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簡介】 ✦本書導讀 一、我適合看這本書嗎? 本書撰寫之內容,適用於所有「證券交易法」相關考試,其中又以下列考試為主: ㈠各校考試(包含大學部、法研所) ㈡司法官、律師考試 ㈢高考三級、司特三等、調特三等、地特三等 因此,在爭點的選擇、觀念的編排以及題目的蒐集上,多是圍繞著此三類考試。不過,證交法之考試重點其實具有類似性,欲參加其他證交法考試之讀者,可以先瀏覽該考試近年考古題之考點,再對照本書收錄之爭點,進行針對性的閱讀。 二、我可以如何使用這本書? ㈠本書適合作為打底書 本書雖定位為「爭點書」,然而本質上係將證交法考試上重要的體系概念,以爭點的方式包裝,並一步步向讀者介紹,因此讀者可以放心的將本書作為打底書使用。以爭點模式來呈現,而非如同教科書的理由在於,筆者可以透過「爭點」把該章節中最重要的問題突顯出來,使得讀者可以透過「爭點」掌握「考點」;惟其他介紹性質的體系架構,在考試上仍有可能命題,閱讀時須稍加留意。 ㈡與其他書籍之搭配 1.教科書 本書之內容絕大部分皆有學說、實務見解作為支持,部分內容則搭配筆者個人淺見。考試時應以學說、實務意見為本,以個人見解進一步發展,此時筆者之意見或許可以作為參考,豐富答題素材。由於本書力求簡明,將龐雜的體系概念濃縮為爭點內容,讀者閱讀時如有疑惑,或是想進一步了解,此時可以回歸教科書尋找學者完整的說明。 2.解題書 本書為「爭點」體系書,並於每章結束都附有練習題目,包括至少一題的「詳解」、至少一題的「答題要點」,以及至少一題的「自己動手Try」。若讀者詳實完成練習,則每一章至少有三題的練習機會。若讀者想要更全面地練習證交法之所有考題,建議搭配市面上的解題書作進一步的練習,或是將解題書的內容與本書相對照,找出適合自己的答題深度! ✦核心特色 證之道,真想讀?爭有Way,真好讀! 向楊老師與吉霸老師聯手推出的曠世鉅作《證券交易法爭有Way》終於在廣大讀者們的千呼萬喚下改版啦~ 爭點?體系?通通有! 申論?解題?全都要! 一試?法條?不能少! ✧爭點 以問句形式拋磚引玉,引導讀者獨立思考,進而培養考生的問題意識! ✧體系 不同於一般結構鬆散的爭點整理書,本書以體系為主軸、爭點為核心,見樹又見林! ✧申論、解題 輸入了豐富的爭點與體系知識,當然也要練習如何寫題輸出!每個章節至少1題的完整示範,加上至少2題的例題練習,教你運用所學,化輸入為輸出! ✧一試、法條 必讀法條去蕪存菁,必背表格化繁為簡,《附錄:一試爭好讀》助你迎戰考場Boss,通關國考Online,迎接Whole New Life! ✦必買原因 「爭點」只欠這一味,國考上榜 on the way! 想要打好基礎的初學者、本科為非法律系之考生 想要強化基礎的勇者、本科為法律系之考生 想要爭點、體系、解題一步到way的一本書主義者 想要報考司律、法研所、高考三級、各類特考三等的你 千萬別錯過《證券交易法爭有Way》! 透過本書的「問答式爭點+體系」強化基礎,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架構 善用「Tips」與「作者馬後炮」掌握較容易出成考題的重要概念 搭配「題目練習」與「自己動手try」輔佐學習、融會貫通 利用「研深爭點」培養深層思考能力、挑戰自我 就讓《證券交易法爭有Way》助你越讀越對way吧~ 【目錄】 讀者一定要知道的本書特色 1 作者不負責任的證交法學習指南 5 作者超貼心的相關法規、機構整理 7 Chapter 1 證交法之基本概念 爭點1-1 證交法之立法目的為何? 1-3 一、保障投資人:主要目的 二、發展國民經濟:次要目的 爭點1-2 證交法之規範對象、範圍為何?證交法與公司法之關係? 1-4 一、證交法之主要規範對象 二、證交法之規範範圍 三、學者評析 爭點1-3 公開原則是什麼?證交法之規範藍圖? 1-6 一、公開原則 二、證交法之規範藍圖 爭點1-4 現行法有價證券之範圍? 1-8 一、傳統民商法上之有價證券 二、證交法上之有價證券 延深爭點 台灣存託憑證(TDR)是我國的有價證券嗎? 1-14 爭點1-5 投資契約算是有價證券嗎?現行法之規範有何缺失? 1-16 一、投資契約之意義與現行法地位 二、參考美國法下之Howey Test 三、學者評析 Chapter 2 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與私募 爭點2-1 證券市場的基本架構為何? 2-3 一、發行市場(Primary Market) 二、流通市場(Secondary Market) 三、綜合比較 爭點2-2 證交法上的「募集」、「發行」意義為何?可否包含「再次發行」? 2-5 一、募集 二、發行 三、再次發行(又稱「老股承銷」) 四、學者評析 五、綜合比較 爭點2-3 現行有價證券之審查原則為何?證交法第22條「申報生效」有哪三種情形? 2-13 一、現行有價證券募集、發行之審查原則 二、須向主管機關申報生效之三種情形 爭點2-4 私募之基本概念為何?私募之對象與應行程序為何? 2-17 一、私募之基本概念 二、私募之對象與配套 三、私募之應行程序 四、學者評析 爭點2-5 私募得否對不特定人為之?私募之股份可以隨意轉讓嗎? 2-24 一、私募一般性廣告之禁止 二、私募股份轉讓之禁止 爭點2-6 為何公發公司發行新股需要強制股權分散?股權強制分散之政策有何批評? 2-29 一、強制股權分散之基本概念 二、強制股權分散之檢討 Chapter 3 有價證券之買賣 爭點3-1 證券流通市場可分為哪些?創櫃版又是什麼? 3-3 一、公發公司與交易市場 二、證券流通市場之起源 三、我國證券流通市場之發展 四、集中交易市場 五、店頭市場 六、創櫃板之基本概念 爭點3-2 有價證券上市櫃應經哪些流程?主管機關有何監管手段? 3-6 一、集中交易市場 二、店頭市場 爭點3-3 何謂場外交易禁止?有何值得檢討之處? 3-9 一、場外交易禁止 二、違反之效果 三、允許之例外 四、學者評析 爭點3-4 證券商有哪些類型?分別在證券市場上扮演什麼角色? 3-13 一、證券承銷商 二、證券自營商 三、證券經紀商 Chapter 4 公司治理與內部人持股 爭點4-1 現行上市櫃公司之治理模式為何?我國目前又存有哪幾種治理模式? 4-3 一、前言 二、我國之設置現況與現存之三種治理模式 爭點4-2 獨立董事之設置目的與權責為何?獨立董事不獨立會當然解任嗎? 4-6 一、獨立董事之概念 二、獨立董事不獨立會當然解任嗎? 爭點4-3 審計委員會之設置目的為何?有哪些重要規定?學者之評析為何? 4-11 一、審計委員會之概念 二、審計委員會之職權 三、增訂證交法第14條之5第3項 四、學者評析 爭點4-4 個別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之權限是否競合?雙胞股東會問題如何解決? 4-18 一、問題意識 二、權限重疊誰優先──以雙胞股東會為例 延深爭點 新法下董事代表訴訟有何問題? 4-24 爭點4-5 薪酬委員會之設置目的為何?對我國薪酬決定有何影響? 4-26 一、薪酬委員會之概念 二、我國薪酬法制之變革 三、學者評析 爭點4-6 為什麼要求董監有最低持股比率?未達到時應如何處理? 4-31 一、前言 二、董監最低持股要求 三、未達要求時之處理 四、學者評析 爭點4-7 為什麼要限制內部人、大股東持股轉讓?其持股又受到如何之管制? 4-34 一、前言 二、限制內部人、大股東持股轉讓之立法目的 三、內部人、大股東之持股限制 四、學者評析 Chapter 5 公發公司之管理 爭點5-1 證交法上對於股東會有何特別規範? 5-3 一、股東會之召集與通知 二、特定議案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 三、董監事期滿不改選之處理 四、書面或電子投票 爭點5-2 何謂委託書制度?運作上有何限制或要求? 5-8 一、委託書之概念 二、委託之態樣 三、價購委託書之禁止 四、學者評析 爭點5-3 證交法上對於公司會計與庫藏股有何特別規範? 5-15 一、公司會計之特別規定 二、公司庫藏股之特別規定 爭點5-4 法人股東代表人可否同時當選董事與監察人?違反之效果為何? 5-21 一、前言 二、擴張適用:具控制從屬關係之母子公司 三、違法同時當選董事與監察人之處理 爭點5-5 證交法淡化董監之家族色彩有何規定?董事若因解任人數不足時如何處理? 5-26 一、淡化家族色彩之規定 二、董事解任致人數不足時之處理 延深爭點 公發公司得否以臨時動議解任董事長? 5-29 Chapter 6 股份公開收購之管理 爭點6-1 關於大量取得股權之申報有哪些規定?「大同案」中對股權申報之闡釋為何? 6-3 一、大量取得股權之申報 二、企業併購法之特別規定 三、從「大同案」看企業併購法第27條與證交法第43條之1 爭點6-2 何謂公開收購?何時應採強制公開收購?現行規範是否違憲? 6-8 一、公開收購 二、強制公開收購 三、強制公開收購授權子法規定是否違憲?──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 爭點6-3 公開收購有何其他重要規定? 6-13 一、向主管機關申報、公告並提出收購能力證明 二、不利條件變更禁止 三、他途收購禁止 四、損害賠償 五、審議委員會與強化資訊揭露 六、隨時撤銷應賣 七、收購數量不足或超過預定數量之處理 八、例外停止公開收購 九、持股過半之股東會召集權限 Chapter 7 公開原則與其民事責任 爭點7-1 證交法第20條第1項證券詐欺之適用範圍為何?責任要件為何? 7-3 一、前言 二、規範目的 三、適用範圍 四、責任性質 五、責任要件 爭點7-2 何謂公開說明書?哪些常見的文件屬之?誰有義務提出或交付? 7-14 一、規範目的 二、常見之說明書與應提出之情形 三、公開說明書之交付與責任要件 爭點7-3 證交法第32條公開說明書不實之適用範圍為何?責任要件為何? 7-18 一、規範目的 二、責任要件 爭點7-4 何謂財務預測?若內容錯誤有何責任? 7-26 一、財務預測(forward-looking statement)之內涵 二、財務預測可能之責任 三、不實之財務預測是否具有重大性而屬主要內容? 四、財務預測之更正與更新 爭點7-5 何謂財務報告?哪些文件應繼續公開? 7-29 一、繼續公開之內涵 二、公司於運作過程中應繼續公開之文件 爭點7-6 證交法第20條第2項、第20條之1資訊不實之客觀要件為何?主觀要件為何? 7-32 一、前言 二、規範目的 三、責任性質 四、責任要件 爭點7-7 證交法第20條之1資訊不實之責任主體為何?請求權人為何? 7-37 一、責任主體與責任類型 二、請求權人 爭點7-8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損害賠償有哪些計算方式?如遲未出售是否與有過失? 7-41 一、前言 二、損害賠償之計算 三、出售時機與投資人與有過失? 延深爭點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損失因果關係如何認定? 7-45 延深爭點 公開原則之民事責任──是否競合?如何競合? 7-49 延深爭點 證交法第20條之1與第32條責任有何差別?立法上是否妥適? 7-53 Chapter 8 短線交易之規範 爭點8-1 短線交易之規範目的為何?關於內線交易之防止有何規範? 8-3 一、短線交易之規範目的 二、證交法上防堵內線交易之規定 爭點8-2 短線交易之主體、標的為何?何謂短線交易之取得、賣出? 8-5 一、短線交易之主體 二、短線交易之標的 三、短線交易之行為態樣 四、短線交易歸入權之行使 延深爭點 對於大股東與其受益所有人應如何行使短線交易之歸入權? 8-11 爭點8-3 短線交易之具體歸入金額應如何計算? 8-13 一、短線交易之計算原則 二、考試常考變體 Chapter 9 內線交易之規範 爭點9-1 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為何?比較法上之發展脈絡為何? 9-3 一、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 二、比較法上之發展脈絡 三、我國內線交易之保護法益 爭點9-2 要件一:內線交易之責任主體為何? 9-10 一、該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依公司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受指定代表行使職務之自然人(證交§157-1Ⅰ①) 二、持有該公司之股份超過10%之股東(證交§157-1Ⅰ②) 三、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證交§157-1Ⅰ③) 四、喪失前三款身分後,未滿6個月者(證交§157-1Ⅰ④) 五、從前四款所列之人獲悉消息之人(證交§157-1Ⅰ⑤) 六、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利用他人名義持有者(證交157-1Ⅶ) 延深爭點 法人或公開收購人可否構成內線交易? 9-20 爭點9-3 要件二:內線交易之規範客體為何? 要件三:內線交易之行為態樣為何? 9-23 一、要件二:交易客體 二、要件三:行為態樣 爭點9-4 要件四:何謂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 9-26 一、重大消息 二、學者評析 延深爭點 影子交易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9-29 爭點9-5 要件五:禁止交易之時點如何認定? 9-30 一、前言 二、消息明確 三、消息公開 爭點9-6 要件六:內線交易之防止是否要求因果關係?非相對應買賣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9-37 一、前言 二、主要爭論:「得知消息」與「進行交易」之間是否應具備因果關係? 三、預定交易計畫抗辯之引入? 四、非相對應買賣是否構成內線交易? 爭點9-7 內線交易之請求權人為何?因果關係如何證明?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9-41 一、責任主體 二、請求權人 三、交易因果關係 四、損害賠償 Chapter 10 操縱市場之責任 爭點10-1 違約交割行為該處罰嗎?實務見解如何限縮解釋? 10-3 一、要件 二、學者評析 爭點10-2 相對委託與沖洗買賣的異同? 10-6 一、相對委託(matched orders) 二、沖洗買賣(wash sale) 三、相對委託與沖洗買賣的差異 爭點10-3 連續買賣有何要件?有無免責抗辯? 10-11 一、主觀要件 二、客觀要件 三、可能之抗辯 爭點10-4 公布不實財務預測,算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嗎? 10-17 一、主觀要件 二、客觀要件 三、財務預測等軟性資訊如有不實,是否成立本罪? 爭點10-5 操縱市場的概括條款應如何適用? 10-21 一、操縱市場的概括條款 二、實務見解的限縮解釋 Chapter 11 證交法上之刑事責任 爭點11-1 違反初次公開與繼續公開之刑事責任為何? 11-3 一、公開說明書不實 二、證券詐欺 三、資訊不實 爭點11-2 違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刑事責任為何? 11-9 一、內線交易 二、操縱市場 爭點11-3 掏空公司資產之刑事責任為何?與公司法之適用如何調和? 11-15 一、前言 二、非常規交易罪 三、特別背信罪 四、競合 Chapter 12 投保中心 爭點12-1 投保中心為投資人遂行訴訟之依據為何?得進行何種類型之訴訟? 12-3 一、當事人適格 二、裁判費之減免 三、投保中心得進行之訴訟類型 爭點12-2 投保中心訴訟的改革方向為何?學者有何建議? 12-8 一、前言 二、我國與美國之團體訴訟差別 三、學者評析 附錄:一試爭好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