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證券交易法爭有Way (2版)
作者: 向楊、吉霸
版次: 2
ISBN: 9789574645015
出版社: 讀享
出版日期: 2025/05
書籍開數、尺寸: 18開
頁數: 450
#法律
#相關專業
#證券法
#財務相關法律
定價: 630
售價: 536
庫存: 庫存: 3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簡介】 ✦本書導讀 一、我適合看這本書嗎?   本書撰寫之內容,適用於所有「證券交易法」相關考試,其中又以下列考試為主: ㈠各校考試(包含大學部、法研所) ㈡司法官、律師考試 ㈢高考三級、司特三等、調特三等、地特三等   因此,在爭點的選擇、觀念的編排以及題目的蒐集上,多是圍繞著此三類考試。不過,證交法之考試重點其實具有類似性,欲參加其他證交法考試之讀者,可以先瀏覽該考試近年考古題之考點,再對照本書收錄之爭點,進行針對性的閱讀。 二、我可以如何使用這本書? ㈠本書適合作為打底書   本書雖定位為「爭點書」,然而本質上係將證交法考試上重要的體系概念,以爭點的方式包裝,並一步步向讀者介紹,因此讀者可以放心的將本書作為打底書使用。以爭點模式來呈現,而非如同教科書的理由在於,筆者可以透過「爭點」把該章節中最重要的問題突顯出來,使得讀者可以透過「爭點」掌握「考點」;惟其他介紹性質的體系架構,在考試上仍有可能命題,閱讀時須稍加留意。 ㈡與其他書籍之搭配 1.教科書   本書之內容絕大部分皆有學說、實務見解作為支持,部分內容則搭配筆者個人淺見。考試時應以學說、實務意見為本,以個人見解進一步發展,此時筆者之意見或許可以作為參考,豐富答題素材。由於本書力求簡明,將龐雜的體系概念濃縮為爭點內容,讀者閱讀時如有疑惑,或是想進一步了解,此時可以回歸教科書尋找學者完整的說明。 2.解題書   本書為「爭點」體系書,並於每章結束都附有練習題目,包括至少一題的「詳解」、至少一題的「答題要點」,以及至少一題的「自己動手Try」。若讀者詳實完成練習,則每一章至少有三題的練習機會。若讀者想要更全面地練習證交法之所有考題,建議搭配市面上的解題書作進一步的練習,或是將解題書的內容與本書相對照,找出適合自己的答題深度! ✦核心特色 證之道,真想讀?爭有Way,真好讀!   向楊老師與吉霸老師聯手推出的曠世鉅作《證券交易法爭有Way》終於在廣大讀者們的千呼萬喚下改版啦~   爭點?體系?通通有!   申論?解題?全都要!   一試?法條?不能少! ✧爭點   以問句形式拋磚引玉,引導讀者獨立思考,進而培養考生的問題意識! ✧體系   不同於一般結構鬆散的爭點整理書,本書以體系為主軸、爭點為核心,見樹又見林! ✧申論、解題   輸入了豐富的爭點與體系知識,當然也要練習如何寫題輸出!每個章節至少1題的完整示範,加上至少2題的例題練習,教你運用所學,化輸入為輸出! ✧一試、法條   必讀法條去蕪存菁,必背表格化繁為簡,《附錄:一試爭好讀》助你迎戰考場Boss,通關國考Online,迎接Whole New Life! ✦必買原因 「爭點」只欠這一味,國考上榜 on the way! 想要打好基礎的初學者、本科為非法律系之考生 想要強化基礎的勇者、本科為法律系之考生 想要爭點、體系、解題一步到way的一本書主義者 想要報考司律、法研所、高考三級、各類特考三等的你 千萬別錯過《證券交易法爭有Way》! 透過本書的「問答式爭點+體系」強化基礎,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架構 善用「Tips」與「作者馬後炮」掌握較容易出成考題的重要概念 搭配「題目練習」與「自己動手try」輔佐學習、融會貫通 利用「研深爭點」培養深層思考能力、挑戰自我 就讓《證券交易法爭有Way》助你越讀越對way吧~ 【目錄】 讀者一定要知道的本書特色 1 作者不負責任的證交法學習指南 5 作者超貼心的相關法規、機構整理 7 Chapter 1 證交法之基本概念 爭點1-1 證交法之立法目的為何? 1-3      一、保障投資人:主要目的      二、發展國民經濟:次要目的 爭點1-2 證交法之規範對象、範圍為何?證交法與公司法之關係? 1-4      一、證交法之主要規範對象      二、證交法之規範範圍      三、學者評析 爭點1-3 公開原則是什麼?證交法之規範藍圖? 1-6      一、公開原則      二、證交法之規範藍圖 爭點1-4 現行法有價證券之範圍? 1-8      一、傳統民商法上之有價證券      二、證交法上之有價證券 延深爭點 台灣存託憑證(TDR)是我國的有價證券嗎? 1-14 爭點1-5 投資契約算是有價證券嗎?現行法之規範有何缺失? 1-16      一、投資契約之意義與現行法地位      二、參考美國法下之Howey Test      三、學者評析 Chapter 2 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與私募 爭點2-1 證券市場的基本架構為何? 2-3      一、發行市場(Primary Market)      二、流通市場(Secondary Market)      三、綜合比較 爭點2-2 證交法上的「募集」、「發行」意義為何?可否包含「再次發行」? 2-5      一、募集      二、發行      三、再次發行(又稱「老股承銷」)      四、學者評析      五、綜合比較 爭點2-3 現行有價證券之審查原則為何?證交法第22條「申報生效」有哪三種情形? 2-13      一、現行有價證券募集、發行之審查原則      二、須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之三種情形 爭點2-4 私募之基本概念為何?私募之對象與應行程序為何? 2-17      一、私募之基本概念      二、私募之對象與配套      三、私募之應行程序      四、學者評析 爭點2-5 私募得否對不特定人為之?私募之股份可以隨意轉讓嗎? 2-24      一、私募一般性廣告之禁止      二、私募股份轉讓之禁止 爭點2-6 為何公發公司發行新股需要強制股權分散?股權強制分散之政策有何批評? 2-29      一、強制股權分散之基本概念      二、強制股權分散之檢討 Chapter 3 有價證券之買賣 爭點3-1 證券流通市場可分為哪些?創櫃版又是什麼? 3-3      一、公發公司與交易市場      二、證券流通市場之起源      三、我國證券流通市場之發展      四、集中交易市場      五、店頭市場      六、創櫃板之基本概念 爭點3-2 有價證券上市櫃應經哪些流程?主管機關有何監管手段? 3-6      一、集中交易市場      二、店頭市場 爭點3-3 何謂場外交易禁止?有何值得檢討之處? 3-9      一、場外交易禁止      二、違反之效果      三、允許之例外      四、學者評析 爭點3-4 證券商有哪些類型?分別在證券市場上扮演什麼角色? 3-13      一、證券承銷商      二、證券自營商      三、證券經紀商 Chapter 4 公司治理與內部人持股 爭點4-1 現行上市櫃公司之治理模式為何?我國目前又存有哪幾種治理模式? 4-3      一、前言      二、我國之設置現況與現存之三種治理模式 爭點4-2 獨立董事之設置目的與權責為何?獨立董事不獨立會當然解任嗎? 4-6      一、獨立董事之概念      二、獨立董事不獨立會當然解任嗎? 爭點4-3 審計委員會之設置目的為何?有哪些重要規定?學者之評析為何? 4-11      一、審計委員會之概念      二、審計委員會之職權      三、增訂證交法第14條之5第3項      四、學者評析 爭點4-4 個別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之權限是否競合?雙胞股東會問題如何解決? 4-18      一、問題意識      二、權限重疊誰優先──以雙胞股東會為例 延深爭點 新法下董事代表訴訟有何問題? 4-24 爭點4-5 薪酬委員會之設置目的為何?對我國薪酬決定有何影響? 4-26      一、薪酬委員會之概念      二、我國薪酬法制之變革      三、學者評析 爭點4-6 為什麼要求董監有最低持股比率?未達到時應如何處理? 4-31      一、前言      二、董監最低持股要求      三、未達要求時之處理      四、學者評析 爭點4-7 為什麼要限制內部人、大股東持股轉讓?其持股又受到如何之管制? 4-34      一、前言      二、限制內部人、大股東持股轉讓之立法目的      三、內部人、大股東之持股限制      四、學者評析 Chapter 5 公發公司之管理 爭點5-1 證交法上對於股東會有何特別規範? 5-3      一、股東會之召集與通知      二、特定議案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      三、董監事期滿不改選之處理      四、書面或電子投票 爭點5-2 何謂委託書制度?運作上有何限制或要求? 5-8      一、委託書之概念      二、委託之態樣      三、價購委託書之禁止      四、學者評析 爭點5-3 證交法上對於公司會計與庫藏股有何特別規範? 5-15      一、公司會計之特別規定      二、公司庫藏股之特別規定 爭點5-4 法人股東代表人可否同時當選董事與監察人?違反之效果為何? 5-21      一、前言      二、擴張適用:具控制從屬關係之母子公司      三、違法同時當選董事與監察人之處理 爭點5-5 證交法淡化董監之家族色彩有何規定?董事若因解任人數不足時如何處理? 5-26      一、淡化家族色彩之規定      二、董事解任致人數不足時之處理 延深爭點 公發公司得否以臨時動議解任董事長? 5-29 Chapter 6 股份公開收購之管理 爭點6-1 關於大量取得股權之申報有哪些規定?「大同案」中對股權申報之闡釋為何? 6-3      一、大量取得股權之申報      二、企業併購法之特別規定      三、從「大同案」看企業併購法第27條與證交法第43條之1 爭點6-2 何謂公開收購?何時應採強制公開收購?現行規範是否違憲? 6-8      一、公開收購      二、強制公開收購      三、強制公開收購授權子法規定是否違憲?──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 爭點6-3 公開收購有何其他重要規定? 6-13      一、向主管機關申報、公告並提出收購能力證明      二、不利條件變更禁止      三、他途收購禁止      四、損害賠償      五、審議委員會與強化資訊揭露      六、隨時撤銷應賣      七、收購數量不足或超過預定數量之處理      八、例外停止公開收購      九、持股過半之股東會召集權限 Chapter 7 公開原則與其民事責任 爭點7-1 證交法第20條第1項證券詐欺之適用範圍為何?責任要件為何? 7-3      一、前言      二、規範目的      三、適用範圍      四、責任性質      五、責任要件 爭點7-2 何謂公開說明書?哪些常見的文件屬之?誰有義務提出或交付? 7-14      一、規範目的      二、常見之說明書與應提出之情形      三、公開說明書之交付與責任要件 爭點7-3 證交法第32條公開說明書不實之適用範圍為何?責任要件為何? 7-18      一、規範目的      二、責任要件 爭點7-4 何謂財務預測?若內容錯誤有何責任? 7-26      一、財務預測(forward-looking statement)之內涵      二、財務預測可能之責任      三、不實之財務預測是否具有重大性而屬主要內容?      四、財務預測之更正與更新 爭點7-5 何謂財務報告?哪些文件應繼續公開? 7-29      一、繼續公開之內涵      二、公司於運作過程中應繼續公開之文件 爭點7-6 證交法第20條第2項、第20條之1資訊不實之客觀要件為何?主觀要件為何? 7-32      一、前言      二、規範目的      三、責任性質      四、責任要件 爭點7-7 證交法第20條之1資訊不實之責任主體為何?請求權人為何? 7-37      一、責任主體與責任類型      二、請求權人 爭點7-8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損害賠償有哪些計算方式?如遲未出售是否與有過失? 7-41      一、前言      二、損害賠償之計算      三、出售時機與投資人與有過失? 延深爭點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損失因果關係如何認定? 7-45 延深爭點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是否競合?如何競合? 7-49 延深爭點 證交法第20條之1與第32條責任有何差別?立法上是否妥適? 7-53 Chapter 8 短線交易之規範 爭點8-1 短線交易之規範目的為何?關於內線交易之防止有何規範? 8-3      一、短線交易之規範目的      二、證交法上防堵內線交易之規定 爭點8-2 短線交易之主體、標的為何?何謂短線交易之取得、賣出? 8-5      一、短線交易之主體      二、短線交易之標的      三、短線交易之行為態樣      四、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行使 延深爭點 對於大股東與其受益所有人應如何行使短線交易之歸入權? 8-11 爭點8-3 短線交易之具體歸入金額應如何計算? 8-13      一、短線交易之計算原則      二、考試常考變體 Chapter 9 內線交易之規範 爭點9-1 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為何?比較法上之發展脈絡為何? 9-3      一、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      二、比較法上之發展脈絡      三、我國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 爭點9-2 要件一:內線交易之責任主體為何? 9-10      一、該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依公司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受指定代表行使職務之自然人(證交§157-1Ⅰ①)      二、持有該公司之股份超過10%之股東(證交§157-1Ⅰ②)      三、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證交§157-1Ⅰ③)      四、喪失前三款身分後,未滿6個月者(證交§157-1Ⅰ④)      五、從前四款所列之人獲悉消息之人(證交§157-1Ⅰ⑤)      六、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利用他人名義持有者(證交157-1Ⅶ) 延深爭點 法人或公開收購人可否構成內線交易? 9-20 爭點9-3 要件二:內線交易之規範客體為何?      要件三:內線交易之行為態樣為何? 9-23      一、要件二:交易客體      二、要件三:行為態樣 爭點9-4 要件四:何謂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 9-26      一、重大消息      二、學者評析 延深爭點 影子交易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9-29 爭點9-5 要件五:禁止交易之時點如何認定? 9-30      一、前言      二、消息明確      三、消息公開 爭點9-6 要件六:內線交易之防止是否要求因果關係?非相對應買賣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9-37      一、前言      二、主要爭論:「得知消息」與「進行交易」之間是否應具備因果關係?      三、預定交易計畫抗辯之引入?      四、非相對應買賣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爭點9-7 內線交易之請求權人為何?因果關係如何證明?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9-41      一、責任主體      二、請求權人      三、交易因果關係      四、損害賠償 Chapter 10 操縱市場之責任 爭點10-1 違約交割行為該處罰嗎?實務見解如何限縮解釋? 10-3      一、要件      二、學者評析 爭點10-2 相對委託與沖洗買賣的異同? 10-6      一、相對委託(matched orders)      二、沖洗買賣(wash sale)      三、相對委託與沖洗買賣的差異 爭點10-3 連續買賣有何要件?有無免責抗辯? 10-11      一、主觀要件      二、客觀要件      三、可能之抗辯 爭點10-4 公布不實財務預測,算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嗎? 10-17      一、主觀要件      二、客觀要件      三、財務預測等軟性資訊如有不實,是否成立本罪? 爭點10-5 操縱市場的概括條款應如何適用? 10-21      一、操縱市場的概括條款      二、實務見解的限縮解釋 Chapter 11 證交法上之刑事責任 爭點11-1 違反初次公開與繼續公開之刑事責任為何? 11-3      一、公開說明書不實      二、證券詐欺      三、資訊不實 爭點11-2 違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刑事責任為何? 11-9      一、內線交易      二、操縱市場 爭點11-3 掏空公司資產之刑事責任為何?與公司法之適用如何調和? 11-15      一、前言      二、非常規交易罪      三、特別背信罪      四、競合 Chapter 12 投保中心 爭點12-1 投保中心為投資人遂行訴訟之依據為何?得進行何種類型之訴訟? 12-3      一、當事人適格      二、裁判費之減免      三、投保中心得進行之訴訟類型 爭點12-2 投保中心訴訟的改革方向為何?學者有何建議? 12-8      一、前言      二、我國與美國之團體訴訟差別      三、學者評析 附錄:一試爭好讀 1

為您推薦

考點直擊證券交易法爭點解讀 (5版)

考點直擊證券交易法爭點解讀 (5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一、架構化繁為簡,重點水落石出 證券交易法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於繁雜的條文與錯落的體系架構,本書參考各家學者的體系,將證交法架構化繁為簡為六大章節,將零碎的條文一一體系化,幫助讀者快速上手。作者將考試熱區的重點內容以概念釐清的方式個別強化,並連結到試題內容,強化讀者實戰應用能力,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連結學說實務,深化答題內容 證券交易法實務發展深受學說見解影響,開創性的學說與實務見解層出不窮,讀者如能有效將個別爭議的學說實務見解統整,將能有效深化作答內容。本書在特定重要實務議題上,透過觀念釐清或爭點說明,將繁雜的各家見解做清楚的統整,並去蕪存菁,直擊重點,以收實效。 三、收錄最新試題 本書收錄至113年最新司律及114年法研所相關試題,並蒐錄了高考、地方特考、調查局特考、法研所、會計師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考題,提供詳實解答,使考生熟悉出題型態,提升應考實力。 【目錄】 第一章 資本市場  一、前言:證券交易法的考試準備  二、資本市場之意義  三、證券交易法簡介  四、證券交易管理原則  五、基本名詞解釋  六、證券市場之國際合作 第二章 有價證券  一、證券交易法上的有價證券  二、有價證券的種類  三、有價證券之募集  四、有價證券的私募  五、有價證券之發行 第三章 公開原則  一、公開原則  二、公司資訊之初次公開:公開說明書  三、公司資訊之繼續公開  四、違反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  五、違反公開原則之刑事責任 第四章 公開發行公司之治理  一、緒論  二、股東會  三、董事會及內部人規範  四、股份管理  五、資本維持相關規定  六、公開收購 第五章 證券不法行為  一、緒論  二、操縱市場行為  三、短線交易歸入權  四、內線交易  五、非常規交易與假交易  六、刑事犯罪所得計算 第六章 證券交易所與上市櫃交易  一、意義  二、證交所之功能  三、證交所之設立  四、證券交易原則  五、交割結算基金  六、有價證券之買賣-上市、上櫃、興櫃 第七章 證券商  一、概說  二、證券商之設立  三、營業限制  四、證券承銷商  五、證券自營商  六、證券經紀商  七、綜合證券商

原價: 680 售價: 558 現省: 122元
立即查看
證券交易法爭點解題一本通 (1版)

證券交易法爭點解題一本通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作者簡歷 .台大法研所經濟法組 .律師高考及格 .台大法研經濟法組讀書會講師 書籍介紹 本書係融合了「爭點書」及「解題書」的特質:前半部為證券交易法最濃縮、最精要的關鍵爭點;後半部為作者設計或精選的國考、法研所試題。另,於附錄整理近期的學者重要文章供讀者參考。特色如下: 一、爭點整理 精心整理證交法重要爭點、近期修法訊息及學者見解、文章。於考前使用本書,應能協助讀者有效率地學習、複習證交法。 二、案例研習 對應所有具考相的重點章節,可透過試題幫讀者複習證交法的重要爭點,並確認是否確實吸收;亦可於考試前模擬演練,並試著自己開標、作答。 三、學者文章導讀 摘要、擷取了近2~3年學者的重要文章,並透過數據告訴讀者何處為學說實務關注的熱區,希望能協助讀者聚焦於重點區學習證交法。 過去證交法之考點較為集中,考題多為證券詐欺、短線交易及內線交易等爭議。惟近年來法研、國考考點逐漸擴大,包括審計委員會之修法、大量持股申報義務之修法、操縱市場及非常規交易等於本書皆已收錄。 【目錄】 CHAPTER 0 證券交易法簡介  一、證券交易法之體系  二、證券交易法之立法目的  三、證券交易法乃公司法之特別法  四、證券交易法上之主管機關  五、證券交易法之管理原則:公開原則與實質管理原則之兼納 CHAPTER 1 有價證券  一、定義  二、募集  三、私募 CHAPTER 2 公開原則  一、公開原則之定義及制度目的  二、初次公開(公開說明書)  三、繼續公開  四、違反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一般反詐欺條款)  五、違反公開原則之刑事責任 CHAPTER 3 公司治理  一、股東會  二、董事會及董監規範  三、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  四、審計委員會(單軌制)  五、薪酬委員會  六、股份管理  七、大量取得持股申報及公開收購 CHAPTER 4 證券不法行為  一、操縱市場  二、短線交易  三、內線交易  四、非常規交易與特別背信及侵占 CHAPTER 5 證券交易所  一、證券交易所與集中交易市場  二、證券交易所之設置:我國現採取公司制證交所  三、上市契約與使用供給契約  四、場內交易原則 CHAPTER 6 證券商  一、證券商之類型  二、證券商之設立及營業限制  三、證券經紀商與投資人之交易原則 CHAPTER 7 案例研習  案例1 有價證券定義  案例2 違反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證券詐欺責任)  案例3 內線交易  案例4 董事會+短線交易+內線交易  案例5 審計委員會+公司法監察人  案例6 董事會+短線交易  案例7 非常規交易及特殊背信侵占+公司法負責人忠實義務  案例8 審計委員會+大量取得持股及公開收購  案例9 繼續公開(財報、重訊)+違反公開原則之刑事責任  案例10 私募  案例11 內線交易  案例12 內線交易、操縱市場 附 錄 學者文章導讀

原價: 360 售價: 295 現省: 65元
立即查看
證券交易法爭點整理(附考前即時回顧別冊) (8版)

證券交易法爭點整理(附考前即時回顧別冊) (8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看不出來考點在哪嗎?就算看出考點也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嗎?別擔心,《爭點整理》系列揉合學者重要文章及實務見解,從答題視角出發重新呈現爭點,讓您考試無往不利!   「證交法就初次接觸的讀者而言,應該是入門門檻較高且具有技術性立法的一科,再加上主管機關對於證券市場頒布「多如牛毛」般的相關子法和行政函令,想要全盤瞭解,確實是一大困難,因此準備證交法考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證交法的脈絡中,一一點出爭點,透過爭點整理,層層剝開證交法的問題,深入淺出瞭解爭點。本書盡可能將證交法爭點網羅並予以白話方式說明,讓考生瞭解爭點的問題核心,並瞭解實務及學者論點所在,理解後反芻於答題上,以達最高投資報酬率的學習及複習。」 【目錄】 Chapter1證券交易法之基本概念 主題概說1-2 Q.01證券交易法之立法目的為何?其規範方式為何?1-3 Q.02證券交易法與公司法之關係為何?非屬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買賣之事項,證券交易法是否優先適用?1-7 Q.03何謂有價證券?證券交易法上之有價證券所指為何?1-10 Q.04證券交易法上有價證券之定義是否能包括投資契約及票券?現行法在規定上有何問題?1-19 考題參照1-24 參考文獻1-28 Chapter2發行市場之管理─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與私募 主題概說2-2 Q.01何謂有價證券「募集」之行為?公司對其股東或員工發行有價證券,是否屬於募集之行為?2-4 Q.02「發行」之定義於證券交易法與公司法中是否相同?證券交易法上發行之定義是否能涵蓋「再次發行」?2-9 Q.03何謂發行人?證券交易法第22條第3項之公開招募者是否屬於證券交易法中第5條之發行人?2-14 Q.04何謂申請核准制與申報生效制?現行規定主管機關對於有價證券之募集與發行採取何種審查原則?2-17 Q.05何謂有價證券之私募?私募有價證券是否構成內線交易?2-21 Q.06私募有價證券之轉售限制規定為何?違反轉售限制之法律效果為何?我國私募制度有何缺失?2-28 Q.07證券交易法第28條之1強制股權分散之規定有何內容?該規定是否妥適?2-36 考題參照2-40 參考文獻2-55 Chapter3流通市場之管理 主題概說3-2 Q.01證券流通市場分為集中交易市場與店頭市場,而何謂集中交易市場?又,店頭市場為何?此一分類有無必要?3-4 Q.02證券交易法第150條規定場外交易之禁止,有無例外規定?其違反場外交易之效果為何?該規定有無刪除之必要?3-8 Q.03有關公開收購有何規範?又,證券交易法有何保障投資人之規定?此外,有何其他重要之規定?3-12 Q.04強制公開收購之立法目的為何?證券交易法上有何具體規範?而現行法上有關公開收購之規定有無檢討之必要?3-23 考題參照3-29 參考文獻3-37 Chapter4資訊公開 主題概說4-2 Q.01公開原則之功能為何?公開原則應具備如何條件,才能發揮其功效?4-4 Q.02公開說明書之目的及應編製公開說明書之情形為何?其編製原則及內容為何?4-9 Q.03何人負有交付公開說明書之義務?至遲應於何時交付?其未交付公開說明書之民事責任為何?而證券交易法第31條第2項之請求權有何值得檢討之處?4-13 Q.04證券交易法第32條規定公開說明書上有虛偽或隱匿之民事責任,其適用範圍為何?而條文中「主要內容」有虛偽或隱匿之情事應如何認定?4-19 Q.05證券交易法第32條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人為何人?賠償義務人為何人?是否有免責規定?因果關係及損害賠償計算方式為何?4-24 Q.06證券交易法第36條為繼續公開之規定,有關定期財務報告有何要求?即時公開?而財務報告之公開方式是否有特定方式?4-31 Q.07當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有其虛偽、隱匿時,有何請求權可行使?其賠償義務人及責任型態為何?賠償方式為何?4-37 Q.08可依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1請求損害賠償者為何人?因果關係應如何證明?而損害賠償金額又如何計算?4-45 考題參照4-57 參考文獻4-96 Chapter5公開發行公司之管理 主題概說5-2 Q.01證券交易法上關於股東會召開有何特別規定?特定議案是否有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之規定?5-4 Q.02證券交易法增訂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規定後,公開發行公司有幾種組織模式?獨立董事規定為何?5-7 Q.03證券交易法上有關審計委員會有何規定?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制度有何檢討之處?薪資報酬委員會,其相關規定為何?5-14 Q.04證券交易法對於董監事持股上有何限制?如未達規定而處以行政罰是否妥適?是否有其缺失?5-26 Q.05證券交易法對於公開發行公司之內部人股權轉讓有何限制?該限制規定有何立法上缺失及建議?5-32 Q.06證券交易法在認股權行使、發行公司債上有何特別規定?以及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及公積轉增資上有何不同於公司法之規定?5-39 Q.07委託書意義及功能為何?取得委託書方式、相關資格及限制,證券交易法上有何規定?5-46 Q.08現行委託書制度有何爭議問題?5-53 Q.09公司買回自己股份(庫藏股)有何規定?其有何爭議問題存在?5-59 考題參照5-67 參考文獻5-90 Chapter6證券市場之公平交易機制 主題概說6-2 Q.01證券交易法對於詐欺行為有何禁止之規定?6-5 Q.02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1款違約不交割應如何認定?本款對於不履行交割以刑事責任加以處罰,是否妥適?6-10 Q.03何謂沖洗買賣?2000年刪除前後,沖洗買賣是否應處罰?現行法已回植於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5款,在適用上有何爭議?6-14 Q.04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3款謂為相對委託,與沖洗買賣有何區別?又有何客觀要件規定?6-18 Q.05有關連續買賣之規定,係以行為人主觀須有抬高或壓低證券價格的意圖,應如何認定?「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及「連續以高價買入及低價賣出」所指為何?6-22 Q.06何謂散布流言與不實資料?是否有與其他規定競合之情形?6-31 Q.07操縱行為概括規定為何?與其他各款之操縱行為應如何適用?6-38 Q.08何謂短線交易?其規範之客體為何?行為人之身分應如何認定?6-41 Q.09證券交易法第157條規定「取得」、「賣出」及「買進」之行為應如何認定?其歸入權利益應如何計算?又,何人為行使主體?6-50 Q.10禁止內線交易之立法理由為何?美國法上對於禁止內線交易之理論基礎為何?我國法又採取何種理論?6-60 Q.11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第1項對於規範客體有何規定?同條項各款之行為人應如何適用?6-66 Q.12何謂「實際知悉」?內線消息應如何認定?6-76 Q.13重大消息是否有成立或確定時點?而重大消息公開的方式有何特殊限制?6-85 Q.14行為人以非自發性買賣或為他人買賣證券可否作為免責抗辯事由?預定的交易計畫可否作為免責抗辯事由?6-91 Q.15內線交易之民事責任賠償義務人及請求權人為何人?如何計算賠償金額?6-98 Q.16何謂非常規交易?證券交易法上背信與侵占的加重類型有何規定?而民事撤銷權又有何問題?實務上主要掏空公司的違法態樣為何?6-104 考題參照6-114 參考文獻6-159

原價: 700 售價: 595 現省: 105元
立即查看
證券交易法爭點解讀 (4版)

證券交易法爭點解讀 (4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作者簡歷 .台大法研所經濟法組 .現為執業律師 .高點(證券交易法、智慧財產權法、國際私法)資深講師(伊台大) 本書特色 一、架構化繁為簡,重點水落石出 證券交易法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於繁雜的條文與錯落的體系架構,本書參考各家學者的體系,將證交法架構化繁為簡為六大章節,將零碎的條文一一體系化,幫助讀者快速上手。作者將考試熱區的重點內容以概念釐清的方式個別強化,並連結到試題內容,強化讀者實戰應用能力,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連結學說實務,深化答題內容 證券交易法實務發展深受學說見解影響,開創性的學說與實務見解層出不窮,讀者如能有效將個別爭議的學說實務見解統整,將能有效深化作答內容。本書在特定重要實務議題上,透過觀念釐清或爭點說明,將繁雜的各家見解做清楚的統整,並去蕪存菁,直擊重點,以收實效。 三、收錄最新試題 本書收錄至112年最新司律試題,並蒐錄了高考、地方特考、調查局特考、法研所、會計師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考題,提供詳實解答,使考生熟悉出題型態,提升應考實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資本市場  一、前言:證券交易法的考試準備  二、資本市場之意義  三、證券交易法簡介  四、證券交易管理原則  五、基本名詞解釋  六、證券市場之國際合作 第二章 有價證券  一、證券交易法上的有價證券  二、有價證券的種類  三、有價證券之募集  四、有價證券的私募  五、有價證券之發行 第三章 公開原則  一、公開原則  二、公司資訊之初次公開:公開說明書  三、公司資訊之繼續公開  四、違反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  五、違反公開原則之刑事責任 第四章 公開發行公司之治理  一、緒論  二、股東會  三、董事會及內部人規範  四、股份管理  五、資本維持相關規定  六、公開收購 第五章 證券不法行為  一、緒論  二、操縱市場行為  三、短線交易歸入權  四、內線交易  五、非常規交易與假交易  六、刑事犯罪所得計算 第六章 證券交易所與上市櫃交易  一、意義  二、證交所之功能  三、證交所之設立  四、證券交易原則  五、交割結算基金  六、有價證券之買賣-上市、上櫃、興櫃 第七章 證券商  一、概說  二、證券商之設立  三、營業限制  四、證券承銷商  五、證券自營商  六、證券經紀商  七、綜合證券商

原價: 600 售價: 492 現省: 108元
立即查看
證券交易法爭點即時通 (3版)

證券交易法爭點即時通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一、彙整重要爭點類型,建立考點敏感度,以利效率學習,強化核心記憶。 二、收錄各類國考、研究所考題,熟悉該主題爭點題目型態,附上答題模板。 三、建構擬答架構、爭點回應、涵攝手法,有限考試時間內擊破各個爭點。 三版序 本書使用方法 主題一 有價證券之認定 (一) 與規範目的有關/1-2   爭 點:證券交易法第6條特定有價證券類型之目的?/1-2 (二) 與判斷對象有關/1-3   爭點1:投資契約之定義?/1-3   爭點2:投資契約是否為證交法上有價證券?/1-4   爭點3:期貨、選擇權是否為證交法上有價證券?/1-5   爭點4:票據法上之本票是否為證交法上有價證券?/1-5   爭點5:認股權憑證是否為證交法上有價證券?/1-6   爭點6:受益憑證是否為證交法上有價證券?/1-6   爭點7:股票讓渡書、新設公司認股中籤通知(股條)是否為證交法上 有價證券?/1-7 主題二 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  (一) 與程序有關/2-5   爭點1:獨立董事制度之程序?/2-5   爭點2:審計委員會制度之程序?/2-6 (二) 與法定職權有關/2-7   爭點1:獨立董事之職權功能? /2-7   爭點2:審計委員會之職權功能?/2-8   爭點3:證交法第14條之3、5所稱之「自身利害關係」係指?/2-8   爭點4:審計委員會如何行使原屬監察人之「代表訴訟權」?/2-9   爭點5:審計委員會如何行使原屬監察人之「自我交易代理權」? /2-9   爭點6:獨立董事可否在公司採審計委員會制度時,自行召集臨時股東會?/2-11   爭點7:審計委員會無法行使職權時,可否逕由董事會決議為之?/2-11 (三) 與立法爭議有關/2-11   爭點1:獨立董事制度之立法缺失?/2-11   爭點2:審計委員會制度之立法缺失?/2-12 主題三 證券詐欺 (一) 與理論基礎有關/3-2   爭點1:詐騙市場理論(對市場詐欺理論)為何?3-2   爭點2:詐騙製造市場理論(詐欺進入市場理論)為何?/3-3   爭點3:真實市場抗辯理論(市場上存有真實資訊抗辯)為何?/3-3 (二) 與案件適用有關/3-3   爭點1:證券詐欺案例之因果關係包括?/3-3   爭點2:上市公司及興櫃公司之證券詐欺案件,可否推定交易因果關係存在?/3-4   爭點3:證交法第20條第2項、第171條第1項、第174條第1項第5款之異同?如何區分適用時機?/3-4 主題四 財務報告之申報與不實 (一) 與立法理由有關/4-5   爭點1:資訊公開原則之目的?/4-5   爭點2:公司為何負有更新財務預測之義務?/4-5   爭點3:「持有人」作為證交法第20條之1請求賠償權人之限制?/4-6 (二) 與規範客體有關/4-7   爭點1:應行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之定期或不定期報告或資訊包括?/4-7   爭點2:證交法第20條之1第1項之「主要內容」如何判斷?/4-8   爭點3:財務預測是否該當證交法第20條之1規範客體?/4-8   爭點4:外國公司可否準用證交法第20條之1規定?/4-9 (三) 與法定責任有關/4-10   爭點1:公司未依法揭露應行公告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之定期或不定期報告或資訊,應負何種責任?/4-10   爭點2:發行公司及其負責人違反證交法第20條之1之法律責任為?/4-8   爭點3:「會計/財務主管」違反證交法第20條之1之法律責任為?/4-12   爭點4:會計師違反證交法第20條之1之法律責任為?/4-13   爭點5:其他專技人員違反證交法第20條之1之法律責任為?/4-14   爭點6:配合作假帳與他公司與負責人有何法律責任?/4-14   爭點7:損害賠償額應如何計算?/4-15   爭點8:賠償義務人應如何分配各應負擔之賠償數額?如另達成和解則如何分配?/4-17   爭點9:投資人至今未賣出股票,有無與有過失之適用?/4-20 主題五 有價證券之募集與發行 (一) 與定義有關/5-3   爭點1:何謂證交法上之「公開發行」?與公司法之規定有何不同? /5-3   爭點2:何謂證交法上之「再次發行」?/5-4   爭點3:證交法第7條第1項之「非特定人」如何判別?/5-5 (二) 與行為有關/5-6   爭 點:何謂違反證交法第22條之行為?/5-6 (三) 與制度有關/5-6   爭 點:現行採「申報生效制」之利弊得失?/5-6 主題六 內部人轉讓持股之規定 (一) 與限制有關/6-3   爭 點:證交法對於公司內部人股權轉讓之限制包括?/6-3 (二) 與其他部分有關/6-4   爭點1:證交法第26條董監事持股成數之違反,有何爭議?/6-4   爭點2:「受益所有人」之概念及適用情形?/6-5 主題七 股東會之委託書與召集程序 (一) 與召集程序有關/7-3   爭 點:召集股東會而未列舉證交法第26條之1所定情形之主要內容,效果為何?/7-3 (二) 與委託書要件有關/7-3   爭點1:何謂「徵求」、「非屬徵求」委託書?/7-3   爭點2:何人得為委託書徵求人,其得代理之股數限制又為何?/7-4 (三) 與委託書效力有關/7-6   爭點1:委託書之用紙是否影響代理表決權之效果?/7-6   爭點2:徵求委託書時,給付利益之效果?/7-7 主題八 董監事資格 (一) 與消極資格有關/8-2   爭點1:法人股東之代表人得否分別同時擔任公開發行公司之董事及監察人?/8-2   爭點2:公開發行公司之自然人董事及監察人之間可否具有親屬關係?/8-3 (二) 與修法建議有關/8-3   爭 點:現行法之規定是否允當?/8-3 主題九 發行新股與庫藏股買回 (一) 與股權分散有關/9-3   爭點1:證交法第22條之1及第28條之1之立法目的?/9-3   爭點2:證交法對於公開發行公司發行新股之特別規定為何?/9-3 (二) 與庫藏股買回之程序有關/9-4   爭點1:證交法對於公司買回庫藏股之程序規定為何?/9-4   爭點2:買回庫藏股後應如何處理辦理?/9-4   爭點3:證交法與公司法關於庫藏股買回規定之差異?/9-5 (三) 與庫藏股買回之目的有關/9-6   爭 點:得買回庫藏股之合法目的包括?/9-6 主題十 公開說明書之交付與不實 (一) 與規範客體有關/10-4   爭點1:上市(櫃)公開說明書是否屬證交法第32條所稱之「公開說明書」?/10-4   爭點2:再次發行公開說明書是否屬證交法第32條所稱之「公開說明書」?/10-6   爭點3:私募之投資說明書是否屬證交法第32條所稱之「公開說明書」?/10-8 (二) 與法定責任有關/10-9   爭點1:何人屬公開說明書未交付或不實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即「善意之相對人」?/10-7   爭點2:證券承銷商是否負有「交付公開說明書」之義務?/10-12   爭點3:證交法第31條未交付公開說明書之法律責任為?/10-13   爭點4:發行公司及其負責人違反證交法第32條之法律責任為?/10-13   爭點5:職員及專技人員違反證交法第32條之法律責任為?/10-17   爭點6:承銷商違反證交法第32條之法律責任為?/10-18   爭點7:證交法第32條之損害賠償額應如何計算?/10-19 主題十一 公開收購 (一) 與立法目的有關/11-3   爭點1:大量取得股權申報制度之立法目的?/11-3   爭點2: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之立法目的?/11-4 (二) 與股權取得申報有關/11-4   爭點1:證交法第43條之1第1項「共同取得」之意義?/11-4   爭點2:申報內容及申報途徑為何?與證交法第25條之差異? /11-5   爭點3:企併法第27條第10項之例外規定?/11-6 (三) 與公開收購制度有關/11-6   爭點1:證交法第43條之1第3項「共同預定取得」之意義?/11-6   爭點2:公開收購之程序及例外豁免規定?/11-8   爭點3:股東得否於公開收購期間撤銷其應賣之意思表示?/11-9   爭點4:敵意併購行為之防禦手段於我國是否可合法行使?/11-9   爭點5:現行公開收購制度之缺失?/11-10 主題十二 私募 (一) 與比較有關/12-4   爭 點:私募與公募之差異?/12-4 (二) 與事前有關/12-5   爭點1:公開發行公司私募有價證券時應經何種程序?/12-5   爭點2:私募對象之特定人應如何認定、招募?/12-5   爭點3:應如何決定私募有價證券之價格?/12-8 (三)與事後有關/12-8   爭點1:如欲再行賣出私募之有價證券,依法有何限制?違反之效果?/12-8   爭點2:私募之有價證券是否屬短線交易、內線交易之客體?/12-11 主題十三 操縱市場行為 (一) 與違約不交割有關/13-4   爭點1:違約不交割之構成要件為何?/13-4   爭點2:證交法第155條第1項第1款之立法爭議為何?/13-4 (二) 與連續交易有關/13-5   爭點1:連續交易之構成要件為何?/13-5   爭點2:價格無法事先預測之撮合交易,可否作為無抬高或壓低交易價格意圖之抗辯?/13-6   爭點3:以確保董事選舉表決權之目的,作為無誘使他人買進或賣出意圖之抗辯,可否豁免?/13-7   爭點4:以無賣出行為,作為無圖謀不法利益意圖之抗辯,可否豁免?/13-9   爭點5:以對公司之「護盤」,作為無圖謀不法利益意圖之抗辯,可否豁免?/13-10   爭點6:投資人如何計算損害賠償額?/13-12 (三) 與沖洗買賣有關/13-13   爭點1:沖洗買賣之構成要件?/13-13   爭點2:證交法第155條第1項第5款之立法爭議為何?/13-14 (四) 與散布流言有關/13-14   爭 點:散布流言之構成要件?/13-14 主題十四 短線交易 (一) 與主體有關/14-3   爭點1:是否需買入、賣出時均具備內部人身分?/14-3   爭點2:夫妻均為股東時,如何認定大股東身分?/14-4   爭點3:身分有瑕疵(如:遭停職)之內部人是否適用本規定?/14-4   爭點4:如行為人係法人董事代表、法人代表董事或控制公司之內部人,則應如何適用?/14-5 (二) 與客體有關/14-5   爭 點:認購權證是否屬於短線交易禁止之規範標的?/14-5 (三) 與行為有關/14-6   爭 點:「取得」、「賣出」、「買進」行為之認定?/14-6 (四) 與歸入權行使有關/14-9   爭點1:歸入權利益計算方式?/14-9   爭點2:夫妻合併計算持股,應受歸入之對象為何?/14-10 主題十五 內線交易 (一) 與理論及主體有關/15-8   爭點1:何謂私取理論(Misappropriation theory)?/15-8   爭點2:何謂消息傳遞責任理論(Tipper/tippee liability theory)?/15-8   爭點3:行為人屬內部人之情形?/15-9   爭點4:行為人屬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之情形?/15-13   爭點5:行為人屬消息受領人之情形?/15-16   爭點6:行為人屬法人之情形?/15-20   爭點7:行為人偶然聽聞消息之情形?/15-24 (二) 與消息有關/15-28   爭點1:重大消息之判斷基準為何?/15-28   爭點2:應如何判斷消息明確及成立之時點?/15-31   爭點3:影響整個證券市場之消息是否為證交法第157條之1所稱之重大消息?/15-35 (三) 與行為有關/15-37   爭點1:知悉說、利用說之爭議為何?/15-37   爭點2:僅告知他人消息,自己無買賣行為,是否該當內線交易行為? /15-38   爭點3:買賣而未有獲利,是否該當內線交易行為?/15-40   爭點4:於利多時賣出或利空時買入,為相反交易者,是否該當內線交易行為?/15-41   爭點5:知悉消息而取消原有買(賣)計畫者,是否該當內線交易行為?/15-44   爭點6:非以自己名義,為他人進行買賣者,是否該當內線交易行為?/15-45   爭點7:預定交易計畫抗辯為何?我國是否適用?/15-47   爭點8:知悉消息而「買入」公司債之行為,是否應納入禁止內線交易之規範中?/15-50   爭點9:何謂合法之消息公開方式?/15-50 (四) 與責任有關/15-51   爭點1:違反禁止內線交易規範之民事責任為何?/15-51   爭點2:違反禁止內線交易規範之刑事責任為何?/15-52 主題十六 非正常交易 (一) 與真實交易有關/16-3   爭點1: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之立法目的?/16-3   爭點2:關係企業如何適用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16-4 (二) 與虛假交易有關/16-6   爭點1: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3款之立法目的?/16-6   爭點2:與證交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之競合問題?/16-6   爭點3:與證交法第174條第1項第8款之競合問題?/16-7

原價: 400 售價: 328 現省: 72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