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文化冷戰: 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電影與文化冷戰》探索了在冷戰政治高峰時期,新興獨立國家和殖民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和競爭,如何形塑了二戰後的亞洲電影。李尚埈在對亞洲電影文化和產業的分析中,同時採用了全球和區域取向的研究方法。亞洲地區的新經濟格局和早期電影創業家間共通的戰後經驗,受到冷戰政治、美國文化外交,以及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期間更加旺盛的文化流動所影響。作者詳細審視此混亂時期的文化現實,並根據冷戰時期因「不結盟」運動的影不斷擴大而形成、破裂和重建的國際關係,在此脈絡下全面重建亞洲電影史。
作者闡述了當時東亞和東南亞電影界高層、創意人員、政策制定者及學者力求將他們受好萊塢啟發的體系產業化,進而擴大市場,並提高其文化產品的競爭力。為此,他們成立了亞洲電影製片人聯盟,共同主辦亞洲影展,並聯合製作電影。《電影與文化冷戰》闡明,亞洲戰後最初密集形成的電影製片人網絡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冷戰文化政治的結果和美國霸權的產物。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等眾多城市舉辦的亞洲影展,是冷戰期間電影人才一年一度的展示場合,而中央情報局也藉此機會,建立並維持美國與亞洲之間在文化、政治和制度各方面的聯繫。《電影與文化冷戰》以躍然紙上的筆觸,高度還原了這段幾乎被遺忘的亞洲劇院和電影產業史。
學界推薦
王萬睿|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王潔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施茗懷(Evelyn Shih)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助理教授
孫松榮|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柏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謝欣芩|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導讀|地緣政治的微觀與感官/楊子樵
《電影與文化冷戰》中文版作者序
致謝
縮寫詞
前言|文化冷戰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誕生
第一部分:第一個網絡
第一章∣亞洲基金會的電影計畫
第二章∣FPA、美國宣傳和戰後日本電影
第三章∣奧斯卡光臨亞洲!
第四章∣建立反共製片人聯盟
第五章∣將亞洲電影推向世界
第二部分:第二個網絡
第六章∣發展型國家製片廠的興衰
第七章∣香港、好萊塢與網絡的終結
結 語|從亞洲到亞太
附錄一|延伸閱讀推薦書目
附錄二|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若沒有電影幫助我們看見台灣,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從類型到風格,從台語電影到國語電影,從李行到蔡明亮,
洪國鈞讓我們從電影中看見台灣,看盡台灣的過去,看向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國族電影是什麼?少了自己的電影,台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以「國族」的概念去架構或產出台灣電影史的故事是否恰當?
如果「國族」這概念曾經有效幫助美國以外的電影抵禦好萊塢的支配,
在當今跨國性主導一切的全球化時代,是否仍然有效?
洪國鈞的《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深入梳理台灣紛亂歷史下國族與電影的關係,以細究「國族性」的框架。這座島嶼受到源於內部與外部的多重壓力,使得台灣成為生氣蓬勃又動盪不安的力場,這些壓力包括日本殖民遺緒、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各種本土主義運動與「中國」間的糾結,以及近幾年的全球化挑戰。以上壓力凸顯出台灣電影的歷史――包括形式的再現、映演和觀賞背景、類型的多元發展和風格的探索――正是台灣電影的「國族想像」持續更迭變動而造成的歷史,這樣的歷史特徵形塑了台灣電影,同時也受到台灣電影的挑戰。
洪國鈞堅持歷史的嚴謹與理論的彈性,將「國族」置於歷史、政治、文化脈絡,以及建構此概念的論述脈絡之中。他爬梳電影、文字紀錄、史籍檔案來回顧台灣電影歷史本身,並以歷史書寫的眼光重新檢視,仔細探究影像或其他文本如何作為論述和電影的問題意識,帶領我們穿越「國族」領域的討論。
《國族音影:書寫台灣.電影史》一書提出,電影在處理國族問題上的掙扎,是否反映出大眾對於國族的態度轉變?電影是否預期到這些改變而作為身先士卒的領頭羊?抑或電影中的處理,其實牴觸一般大眾的想法,顯示出構築台灣身分的方式並不止一種?改變的發生是否會帶來轉折,若有,又是怎麼樣的轉折?當多重的殖民歷史、國際政治與台灣電影的歷史緊密交織,我們如何在國族性受到政治性干涉與維持的同時,將其作為批判框架,對跨國性影響下的台灣「國族」電影歷史提出更有效的省思?本書將討論國族性在跨國性辯證下的歷史書寫方法,以及有關此辯證的台灣電影形式轉變的特異歷史。
【目錄】
推薦序 更深入理解台灣電影的途徑╱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 陳斌全
謝辭
導論 台灣電影與缺席的歷史學
第一部 類型
第一章 殖民與後殖民的考掘:戰前台灣,以及「國家」出現前的紛雜文本
第二章 類型與國族的糾葛:台語電影二十年,1949~1970
第三章 行者影跡:健康寫實主義、文藝政策與李行,1964~1980
過場 侯孝賢之前的侯孝賢:過渡時期的電影美學,1980~1982
第二部 風格
第四章 回首來時路:台灣新電影的興衰,1982~1986
第五章 前往島嶼的單程票:王童作品中的回顧式電影敘事
第六章 無所╱不在:蔡明亮台北三部曲的後殖民城市
後記 後國族時代的電影
平裝版後記 未曾消散的歷史:何謂國族?
立即查看
慾望莊園(重溫優雅愛慾和古典頹廢經典小說,英倫唯美電影/獲獎電視劇之原著神作)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絕美的莊園,消逝的純真
成功、情愛、名利……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與二十世紀的頹廢優雅再次相遇
從經典文學探問何謂生命的自由
二十世紀百大小說|作家生涯代表作|影集電影經典原作
英國現代主義,一流敘事大師──伊夫林‧沃,生涯暢銷代表作
英國八○年代膾炙人口、迷你影集《故園風雨後》(夢斷白莊)、
《珍愛來臨》導演茱利安.賈洛執導之電影《慾望莊園》暢銷原著小說 踏入慾望莊園,窺探二戰前夕英國名流貴族的上層生活。
擁有權勢、財富、美貌的人們,徘徊在慾望與信仰之間,失去快樂。
難道唯有信仰才能獲救贖?選擇不信才能得到自由?
原文書名《慾望莊園:查爾斯.萊德上尉的敬神與瀆神回憶錄》,從副題即能知悉,這是有關主角查爾斯‧萊德回望人生前半段的懺情錄。描述一戰後的英國貴族、天主教、牛津大學校園、異性/同性情愛等議題,出版後旋即成為作者最暢銷代表作,也因電視劇/電影改編而廣為人知、迴響不斷,名列經典文學小說。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戰後、二戰前這二十年間。男主角查爾斯.萊德和賽巴斯提安.佛萊在牛津大學相識。出身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查爾斯,個性拘謹卻嚮往隨性自由的生活;賽巴斯提安則出身於傳統英國貴族世家,天性浪漫不畏世俗禮教。兩人相交,為喜愛藝術、欲成為畫家的查爾斯打開了一扇通往上流社會的門扉,使他得以造訪布萊茲赫德莊園,進而認識賽巴斯提安的親友,包括其母親佛萊夫人和妹妹茱莉亞等人。朝夕相處中,查爾斯漸漸發現自己為賽巴斯提安所吸引,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升溫而變得微妙曖昧。但這樣的相處,讓保守的佛萊夫人表示不再歡迎查爾斯的來訪,兩人也斷了聯繫。
多年後,查爾斯如願成為了成功的畫家,結婚育有兩子的他,仍對年少時在布萊茲赫德莊園的記憶有所憧憬,在一趟旅途中遇見了正與丈夫分居的茱莉亞,當年未萌發的激情一點即燃,兩人立即陷入愛河。這回雖然沒有佛萊夫人的阻撓,然而在世俗道德和宗教教條約束下的兩人,能何去何從?正逢茱莉亞的父親瑪奇梅因侯爵因病回到故莊,打算在病危時急召家人回來見他最後一面……
【目錄】
前言
序幕:重返布萊茲赫德莊園
第一部:我也在阿爾卡迪亞
一、遇見賽巴斯提安‧佛萊特◆以及安東尼‧布蘭屈◆初訪布萊茲赫德莊園
二、賈斯伯堂哥的嚴重告誡◆抵抗迷人魅力的警告◆牛津的星期天早晨
三、父親在家◆茱莉亞‧佛萊特小姐
四、賽巴斯提安在家◆瑪奇梅因侯爵在國外
五、牛津的秋天◆與雷克斯‧莫特崔恩共進晚餐,和博伊‧穆開斯特共嚐睡前點心◆山姆葛拉斯先生◆瑪奇梅因侯爵夫人在家◆賽巴斯提安與全世界為敵
第二部:荒廢的布萊茲赫德莊園
一、山姆葛拉斯先生露出真面目◆我離開布萊茲赫德莊園◆雷克斯露出真面目
二、茱莉亞與雷克斯
三、穆開斯特與我捍衛家園◆賽巴斯提安在國外◆我離開瑪奇梅因公館
第三部:輕拉一線
一、暴風雨的孤兒
二、私人視角◆雷克斯‧莫特崔恩在家
三、噴泉
四、賽巴斯提安與全世界為敵
五、瑪奇梅因侯爵在家◆在中國式客廳過世◆顯露目的
尾聲:重返布萊茲赫德莊園
屬於上個世紀的優雅愛慾──閱讀《慾望莊園》 但唐謨
伊夫林‧沃 大事年表
立即查看
微電影行銷養成術:影音剪輯實作攻略 × 社群媒體行銷(第二版)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