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 (1版)
作者: 邱澎生
版次: 1
ISBN: 9789570851632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18/10
書籍開數、尺寸: 21.7cm*16cm*3.4cm
頁數: 448
定價: 650
售價: 585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明清中國的經濟組織、相關法令、文化意識形態等變動 促成了當時的制度變遷 透過「經濟組織、法律體系、文化觀念」三者間的密切互動 論證了這些變化如何共同構成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 明清中國一些商業城鎮曾經發生經濟組織、相關法令乃至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動,進而促成當時的制度變遷。針對蘇州商人團體、蘇州與松江棉布加工業、雲南銅礦業與重慶航運業的種種經濟組織,還有重慶債務與合夥訴訟以及明清商業書的傳播,邱澎生在《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一書中進行了具體的個案分析,藉以呈顯當時中國在「經濟組織、法律體系、文化觀念」三者間的密切互動,希望能進而論證這些變化如何共同構成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 至於如何比較明清中國與所謂「西方」商業制度史的異同?邱澎生主張:與其斬釘截鐵地簡化近代西方種種複雜的發展歷程,研究者或許可以保持更開放的心態,來探究包括中國在內的西方以外地區如何進行其各自的市場演化道路。 【目錄】 導論 比較視野下的明清市場演化史 一、「數目字管理」中的經濟、法律與文化 二、由「數目字管理」到「市場演化」:超越二元對立的比較經濟史觀 第一章 由蘇州商人結社方式變化看明清城市社會變遷 第一節 組織方式的長期演變 第二節 自稱與他稱:經濟功能的轉型 第三節 公共財產保護機制的加強 小結 第二章 清代前期蘇州棉布字號的經濟與法律分析 第一節 商人如何支配生產?「放料制」運作與「工廠制」爭議 第二節 棉布字號的經濟與法律分析(一):交易成本的變動 第三節 棉布字號的經濟與法律分析(二):法律制度的調整 小結 第三章 十八世紀蘇州棉布業的工資糾紛與工作規訓 第一節 蘇州兼為全國商業中心與「罷工之都」 第二節 質檢驗收、工資談判與新工作規訓的形塑 小結 第四章 十八世紀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觀念 第一節 政府鑄幣需求與銅材市場規模的擴大 第二節 滇銅產銷組織中的官商關係 第三節 滇銅流通過程中的利益觀念 小結 第五章 清代中期重慶船運糾紛中的國法與幫規 第一節 重慶城航運業發展、經社結構與船幫團體的形成 第二節 船運糾紛的類型及其調解/審理過程 第三節 制度變遷中的「國法」與「幫規」 小結 第六章 十九世紀前期重慶城的債務與合夥訴訟 第一節 重慶城的經濟與社會 第二節 重慶商人債務訴訟的證據問題 小結 第七章 明清中國商業書中的倫理與道德論述 第一節 綜論與舉證交錯:《客商規鑒論》的商業訓練與教育 第二節 體系與註釋綰合:由《客商規鑒論》到《商賈便覽》的演變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後記

為您推薦

當美學遇到經濟

當美學遇到經濟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當美學遇到經濟 作者:陳凱筠 出版社:翰蘆 出版日期:2020/01/00 ISBN:9789869840132 內容簡介   美學與經濟是生活中最愉悅且必要的命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兩者的碰撞激盪,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本書透過不同視角,帶領我們了解當美學遇到經濟後的美好效應。 目錄 當美學遇到經濟、從美力到獲利-談美學經濟之概念與影響 美學經濟之城市行銷-臺中國家歌劇院之美學力 美學經濟之品牌競爭力 上海的美學經濟力-田子坊案例分析 美學經濟的「人本」設計 文創美學翻轉經濟 關於美學經濟的意識形態 書店的美學經濟力 從韓劇看美學經濟 企業博物館的美學經濟 環境的色彩美學 吉祥物的美學經濟力 商業人∕設計腦 VS. 設計人∕商業腦-談美學經濟的管理思維

原價: 280 售價: 252 現省: 28元
立即查看
臺灣當前經濟與社會問題

臺灣當前經濟與社會問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臺灣當前經濟與社會問題 作者:劉孟俊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9/10/25 ISBN:9789577634832 內容簡介   ♦以「臺灣」為本,緊扣當今局勢,討論經濟面向、社會面向的多元議題。   ♦內容包含美中貿易戰、轉型正義、一例一休,以及新南向政策等等。   ♦集結各研究領域的專業學者,理性且嚴謹地探討臺灣現階段的困境與展望。   本書以臺灣為主體,緊扣當前局勢,爬梳歷史脈絡,是一本期望以理性思辨經濟方面及社會方面的論文集。     在經濟面,近期影響全球局勢的美中貿易戰,於臺灣是危機亦是轉機,臺商該如何應變?深入至臺灣內部,經濟發展呈現兩極化趨勢,政府應有何作為?一例一休的勞資衝突,從制度變革到產業界立場,提出產業/勞工政策的建言。   在社會面,臺灣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存在多元的意識形態。其中衝突的類型,以政治立場為首要,如何從內在/外在機制的影響出發,解決各種長期對立的僵局?世界各國推動轉型正義的過程中,阻力總大於助力,反顧臺灣自身,也有關於國族建構及群體想像等課題需要面對。同時,臺灣也正經歷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除了高等教育及民間運動,亦關乎社會企業。    內容涵蓋臺灣面臨的多樣議題,適合所有關心臺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讀者及研究者閱讀。 目錄 導論  探討臺灣公共議題的衝突與解決(代序言) 壹、前言  貳、撕裂的社會無法建立現代化的國家  參、對公共議題的學術研究是知識份子的責任  肆、回到理性思考的正軌  伍、結語  第一章  美中貿易戰對臺灣產業發展的影響 壹、前言  貳、美中貿易糾紛的進展  參、美中臺三角貿易與產業分工  肆、實證分析  伍、結論  附錄 衝擊反應函數的信賴區間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臺灣人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與就業機會 壹、研究緣起  貳、我國人民所面臨的經濟機會  參、亟需克服的困境  肆、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近年來臺灣「悶經濟」的形成與對策 壹、前言  貳、從全球價值鏈看臺灣產業發展的出路  參、從生產網絡看臺灣產業發展的出路  肆、從社會網絡看臺灣產業發展的出路  伍、臺灣產業發展出路的綜合分析  陸、臺灣陷入「悶經濟」的原因  柒、代結語—臺灣超脫「悶經濟」的對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從反服貿議題看臺灣未來的外貿問題 壹、全球服務貿易的興起  貳、臺灣的服務貿易發展與對外貿易問題  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反服貿事件  肆、反服貿議題對臺灣對外經貿的影響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從一例一休制度的拉扯看臺灣工時制度變革與產業發展 壹、前言  貳、一例一休制度引發爭議之重點  參、產業界之立場  肆、OECD總工時與工時制度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政經主觀意向對臺灣社會衝突意識之影響:以宜蘭縣為例 壹、緒論  貳、宜蘭民眾社會衝突觀的基本分析  參、影響社會衝突意識之內在/外在機制  肆、結論與討論  第七章  「意識形態」對立的臺灣社會 壹、前言—意識形態的發展與民粹政治  貳、臺灣社會形成意識形態對立的歷史根源與其演變  參、臺灣意識形態對立之轉化  肆、臺灣意識形態對立的解決方案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轉型正義、集體記憶與歷史論述 壹、前言  貳、轉型正義和歷史知識  參、歷史記憶、歷史著述與轉型正義  肆、從國族建構工程看現階段轉型正義的困境  伍、結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臺灣少子女化現象與政策討論 壹、前言  貳、少子女化造成的影響  參、少子女化原因  肆、政府因應的政策  伍、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大學的角色與責任:臺灣社會永續發展的一支箭 壹、前言  貳、臺灣社會發展的困境與挑戰─永續發展  參、臺灣社會發展的可行解方─地方創生  肆、臺灣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大學教育  伍、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臺灣兒童讀經運動的文化意涵與公民社會發展 壹、前言—傳統讀經教育到當代讀經運動  貳、讀經教育的實施概況  參、兒童讀經之爭辯論點  肆、一場復興傳統文化的另類社會運動  伍、結語—讀經運動提供另一種視野看臺灣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臺灣公民社會的形塑:促進社會企業發展的政策議題 壹、前言  貳、臺灣社會企業的緣起與現況  參、臺灣社會企業的議題分析  肆、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臺灣教育新南向的迷霧與曙光:以泰北教育的側身觀察為例 壹、前言—新南向政策的變與不變  貳、教育新南向首選是泰國  參、泰國華文教育與跨國人文網路  肆、教育異化—少子化視野的教育產業擴大再生產  伍、混亂中的秩序—教育點燈  陸、代結論—自己人還是工具人?  參考文獻

原價: 490 售價: 417 現省: 73元
立即查看
當代政治經濟學

當代政治經濟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當前經濟學區分成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前者採取原子式方法分析個體決策,而把外部性問題交給後者解決,並賦予政府高於市場的權力。在此思維下,經濟學家很容易定義自己的任務為:有效率地將政治權力之配置轉換成財富的重分配。經濟學不自覺地淪為一門遭受譏諷的「沒有公義的社會科學」,或被批評為不願探究真實社會的「偽科學」。多數的經濟學家在專精於數理之後,也長期困在偽科學裡。   當前的教科書也認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但僅能零星地添加補救的章節。究其原因是,現今經濟學家甚少接觸到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的使命是體制變革,要求學者隨時回顧社會狀態,尋找一般百姓能生活更好的政經體制。因此,經濟學有必要在現行的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之外,加入政治經濟學,或稱「經濟學原理三」。   本書架構在此視野下,內容分五篇。第一篇回顧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並介紹教學架構。第二篇探討經濟行動的主觀性、創業家精神、和知識與資本累積等核心概念。第三篇論述自由經濟體制的各議題。第四篇檢討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包括計劃經濟、福利國家、社會民主、第三條路和權利與正義理論。第五篇討論當代的凱因斯經濟管理政策和兩岸政治經濟發展。   Economics has been divided in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o date. While Microeconomics concerns under the atomic individualism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ecisions, Macroeconomics empowers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the duty to solve the externality problems but also the rights superior to ones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such thinking, economists readily orientate themselves to efficiently convert configurations of political powers into wealth redistributions. Consequently, Economics becomes an ironic discipline as "the social science without justice." It is even criticized as a “pseudo-science” which has been far from the real society. Unfortunately, most economists have trapped in the pseudo-science over a long term after specializing in mathematics.   Authors of textbooks have also criticized such problems, but they only can solve it by adding few chapters under the stereotypical framework. It is the reason that contemporary economists seldom learn Political Economics. From perspectives of classical tradi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mission of Economics is to change institutions, which strongly requires scholars to find a well political-economy for citizens by watching and updating the last social conditions. Accordingly, Economics is supposedly introduced Political Economics a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I, in addition 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his book is organized into five parts. Section 1 review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indicates th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Section 2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Political Economics including the subjectivity of economical actions, entrepreneurship, and knowledge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Section 3 argues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a free economy. Section 4 criticizes different political economies including planned economy, welfare states, social democracy, the third way, as well as theory of right and justice. Finally, Keynesian economic management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for both economics and politic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re discussed in Section 5. 目錄 前言 5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16 第一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之探索 16 亞當史密斯、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力與資本財 第二節 科學經濟學的發展 23 新古典經濟學、窄化的經濟學 第三節 新政治經濟學 28 精確科學、憲法經濟學、芝加哥政治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奧地利經濟學派 第二章 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架構 40 第一節 政治經濟學的三個分析範疇 41 一人世界、二人世界、多人世界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兩個分析層次 50 兩層次的議題、經濟學原理三 第二篇 核心概念 第三章 主觀論 60 第一節 主觀論的基本概念 61 經濟概念的主觀性、均衡分析、動態主觀論、忽略主觀論的危機 第二節 行動人 70 行動、理性 第三節 知識 74 個人知識、知識的種類、默會致知、知識的生產 第四章 市場過程 84 第一節 自由市場與競爭 85 市場的意義、競爭的意義、發現程序 第二節 創業家精神 93 古典的創業家精神、當代的創業家精神 第三節 利潤 98 利潤競爭、創業家的警覺 第五章 資本與成長 106 第一節 資本 107 載具、資本財 第二節 生產與消費結構 112 生產結構、消費結構 第三節 經濟成長 117 資源限制、需求創新 第三篇 自由經濟體制 第六章 市場失靈論 128 第一節 市場失靈的論述 129 市場失靈論1.0、市場失靈論2.0、市場失靈論3.0 第二節 對市場失靈論的批判 138 寇斯的批評、米塞斯的批評 第三節 市場的創造 143 消費奢華困境、ZARA 品牌 第七章 政府論 150 第一節 古典自由主義的政府論 151 洛克的政府起源論、諾齊克的權利論 第二節 當代自由主義的政府論 161 公共財、租稅、管制 第三節 傳統中國的政府論 167 聖人作制、打造帝王、帝王師、另類傳統 第八章 政治市場 180 第一節 集體決策的迷思 181 集體理性、全體一致的共識 第二節 自由的政治市場 186 政治市場的結構、民主的發現過程、民粹政治、創業家概念的延伸 第三節 開創政治市場 201 民主的萌芽與發展、憲政民主的起源 第九章 社會演化 222 第一節 論述前提 223 私有財產權制、方法論個人主義 第二節 制度與組織 226 個人的結合、兩種秩序、個人主義 第三節 延展性秩序 232 文化演化學說、群體選擇、遵循規則 第十章 經濟理性 244 第一節 經濟理性 245 有限理性、經濟理性的擴充 第二節 SARS 危機 249 遵循規則、市場的形成 第三節 核能的抉擇 255 議案的提出、議案的議決 第四篇 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 第十一章 計劃經濟 264 第一節 計劃經濟的實驗 265 前蘇聯的五年計劃、中國的大躍進、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第二節 計劃經濟理論 270 計劃經濟1.0、計劃經濟2.0、計劃經濟3.0 第三節 計劃經濟的失敗 280 軟預算、委託人與代理人問題、中間財的價格計算、知識的生產與利用 附 錄 法國的指導性經濟計劃 292 第十二章 戰爭經濟與福利國家 300 第一節 戰爭與福利政策 301 英國的經濟動員、福利政策的興起 第二節 強權國家的經濟制度 307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法西斯主義的體制 第三節 福利國家 313 政策與體制的區別、教育券、職分社會 第十三章 社會民主體制 322 第一節 社會民主 323 德國的社會民主、社會權 第二節 瑞典模式 330 維克塞爾、瑞典的成功條件 第三節 自由 339 自由與權利、自由與價值、自由經濟 第十四章 第三條路 352 第一節 新社會主義 353 社群主義、夥伴關係、義工社會、企業社會責任 第二節 不參與權利 367 不參與的成本、不提案的第三方 第三節 正義 373 重分配正義、交易正義、公義社會 第五篇 當代政經議題 第十五章 經濟管理 386 第一節 貨幣與景氣波動 387 通貨膨脹、利率、景氣波動 第二節 經濟管理 399 英國重返金本位、凱因斯政策、日本的失落年代 第三節 當代經濟危機 410 美國次貸風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第十六章 兩岸的政治經濟發展 420 第一節 台灣的經濟發展歷程 421 經濟起飛、財富分配惡化、病態消費 第二節 中國大陸的發展策略 432 改革開放、體制轉型、中國模式、後發劣勢、比較優勢戰略 附 錄 一位自由經濟學家的證詞 449 結語 458 參考文獻 464 索引 482

原價: 550 售價: 468 現省: 82元
立即查看
當代政治經濟學

當代政治經濟學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30 售價: 387 現省: 43元
立即查看
當代日本的政治與經濟

當代日本的政治與經濟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60 售價: 414 現省: 46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