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 (1版)
作者: 王文基, 巫毓荃
版次: 1
ISBN: 9789570852004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18/12
書籍開數、尺寸: 21cm*15cm*3.1cm
頁數: 462
定價: 680
售價: 612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憂鬱症、神經衰弱、精神治療、創傷、戰爭精神醫學、殖民精神醫學、情緒史、宗教與心理學、跨國精神醫學、文化精神醫學及心理治療等 既是當今精神醫學史研究熱切關心的主題 也反映精神科學在近代東亞的滲透普及與多重影響 《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精選台、港、日、韓等地知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將其翻譯為繁體中文集結出版。全書在探討東亞近代性的「近代的東亞」、探討精神科學與治理的「治理的東亞」,以及探討知識技術跨國流動的「移動的東亞」三大主軸,各篇專文的研究主題包括日本的憂鬱症、日本動力精神醫學與新興宗教的糾葛、日本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休克療法、日本太平洋戰爭的創傷神經症、韓國人本精神醫學傳統的建立、韓國殖民時期的情緒文化政治學、華人社會的縮陽症、中國的神經衰弱、當代中國的心理熱、台灣殖民時期的心理實驗、台灣及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流行病學研究等。這些專文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與歷史洞見,體現了當代精神科學史的最新進展,也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的糾結歷史,以及東亞精神科學史的特殊性。 本書設定讀者來自中文世界,因此收錄的文章大多原以外文撰寫。就主題而論,全書十一章大致可區分為三類。第一篇「近代的東亞」,探討精神科學在體現與建構東亞現代性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篇「治理的東亞」則試圖梳理精神科學與社會重整、帝國建構間的關係。最後,「移動的東亞」則透過追隨精神科學知識與技術移動的軌跡,討論這些科學與東亞本身具有的流動性。 本書涵蓋的區域甚廣,包括斯里蘭卡、臺灣、日本、夏威夷、琉球、緬甸、泰國、菲律賓、社會群島、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地。雖以東亞為主要視野,但不以東亞這個人造的地理疆域為限。在東亞相關領域仍待發展的情況下,以堅實史料為基礎的實證研究依然令人期待。 北中淳子〈鬱之病〉的前兩章節以日本為例,分別討論傳統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延續與轉化,以及「現代」與「科學」等概念具有的異質性,著重討論過去日本數百年間從傳統醫學中「鬱證」到現代精神醫學下定義的「憂鬱症」間的變化過程。兵頭晶子所著〈大正時期的「精神概念」:透過大本教與《變態心理》之爭的考察〉一文主要從思想史的層次處理傳統與現代的問題。延世大學醫史學科呂寅碩教授(Yeo In-sok)的〈世富蘭偲精神科的設立與人道主義治療傳統的形成:以麥拉倫與李重澈的活動為探討重心〉一文,主要從人物與制度史的角度梳理韓國近代傳教醫療的發展及其本土化過程所具有的特色。黃宣穎的〈當代中國都會心理熱的出現〉一文,探討1990年代起中國社會對心理治療,學習心理治療的風潮。以上四篇文章從相當不同的議題與角度,記錄下精神科學在近現代東亞社會中的歷程。 王文基〈民國時期的神經衰弱與精神科學的興起〉一文,以神經衰弱的論述與治療為例,強調20世紀前半葉精神科學理路上的差異,以及各家理論背後在治理中國社會上所提出方案之間的不同。 巫毓荃〈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一文的重點為心理學助教藤澤茽所設計的關於憤怒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劉峻的〈情緒的文化政治〉一章,則以報章雜誌、文學作品、電影及司法案件記錄等史料,深刻的描繪韓國社會在面對殖民統治與現代生活時的精神圖像。 鈴木晃仁在〈全球理論,在地實作:日本精神醫學中的休克療法,1920-1945〉一文中,探討日本採用新式精神醫學療法所具有的在地意義。 中村江里的〈日本「隱形」的戰爭創傷:醫學、社會與軍陣精神傷患〉一文,觀察到其所強調的日本特色,試圖解答創傷為何無法於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於日本找到立足之地。 吳易叡的〈從「種族化」到「世界公民」:臺灣的「跨國性」與世界衛生組織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一文,記錄下知識流動的複雜過程與深刻的社會文化意涵。 姜學豪(Howard Chiang)的文章〈文化與精神醫學的越洋轉譯:「縮陽」如何成為文化結合症候群〉著重則是「縮陽」(koro)此一疾病範疇在文化與國家間的流動。 【目錄】 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總序 編輯序言 緒論 東亞及跨界視野下的精神科學史 鬱之病 北中淳子著、王珮瑩譯 大正時期的「精神概念」:透過大本教與《變態心理》之爭的考察 兵頭晶子著、王珮瑩譯 世富蘭偲精神科的設立與人道主義治療傳統的形成:以麥拉倫與李重澈的活動為探討重心 呂寅碩(In-Sok Yeo)著、彭婷玟譯 民國時期的神經衰弱與精神科學的興起 王文基著、林桂卉譯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 巫毓荃著 情緒的文化政治 劉峻(Theodore Jun Yoo)著、官晨怡譯 全球理論,在地實作:日本精神醫學中的休克療法,1920-1945 鈴木晃仁著、張邦彥譯 日本「隱形」的戰爭創傷:醫學、社會與軍陣精神傷患 中村江里著、陳令杰譯 從「種族化」到「世界公民」:臺灣的「跨國性」與世界衛生組織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研究 吳易叡著、湯家碩譯 文化與精神醫學的越洋轉譯:「縮陽」如何成為文化結合症候群 姜學豪(Howard Chiang)著、張泓昊譯 當代中國都會心理熱的出現 黃宣穎著、詹穆彥譯 索引 作者簡介

為您推薦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1版)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催眠術是清末民初時期最眾聲喧嘩的大眾科學, 展現菁英與常民、科學與迷信、心理學與靈學 在界線上的浮動和滲透, 並帶來深遠的社會和文化效應。 《精神的複調:近代中國的催眠術與大眾科學》從科學史的角度,結合社會文化史與思想史的關懷,主張必須對近代中國的「科學」採取複調式的理解,超越五四科學主義話語及學院菁英的基調,呈現異質歷史行動者相互競逐、應和的多元聲音。 張邦彥醫師從大眾的日常生活出發,考察催眠術的傳播方式,並解釋人們對催眠術懷抱正反兩極情感的因由。接著聚焦於催眠學會的科學實作,分析學會從事劃界工作及拓展科學網絡的策略,兼論及催眠術對現代自我的形塑。最後透過爬梳催眠術與靈學的糾纏,追索近代中國心理知識的分化軌跡,指出學院心理學、催眠學會、靈學會看待科學的殊異立場。藉由這些彼此關聯的面向,重構動力精神科學在近代華人世界興起跌宕的多重圖像。  【目錄】 序一 複調視野下的催眠術/黃克武 序二 精神與科學的另類史/王文基 第一章 導論 一、楔子  二、什麼「科學」?誰的「科學」?  三、大眾科學史的視野  四、大眾科學意義下的西方催眠術  五、催眠術與近代東亞  六、全書安排 第二章 驚奇與憂懼:日常生活中的催眠術 一、電磁化身體觀的浮現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術  三、催眠術的展演  四、講習所的設立與政府的壓制  五、思想性的線索:群眾心理學和「暗示」觀念的興起  六、經驗性的線索:犯罪事件的指證與文學的再現  七、歷史性的線索:失魂與附身的恐慌  八、小結 第三章 機構的發展:催眠學會活動中的商業、政治與科學 一、前言  二、精神療法的興起  三、催眠學會簡史  四、催眠學會的市場經營  五、催眠學會的政治操作  六、催眠函授中的「商業交易」與「互惠交換」  七、規範下的人與物  八、小結 第四章 心理知識的分化:催眠學會、靈學會與學院心理學 一、前言  二、催眠學會的靈學主張:「生機論」與「機械論」的思維 三、靈學領域的競爭者們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與Psychical的孿生關係  五、學院心理學與靈學的衝突  六、一場《新青年》上的直接對話  七、從科玄論戰思考「精神」與「科學」的關係  八、小結 第五章 結論 一、譜寫近代中國科學史的複調  二、界限劃分、知識分化與自我的形塑  三、過去與未來 後記 參考文獻 圖目次 圖1 麥克勞根療病電帶 圖2 《科學畫報》內的一幅動物催眠插圖 圖3 《新法螺》封面 圖4 魔術團表演之催眠術實況 圖5 中國精神研究會廣告 圖6 〈催眠術親身實驗記〉小說附圖 圖7 收錄於《繁華雜誌》第4期的滑稽小說之插圖 圖8 一份1845年法文報紙中的插圖 圖9 余萍客與古屋鐵石合作催眠一名日本婦人 圖10 芳洲於1917年替北京地方會員講學後合影 圖11 屋鐵石的《高等催眠學講義錄》 圖12 芳洲的《催眠學函授講義》 圖13 心雨的《最新實驗催眠術講義》 圖14 國心靈研究會實驗講演會的現場照片 圖15 心靈》雜誌上的一份催眠療症實驗報告 圖16 萍客示範撫下法的施術圖 圖17 海濤所繪製的無線電與千里眼類比圖示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災難精神醫學:準備、評估與治療 (Disaster Psychiatry) (1版)

災難精神醫學:準備、評估與治療 (Disaster Psychiatry)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80 售價: 551 現省: 29元
立即查看
禪與精神醫學-宗教文庫

禪與精神醫學-宗教文庫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70 售價: 145 現省: 25元
立即查看
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 (2版)

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真正的起源與祕密。──馬克思 ˙本書讓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更容易理解了! 《精神現象學》於一八○七年出版,為黑格爾成名作與代表作,象徵黑格爾思想進入「成熟期」;亦是研讀當代哲學無法忽視的環節,更是了解黑格爾思想體系必讀著作。但對大部分讀者而言,《精神現象學》是一本入門門檻極高的哲學書,在沒有解說、導讀的情況下,要讀懂往往非常困難。 本書作者為研究黑格爾專家,他在本書仔細地討論了黑格爾思想核心,從客體、主體、理性、精神與宗教等多個角度,帶領讀者剖析《精神現象學》內涵,讓黑格爾哲學不再晦澀難懂。 【目錄】 序言和謝詞 導論 縮語表 第一章 脈絡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及其時代 黑格爾生平與著作中的《精神現象學》 黑格爾的系統 《精神現象學》的角色 序言和導論 第二章 客體的辯證 感覺確定性 知覺 力和知性 朝向自我意識蛻變 第三章 主體的辯證 主人與奴隸 斯多亞學派、懷疑論和不快意識 第四章 理性的辯證 理性主義和觀念論 觀察理性 活動理性 實踐理性 第五章 精神的辯證 真實的精神:倫理生活 自我異化的精神:文化 確立自身的精神:道德 第六章 宗教的辯證 自然宗教 藝術形式中的宗教 啟示宗教 第七章 辯證的哲學 絕對認識 結論 註釋

原價: 350 售價: 298 現省: 52元
立即查看
精神衛生護理學:理論與照護實務 (1版)

精神衛生護理學:理論與照護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精神衛生護理師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無論是關於精神衛生護理的學科課程,還是臨床整合實務,這本書都是簡潔、且資訊豐富多元的。本書邀集眾多精神衛生護理專家的努力,融合實務與研究基礎,提供了整體的心理健康護理概念,探索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健康問題,建立堅實基礎所需的基本內容,並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信地掌握對未來在臨床實務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技能和概念。   全書共分為4篇29章:   ◆第1~3章為理論基礎篇。   ◆第4~12章為精神衛生護理治療篇,包含:溝通技巧、人際關係、心理治療、行為及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環境治療、危機介入與暴力處置。   ◆第13~22章為精神疾患護理篇,包含:思考障礙、雙相情緒障礙症、憂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與解離症、認知類障礙症、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人格障礙症、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精神病人的生理健康照護。   ◆第23~29章為特殊主題篇,包含:兒童青少年、老年、社區精神衛生護理,自殺及自傷個案、災難護理,精神衛生護理科技應用及其他治療模式。   本書疾病分類及診斷準則係依照「台灣精神醫學會」翻譯及審定的DSM-5中文版,並以五大層面護理評估模式為工具,輔以案例及Tips提示疾病實例及重要內容,考題重點以黑體標示。 【目錄】 第1篇 理論基礎篇 CHAPTER 1 緒論 CHAPTER 2 精神衛生護理的基本概念 CHAPTER 3 精神症狀的評估、精神疾病的診斷分類與病因 第2篇 精神衛生護理治療篇 CHAPTER 4 治療性溝通技巧 CHAPTER 5 治療性人際關係 CHAPTER 6 肌體治療 CHAPTER 7 個別心理治療 CHAPTER 8 行為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 CHAPTER 9 家庭治療 CHAPTER 10 團體治療 CHAPTER 11 環境治療 CHAPTER 12 危機介入與暴力處置 第3篇 精神疾患護理篇 CHAPTER 13 思考障礙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4 雙相情緒障礙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5 憂鬱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6 焦慮症和強迫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7 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症與解離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8 認知類障礙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19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20 人格障礙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21 創傷及壓力相關障礙症病人之護理 CHAPTER 22 精神病人的生理健康照護 第4篇 特殊主題篇 CHAPTER 23 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護理 CHAPTER 24 老年精神衛生護理 CHAPTER 25 社區精神衛生護理 CHAPTER 26 自殺及自傷個案之護理 CHAPTER 27 災難護理 CHAPTER 28 精神衛生護理科技應用 CHAPTER 29 其他治療模式 附 錄 精神衛生護理情境OSCE

原價: 900 售價: 810 現省: 90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