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711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這是一本以講論方式寫作的中國哲學簡史,也是近數十年來,學界重新改寫中國哲學史的極重要新作。 ◎2009年獲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評選為全國重要著作英譯出版。 中國哲學究竟是歷史寶藏、抑或吾人所切身感受的思想演進?中國哲學史的現代意義何在?除了修正過去以儒家思想尤其宋明理學作為中國哲學標準的狹隘性外,作者也有別於歷來學者對清學之偏重強調考據學,更著重其思想立意、發掘其與現代化思想的內在關聯,以闡明吾人思想之由來,以及和世界性現代化的連繫。 本書特色:各家都經過提鍊其思想內涵、理論立基點、思想轉折點,並條列其核心綱要,以理論架構的縱深方式呈現其思想內容。著重歷史線索與脈絡發展的呈現,並以五大層面著手梳理工作: 1. 時代起迄(When?) 2. 思想家(Who?) 3. 學說理論(What?) 4. 方法論(How?) 5. 問題意識(Why?) 本書立足於文獻基礎與出土材料,是近數十年學界重新改寫中國哲學史的極重要新作。其觀點深刻而新穎,綱領清晰,論證翔實,文字流暢。補充了孔孟間百年闕佚的儒家早期性論、老莊心靈哲學一系外的黃老道家思想;擺脫儒家本位,對墨家、法家思想意義,予以重新評價;以全新角度探索、揭櫫漢代與清代思想價值;綜論民國以來的現代新儒學。 【目錄】 自序 壹.緒論:中國哲學的特質 一、為什麼難以捉摸?—— 二、「安身立命」的中國哲學本質 貳.孔子與儒教——用禮樂教化成就人文價值 一、王道政治與禮治理想 二、攝禮歸義 三、踐仁成聖 四、眾流匯歸的孔子 .孔孟之間的儒家早期性論 一、<性自命出>重「情」的自然人性論 二、《中庸》一系心性論的形上學建構 肆.孟子挺立德性主體的心性論 一、「四端」與「性善」 二、嚴辨義利 三、擴充存養 伍.荀子挺立知性主體的自然人性與師法強調 一、自然人性與師法強調 二、強調心知 三、自然天道觀 四、後世之發揚「智性」論者 陸.老子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 一、「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二、守柔不爭的人生哲學: 三、「小國寡民」的桃花源政治理想 柒.莊子「與道冥一」的逍遙精神 一、萬物流轉,道通為一 二、「安時處順」、「隨遇而安」的人生哲學 捌.《黃帝四經》與《管子》四篇的黃老道家思想 一、稷下道家的黃老學推闡 二、《黃帝四經》的「援法入道」黃老政治思想 三、《管子》四篇「以道論法」的法哲學 玖.重實利的前期墨家哲學 一、以「兼愛」為核心思想 二、追求富利的經濟思想 三、「尚賢使能」的政治思想 四、餘音裊裊 拾.墨辯及後期墨家哲學 一、經驗取向的墨子「三表法」 二、墨家論理法則 拾壹.析名辨實的名家邏輯 一、惠施與「厤物十事」 二、公孫龍的名實論 拾貳.強調「法、勢、術」治術運用的法家思想 一、戰國時期的變法改革者 二、韓非對法家理論之集大成 拾.董仲舒「天人相應」說的漢代天人同構義理模式 一、漢初的黃老思潮與《淮南子》 二、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天人相應」說與公羊學建構 拾肆.王充力破天人之學的「疾虛妄」思想 一、王充稱為「超奇」的桓譚與《新論》 二、「疾虛妄」的王充與《論衡》 拾伍.從「名理之學」到「言意之辨」——魏晉玄學的方法論建立 一、名理之學與《人物志》 二、從「名理之學」到「言意之辨」 拾陸.「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一)——正始玄學 一、「自然」與「名教」的衝突 二、王弼「貴無」的正始玄學 拾柒.「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二)——竹林玄學 一、「禮豈為我設邪?」的阮籍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 拾捌.「名士」風流的魏晉玄學(三)——元康玄學 一、向秀與郭象的《莊子注》 二、郭象強調「獨化玄冥」的「無待」境界 拾玖.隋唐鼎盛的佛教哲學 一、印度佛教述略 二、佛教在中國 貳拾.總說宋明理學 一、理學前驅:韓愈和李翺 二、理學「理一分殊」的思想及方法論源流 三、理學的分系問題 貳拾壹.初期的理學家:周敦頤、邵雍、張載 一、周敦頤與《通書》 二、周敦頤、邵雍的圖書象數說 三、張載的「氣一元論」以及為理學奠基 貳拾貳.蔚為主流的二程洛學 一、由盛轉衰的「荊公新學」及各家 二、程顥、程頤的「理本論」思想 貳拾.朱熹集大成的理學思想 一、朱熹的理學思想 二、鵝湖之會與朱陸異同 三、朱熹與陳亮的義利王霸之辨 貳拾肆.再創理學高峰的王守仁心學體系 一、王守仁的心學體系 二、王學之分化 貳拾伍.「明清氣學」的思想新動向 一、羅欽順的「心性之辨」和「即氣即理」說 二、王廷相的「氣本論」和格致說 三、劉宗周對理學的整合與思想開新 四、黃宗羲「盈天地皆心」的「心即氣」說 五、王夫之的「天下惟器」論 貳拾陸.清代新義理學的開展 一、清初程朱權威之建立 二、「朱王之爭」與清初辨偽學之興盛 三、思想典範的過渡──陳確新理欲觀與顏元「實行」觀 貳拾柒.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一) 一、「乾嘉新義理學」對儒學現代化的推進 二、戴震的新義理學建構 三、煙硝四起的「漢宋之爭」 貳拾捌.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二) 一、乾嘉諸儒的新義理觀 二、總說「乾嘉新義理學」 貳拾玖.從「變器」到「變道」的近現代化啟蒙思潮 一、清中葉以降的經世思潮 二、維新思潮對儒學現代化的推進 三、孫文的「三民主義」建設思想 拾.民國以來的現代新儒學 一、風起雲湧的新文化運動與東西文化論戰 二、返本開新的現代新儒家 參考書目 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20世紀中國一代哲人馮友蘭畢生的經典代表作 馮友蘭親自指導翻譯並認可的唯一版本 《中國哲學簡史》是作者在1948年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邀請,在美國賓州大學講學時編寫的英文教材。他將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在有限的二十餘萬字中,融入了對中國幾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此書被譯為十多國語言,是西方各國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階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階段:莊子 第十一章 後期墨家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韓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學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學 第十七章 將漢帝國理論化的哲學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獨尊和道家的復興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禪宗:靜默的哲學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發生論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學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學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第二十八章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