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7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作者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將會計學必考的重要觀念、題型融合最新會計準則公報,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整編而成。本書依IFRSs的規定配合考選部之命題大綱編著,書中提供最新試題及解答,讀者多做演練,必能掌握命題趨勢,提升臨場應試能力。本書特色如下: 一、重點整理 各章節皆整理相關重點及觀念,使讀者馬上能掌握各章節重心所在以掌握時間,深入了解。且此書內容之安排由淺入深,可解除艱澀之疑慮,對於難懂易混淆之觀念可自然理解。 二、化繁為簡 理論說明之後緊接範例練習,較繁瑣之釋例亦以圖形式、T帳方式來解題,化繁為簡,使容易混淆之題型消滅,利於讀者加深印象與記憶。 三、資料豐富 作者精心編寫的各類試題,使讀者能應付各種不同類型的試題,並多做演練,以應付會計學各類考題。難題皆附有詳解,便於核對。 四、試題新解 研究試題之新解法,不但要求正確且要求快速,此新研究之特殊解法可幫助讀者節省時間,掌握時效。 五、歷屆試題 收錄至113年最新記帳士考題暨解答,避免讀者漏失,完全掌握考試趨勢。 【目錄】 第1章 會計基本概念及原則 1.1 會計基本觀念 1.2 財務報導之觀念架構 1.3 會計原則及財務報表 第2章 會計處理程序 2.1 會計循環相關觀念 2.2 平時會計處理程序 2.3 期末會計處理程序 第3章 買賣業及財務報表 第4章 現金與銀行調節表 4.1 現金及內部控制 4.2 銀行往來調節表 第5章 利息及應收款項 5.1 利息-複利及年金 5.2 應收款項 5.3 IFRS15客戶合約之收入 第6章 存貨 6.1 存貨的認定和衡量 6.2 存貨盤存制及評價 6.3 存貨錯誤之影響 6.4 存貨之估計及其他 第7章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7.1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定義及成本認定 7.2 折舊、折舊變動及使用中支出 7.3 資產處分、資產減損及資產重估 第8章 無形、生物資產及投資性不動產 8.1 無形資產 8.2 農業-生物資產與農產品 8.3 投資性不動產 第9章 流動負債或有負債及負債準備 9.1 流動負債 9.2 負債準備、或有負債及或有資產 第10章 金融負債 第11章 權益(公司會計) 11.1 公司基本概念與股本發行 11.2 庫藏股票 11.3 保留盈餘與股利 11.4 每股權益、每股盈餘及其他比率 第12章 金融資產投資 12.1 金融資產投資的種類 12.2 債務工具投資的會計處理-純債券 12.3 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法及權益法 12.4 IFRS 9金融資產之減損 第13章 現金流量表 第14章 財務報表分析 第15章 合夥、製造業會計及錯誤更正 15.1 合夥會計 15.2 製造業會計 15.3 會計變動及錯誤更正 附錄一 複利現值表、年金現值表 附錄二 歷屆試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頓悟修證──威音那畔的密語 Sudden Enlightenment Cultivation- Message from the Shore of One's True Nature 先悟後修乃禪門正軌,然非漸修無以頓悟,且無頓悟後而不漸修者。學人若欲契入本心,須心法知見清晰,行持穩健,道心堅固,戒行清淨,摒棄善惡諸緣,努力於本參話頭上用心,從朝至暮,不可須臾離。須知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直至參破漆桶,身心脫落,方見本來面目。爾後更加努力,依所悟之境,空而覺、覺而空,綿綿密密,二六時中保任涵養,乃有寶燭光天之證也。 縱觀歷代祖師,皆是經過一番鉗錘鍛鍊,不斷參究破執,直待破無始無明、徹悟、契入不生不滅的本性方才自肯。如大慧宗杲禪師偈曰:「桶底脫時大地闊,命根斷處碧潭清,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至此方有安身立命之實地。徹悟後,還是要依據不生不滅的本性去用功,轉識成智,成就方便智,所謂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證,待功圓果滿,成就佛道,是為菩薩行持。 禪宗祖祖相承,能令法脈不墜,乃因其教法修證可驗證、可重複。學人倘能依教奉行,必不負如來,不負己靈。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自 序 上堂參禪,全提正令 萬法歸心,頓悟修證 斷惑歸真,加修證理 明心本淨,見性本空 真心本性,非一非二 本性空,真心無住 幻識生滅,心體常住 如鏡現相,頓起根身 妄心有知,真心湛然 妄從根結,真從根解 上根者頓修,中根者漸修,下根者勉修 習氣未盡,須要厚養 歇妄心為正修,作諸善為助修 欲得真實神通,須證一乘之法 悟心證理,同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