大探險
第四章.第三次非洲大探險
後記
李文斯頓年表
立即查看
非常有機:國際有機之父談健康活到156歲(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在全球人類「環保與健康」的生活時尚驅動之下,有機耕作的理念開始在世界各地發燒。許多人將「有機」掛在嘴裡,但多少人真的了解什麼是有機?出身台灣、在美國有機領域耕耘多年的張明彰博士表示,「有機」不是現代文明的流行風潮,而是人類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方法,以及文化底蘊。
在美國,張明彰博士有「亞裔有機之父」的稱號,許多媒體先後報導他的「有機生活──健康之道」的理念,並讚揚他表裡如一,與大自然相融相合的「有機」生活態度;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國,張博士素有「國際有機之父」的稱謂,不但不辭勞苦奔走各國,藉由專業演講來宣導正確的有機觀,更身體力行地指導各地有機農場的規劃與執行,因而被許多媒體讚譽為「華人之光」。
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藉由張博士個人在有機領域的傳奇經歷,一方面娓娓道來他是如何走進有機世界,創造出自己的有機王國;一方面也提供最先進的有機法規,幫助讀者充分了解到有機食品的分類與定義;一方面他更呼籲大家一起正視人類對大自然的污染、毒化,最終將危害到人類自己。因此,「有機」不只是善待地球、善待自己,是天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更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念茲在茲的生活態度。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