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法
系列名:律司‧高考法制‧法研所
ISBN13:9789578148710
出版社:高點文化
作者:賴宏宗
裝訂/頁數:平裝/656頁
規格:23cm*17cm*3.3cm (高/寬/厚)
版次:11
出版日:2020/11/01
中國圖書分類:公司法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為全面性著作,以期使讀者能同時兼顧「實體面的法學實力」及「程序面的答題能力」,作者於此詳加整理教科書、期刊論文、實務見解、教科書例題、國家考試試題、法律研究所考試試題。因作者本身同時兼具學術及實務背景,故本書不但所含內容既廣且深,且作者能以極平易近人的寫作方式,帶領讀者自淺而深地研習票據法,以助讀者兼顧國考及法研所考試之準備。
本書取材及內容涵蓋以下:
(一)教科書部分:本書大量參考梁宇賢、李欽賢、王志誠、曾宛如、王文宇、楊竹生等教授之著作,並整合鄭洋一、曾世雄、陳世榮、鄭玉波、楊與齡、劉興善、施文森等教授之看法,廣度及深度俱足。
(二)期刊論文部分:大量補充學者之文章及特別見解,使讀者省去自行蒐集及重新理解期刊論文之不便。
(三)實務見解部分:收錄重要之實務見解,並為讀者以粗體字標明重點所在,使讀者能快速掌握實務之核心及結論。
(四)試題部分:除解說「教科書例題」、「國家考試試題」之外,並蒐集「法研所考試試題」,細細解說獨特見解之處。
(五)主題式考前重點複習:此單元之內容涵蓋記憶題型及申論題型常考之重點,並整合圖表,使讀者能於考前一天,及考前的一個小時,快速地以「主題式」的方法複習,熟悉考點。
(六)綜合演練專章(一)──律師/司法官考試之「選擇」題型:作者從109~99年試題中挑選具代表性的試題,並說明各選項之正確或錯誤之理由,以使讀者知悉國家考試之出題模式及深度為何。至於全面之考題範圍及解答,建議可搭配作者所著之《考點式票據法一本通》乙書演練。
(七)綜合演練專章(二)──國家考試之「申論」題型:作者為讀者精心挑選多年具代表性、高複雜性之國家考試申論綜合題型試題(本版新增至109年之高考法制及地特法制試題),帶領讀者以分析爭點或判斷試題重心所在之方式,進行完整之解題。
(八)各學者特有學說&法研所考試相關議題:就某些學者獨有之見解,主要出現於法研所試題,作者特意將其與國家考試之共通議題予以區隔,讓讀者能依己需求來加強研讀之範圍。
另建議搭配作者所著之《圖解式法典-票據法》,透過案例分析的圖示方法,釐清複雜的構成要件,並且理解不同法條間之關係與體系,快速掌握法條重點。
目錄
主題式考前重點複習
起手式 基礎功
第壹編 總論
第一章 「票據權利」與「票據關係主體」(主觀面)
第二章 票據之法律關係(客觀面)
第三章 票據行為(一)─基礎說明
第四章 票據行為(二)─票據行為性質之爭論及票據行為之「交付要件」
第五章 票據行為(三)─票據行為之「實質要件」
第六章 票據行為(四)─票據行為之「形式要件」
第七章 票據行為(五)─票據行為之代理
第八章 票據行為(六)─票據行為之特性
第九章 票據之瑕疵─偽造、變造、塗銷、毀損
第十章 票據權利之取得、行使與保全
第十一章 票據之抗辯
第十二章 票據之喪失及救濟
第十三章 票據時效
第十四章 票據之利益償還請求權
第貳編 各論-「匯票」
第一章 概說─意義及種類
第二章 發票
第三章 背書
第四章 承兌
第五章 參加承兌
第六章 保證
第七章 到期日
第八章 付款
第九章 參加付款
第十章 追索權
第參編 各論-「本票」
第一章 概說─意義及種類
第二章 本票之發票
第三章 本票之見票
第四章 本票之強制執行
第五章 甲存本票
第六章 本票準用匯票之規定
第肆編 各論-「支票」
第一章 概說─意義、種類、支票之法律關係
第二章 支票之發票
第三章 支票之付款提示
第四章 支票之付款
第五章 特殊支票之一─保付支票
第六章 特殊支票之二─平行線支票
第七章 特殊支票之三─遠期支票
第八章 支票之追索權
支票準用匯票之規定
附錄一 綜合演練專章(一)-律師/司法官考試之「選擇」題型」
附錄二 綜合演練專章(二)-國家考試之「申論」題型
附錄三 各學者特有學說&法研所考試相關議題
第一章 李欽賢教授之學說
第二章 曾宛如教授之學說
第三章 王志誠教授之學說
第四章 梁宇賢教授之學說
附錄四 票據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
立即查看
企業概論x法學緒論: 大滿貫. 114版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企業概論×法學緒論,一本勝多本
★內容最精華,快速掌握關鍵重點
★考題最熱門,加強記憶,強化應考力
【本書特色】
企業概論
ptt鄉民大力推薦,衝刺奪分品質保證
◆內容重點:
針對常考內容,精萃汲取,幫助考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分數。
◆實測投放:
釐清問題,加強記憶,指引重點,強化應考能力。
◆關鍵字解題法:
針對考題挑選關鍵字,讓題目一針見血,解答自然浮現。
法學緒論
快速抓取關鍵重點,掌握最新出題脈動
◆關鍵重點:
幫助讀者快速抓取每一個法規關鍵重點,並且把近年來一再出現的考題,以重點方式呈現,以利讀者快速背誦重點,掌握關鍵分數。
◆熟練精選命題:
考古題演練是準備考試的基本功,從過去歷史不難發現,考古題一再重覆出現,本書摘錄了近年來熱門考題,部分並加註解析,期能增強讀者功力,亦能掌握近年來出題脈動。
【目錄】
企業概論
Chapter One企業管理概論
Chapter Two管理學派簡介
Chapter Three組織文化與組織環境
Chapter Four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Chapter Five決策的重要性
Chapter Six規 劃
Chapter Seven策略管理
Chapter Eight組 織
Chapter Nine1-122組織創新、變革、成長與組織行為
Chapter Ten人性理論與激勵理論
Chapter Eleven領 導
Chapter Twelve溝通與衝突
Chapter Thirteen控 制
Chapter Fourteen資訊管理、知識管理與其他管理理論
Chapter Fifteen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
Chapter Sixteen行銷管理
法學緒論
Chapter One法緒總論
單元一 法律制定、廢止
單元二 命令訂定、種類
單元三 法律效力
單元四 法律淵源、分類
單元五 法律解釋、適用
單元六 法律制裁
Chapter Two法緒各論-憲法
單元一 憲法基本概念與總綱
單元二 人民權利義務
單元三 總統及五院
單元四 地方制度
Chapter Three法緒各論-行政法
單元一 一般法律原則
單元二 行政組織法
單元三 行政作用法
單元四 行政救濟法
Chapter Four法緒各論-民法
單元一 民法總則
單元二 民法債篇
單元三 民法物權篇
單元四 民法親屬篇
單元五 民法繼承篇
Chapter Five法緒各論-刑法
Chapter Six法緒各論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乃筆者集十多年之公職考試教學經驗,並蒐集最新之立法及實務見解(如113年最新家暴法、性平三法、刑法等修法,及憲法法庭判字第七號判決等)、考題(如113年高普考等)與參考資料所建構,乃針對(法學緒論)「測驗題型」之各類公職考試而整理,為有志於公職考試之本類科者之最精確、詳盡之考試工具書。現就本書用法說明之:
yes本書區分為第壹篇(總論)與第貳篇(各論),依筆者分析,科目為「法學緒論」者乃以第壹篇為重心;科目為「法學大意」者乃以第貳篇為重心。惟本書乃針對「法學緒論」編寫,故乃簡化第貳篇之內容,以減輕只考「法學緒論」科目考生之負擔,如欲報考初等或五等考試而準備「法學大意」之考生,請另參考拙著本年度另出版之《法學大意》一書(志光出版社),有各論部分更詳細而深入之介紹。
yes本書已將各類最新試題編入課文之中(如113年初等、關務三、四等、身心三、四、五等、高考、普考、基警、警特三、四等、112年地方、原住民、司法三、四、五等、調查局三、四、五等、國安局、公營聯招、台電等),並於課文之後臚列,讀者研讀時應注意考題趨勢並勤加練習,始得精確掌握考題方向。
yes本書特以「法學小百科」(多為具代表性之測驗題及其詳解)及「專題研究」(多為延伸之觀念或比較)方式加強學習之深度。
yes本書有記號之部分指較具難度者,可斟酌參考之。
yes初學者可先略過第壹篇第一章之理論,自第二章起先行學習之。
yes本書為針對所有歷屆試題與其相關考點及命題委員著作之重點為詳細介紹,期待「完全征服」各類型國家考試之本類科試題!
【目錄】
第壹篇 總 論
第一章 法學與法系
第一節 法學之意義與地位
第二節 法學之分類
第三節 法學之研究方法
第四節 法學之派別
第五節 法系之概念
第六節 法系之分類
精選試題
第二章 法律體系與位階、法律與命令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 法律體系與位階
第二節 法律之基本概念
第三節 命令之基本概念
精選試題
第三章 法律與國家及其他社會現象
第一節 國家與法律
第二節 法律與習俗
第三節 法律與道德
第四節 法律與政治
第五節 法律與經濟
第六節 法律與實力
第七節 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
精選試題
第四章 法律之淵源
第一節 法源概說
第二節 成文、直接法源
第三節 不成文、間接法源
精選試題
第五章 法律之類別
第一節 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第二節 國內法與國際法
第三節 直接法與間接法
第四節 公法、私法與社會法
第五節 實體法與程序法
第六節 普通法與特別法
第七節 原則法與例外法
第八節 強行法與任意法
第九節 固有法與繼受法
第十節 母法與子法
第十一節 永久法(常態法)與暫時法(過渡法)
精選試題
第六章 法律之制定修正及廢止
第一節 法律之制定
第二節 法律之規定事項
第三節 法律之修正
第四節 法律之廢止
精選試題
第七章 法律之效力
第一節 時之效力
第二節 人之效力
第三節 地之效力
第四節 事之效力
精選試題
第八章 法律之解釋
第一節 法律解釋概說與方法
第二節 有權解釋
第三節 學理解釋
精選試題
第九章 法學之適用
第一節 法律之適用
第二節 司法及行政機關適用法律之原則
精選試題
第十章 法律之制裁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刑事制裁
第三節 行政制裁
第四節 民事制裁
第五節 自力制裁(自力救濟)
第六節 國際制裁
精選試題
第十一章 法律關係(民法基礎概念)
第一節 法律關係
第二節 權利義務之主體(人)
第三節 權利義務之客體(主要指:物)
第四節 權利義務之變動(法律關係之發生、變更、消滅)及行使之基本原則
精選試題
第貳篇 各 論
第一章 憲 法
第一節 緒 論
第二節 人民的基本權利義務
第三節 政府組織(內容以增修憲法條文略述)
精選試題
第二章 行政法
第一節 行政與行政法
第二節 行政組織法
第三節 行政作用法
第四節 行政救濟
精選試題
第三章 刑 法
第一節 犯罪論
第二節 刑罰論
精選試題
第四章 民 法
第一節 民法之意義、性質與基本原則
第二節 總則編
第三節 財產法─債編與物權編
第四節 身分法─親屬編與繼承編
精選試題
第五章 商事法之概述
精選試題
第六章 司法制度與訴訟法
第一節 司法之意義與作用
第二節 法 院
第七章 其他重要的法律
精選試題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各篇章內容詳細、觀念條理分明,明確引導思考方向,幫助讀者掌握應考重點。
.分章內容詳細,觀念條理分明,讓您一手掌握發學緒論廣大浩博的重點核心;各篇章並附上代表性考題,勤加演練,讓您試了就上!
.各章重要內容中穿插「小試身手」及各篇章最後的「實力演練」,是老師所精心挑選之相關考試題目,讓讀者能熟讀重點後,立即演練;勤加練習,必能拿高分。
【目錄】
第壹篇 總論
第一章 法律制定與效力
第二章 法律淵源與分類
第三章 法律解釋與適用
第四章 法律制裁
第五章 法律與國家、社會現象
第六章 法系與法學派別
第貳篇 憲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與總綱
第二章 人民之權利義務
第三章 總統
第四章 五院
第五章 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第六章 地方制度
第七章 選舉、罷免、創制、複決
第八章 基本國策
第九章 憲法之實施及修改
第參篇 行政法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觀念
第二章 行政組織法
第三章 行政程序法
第四章 行政罰與行政執行
第五章 行政救濟法
第肆篇 民法
第一章 民法總則
第二章 民法債編
第三章 民法物權編
第四章 民法親屬編
第五章 民法繼承編
第伍篇 刑法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觀念
第二章 犯罪論
第三章 犯罪的類型
第四章 刑罰與保安處分
第陸篇 法緒各論
立即查看
【簡介】
新法 + 新題 必考範圍全新攻略!
搶 新! 搶 鮮!~納入最新重要修正
刑法 112.12.27、113.6.24
刑事訴訟法 112.12.15、112.12.27
民事訴訟法 112.11.29
性別平等工作法 112.8.16
家庭暴力防治法 112.12.6
行政訴訟堅實第一審新制 112.8.15施行
◎直擊考點,完全命中
囊括各類科法學緒論之考試範圍,萬無遺漏。
◎專業專精,品質保證
新法新修,題目合乎時宜,時事重點一本掌握。
◎必考演練,高效學習
題隨文走、即學演練,厚植應考實力。
【目錄】
第 一 編 法學總論 1-1
第一章 法學之概念
第一節 法學及法學緒論之意義
第二節 法學之派別
第三節 法 系
第二章 法律之分類
第一節 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第二節 普通法與特別法
第三節 強行法與任意法
第四節 公法與私法
第五節 實體法與程序法
第六節 母法與子法
第七節 原則法與例外法
第八節 固有法與繼受法
第九節 國內法與國際法
第十節 其他類別
第三章 法律之淵源
第一節 成文法源(直接法源)
第二節 不成文法源(間接法源)
第四章 我國法律之制定及其程序
第一節 法律的制定
第二節 法律的公布
第三節 法律施行
第四節 法律的修正與廢止
第五節 法律定名的種類
第六節 命令定名的種類
第五章 法律之解釋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解釋的主體
第三節 解釋的方法
第六章 法律之適用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確定事實之輔助方式
第三節 法律漏洞與補充
第四節 司法機關適用法律的原則
第五節 行政機關適用法律的原則
第七章 法律之效力
第一節 法律關於時的效力
第二節 法律關於地的效力2
第三節 法律關於人的效力
第四節 法律關於事的效力
第八章 法律關係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權利義務之意義
第三節 權利義務之分類
第四節 權利義務之主體
第五節 權利義務之客體
第六節 權利義務之變動
第九章 法律之制裁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民事制裁
第三節 行政制裁
第四節 刑事制裁
第五節 國際制裁
第六節 國內法之自力制裁
第十章 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
第一節 法律與國家
第二節 法律與道德
第三節 法律與宗教
第四節 法律與實力
第五節 法律與政治
第六節 法律與經濟
第七節 法律與科技
第八節 法律與媒體
第九節 法律與環境保護
第十節 法律與命令
第十一節 法律與規範
第十二節 法學新思潮
第 二 編 法學各論 2-1
第一章 憲 法
第一節 憲法之意義
第二節 憲法之種類
第三節 我國憲法之發展
第四節 人民之權利義務
第五節 國家機關之組織
第六節 中央與地方之權限
第二章 行政法
第一節 行政之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行政法之意義與一般原則
第三節 依法行政原則
第四節 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
第五節 特別權力關係
第六節 行政組織法
第七節 公務員法
第八節 公 物
第九節 行政程序法
第十節 行政罰法
第十一節 訴願法
第十二節 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節 國家賠償法
第十四節 社會秩序維護法
第十五節 著作權法
第十六節 福利相關法律
第十七節 勞動基準法
第十八節 重要的經濟法
第三章 民 法
第一節 現代民法之原則
第二節 使用文字之原則與確定數量之準則
第三節 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第四節 住所與居所
第五節 法 人
第六節 法律行為
第七節 意思表示
第八節 條件與期日、期間
第九節 代 理
第十節 時效制度
第十一節 法律行為之效力
第十二節 行使權利及履行義務的原則
第十三節 債之通則
第十四節 契約(債權主要發生原因)
第十五節 瑕疵擔保、遲延與代位權
第十六節 債之標的與債之移轉
第十七節 債之消滅
第十八節 各種之債
第十九節 物 權
第二十節 共 有
第二十一節 占 有
第二十二節 親屬編
第二十三節 婚 姻
第二十四節 父母子女
第二十五節 繼承編
第四章 商事法
第一節 公司法
第二節 票據法
第五章 民事訴訟法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之沿革與原則
第三節 總 則
第四節 第一審程序
第五節 上訴審程序
第六節 抗告、再審與督促程序
第七節 保全程序與公示催告程序
第八節 鄉鎮市調解條例與仲裁法
第六章 刑 法
第一節 我國刑法之沿革
第二節 概 說
第三節 犯罪之成立
第四節 犯罪之階段
第五節 犯罪之型態
第六節 刑罰之相關制度
第七節 處罰障礙
第八節 易刑處分
第九節 保安處分
第十節 刑法分則
第十一節 少年事件處理法
第七章 刑事訴訟法
第一節 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之重要原則
第三節 刑事法院之組織與管轄
第四節 刑事法院之組成員
第五節 檢察制度
第六節 司法警察官及司法警察
第七節 辯護人、輔佐人與代理人
第八節 強制處分
第九節 證 據
第十節 交互詰問制度
第十一節 調 查
第十二節 起訴、告發與告訴
第十三節 判 決
第十四節 對裁判不服之救濟途徑
第十五節 簡式審判程序
第十六節 簡易程序
第十七節 協商程序
第十八節 沒收特別程序
第十九節 刑罰之執行
第二十節 最新刑事訴訟法修正說明
第二十一節 法律扶助
第二十二節 國民法官法
附 錄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 3-1
113年高普考試題觀摩~志光META「最新試題」QR Code加值收錄
113年高考三級試題
113年普考試題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