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書名:研究方法概論 作者:Ruane(王修曉)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09/03/00 ISBN:9789571145853 內容簡介 本書以簡潔、生動而且平易近人的方式,邀請讀者進入社會科學的世界。作者認為,社會科學說穿了就是以科學的方式來理解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事件與現象,而教導與學習社會科學方法的價值就在於,可以讓人們輕鬆地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方法,而有條理地掌握或評估各種有關社會事件與現象的知識。身處當代資訊充斥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社會科學方法素養,而本書正是陪伴讀者理解社會科學知識如何產生的最佳指南。 作者以輕鬆活潑的筆調,深入淺出地暢談社會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並且極盡巧思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實例。本書討論的主題包括:研究倫理、研究設計、研究工具效度、資料蒐集、分析與統計等等,其中跨及相當多的社會科學領域,例如:新聞、公共管理、社工、醫護、教育、心理、輔導、社會學、人類學等等,而大量引用的實例更是貼近日常生活,例如:民意調查、戶口普查、選舉、心理測驗、藥物或醫療人體試驗、廣告行銷、電影、脫口秀等等。 本書適合作為大專社會科學研究法基礎教材、大專公民社會通識教材、高中生社會與公民補充教材、社會人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社會科學方法進修讀本、一般社會大眾公民素養讀本。 目錄 1 為什麼要學習研究方法 1.1 基於時間的認知:傳統知識 1.2 基於資歷的認知:權威知識 1.3 不太可靠的知識來源:常識和直覺 1.4 可靠的認知方式:科學 1.5 科學研究的目標 1.6 研究方法的作用:讓你成為一個批判性的讀者 2 研究倫理:如何進行研究才是正當的 2.1 無害性原則 2.2 知情權和自願原則 2.3 尊重隱私原則 2.4 避免利益衝突原則 2.5 研究倫理報告:只有真相,別無他物? 2.6 研究倫理的增強:人體試驗委員會 2.7 研究倫理的融合 3 知識有效程度的檢驗:測量效度、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3.1 測量效度 3.2 內在效度 3.3 外在效度 3.4 結論 4 測量:從抽象到具體 4.1 概念和研究過程 4.2 從理論到經驗 4.3 概念化 4.4 操作化 4.5 測量尺度(量尺) 4.6 操作定義 4.7 結論 5 閃光的都是金子嗎?測量的評估 5.1 表面效度 5.2 內容效度 5.3 效標效度 5.4 建構效度 5.5 信度檢驗 5.6 再測信度 5.7 複本信度 5.8 折半技術 5.9 雜訊和偏誤 5.10 結論 6 由此及彼:因果分析 6.1 因果模型:通則式解釋和個殊式解釋 6.2 因果關係的先決條件 6.3 因果分析與研究設計 6.4 因果分析和調查研究 6.5 因果關係和田野研究 6.6 結論 7 研究設計 7.1 時機決定一切 7.2 橫剖研究設計 7.3 縱貫研究設計 7.4 分析單位 7.5 結論 8 抽樣:以少數反映整體 8.1 抽樣代表性的障礙 8.2 樣本代表性:隨機抽樣 8.3 非概率抽樣技術 8.4 抽樣誤差的估計 8.5 結論:對於抽樣議題的抽樣介紹 9 問卷調查:我們的好奇本性 9.1 措辭和用語 9.2 問題的結構:封閉式和開放式 9.3 問卷的總體佈局 9.4 前測 9.5 開卷的回收:郵寄問卷的特殊挑戰 9.6 網路調查 9.7 結論 10 訪談 10.1 對話交流 10.2 無結構訪談指南的設計 10.3 訪談手冊 10.4 敏感話題 10.5 電話訪談 10.6 越多越好:焦點團體座談 10.7 訪談員的培訓 10.8 訪談工具 10.9 結語 11 在觀察中學習:田野研究 11.1 首要之務:研究地點的選擇 11.2 田野研究的任務 11.3 非正式訪談 11.4 筆記 11.5 資料整理歸檔 11.6 田野研究的效度 12 資料整理:描述統計 12.1 複習基本原理 12.2 量化資料整理 12.3 總結描述 12.4 統計圖表 12.5 SPSS(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 13 超越描述統計:推論統計 13.1 常態曲線 13.2 重複抽樣 13.3 抽樣分佈 13.4 彙總 13.5 幾個具體的例子 13.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