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貫徹一本書主義
延續前次改版的目標,考量在本科上可能投入的時間,希望秉持著一本書主義,控制本書厚度,並兼顧學理及考試兩方面的要求,使讀者能最有效率的研讀家事事件法。
●家事法適用詳盡說明
由於家事事件類型多種多樣,不同事件之性質及目的均不同,難以統一的程度及法理一致性的處理所有事件,本書依個別事件類型需求,完整說明其適合的審理方式及相關要件。
●表格及圖像化整理
除了用文字分點分項說明,為了讓讀者確實掌握並迅速複習,中間穿插有各式圖示及表格,將家事事件法各類型事件作一目瞭然的彙整,配合文字更能加深印象。
●相關例題完全收錄
收錄至113年6月為止所有家事事件法相關經典題目(包含申論題、選擇題),並附有詳細擬答及解析,本書更設計近三十道題目供讀者練習,在考場遇到類似題目不再慌張。
【目錄】
Chapter1 家事事件法基礎理論
壹、基礎理論
一、立法特性 1-3
㈠以單一法典統合處理家事紛爭 1-3
㈡依事件類型適用及交錯適用程序法理 1-3
專題研究 訴訟/非訟事件之程序進行、法理適用及程序轉換 1-8
二、事件類型 1-19
㈠甲、乙、丙、丁、戊類事件 1-21
㈡當事人得處分/不得處分之事項(事件) 1-67
專題研究 家事法所採家事事件類型分類結果表列 1-70
三、程序原則 1-76
㈠調解前置主義 1-76
㈡程序法理適用 1-82
專題研究 各類家事事件類型及其適用之程序法理 1-102
㈢統合處理原則 1-112
貳、程序規範
一、總論 1-129
㈠程序主體 1-129
㈡審判權及管轄權 1-131
㈢程序能力 1-133
㈣審級制度 1-136
㈤共通程序規定 1-141
㈥程序從新原則 1-143
二、家事訴訟程序 1-144
㈠管轄 1-144
㈡當事人適格 1-147
㈢程序進行 1-156
㈣確定判決之效力 1-161
專題研究 各類家事訴訟事件之訴訟要件及具體規範 1-172
三、家事非訟程序 1-186
㈠管轄 1-186
㈡關係人適格 1-189
㈢程序進行 1-191
㈣暫時處分制度 1-208
㈤裁定之效力 1-212
專題研究 各類家事非訟事件之程序要件及具體規範 1-219
四、家事債務之執行 1-250
㈠通則 1-250
㈡自動履行之敦促 1-251
㈢強制履行之確保 1-251
Chapter2 家事事件法範題精選及測驗題應用
壹、家事事件法出題傾向
一、家事事件的分類、性質及法理適用 2-3
㈠甲、乙、丙、丁、戊類事件 2-3
㈡當事人得處分/不得處分之事項(事件) 2-4
二、家事事件的統合處理原則 2-5
三、家事事件確定裁判之效力 2-5
四、家事事件程序之特別規定 2-6
貳、範題精選
1. 【107律師】 2-7
2. 【104司法官】 2-11
3. 【102律師】 2-14
4. 【102司特─家調官(三等)】 2-17
5. 【102政大】 2-19
6. 【109司律】 2-22
7. 【94律師】 2-26
8. 【89司法官㈠】 2-29
參、測驗題應用
肆、歷屆一試考題
立即查看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本字帖是書法人體實驗的研究成果。實驗數據證明,「失智症高危險群」(MMSE24-27)長者每週「定時」「摩寫」本字帖有益身、心保健。持續八週習寫可有效紓解緊張與焦慮、增進自信與人際互動,明顯提昇心理健康。生理方面,則是心跳與呼吸趨於緩和,有益養生;放鬆腦部且增進注意力;刺激交感神經的微血管反應,促進循環。
本字帖一共有32頁,為八週的教材份量。每週習寫4頁,先寫完第一本的1-4頁,再接續第二本的1-4頁,目的是重複、反覆的練習相同線條。每次練習最少50分鐘。建議至少連續使用八週,即第一週寫1-4頁、第二週寫5-8頁,依此類推。由於實驗結果呈現描紅的保健效果最為理想,建議習寫者以描紅方式練習。簡言之,本字帖是健康取向的療癒系描紅教材。
原價:
1680
售價:
1260
現省:
420元
立即查看
填充劑注射專業技巧:以實體解剖描繪掌握捏提技術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追求美麗是大眾超越年齡、性別、文化和時間性的需求,而軟組織填充劑注射則是最常用的醫美治療方式,然而對於臨床解剖學、正確注射技術和潛在風險等醫學知識的缺乏,而造成醫美許多不良事件,因此本書是輔以實體解剖圖片,詳細介紹填充劑在東西方美學下的治療、種類與特性、臉部各區域解剖學之考量,以及治療併發症等相關資訊及注射技巧等。對於填充劑注射只著重在局部豐盈或皺紋凹陷的治療,本書更是超越其目的專為打造立體、令人愉悅的外貌,以及在填充劑使用技術更精進而編寫,達到更有效且安全的填充劑治療。
序言
追求美麗是超越年齡、文化和時間的普世願望。變美的方式千變萬化,成果也有所不同。
軟組織填充劑注射是最常用的美容治療方法之一,在過去十年中有重大的發展。隨著治療不斷地進步,填充劑注射的適應症也逐 步擴大,治療功效也廣泛提升。填充劑佔據醫學美容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隅,卻因為由缺乏具備足夠臨床解剖學、正確注射技術和熟知潛在風險等醫學知識的醫師執行治療,造成許多不良事件。為達到最佳效果而無併發症產生,更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最佳注射方式。此外,作者相信醫師必須在初次諮詢中評估患者對美的社會心 理、哲學及文化觀念,並於治療計畫中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
填充劑注射的最新趨勢,已悄然從處理靜止狀態無表情時的皺紋,轉變成涵蓋臉部軟組織和皺紋所形成的自然動態考量,如微笑時各式各樣臉部表情的實務治療。
因此,本書對填充劑注射的書寫超越只著重局部豐盈或皺紋凹 陷的治療,目的為打造立體、令人愉悅並給人良好印象的外貌。
作者盼望本書有助於期望在填充劑治療方面更專精的醫師,即 使先前醫師已具有治療經驗,也應將其方法和本書中基於臨床解剖 學的治療方式進行比較及審視,以獲取有益且可應用於治療之方法。
誠摯的希望本書能幫助您進行更有效且安全的填充劑治療。
【目錄】
1 造就更具吸引力容貌的填充劑治療
(The Art and Science of Filler Procedures for a More Attractive Face)
1.1 自然之美與人類吸引力 ⋯⋯⋯⋯⋯⋯⋯⋯⋯⋯⋯⋯⋯⋯⋯⋯⋯⋯⋯⋯⋯⋯⋯⋯⋯⋯⋯⋯⋯1
1.2 亞洲與西方的美學差異 ⋯⋯⋯⋯⋯⋯⋯⋯⋯⋯⋯⋯⋯⋯⋯⋯⋯⋯⋯⋯⋯⋯⋯⋯⋯⋯⋯⋯7
1.3 塑造美顏的醫學參考值 ⋯⋯⋯⋯⋯⋯⋯⋯⋯⋯⋯⋯⋯⋯⋯⋯⋯⋯⋯⋯⋯⋯⋯⋯⋯⋯⋯⋯10
參考書目⋯⋯⋯⋯⋯⋯⋯⋯⋯⋯⋯⋯⋯⋯⋯⋯⋯⋯⋯⋯⋯⋯⋯⋯⋯⋯⋯⋯⋯⋯⋯⋯⋯⋯⋯⋯16
2 填充劑種類與特性 (Filler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2.1 填充劑種類 ⋯⋯⋯⋯⋯⋯⋯⋯⋯⋯⋯⋯⋯⋯⋯⋯⋯⋯⋯⋯⋯⋯⋯⋯⋯⋯⋯⋯⋯⋯⋯⋯⋯⋯21
2.1.1 近來使用的填充劑種類數⋯⋯⋯⋯⋯⋯⋯⋯⋯⋯⋯⋯⋯⋯⋯⋯⋯⋯⋯⋯⋯⋯⋯⋯⋯22
2.2 玻尿酸填充劑特性 ⋯⋯⋯⋯⋯⋯⋯⋯⋯⋯⋯⋯⋯⋯⋯⋯⋯⋯⋯⋯⋯⋯⋯⋯⋯⋯⋯⋯⋯⋯⋯⋯22
2.2.1 高分子複合物玻尿酸⋯⋯⋯⋯⋯⋯⋯⋯⋯⋯⋯⋯⋯⋯⋯⋯⋯⋯⋯⋯⋯⋯⋯⋯⋯⋯⋯⋯⋯22
2.2.2 玻尿酸填充劑製造過程⋯⋯⋯⋯⋯⋯⋯⋯⋯⋯⋯⋯⋯⋯⋯⋯⋯⋯⋯⋯⋯⋯⋯⋯⋯⋯⋯23
2.2.3 玻尿酸填充劑流變學⋯⋯⋯⋯⋯⋯⋯⋯⋯⋯⋯⋯⋯⋯⋯⋯⋯⋯⋯⋯⋯⋯⋯⋯⋯⋯⋯⋯⋯29
2.2.4 玻尿酸填充劑選擇 ⋯⋯⋯⋯⋯⋯⋯⋯⋯⋯⋯⋯⋯⋯⋯⋯⋯⋯⋯⋯⋯⋯⋯⋯⋯⋯⋯⋯⋯⋯33
2.3 鈣填充劑⋯⋯⋯⋯⋯⋯⋯⋯⋯⋯⋯⋯⋯⋯⋯⋯⋯⋯⋯⋯⋯⋯⋯⋯⋯⋯⋯⋯⋯⋯⋯⋯⋯⋯⋯43
2.4 聚己內酯填充劑 ⋯⋯⋯⋯⋯⋯⋯⋯⋯⋯⋯⋯⋯⋯⋯⋯⋯⋯⋯⋯⋯⋯⋯⋯⋯⋯⋯⋯⋯⋯⋯⋯⋯46
2.5 填充劑選擇 ⋯⋯⋯⋯⋯⋯⋯⋯⋯⋯⋯⋯⋯⋯⋯⋯⋯⋯⋯⋯⋯⋯⋯⋯⋯⋯⋯⋯⋯⋯⋯⋯⋯⋯48
參考書目⋯⋯⋯⋯⋯⋯⋯⋯⋯⋯⋯⋯⋯⋯⋯⋯⋯⋯⋯⋯⋯⋯⋯⋯⋯⋯⋯⋯⋯⋯⋯⋯⋯⋯⋯48
3 填充劑治療解剖學考量 (Anatomical Considerations for Filler Procedures)
3.1 血管與神經 ⋯⋯⋯⋯⋯⋯⋯⋯⋯⋯⋯⋯⋯⋯⋯⋯⋯⋯⋯⋯⋯⋯⋯⋯⋯⋯⋯⋯⋯⋯51
3.2 脂肪腔室與肌肉 ⋯⋯⋯⋯⋯⋯⋯⋯⋯⋯⋯⋯⋯⋯⋯⋯⋯⋯⋯⋯⋯⋯⋯⋯⋯⋯⋯⋯⋯⋯⋯⋯56 3.3 支持韌帶⋯⋯⋯⋯⋯⋯⋯⋯⋯⋯⋯⋯⋯⋯⋯⋯⋯⋯⋯⋯⋯⋯⋯⋯⋯⋯⋯⋯⋯⋯⋯⋯⋯⋯⋯⋯59 3.4 層次與間隙 ⋯⋯⋯⋯⋯⋯⋯⋯⋯⋯⋯⋯⋯⋯⋯⋯⋯⋯⋯⋯⋯⋯⋯⋯⋯⋯⋯⋯⋯⋯⋯⋯⋯⋯62 3.5 辨識填充劑注射的筋膜層下間隙:染色明膠的大體研究 ⋯⋯⋯⋯63
3.6 皮膚與筋膜層重塑技術豐盈和拉提效果 ⋯⋯⋯⋯⋯⋯⋯⋯⋯⋯⋯⋯⋯⋯⋯⋯⋯⋯81
參考書目⋯⋯⋯⋯⋯⋯⋯⋯⋯⋯⋯⋯⋯⋯⋯⋯⋯⋯⋯⋯⋯⋯⋯⋯⋯⋯⋯⋯⋯⋯⋯⋯⋯⋯⋯⋯⋯⋯⋯88
4 填充劑治療基本技術 (Basic Technique for Filler Procedure)
4.1 設計(方法) ⋯⋯⋯⋯⋯⋯⋯⋯⋯⋯⋯⋯⋯⋯⋯⋯⋯⋯⋯⋯⋯⋯⋯⋯⋯⋯⋯⋯⋯⋯⋯93
4.1.1 正視 — 臉部水平∕垂直比例⋯⋯⋯⋯⋯⋯⋯⋯⋯⋯⋯⋯⋯⋯⋯⋯⋯⋯⋯⋯⋯94
4.1.2 正視 — 心形中臉 ⋯⋯⋯⋯⋯⋯⋯⋯⋯⋯⋯⋯⋯⋯⋯⋯⋯⋯⋯⋯⋯⋯⋯⋯⋯⋯⋯⋯⋯⋯96 4.1.3 斜視 — S 形∕倒 S 形∕雙彎形曲線 ⋯⋯⋯⋯⋯⋯⋯⋯⋯⋯⋯⋯⋯⋯⋯97
4.1.4 側視 — Ricketts 線 ⋯⋯⋯⋯⋯⋯⋯⋯⋯⋯⋯⋯⋯⋯⋯⋯⋯⋯⋯⋯⋯⋯⋯⋯⋯⋯⋯⋯⋯98
4.1.5 填充劑安全注射設計—標記危險區域 ⋯⋯⋯⋯⋯⋯⋯⋯⋯⋯⋯⋯⋯98
4.2 麻醉—神經阻斷術 ⋯⋯⋯⋯⋯⋯⋯⋯⋯⋯⋯⋯⋯⋯⋯⋯⋯⋯⋯⋯⋯⋯⋯⋯⋯⋯⋯⋯⋯⋯100
4.2.1 滑車上神經∕眶上神經⋯⋯⋯⋯⋯⋯⋯⋯⋯⋯⋯⋯⋯⋯⋯⋯⋯⋯⋯⋯⋯⋯⋯⋯⋯⋯102 4.2.2 顴顳神經 ⋯⋯⋯⋯⋯⋯⋯⋯⋯⋯⋯⋯⋯⋯⋯⋯⋯⋯⋯⋯⋯⋯⋯⋯⋯⋯⋯⋯⋯⋯⋯⋯⋯⋯102 4.2.3 顴面神經 ⋯⋯⋯⋯⋯⋯⋯⋯⋯⋯⋯⋯⋯⋯⋯⋯⋯⋯⋯⋯⋯⋯⋯⋯⋯⋯⋯⋯⋯⋯⋯⋯⋯⋯⋯102 4.2.4 前篩神經鼻外支 ⋯⋯⋯⋯⋯⋯⋯⋯⋯⋯⋯⋯⋯⋯⋯⋯⋯⋯⋯⋯⋯⋯⋯⋯⋯⋯⋯⋯⋯⋯⋯102 4.2.5 眶下神經 ⋯⋯⋯⋯⋯⋯⋯⋯⋯⋯⋯⋯⋯⋯⋯⋯⋯⋯⋯⋯⋯⋯⋯⋯⋯⋯⋯⋯⋯⋯⋯⋯⋯⋯104 4.2.6 頦神經 ⋯⋯⋯⋯⋯⋯⋯⋯⋯⋯⋯⋯⋯⋯⋯⋯⋯⋯⋯⋯⋯⋯⋯⋯⋯⋯⋯⋯⋯⋯⋯⋯⋯⋯⋯104
4.2.7 大耳神經 ⋯⋯⋯⋯⋯⋯⋯⋯⋯⋯⋯⋯⋯⋯⋯⋯⋯⋯⋯⋯⋯⋯⋯⋯⋯⋯⋯⋯⋯⋯⋯⋯⋯⋯⋯104
4.3 鈍針或尖針選擇⋯⋯⋯⋯⋯⋯⋯⋯⋯⋯⋯⋯⋯⋯⋯⋯⋯⋯⋯⋯⋯⋯⋯⋯⋯⋯⋯⋯⋯⋯⋯⋯⋯105
4.3.1 鈍針特性 ⋯⋯⋯⋯⋯⋯⋯⋯⋯⋯⋯⋯⋯⋯⋯⋯⋯⋯⋯⋯⋯⋯⋯⋯⋯⋯⋯⋯⋯⋯⋯⋯⋯⋯105 4.3.2 尖針特性⋯⋯⋯⋯⋯⋯⋯⋯⋯⋯⋯⋯⋯⋯⋯⋯⋯⋯⋯⋯⋯⋯⋯⋯⋯⋯⋯⋯⋯⋯⋯⋯⋯⋯107
4.4 注射技術⋯⋯⋯⋯⋯⋯⋯⋯⋯⋯⋯⋯⋯⋯⋯⋯⋯⋯⋯⋯⋯⋯⋯⋯⋯⋯⋯⋯⋯⋯⋯⋯⋯⋯⋯⋯109
4.4.1 注射技術種類 ⋯⋯⋯⋯⋯⋯⋯⋯⋯⋯⋯⋯⋯⋯⋯⋯⋯⋯⋯⋯⋯⋯⋯⋯⋯⋯⋯⋯⋯⋯ 110
4.4.2 各部位注射技術⋯⋯⋯⋯⋯⋯⋯⋯⋯⋯⋯⋯⋯⋯⋯⋯⋯⋯⋯⋯⋯⋯⋯⋯⋯⋯⋯⋯⋯ 114
4.5 各部位基本技術⋯⋯⋯⋯⋯⋯⋯⋯⋯⋯⋯⋯⋯⋯⋯⋯⋯⋯⋯⋯⋯⋯⋯⋯⋯⋯⋯⋯⋯ 116
4.6 填充劑塑型與填充劑降解實驗⋯⋯⋯⋯⋯⋯⋯⋯⋯⋯⋯⋯⋯⋯⋯⋯⋯⋯⋯⋯⋯⋯⋯⋯⋯123 4.6.1 填充劑塑型⋯⋯⋯⋯⋯⋯⋯⋯⋯⋯⋯⋯⋯⋯⋯⋯⋯⋯⋯⋯⋯⋯⋯⋯⋯⋯⋯⋯⋯123
4.6.2 填充劑降解實驗 ⋯⋯⋯⋯⋯⋯⋯⋯⋯⋯⋯⋯⋯⋯⋯⋯⋯⋯⋯⋯⋯⋯⋯⋯⋯⋯⋯⋯⋯⋯⋯125 參考書目⋯⋯⋯⋯⋯⋯⋯⋯⋯⋯⋯⋯⋯⋯⋯⋯⋯⋯⋯⋯⋯⋯⋯⋯⋯⋯⋯⋯⋯⋯⋯⋯⋯⋯⋯⋯132
5 填充劑治療臉部各區域 (Filler Procedures Based on the Facial Area)
5.1 上臉⋯⋯⋯⋯⋯⋯⋯⋯⋯⋯⋯⋯⋯⋯⋯⋯⋯⋯⋯⋯⋯⋯⋯⋯⋯⋯⋯⋯⋯⋯⋯⋯⋯⋯⋯⋯133 5.1.1 額頭與眉間⋯⋯⋯⋯⋯⋯⋯⋯⋯⋯⋯⋯⋯⋯⋯⋯⋯⋯⋯⋯⋯⋯⋯⋯⋯133
5.1.2 顳部 ⋯⋯⋯⋯⋯⋯⋯⋯⋯⋯⋯⋯⋯⋯⋯⋯⋯⋯⋯⋯⋯⋯⋯⋯⋯⋯⋯⋯⋯⋯⋯⋯⋯⋯⋯139
5.2 中臉⋯⋯⋯⋯⋯⋯⋯⋯⋯⋯⋯⋯⋯⋯⋯⋯⋯⋯⋯⋯⋯⋯⋯⋯⋯⋯⋯⋯⋯⋯⋯⋯⋯⋯⋯⋯145 5.2.1 眶上凹陷(眼窩凹陷)與眉毛扁平 ⋯⋯⋯⋯⋯⋯⋯⋯⋯⋯⋯⋯⋯⋯⋯⋯145
5.2.2 臥蠶⋯⋯⋯⋯⋯⋯⋯⋯⋯⋯⋯⋯⋯⋯⋯⋯⋯⋯⋯⋯⋯⋯⋯⋯⋯⋯⋯⋯⋯⋯⋯⋯⋯⋯⋯152 5.2.3 眶下皺紋與凹陷 ⋯⋯⋯⋯⋯⋯⋯⋯⋯⋯⋯⋯⋯⋯⋯⋯⋯⋯⋯⋯⋯⋯⋯⋯⋯⋯⋯⋯⋯⋯⋯159 5.2.4 黑眼圈(淚溝與瞼顴溝)⋯⋯⋯⋯⋯⋯⋯⋯⋯⋯⋯⋯⋯⋯⋯⋯⋯⋯⋯⋯⋯⋯⋯⋯166
5.2.5 中頰溝⋯⋯⋯⋯⋯⋯⋯⋯⋯⋯⋯⋯⋯⋯⋯⋯⋯⋯⋯⋯⋯⋯⋯⋯⋯⋯⋯⋯⋯⋯⋯⋯171
5.2.6 前方內側、頰區與外側臉頰凹陷 ⋯⋯⋯⋯⋯⋯⋯⋯⋯⋯⋯⋯⋯⋯⋯⋯⋯⋯174
5.2.7 鼻部⋯⋯⋯⋯⋯⋯⋯⋯⋯⋯⋯⋯⋯⋯⋯⋯⋯⋯⋯⋯⋯⋯⋯⋯⋯⋯⋯⋯⋯⋯⋯⋯⋯⋯⋯183 5.2.8 法令紋⋯⋯⋯⋯⋯⋯⋯⋯⋯⋯⋯⋯⋯⋯⋯⋯⋯⋯⋯⋯⋯⋯⋯⋯⋯⋯⋯⋯⋯⋯⋯⋯191
5.3 下臉⋯⋯⋯⋯⋯⋯⋯⋯⋯⋯⋯⋯⋯⋯⋯⋯⋯⋯⋯⋯⋯⋯⋯⋯⋯⋯⋯⋯⋯⋯⋯⋯⋯⋯⋯⋯201 5.3.1 脣部與人中⋯⋯⋯⋯⋯⋯⋯⋯⋯⋯⋯⋯⋯⋯⋯⋯⋯⋯⋯⋯⋯⋯⋯⋯⋯201
5.3.2 木偶紋(靜態脣下頜皺紋)⋯⋯⋯⋯⋯⋯⋯⋯⋯⋯⋯⋯⋯⋯⋯⋯⋯⋯⋯⋯⋯⋯205
5.3.3 口周皺紋(吸菸紋)⋯⋯⋯⋯⋯⋯⋯⋯⋯⋯⋯⋯⋯⋯⋯⋯⋯⋯⋯⋯⋯⋯⋯⋯⋯⋯⋯⋯212 5.3.4 墊下巴和修飾下顎線輪廓⋯⋯⋯⋯⋯⋯⋯⋯⋯⋯⋯⋯⋯⋯⋯⋯⋯⋯⋯⋯⋯⋯⋯⋯215
參考書目⋯⋯⋯⋯⋯⋯⋯⋯⋯⋯⋯⋯⋯⋯⋯⋯⋯⋯⋯⋯⋯⋯⋯⋯⋯⋯⋯⋯⋯⋯⋯⋯⋯⋯⋯⋯⋯⋯⋯222
6 填充劑治療併發症 (Complication of Filler Procedures)
6.1 併發症種類與治療⋯⋯⋯⋯⋯⋯⋯⋯⋯⋯⋯⋯⋯⋯⋯⋯⋯⋯⋯⋯⋯⋯229
6.1.1 瘀青與血腫⋯⋯⋯⋯⋯⋯⋯⋯⋯⋯⋯⋯⋯⋯⋯⋯⋯⋯⋯⋯⋯⋯⋯⋯⋯229
6.1.2 水腫⋯⋯⋯⋯⋯⋯⋯⋯⋯⋯⋯⋯⋯⋯⋯⋯⋯⋯⋯⋯⋯⋯⋯⋯⋯⋯⋯⋯⋯⋯⋯⋯⋯⋯⋯230 6.1.3 新生血管與紅疹 ⋯⋯⋯⋯⋯⋯⋯⋯⋯⋯⋯⋯⋯⋯⋯⋯⋯⋯⋯⋯⋯⋯⋯⋯⋯⋯⋯⋯⋯⋯⋯231 6.1.4 發炎後色素沉著 ⋯⋯⋯⋯⋯⋯⋯⋯⋯⋯⋯⋯⋯⋯⋯⋯⋯⋯⋯⋯⋯⋯⋯⋯⋯⋯⋯⋯⋯⋯⋯232 6.1.5 結節與肉芽腫⋯⋯⋯⋯⋯⋯⋯⋯⋯⋯⋯⋯⋯⋯⋯⋯⋯⋯⋯⋯⋯⋯232
6.1.6 感染⋯⋯⋯⋯⋯⋯⋯⋯⋯⋯⋯⋯⋯⋯⋯⋯⋯⋯⋯⋯⋯⋯⋯⋯⋯⋯⋯⋯⋯⋯⋯⋯⋯⋯⋯233
6.2 血管併發症治療與預防⋯⋯⋯⋯⋯⋯⋯⋯⋯⋯⋯⋯⋯⋯⋯⋯⋯⋯⋯⋯⋯234
6.2.1 血管併發症機轉與分類⋯⋯⋯⋯⋯⋯⋯⋯⋯⋯⋯⋯⋯⋯⋯⋯⋯⋯⋯⋯⋯⋯⋯⋯⋯⋯234 6.2.2 皮膚壞死⋯⋯⋯⋯⋯⋯⋯⋯⋯⋯⋯⋯⋯⋯⋯⋯⋯⋯⋯⋯⋯⋯⋯⋯⋯⋯⋯⋯⋯236
6.2.3 血管併發症—失明⋯⋯⋯⋯⋯⋯⋯⋯⋯⋯⋯⋯⋯⋯⋯⋯⋯⋯⋯⋯⋯⋯⋯⋯⋯⋯⋯⋯240
6.2.4 血管併發症—肺栓塞⋯⋯⋯⋯⋯⋯⋯⋯⋯⋯⋯⋯⋯⋯⋯⋯⋯⋯⋯⋯⋯⋯⋯⋯⋯⋯241
6.2.5 血管併發症預防 ⋯⋯⋯⋯⋯⋯⋯⋯⋯⋯⋯⋯⋯⋯⋯⋯⋯⋯⋯⋯⋯⋯⋯⋯⋯⋯⋯⋯⋯⋯⋯242 6.3 玻尿酸酶應用⋯⋯⋯⋯⋯⋯⋯⋯⋯⋯⋯⋯⋯⋯⋯⋯⋯⋯⋯⋯⋯⋯⋯⋯⋯⋯⋯⋯⋯247
6.3.1 玻尿酸汰換⋯⋯⋯⋯⋯⋯⋯⋯⋯⋯⋯⋯⋯⋯⋯⋯⋯⋯⋯⋯⋯⋯⋯⋯⋯⋯247
6.3.2 玻尿酸酶使用⋯⋯⋯⋯⋯⋯⋯⋯⋯⋯⋯⋯⋯⋯⋯⋯⋯⋯⋯⋯⋯⋯⋯250
6.4 眼球後注射技術⋯⋯⋯⋯⋯⋯⋯⋯⋯⋯⋯⋯⋯⋯⋯⋯⋯⋯⋯⋯⋯⋯⋯⋯⋯⋯⋯⋯⋯⋯260
參考書目⋯⋯⋯⋯⋯⋯⋯⋯⋯⋯⋯⋯⋯⋯⋯⋯⋯⋯⋯⋯⋯⋯⋯⋯⋯⋯⋯⋯⋯⋯⋯⋯⋯⋯⋯⋯263
原價:
1500
售價:
142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超音波教戰手冊:判讀基礎及掃描操作輕鬆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在常見疾病的臨床檢查,影像診斷是十分重要的項目,本書包括技術操作、正常結構的識別和疾病的鑑別診斷,先從介紹儀器的基本操作與超音波影像定位開始,再談及常見病症的影像,包括成人的胸腹部、幼兒之正常和異常的超音波影像,內容敘述深入淺出,並附有豐富的插圖,展示換能器的擺位、超音波影像和相關的解剖學構造;每個章節最後還有自我評量的測驗題目,不僅有助於初學者課後複習,對學習超音波有興趣的相關執業人員和醫學生而言,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指南。
譯者序:
「超音波影像檢查」在台灣地區的臨床診療應用已經超過 40 年,它具有無侵襲性、無游離輻射性及方便使用的特性,加上近年來高解析度動態斷層影像、彩色都卜勒成像技術、對比劑⋯⋯等新功能的發展,使它甚至成為一些醫學專科領域的首選影像診斷工具。
本書屬於針對「腹部超音波影像掃描檢查」的實用操作教學手冊,書中另外包含針對甲狀腺、肺部、產科、兒科、急傷科等方面臨床應用的操作教學指引。
本書提供許多示範臨床操作的圖片,並搭配詳細的解說圖和測驗題目來增強學習效果,有助於縮短學習歷程。本書不但適合「超音波影像檢查」初學者作為入門學習教材,也可作為已有實務經驗者的複習教材。
鄭慶明
國泰綜合醫院總院
放射線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目錄:
導論 1
物理原理和技術基礎 2
影像生成 2
音波的哪些部分被反射? 2
從「暴風雪圖」到超音波影像 3
「回音性」是什麼意思? 3
音波的產生和頻率範圍 4
操作超音波設備 4
超音波設備的挑選 6
新技術 7
全景造影 (SieScape® ) 7
3D 造影 8
清晰血管強化技術 8
對比增強 10
空間複合 (SonoCT® ) 11
脈衝壓縮 13
精密上採樣 13
診斷性超音波導管 14
假影 15
音影 16
鏡像假影 17
旁葉假影 18
測驗 19
技術基礎和技巧的測驗 19
給初學者的實用建議和技巧 ( 一 ) 20
空間定向 20
我應該對換能器施加多大的壓力? 20
給初學者的實用建議和技巧 ( 二 ) 21
第一課 腹膜後腔:矢狀平面 23
腹膜後腔:矢狀平面 24
解剖學 24
臨床檢查 24
上腹膜後腔 25
正常發現 25
下腹膜後腔 26
正常發現 26
腹膜後腔 27
主動脈瘤 27
對比增強超音波的適應症 30
右心衰竭 30
測驗 32
第二課 腹膜後腔:橫向平面 35
解剖學 36
臨床檢查 36
正常發現 37
與年齡相關的回音性 38
急性胰臟炎 39
慢性胰臟炎 40
胰臟腫瘤 40
腹膜後腔淋巴結 42
測驗 44
第三課 肝門、膽囊和膽道 47
肝門和膽囊 48
解剖學 48
換能器擺放位置的三個選項 48
肝門 49
正常發現 49
門靜脈高壓症 50
門靜脈血栓形成 52
淋巴結 52
膽囊 53
膽囊炎 53
膽囊炎的鑑別診斷 54
膽結石 56
膽囊息肉 57
膽汁淤積 57
膽道 58
膽汁淤積 58
第四課 肝臟 61
肝臟分節解剖學 62
超音波解剖學 62
矢狀平面的檢查 63
器官體積和外側肝角 64
橫向平面的檢查 64
肝靜脈星 65
右心衰竭 65
正常變異 66
脂肪肝 67
局部性脂肪浸潤 67
脂肪浸潤中的局部性保留 68
肝囊腫 69
包蟲病 70
肝血管瘤 71
局部性結節增生 72
肝硬化 73
肝細胞癌 74
肝膿腫 75
肝轉移病變 75
多血管性轉移病變 76
少血管性肝轉移病變 77
測驗(第 3 和 4 課) 78
第五課 腎臟、腎上腺、腎移植和脾臟 81
腎臟 82
腎臟和腎上腺的解剖學 82
正常發現 83
正常變異 84
腎臟囊腫 85
腎臟退化 86
腎炎 86
尿道阻塞 87
尿道阻塞的鑑別診斷 89
腎結石 90
腎梗塞 90
腎臟和腎上腺腫瘤 91
良性腎腫瘤 91
惡性腎腫瘤 92
腎上腺腫瘤 92
腎臟移植 93
正常發現 93
排斥的早期偵查 94
判定移植腎的大小 94
淋巴囊腫 94
尿道阻塞 95
脾臟 95
解剖學 95
檢查技術 96
脾臟體積 97
窗簾技巧 97
脾腫大 97
白血病的脾腫大 98
脾梗塞 98
實用建議 98
淋巴瘤性浸潤 99
脾血腫 99
高回音病變 99
脾囊腫 100
測驗 101
第六課 甲狀腺、淋巴結和胃腸道 103
甲狀腺 104
解剖學 104
體積測量 104
正常甲狀腺體積值 105
正常發現 105
甲狀腺:病理學實例 106
甲狀腺腫 106
局部性實體結節 107
甲狀腺炎 108
淋巴結 108
頸部淋巴結 108
鑑別診斷標準 110
灌注參數 111
鑑別診斷標準 111
反應性炎症淋巴結腫大 112
淋巴結轉移病變 112
腹膜後腔淋巴結 113
胃腸道 114
解剖學 114
胃壁層數 115
胃腫瘤 115
克羅恩氏病 117
腸套疊 118
疝氣 118
造影(對比)劑灌腸 119
腸壁增厚的鑑別診斷 119
腹瀉 119
闌尾炎 120
胃腸道:結腸 120
糞便嵌塞 120
結腸炎 121
結腸癌 121
憩室炎 122
測驗 123
第七課 膀胱和生殖器官 125
膀胱和生殖器官 126
解剖學 126
膀胱 127
正常發現 127
留置導尿管與膀胱炎的鑑別診斷 128
壁厚度 129
內部回音和沉澱 129
輸尿管蠕動 130
男性生殖器官 130
攝護腺 130
攝護腺肥大 130
睪丸和陰囊 131
未降睪丸(隱睪) 132
睪丸炎和附睪炎 132
鞘膜積液和腹股溝疝氣 133
女性生殖器官 133
陰道內超音波 134
影像方向 134
子宮:正常發現 135
子宮內避孕器 135
子宮腫瘤 136
卵巢體積的測量 138
月經週期階段 138
卵巢:囊腫和腫瘤 139
不孕症治療 140
懷孕試驗 140
異位性妊娠 141
閾值的討論 142
胎盤位置 142
多胎妊娠 143
性別決定 143
測驗 144
第八課 FAST、eFAST 和肺部 145
FAST 146
eFast 148
eFast 148
M 型 149
海濱徵象 150
條碼徵象 150
胸膜活動度 151
呼吸停止期間的肺部脈搏 151
肺點 152
排除氣胸的診斷準確性 152
肺部 153
利用胸部 X 光像定量胸膜腔滲液 153
利用超音波定量胸膜腔滲液 154
胸膜 155
其他胸膜變化 155
肋骨和肺部 156
肋骨 156
肺炎 156
支氣管癌 157
肺梗塞 158
肺轉移病變 158
肺水腫 158
測驗 159
第九課 兒科 161
顱骨和中樞神經系統 162
腦脊髓腔的解剖學 162
矢狀平面的正常發現 163
中樞神經系統:正常變異 164
冠狀平面的正常發現 165
大腦出血 168
超音波形態學 168
腦積水 169
腦萎縮 170
監測腦積水的分流 170
椎管 171
髖關節 171
髖關節檢查的準備 171
新生兒的擺位 172
超音波記錄 172
測量誤差 174
根據格拉夫的嬰兒髖關節分類 175
腎臟 176
新生兒腎臟 176
新生兒的典型變異 177
瀰漫性增加回音性 177
腎鈣質沉著症 178
泌尿道阻塞和逆流 179
泌尿道阻塞的可能後遺症 180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180
良性腎腫瘤 180
腎母細胞瘤 181
淋巴瘤性浸潤和轉移病變 181
腎上腺 182
開放性臍尿管 182
血腫和膀胱炎 183
輸尿管囊腫 183
小兒脾臟體積 183
胃腸道 184
幽門肥大 184
胃食道逆流 184
赫希斯布隆氏病 185
附錄 187
一、超音波發現入門 188
A. 超音波形態學的一般描述 188
B. 有用的術語 189
C. 檢查表 194
二、腹部超音波最重要的平面 195
三、標準平面的換能器位置和圖示 196
四、成人正常數值表 198
五、正常發現報告範本 201
六、標準平面圖的範本 202
七、測驗的答案 207
八、縮寫列表 211
九、檢查步驟 212
如何逐步掃描各個器官? 212
十、參考文獻 218
結節性疾病 174
病毒性疾病 175
多發性軟骨炎 175
鼻頭的疾病 175
重要參考資料 176
索引 187
原價:
1100
售價:
104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