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6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國際金融:理論政策與實務 +作者:林烱垚著 +年份:2016 年1 版 +ISBN:9789863630203 +書號:FI0159 +規格:16開/平裝/單色 +頁數:552 +出版商:滄海 《國際金融----理論政策與實務 》包含金融(Finance)、中央銀行(Central,Bank)加上國際化(Globalization)。分析這三項專業領域,那麼金融可以指的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財務經濟、投資管理、公共財政、個人理財、財務行為學、數學與統計等量化財務技術,財務工程和實驗性金融。 其次,中央銀行的專業領域,我們要學的是:中央銀行的組織架構、功能、角色、目的和使命,其次是討論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和政策方向,如何評估中央銀行實行政策的效能和效率,以及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另外一個重點是了解國際貨幣制度,包括貨幣功能和貨幣交易中介角色,國際貨幣制度歷史沿革,從銀本位、金銀雙本位、傳統金本位、美元與黃金並行(布里敦制度),固定匯率制度、管理固定匯率制度、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每一個國家採用何種國際貨幣制度,涉及這個國家發行國幣的成本和利益,以及自主性、獨立性和運作控制程度。 第三個領域是國際化,國際化的領域是非常廣,國際化的發展和整合涉及到政治、金融、經濟、文化、社會、教育、勞工、軍事、環保和生態能源等議題。有些國家政府和國際社會運動組織是反對國際化的同化,他們國際化帶給這些國家的衝擊是弊端大於利益,甚至對小國而言,犧牲了公平正義原則。例如近年來國際社會討論許多國際化利益衝突問題,它們包括: 氣候變遷、排放汙染和氣候公平正義、經濟不平等、所得分配不公平、貿易障礙和保護主義、強制性移民、人權問題,黑市或地下金融交易、國際投資糾紛、國際犯罪、競相排放汙染、發展中援助、國際勞工事務、西方化與語言壟斷致文化滅絕、世界戰爭等,這些國際化問題均與國際金融政策有關,因此,每一個國家都應重視與面對國際金融議題。 本書共分六篇二十章,內容涵蓋金融的邏輯; 利率與資產評價; 國際匯率制度; 匯率與信用商品; 中央銀行的角色、地位和功能; 貨幣政策與政策評估; 長短期利率決定; 風險管理與金融衍生性商品的運用; 國際收支平衡體系和制度; 開放經濟下,貨幣、財政和國際收支平衡政策管理; 固定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干預匯市與實施平穩化戰略; 分析不同資本移動程度,不同匯率制度和不同經濟政策交叉出九種情境策略分析; 考量勞動市場和物價達成均衡時,分析總合供給與總合需求均衡條件; 國際金融組織與合作。 目錄 第1篇 國際金融的邏輯 第1章 國際金融的世界 第2章 貨幣崛起與金融危機 第3章 金融的邏輯 第2篇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與均衡利率 第4章 利率期限結構與風險結構 第5章 中央銀行與銀行體系如何創造貨幣 第6章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第7章 貨幣市場金融工具 第3篇 利率、信用與匯率風險管理 第8章 國際收支平衡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第9章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的決定 第10章 利率與信用風險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應用 第11章 外匯風險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應用 第4篇 均衡匯率模型 第12章 進出口價格彈性與所得支出決定匯率 第13章 貨幣與資產組合決定匯率 第5篇 開放經濟下經濟政策動態均衡 第14章 開放經濟的貨幣、財政與國際收支均衡模型 第15章 固定匯率制度下經濟政策動態均衡 第16章 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政策動態均衡 第17章 國際金融環境經濟政策定向分析 第18章 物價,實質產出與經濟政策 第6篇 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協商合作 第19章 國際貨幣制度 第20章 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協商合作 會計 經濟 國際貿易 財務 企業管理 數學 機率與統計 資訊與資工 工業工程 社會與心理 醫務管理 物理 化學與化工 電子與電機 機械工程 航空工程 土木工程 環境工程 生命科學 護理 休閒觀光與餐飲 化妝品科學 其他 帳號 密碼 驗證碼 忘記密碼 | 註冊登入訂閱 / 取消滄海電子報 尊重智慧財產權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用正版教科書 預防詐騙公告 滄海桌布下載 傳真訂購單 165全民防詐騙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主要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其他相關條約與習慣法,說明國際海洋法的架構及基本規定。本書說明涉及沿海國的管轄海域及公海,以及下列各問題:國際海峽、島嶼、船舶及其他人工構造物、海洋軍事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技術移轉、漁業、海洋環境污染、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爭端解決,臺灣對於國際海洋法的實踐。 【目錄】 修訂三版序 i 序 v 第一章 緒 論 1 壹、國際海洋法的意義 3 貳、國際海洋法的法源 4 參、國際海洋法的編纂 7 第二章 海域空間的系統關係 9 第三章 基 線 13 壹、概說 15 貳、正常基線 16 參、直線基線 17 肆、特殊地形的基線 19 伍、基線的劃定 22 第四章 內 水 23 第五章 領 海 27 壹、概說 29 貳、領海的範圍 30 參、沿海國對於領海的權利義務 32 肆、領海的無害通過 34 第六章 鄰近區 39 第七章 大陸架 43 壹、概說 45 貳、大陸架的意義 46 參、大陸架的外界線與分界線 48 肆、沿海國對於大陸架的權利義務 50 伍、大陸架礦藏的共同開發 52 陸、第三國在沿海國大陸架中的權利義務 53 第八章 專屬經濟區 55 壹、概說 57 貳、專屬經濟區的意義 58 參、沿海國對於專屬經濟區的權利義務 59 肆、第三國在沿海國專屬經濟區中的權利義務 61 伍、有關專屬經濟區的特殊問題 62 第九章 群島國的管轄海域 65 壹、概說 67 貳、群島國的意義 68 參、群島基線 69 肆、群島國的內水與管轄海域 70 伍、群島海道通過 72 陸、群島水域及領海的無害通過 75 第十章 公 海 77 壹、概說 79 貳、公海自由原則 81 參、公海中管轄的行使 82 第十一章 區 域 91 壹、概說 93 貳、基本原則 95 參、國際海底管理局 97 肆、區域礦藏的開發 101 第十二章 島 嶼 105 壹、概說 107 貳、島嶼的意義 108 參、島嶼的管轄海域 109 肆、島嶼在劃定管轄海域分界線方面的影響 111 第十三章 船 舶 113 壹、概說 115 貳、船舶的意義與種類 116 參、船舶國籍 117 肆、船旗國的權利義務 119 伍、船舶在各種海域中的地位 123 陸、軍艦的法律地位 125 第十四章 人工島、設施及結構 127 壹、概說 129 貳、人工島、設施及結構的意義與性質 130 參、人工島、設施及結構的管轄 131 第十五章 航 行 135 壹、概說 137 貳、國際海峽 138 第十六章 漁 業 147 壹、概說 149 貳、漁業管理的意義及原則 151 參、內水、領海、群島水域及大陸架的漁業管理 154 肆、專屬經濟區的漁業管理 155 伍、公海的漁業管理 157 陸、特殊漁業資源的管理 160 柒、漁業管理的國際合作 162 捌、實體在漁業管理法制中的地位 164 第十七章 海洋軍事使用 173 壹、概說 175 貳、一些有關海洋軍事使用的基本原則 176 參、內水、群島水域及領海的軍事使用 178 肆、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的軍事使用 179 伍、公海的軍事使用 180 第十八章 海洋科學研究 181 壹、概說 183 貳、海洋科學研究的意義 184 參、與海洋科學研究相關的基本原則 185 肆、沿海國管轄海域中的海洋科學研究 187 伍、在公海中的海洋科學研究 191 陸、使用於海洋科學研究的設施、裝置與船舶 192 柒、從公空或太空對於沿海國管轄海域從事科學研究的問題 193 第十九章 海洋環境污染防治 195 壹、概說 197 貳、海洋環境污染的意義及類型 198 參、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 200 肆、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立法 203 伍、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執法 207 陸、海洋環境污染防治的管轄 209 柒、海洋環境污染所生損害的責任 215 第二十章 海域執法 217 壹、概說 219 貳、內水及群島水域的海域執法 220 參、領海的海域執法 222 肆、鄰近區的海域執法 223 伍、專屬經濟區的海域執法 224 陸、大陸架的海域執法 225 柒、公海的海域執法 226 第二十一章 海洋技術移轉 229 壹、概說 231 貳、海洋技術移轉的意義 232 參、各國有關海洋技術移轉的義務 234 肆、國際海底管理局有關海洋技術移轉的義務 236 伍、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在海洋技術移轉方面的功能 237 陸、國家及區域海洋科學及技術研究中心 238 第二十二章 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 239 壹、概說 241 貳、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的意義 242 參、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在他國管轄海域中的特殊地位 243 肆、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在區域制度中的特殊地位 245 伍、內陸國及地理不利國在海洋科學研究及技術移轉方面的特殊地位 246 陸、內陸國的過境權 247 第二十三章 爭端解決 249 壹、概說 251 貳、基本原則 252 參、解決爭端的強制程序 254 肆、區域爭端的解決 259 伍、國際海洋法法院、仲裁法庭、特別仲裁法庭及調解委員會的組成 261 第二十四章 臺灣對於國際海洋法的實踐 263 壹、概說 265 貳、臺灣的實體身分 266 參、基線 269 肆、領海 271 伍、鄰近區 274 陸、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 276 柒、暫定執法線與護漁南界線 281 捌、東海大陸架爭議 282 玖、歷史性水域 284 拾、南海海域設置及利用人工島、設施及結構的問題 289 拾壹、臺灣對於南海海底所為領土主張的問題 291 拾貳、外國船舶通航臺灣海峽的問題 293 拾參、臺灣與周邊國家間的暫行措施 296 拾肆、臺灣適用國際漁業條約 299 拾伍、臺灣與大陸在海域方面的關係 302 拾陸、結語 305 附 件 307 附件一:國際漁業管理組織一覽表 309 附件二:國際漁業管理安排一覽表 312 附件三: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示意圖 313 附件四:暫定執法線 314 附件五:護漁南界線 315 附件六:南海諸島位置圖 316 附件七:臺日漁業協議適用海域及特別合作海域 317 附件八:臺、澎及東沙地區限制、禁止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18 附件九:金門地區限制、禁止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19 附件十:馬祖地區限制禁止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20 附件十一:烏坵禁止、限制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21 附件十二:東碇島限制、禁止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22 附件十三:亮島禁止、限制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 323 附件十四:東引地區限制、禁止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24 附件十五:南沙(太平島)禁止、限制水域界線圖(座標系統:WGS-84) 325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適用對象 想報考海洋法科目之人,均可適用。 使用功效 1.深入淺出的說明,能使考生在短時間內吸收理解海洋法之相關概念及重點 2.本書大量的圖表說明,方便考生理解與記憶海洋法相關概念 改版差異 新增110-112年水上警察、律師二試試題及擬答。 本書特色 依據考選部所公布的律師高考第二試選試科目「海洋法」考試大綱編寫而成。針對該考試大綱中所列的各項主題,配合相關的國際條約規範,深入淺出的說明,以幫助考生在短時間內吸收理解。 本書輔以大量的圖表說明,以協助考生理解與記憶抽象且又複雜之海洋法相關概念與議題。 本書亦適用於其他國家考試及研究所考試中,涉及國際海洋法之考科或題目,例如:水上警察考試之國際海洋法、外交領事人員之國際公法部分。 【目錄】 第一章 國際海洋法概論/001 第一節 概論/001 第二節 當代國際海洋法之法源/005 第三節 國際海洋法之發展歷史/009 第二章 基線/025 第一節 基線概念之發展/025 第二節 基線之劃定方法/034 第三節 特殊地理特徵基線問題/052 第三章 內水與港口制度/077 第一節 內水/077 第二節 港口制度/083 第四章 領海/097 第一節 領海概論/097 第二節 無害通過制度/102 第三節 領海內沿海國之權利與義務/124 第五章 毗連區(鄰接區)/139 第一節 毗連區(鄰接區)概論/139 第二節 沿海國在毗連區(鄰接區)之權利/145 第六章 專屬經濟區/151 第一節 專屬經濟區概論/151 第二節 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之權利與義務/166 第三節 其他國家於沿海國專屬經濟區之權利與義務/182 第七章 大陸架(大陸礁層)/191 第一節 大陸架概論/191 第二節 大陸架之法律地位與界限/200 第三節 沿海國於大陸架之權利與義務/218 第八章 公海/227 第一節 公海概論/227 第二節 公海自由原則與其限制之基本原則/232 第三節 公海管轄權問題/245 第四節 緊追權(right of hot pursuit)/285 第九章 海域劃界/303 第一節 海域劃界概論/303 第二節 領海與毗連區劃界問題/304 第三節 大陸架與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309 第四節 海域劃界之相關國家實踐/343 第十章 國際漁業規範/351 第一節 聯合國第一屆海洋法會議有關漁業資源管轄問題/351 第二節 漁業管轄權之擴張與聯合國第三屆海洋法會議/353 第十一章 用於國際航行之海峽/385 第一節 聯合國第三屆海洋法會議前之國際海峽制度/385 第二節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國際海峽之分類/389 第三節 過境通行制度/395 第四節 過境通行制度與其他航行制度之比較/402 第十二章 群島國/405 第一節 群島與群島國/405 第二節 群島基線與群島水域/409 第十三章 內陸國與地理上不利國/421 第一節 內陸國/421 第二節 地理上不利國/429 第三節 內陸國與地理上不利國參與開發海洋資源/432 第十四章 島嶼制度/441 第十五章 區域/449 第一節 概論/449 第二節 當今國際海洋法有關區域之體制與法律原則/453 第十六章 海洋環境之保護與保全/473 第十七章 海洋科學研究與科技轉讓/497 第一節 海洋科學研究/497 第二節 海洋科技轉讓/508 第十八章 海洋國際爭端之和平解決/513 國際海洋法重要國際性法院判決/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