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我們與他們》1979越中邊界戰爭小說  (1版)
作者: 阮平方(Nguyễn Bình Phương)
版次: 1
ISBN: 9786269843077
出版社: 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出版日期: 2025/04
書籍開數、尺寸: 21cm*14.8cm*1.2cm
頁數: 240
定價: 426
售價: 320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第一部探討1979越中邊界戰爭的經典歷史小說

為您推薦

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 <INK>

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 <INK>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
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生活,甚至是世界? (1版)

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生活,甚至是世界?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90 售價: 351 現省: 39元
立即查看
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貓頭鷹>

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貓頭鷹>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99 售價: 424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1版)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熱血小鎮醫師「主動脈」‧暖心粉絲最愛,深度療癒力作,為你的身、心止痛! 一篇篇沁人心靈的故事,刻鏤人性的掙扎思考……醫學人文的珍貴紀實。醫病之間的往來感動,更是生命試煉與盡頭的解方! 戴正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倫理╱醫學人文講座教授、國際臨床生命醫學倫理學會前理事長、國際醫學倫理獎〔Fritz Jahr Award〕2019年得主):主動脈醫師的每一篇文章都富有令人感動的故事,與對人性的思考。這本書應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應加以思索的,也是一本醫學人文的紀實。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筆名「主動脈」之麻醉科醫師,勤於筆耕,時而在「醫病平台」發表文章,筆尖流露醫者以同理心為病人、家屬設想,感人肺腑。 生性疏懶,對於寫論文研究、升等、當上教授實在沒有興趣的「主動脈」,學成後便決定走另一條路──下鄉,把老師教導的麻醉與疼痛治療,帶到最偏遠、最沒有醫師要去的角落。 他同時在臉書經營「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粉絲專頁,這些記事無關乎醫學論文,只是他跟病人互動,以及對抗疼痛的故事。但是篇篇沁人心靈、刻鏤人性的掙扎思考……皆是醫學人文的珍貴紀實,其中醫病之間的往來感動,更是生命試煉與盡頭的解方! 麻醉醫師的心靈風景 ‧我以為在這鄉下地方,開一家醫院並不能幫助病人什麼,因為他們平常根本不來醫院,最後來到醫院時,都已經太晚。 ‧當「擁有」不能教導你去珍惜,生命只好用「失去」來教會你。 ‧麻醉有時候就像是在走鋼索一樣,底下是萬丈深淵,你要讓天秤的兩端保持平衡。一邊是血壓太低導致死亡,一邊是麻醉深度不夠術中甦醒,你必須常保持戰戰兢兢。 ‧當我坐在診間裡,我就害怕門診的門被開啟。當門診的門一被開啟,就有病人走進我的生命,當有病人走進我的生命,我們就各自受苦,病人為病痛所苦,我苦他們的病痛。 ‧我知道這些疼痛都不會好,當疼痛都不會好的時候,死亡似乎就是這無止盡疼痛最終的解脫之道。 ‧大部分的病人放棄治療的時候,我都不會多講一句話,病人走了他就再也不會痛了,也是我的心不會再痛了。 ‧我以為在這個年代,當一個醫師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要給病人最好的,要幫病人做最好的決定,但是在真實的世界裡,我並沒有辦法永遠給他們最好的。 ‧有時候你並不知道,等待在前方的到底是死亡還是奇蹟,有時候你並不明白,是你在折磨病人,還是病人在折磨你,最重要的是,你並不知道到底是要繼續,還是要放手? ‧我以為當人生到了最後,假若有一雙可以這樣緊緊握住的手,或許死亡也就沒有那麼可怕。 ‧當你看到這些醫師們像受盡折磨一樣徹夜未眠,在疲倦的時候努力保持清醒,你就會明白,在這個即將崩解的醫療世界中,仍然有很多醫師擁有不被擊倒的熱情。因為有他們,在黑暗裡,你仍然看得到希望……。 【目錄】 推薦序:我所認識的主動脈(戴正德) 自序:自由 春 櫻花樹下的約定 負氣 轉頭 原諒 計程車司機 來不及出世 我一個人住 失去 一年裡最艱困那幾天 父子 甦醒 夏 二十三個夏天 種田方知父母恩 不用一個愛字說愛 鎮上最美的風景 死亡教我的事 同情 從地獄歸來 代價 此恨 每個人都有相同的人生 秋 來不及說再見 獨活 放棄治療 殘忍 訪視人生 牽手 最後一張照片 改變 最後的風景 心 冬 同死 夜班麻醉科 恐懼 告別 憎恨 長夜 續命 冒險 美人魚的交易 希望 生命之樹 後記:你永遠都不孤單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不只美國人,全世界都在問:美國到底怎麼了? 《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鬼門關前走一遭親身體驗 受金權、政治操弄的崩壞醫療與崩解中的人權 「就像世界上所有發生過的事一樣,我會有如此遭遇並不是因為運氣差,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 「我自身的不適是有意義的,它幫助我了解這個社會的病。」 ──提摩希•史奈德 醫院是救治人的地方,但為何病人卻覺得自己被送進一個等死的系統? 美國高舉自由、人權、平等的大旗,卻連最根本的就醫人權都沒有? ▍自死亡邊界發出的沉痛呼籲 2019年12月29日,知名歷史學者提摩希.史奈德進了美國一間醫院的急診室。在接下來一連串被輕忽、充滿錯誤、被新型冠狀肺炎攪擾的就醫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自己身處的這個國家雖然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更協助世界各地將醫療確立為一項人權,但實際上是一敗塗地。病癒後,他寫下結合自身生命經驗、對比過去在他國醫療系統的體驗、歷史教訓,對美國利潤至上、政治帶風向的醫療體系提出沉痛呼籲。 ▍鞏固金權、罔顧人權的醫療體系 醫療是基本人權,但美國卻以冷冰冰的數據、利潤、政治煽動為導向,罔顧人性,醫生不得不將病人的疼痛視為商業的一環、該優先獲得醫療救助的人無法取得優先權,政治人物則將醫療視作籌碼。史奈德指出,這一切正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時,美國無法根據醫療專業做出恰當反應的主因,因為沒人在乎真實的醫病關係,而總統可以在推特上罔顧真相公然撒謊,告訴大家這病「很快就好」。 ▍「在美國,我們關於自由的故事,在出生的時候就死了。」 醫療體系病入膏肓,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系統性問題:在文明國家,公民的健康是基本人權,但金權箝制下,社會福利日漸緊縮,而無效的醫療體系、忽視真相的系統、充滿謊言的政治,則從出生開始就箝制了公民身體、心靈與追求富足人生的自由。 專文推薦 陳美霞(臺灣公共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總監) 仁心推薦 全球的瘟疫共時於史學家史奈德個人的生命經驗。在新冠病毒席捲世界之前,他已經因肝臟感染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在管線之間、塑膠布帘之後,原本大手大腳以宏觀視角分析屠殺與戰爭的歷史學者,被扯入醫療系統的夾縫之間苟延殘喘。史奈德的語言不再冷靜、自持,而以一種血肉之軀的憤怒為動力,向美國社會發問:連個人健康都無法保障的我們,有何自由的可能?我們究竟對自己的媒體、醫院做了什麼,又對自己的民主文化有何誤用,淪落至此? 這場大病,讓宏觀的歷史學者轉向身體髮膚的微觀照見。 這場瘟疫,讓國家社會真正的病症無所遁形。 ──許菁芳(作家) 即使躺在病榻上,作者仍不改過去的犀利批判與嚴謹分析,從自己在病房裡的遭遇探究美國醫療體系的種種問題,以及背後的資本主義體制如何使醫療商品化、帶來悲劇。雖然,臺灣有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透過稅制合理分配,讓人民能享相對完善與合理的照顧體系,但商品化與效益主義的價值仍然不斷招喚,不但使醫療人員陷入過勞的苦境,也威脅著全體人民。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認識美國醫療系統的問題,感激為台臺灣高品質公衛與健保體系付出的每一個人。──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劉紹華(中央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1 美國良心知識分子對醫療體系的控訴 陳美霞 推薦序2 現代十日談:老調重彈抑或中年覺醒? 吳易叡 序幕 昂然獨立與彼此相連 引言 我們的「病」 第一課 醫療照護是人權 第二課 從新生之初開始自由 第三課 真相使人自由 第四課 醫療必須重新交給醫師 結語 復原之路 尾聲 憤怒與同理 致謝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