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
ISBN13:9789864632473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孟繼洛 主編;孟繼洛;傅兆章;許源泉;黃聖芳;李炳寅;翁豐在;黃錦鐘;林守儀;林瑞璋;林維新;馮展華;胡毓忠;楊錫杭 編著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2.4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16/06/01
中國圖書分類:機械工廠
內容簡介
本書係由各大學、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資深具有多年教學製造相關課程經驗教師,並依專長分工撰寫,再經整合整理使一致化而完成。由於產品眾多,編輯係以基礎之製造方法為始,再繼續根據工業發展,給以自動化及精密化內容說明,內容介紹各種加工技術及相關基本原理、應用方法,並闡述了基本概念及加工技術的特殊方法。配合圖表豐富與本文對照,易讀易懂。適合私大、科大之機械相關科系必修「機械製造」課程之學生研讀或從事機械製造相關產業人員參考。
本書特色
1.本書簡明扼要的闡述,加工技術相關基本原理及應用方法。
2.各章節劃分清晰,研讀容易,附加習題引導內容重點。
3.配合豐富圖表與本文對照,易讀易懂。
4.本書係以基礎之製造方法為始,再繼續根據工業發展,給以自動化及精密化內容,以期在修習後能適應業界需求。
目錄
第1章 概 論
1-1 機械製造的意義
1-2 機械製造的發展
1-3 製造自動化的演進
1-4 製造的系統
1-5 基本製造方法
1-6 產品發展的趨勢
1-7 機械製造未來的發展
1-7-1 在材料選用上
1-7-2 在方法的選擇上
1-7-3 在製造技術的觀念上
習 題
第2章 鑄造工程
2-1 簡 介
2-1-1 鑄造的定義
2-1-2 鑄造工程內容
2-1-3 鑄造廠設備
2-1-4 鑄造廠應用材料
2-2 鑄造金屬的性質
2-2-1 金屬凝固組織
2-2-2 鑄造性
2-3 砂模鑄造
2-3-1 鑄砂
2-3-2 砂模種類
2-3-3 砂模基本組成
2-4 特殊鑄造法
2-4-1 精密鑄造法
2-4-2 離心鑄造法
2-4-3 壓鑄法
2-4-4 永久模鑄造法
2-4-5 低壓鑄造法
2-4-6 消失模鑄造法
2-4-7 其他特殊鑄造法
2-4-8 鑄造方法選擇的原則
2-5 鑄造清理和檢驗
2-5-1 鑄件清理及後處理
2-5-2 鑄件熱處理
2-5-3 鑄件檢驗
2-5-4 鑄件缺陷及預防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塑性加工
3-1 塑性加工概說
3-1-1 塑性加工的意義與方法
3-1-2 塑性加工的特色與應用
3-1-3 塑性加工的基本原理
3-2 滾軋加工
3-2-1 滾軋意義與分類
3-2-2 滾軋基本原理
3-2-3 滾軋設備
3-2-4 滾軋實務
3-3 鍛造加工
3-3-1 鍛造的意義與分類
3-3-2 鍛造的製程
3-3-3 鍛造設備
3-3-4 鍛造方法與缺陷
3-4 擠伸加工
3-4-1 擠伸的意義與分類
3-4-2 擠伸的流動變形與方法
3-4-3 擠伸機具
3-4-4 擠伸製程與缺陷
3-5 抽拉加工
3-5-1 抽拉意義
3-5-2 抽拉的製程
3-5-3 抽拉機具
3-6 沖壓加工
3-6-1 沖壓加工的意義
3-6-2 沖剪加工
3-6-3 彎曲加工
3-6-4 引伸加工
3-6-5 壓縮加工
3-6-6 成形加工
3-6-7 特殊沖壓成形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接合加工
4-1 接合加工的分類
4-2 銲接的定義與分類
4-3 氣體銲接
4-4 電弧銲
4-4-1 遮蔽金屬電弧銲
4-4-2 氣體鎢極電弧銲
4-4-3 氣體金屬極電弧銲
4-4-4 包藥銲線電弧銲
4-4-5 潛弧銲
4-4-6 植釘銲法
4-4-7 電離氣電弧銲
4-5 電阻銲
4-5-1 電阻點銲法
4-5-2 電阻浮凸銲法
4-5-3 電阻縫銲法
4-5-4 端壓銲法
4-5-5 閃光銲
4-5-6 衝擊銲
4-6 固態銲接
4-6-1 摩擦銲接
4-6-2 爆炸銲接
4-6-3 超音波銲接
4-6-4 高週波銲接法
4-7 軟銲與硬銲
4-7-1 軟銲
4-7-2 硬銲
4-8 特殊銲接法
4-8-1 雷射光銲接
4-8-2 電子束銲接
4-8-3 電熔渣銲接與電熱氣銲接
4-8-4 鋁熱料銲接
4-9 黏著劑接合法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切削加工
5-1 緒 論
5-2 切削力學與能量
5-3 切屑的型態
5-3-1 連續式切屑
5-3-2 具有加積屑的連續式切屑
5-3-3 不連續式切屑
5-3-4 鋸齒形切屑
5-3-5 斷屑器
5-4 切削溫度
5-5 刀具壽命
5-5-1 刀具的基本幾何角度
5-5-2 刀具的磨耗形式
5-5-3 刀具壽命的標準
5-5-4 刀具壽命
5-6 表面粗糙度
5-7 切削劑
5-8 刀具材料
5-9 切削方法
5-9-1 車削
5-9-2 銑削加工
5-9-3 鑽削加工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非傳統與微細加工
6-1 放電加工簡介
6-1-1 放電加工基本原理
6-1-2 加工參數的選取
6-1-3 線切割放電加工機
6-1-4 微放電與陣列加工
6-1-5 多電極的加工
6-1-6 線切割放電研磨
6-1-7 放電微細加工應用實例
6-2 精密無心研磨
6-3 超音波加工
6-3-1 超音波輔助電鑄
6-3-2 電解與電鑄原理
6-3-3 電鍍實驗
6-4 超音波輔助電解
6-5 精密化學蝕刻加工實例
6-6 雷射加工與準分子雷射的應用
6-6-1 特殊結構加工方法簡述
6-6-2 雷射加工的基本操作概念
6-6-3 技術特性
6-6-4 特殊圖案加工實例
6-6-5 微細加工應用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粉末冶金
7-1 粉末冶金的特徵
7-2 粉末冶金法的製程
7-3 燒結機構
7-4 粉末冶金法的種類
7-4-1 無加壓成形法
7-4-2 高溫成形法
7-4-3 擠出成形法
7-4-4 均壓成形法
7-5 粉末冶金用模具的基本結構
7-6 粉末冶金成形機的種類與構造
7-7 壓縮成形用模具
7-8 粉末冶金成形實例
習 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表面處理
8-1 表面概說
8-1-1 表面的構成與影響
8-1-2 表面失效
8-2 表面改質概說
8-2-1 表面改質的意義與目標
8-2-2 表面改質的過程與方法
8-3 機械法
8-3-1 機械磨光
8-3-2 滾磨法
8-3-3 噴擊法
8-3-4 擠光法
8-4 化學法
8-4-1 酸洗
8-4-2 電解研磨
8-4-3 化學研磨
8-5 冶金法
8-5-1 火焰硬化法
8-5-2 高週波硬化法
8-5-3 滲碳法
8-5-4 氮化法
8-6 金屬被覆法
8-6-1 電 鍍
8-6-2 金屬噴敷
8-6-3 蒸著法
8-7 無機被覆法
8-7-l 化成覆層
8-7-2 陽極處理
8-7-3 著色處理
8-7-4 琺瑯處理
8-8 有機被覆法
8-8-1 塗 裝
8-8-2 塑膠加襯
習 題
參考資料
第9章 非金屬成形
9-1 前 言
9-2 塑膠成形
9-2-1 塑膠的優缺點
9-2-2 常用的成形法
9-3 複合材料的成形
9-3-1 FRP的特色與成形品
...
立即查看
書名:機械設計(第四版)
作者:蔡忠杓 / 光灼華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9/01/22
ISBN:9789865030117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內十一所著名大學共十六位教學及實務經驗均相當傑出之教師和一位學驗豐富的產業界副總經理,依個人專長分工合作撰寫而成,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之機械設計教科書與參考書。內容共分為五篇,第一篇為機械設計基礎,介紹機械設計之基本原理與概念,包括創意性設計、工程材料與選用、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等;第二篇為軸與傳動,介紹軸與聯軸器設計、軸承與潤滑、齒輪、傳動與定位技術等,第三篇為機械元件設計,介紹機械常用之元件如皮帶、鏈條、彈簧、離合器與制動器等之設計;第四篇為機械系統設計,特別強調公差與配合、接合設計、疲勞設計及系統可靠度等;第五篇為機械設計案例,亦為本書之另外一個特色,以兩個產業實際之設計案例,由學驗豐富的產學界學者專家共同撰寫完成,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或專題實作課程的範例,供學生在修習機械設計課程後,進行機械系統設計的實務應用與練習,有助於學習機械設計實務經驗與自信心之建立。
本書特色
1.由國內最堅強的著作團隊完成,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節依學者專家之專長分別撰寫,所提供之資料最新也最適合大專學生學習。
2.各章均附編習題,最能幫助學習者深入瞭解該章節之重點並提高學習效果。本書附編有習題解答可提供教師參考,有利於發揮教學效果。
3.附錄所編列之兩個機械設計案例均為產業實務設計實例,該兩個實例之解題均需應用到本書各章節所學習到之知識,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或專題實作課程之教學用設計案例。
4.適用於大學、科大機械相關科系三年級「機械設計(一)(二)」及三下、四上之「專題實作」或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機械設計」使用。
目錄
第一篇 機械設計基礎
第1章 緒論
1.1 設計與機械設計之意義
1.2 設計程序
1.3 創意性設計
1.4 機械設計之考慮因子
第2章 工程材料與選用
2.1 工程材料的種類
2.2 材料的機械性質
2.3 金屬強化的處理
2.4 材料規格及選用
第3章 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
3.1 平衡方程式
3.2 剪力及彎矩簡介
3.3 應力分析簡介-軸向應力、彎曲應力、剪應力
3.4 平面應力及平面應變
3.5 三維應力分析
3.6 撓度分析
3.7 靜態負載下針對延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8 靜態負載下針對脆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9 應力集中因數
第二篇 軸與傳動
第4章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
4.1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導論
4.2 撓度與扭曲
4.3 強度設計
4.4 聯軸器
4.5 臨界轉速
第5章 軸承與潤滑
5.1 軸承(bearing)
5.2 軸承的種類
5.3 軸承的標準尺寸
5.4 滾動軸承壽命(life of rolling bearing)
5.5 軸承負荷
5.6 軸承的材料
5.7 滾動軸承的材料與潤滑劑
5.8 潤滑(lubrication)
5.9 黏度
第6章 齒輪
6.1 齒輪種類簡介
6.2 齒輪幾何參數與特殊名詞定義
6.3 正齒輪及螺旋齒輪幾何計算
6.4 齒輪破壞與強度計算
6.5 齒輪精度與量測介紹
第7章 傳動與定位
7.1 概論
7.2 馬達
7.3 滾珠導螺桿
7.4 線性滑軌
7.5 位置感測器
第三篇 元件設計
第8章 皮帶及傳動
8.1 皮帶傳動的特性、分類與應用
8.2 皮帶傳動分析
8.3 V型皮帶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8.4 皮帶傳動的調整裝置
8.5 同步皮帶傳動
第9章 鏈條與鏈條傳動
9.1 鏈條功能與分類
9.2 鏈條傳動分析
9.3 鏈條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9.4 鏈條安裝與調整
第10章 彈簧
10.1 彈簧的總類及功用
10.2 螺旋彈簧
10.3 扭轉彈簧
10.4 板片彈簧
10.5 彈簧的選用方法
10.6 彈簧串聯與並聯使用之計算
第11章 離合器與制動器
11.1 前言
11.2 離合器設計
11.3 短來令塊制動器
11.4 長來令塊擴張型制動器
11.5 碟式制動器
11.6 對稱樞塊制動器
11.7 制動器之發熱量
第四篇 機械系統設計
第12章 公差與配合
12.1 精密度、誤差、偏差與公差
12.2 公差與偏差制度
12.3 公差與配合
12.4 零件之組合公差分析
12.5 組合件之公差配置
第13章 接合設計
13.1 螺紋標準和定義
13.2 傳力螺桿力學
13.3 螺紋結件
13.4 拉力接頭剛性常數(stiffness constant)
13.5 螺栓強度
13.6 拉力接頭-靜負載
13.7 螺栓預負載與鎖緊扭拒
13.8 拉力接頭-疲勞負載
13.9 承受剪力之螺栓及鉚釘接頭
13.10 偏心負載所造成螺栓及鉚釘的剪切
13.11 銲接
13.12 對頭銲接與填角銲接
13.13 承受偏心負載之銲接接頭
13.14 銲接接合處強度
13.15 鍵和銷
第14章 疲勞設計
14.1 疲勞破壞與機件壽命之關係
14.2 疲勞極限與疲勞強度
14.3 不同週期性負載之疲勞設計累積疲勞
14.4 赫茲接觸疲勞模式
第15章 系統可靠度
15.1 可靠度工程
15.2 安全係數與可靠度之關係
15.3 可靠度與材料強度之關係
15.4 系統可靠度與組成元件可靠度之關係
第五篇 機械設計案例
附錄A 設計案例一
A.1 題目分析
A.2 設計計算及元件決定
A.3 結語
附錄B 設計案例二
B.1 單軸滾珠螺桿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2 單軸線型馬達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3 案例比較檢討
立即查看
人因工程:人機境介面工適學設計 (7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人因工程:人機境介面工適學設計(第七版)
+作者:許勝雄/彭游/吳水丕等編著
+年份:2022 年7 版
+ISBN:9786269505098
+書號:IE0274
+規格:16開/平裝/雙色
+頁數:592
+出版商:滄海
「科技來自人性」或「顧客導向經營理念」之所謂「使用者中心設計」,若非空泛的行銷訴求,便須憑藉紮實有據的知識基礎予以具體構想實現。
「人因工程」又稱「工適學」,致力於產品或系統的使用者所涉及的人性因素 (即人員之物理、生理、生物力學、心理、社會以及文化等因素) 之研究與應用,俾體現易懂易學、好用好記、提升效率、確保安全、減輕疲勞、增進舒適、激發動機、衛護人性尊嚴等價值。
本書近二十五萬字,穿插圖表二百餘幅,涵蓋豐富、論述精要、結構明晰、深淺適配,可供相關執業人士作為參考書,也適合大專院校「人因工程」課程相關科目採為教科書。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人因工程/工適學概說
第二章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工程應用的人體測計
第二篇 人性因素的基礎知識
第四章 人員的感覺歷程
第五章 人員的資訊輸入與處理
第六章 人員的體力活動
第三篇 人機介面的設計問題
第七章 顯示裝置之設計
第八章 語音傳遞系統之設計
第九章 控制裝置之設計
第十章 手工具和手操作器具之設計
第十一章 作業空間與空間配置
第四篇 環境條件
第十二章 工作場所之照明
第十三章 噪音及其防制
第十四章 氣溫等大氣狀況
第十五章 震動運動與方位知覺
立即查看
藥理學(第九版)【含藥物發音QR Code】 (9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將各系統的藥物作深入淺出的介紹,條列大綱、簡明扼要整理藥物之作用機轉、藥理作用、藥物動力、副作用、用途及禁忌等,並涵蓋臨床用藥的探討與最新上市的新藥介紹,輔以精心繪製之插圖及摘要表格,詳述藥物的作用機轉,使讀者易懂且促進學習效果。
全書共16章,包括藥理學的基本原理、自泌素與其拮抗劑、精神科藥物、麻醉劑、治療疼痛的藥物、抗腫瘤藥物與免疫製劑、化學治療藥物與毒物學與藥物濫用,並介紹作用於自主神經、中樞神經、呼吸、消化、泌尿、心臟血管、內分泌和血液等系統的藥物。
書中以黑體字標示出重點內容,並精選近年考題編為自我評量,於各章章末以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下載考題與解答,讓讀者自我測驗,循序漸進地累積自我專業能力,達到事半功倍之學習效果,也方便準備應考的讀者快速複習。另外,敦聘臨床藥理專家湯念湖博士針對臨床常用藥物錄製發音,製成【藥物語音朗讀】音檔,以各章開頭的QR Code提供讀者掃描下載聽取,以期學生除能瞭解相關藥理知識外,更能與臨床實務接軌。
這本好教、易學,從第一版出版至今,受到許多學校教師選用為課程指定教科書,對於準備參加考試的讀者也是相當實用的考前複習寶典。
第九版針對全書各章藥物治療做全面性的加強與修正,除修正疏誤之處,並對各類藥物的作用與用途、副作用等作更新補充。例如:自泌素與其拮抗劑-H3、H4受體拮抗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症藥物、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藥物、非麻醉性鎮咳劑、促黏液分泌劑、充血性心衰竭治療藥物、抗心律不整藥物、高血壓的治療原則、抗感染藥物、激素類抗癌藥物、免疫抑制劑、細胞激素製劑及疫苗治療等等皆做加強修訂內容;並新增抗風濕性關節炎生物製劑之小分子免疫抑制劑、核酸藥物、促進紅血球生成素、siRNA抑制劑、體制素等藥物。
【目錄】
Chapter 01 藥理學的基本原理
1-1 藥理學緒論
1-2 藥物動力學
1-3 藥物藥效學
Chapter 02 作用於自主神經系統的藥物
2-1 自主神經系統簡介
2-2 擬交感神經藥物
2-3 交感神經抑制劑
2-4 擬副交感神經藥物
2-5 副交感神經抑制劑
2-6 骨骼肌鬆弛劑
Chapter 03 自泌素與其拮抗劑
3-1 組織胺與抗組織胺藥物
3-2 血清素與其作用藥物
3-3 血管收縮素與其作用藥物
3-4 緩動素與其作用藥物
3-5 前列腺素、白三烯素及其拮抗劑
Chapter 04 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
4-1 中樞神經系統概論
4-2 中樞神經興奮劑
4-3 鎮靜安眠藥物與酒精
4-4 抗癲癇藥物
4-5 巴金森氏症治療藥物
Chapter 05 精神科藥物
5-1 抗精神病藥物
5-2 抗憂鬱症及抗躁症藥物
5-3 抗焦慮藥物
5-4 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藥物
Chapter 06 麻醉劑
6-1 全身麻醉劑
6-2 局部麻醉劑
Chapter 07 鎮痛及抗發炎藥物
7-1 鎮痛及抗發炎藥物的基本概念
7-2 鴉片類鎮痛劑與其拮抗劑
7-3 解熱鎮痛及抗發炎藥物
7-4 痛風治療劑
7-5 偏頭痛治療藥物
Chapter 08 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8-1 氣喘治療劑
8-2 治療鼻炎的藥物
8-3 鎮咳劑
8-4 袪痰劑
Chapter 09 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
9-1 與胃酸有關疾病的治療藥物
9-2 瀉劑及腸道促泌劑
9-3 止瀉劑
9-4 鎮吐劑與催吐劑
9-5 消化劑及腸道蠕動促進劑
9-6 發炎性腸道疾病及大腸激躁症用藥
Chapter 10 作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的藥物
10-1 利尿劑
10-2 尿道抗感染劑
10-3 改變尿道酸鹼度的藥物
10-4 勃起障礙治療劑及影響子宮收縮藥物
Chapter 11 作用於心臟血管系統的藥物
11-1 心臟的生理功能
11-2 充血性心衰竭治療藥物
11-3 抗心律不整藥物
11-4 抗心絞痛藥物
11-5 抗高血壓藥物
Chapter 12 作用於血液的藥物
12-1 凝血劑
12-2 抗血栓藥物
12-3 抗貧血藥物
12-4 治療高血脂藥物
Chapter 13 作用於內分泌系統的藥物
13-1 下視丘與腦下腺體激素製劑
13-2 甲狀腺素與抗甲狀腺素藥物
13-3 副甲狀腺素與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
13-4 胰島素與降血糖藥物
13-5 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
13-6 性激素與影響生殖系統藥物
Chapter 14 抗感染藥物
14-1 抗感染藥物簡介
14-2 抗生素
14-3 抗黴菌藥物
14-4 抗結核病藥物與抗痳瘋病藥物
14-5 抗病毒藥物
14-6 抗原蟲藥物
14-6 驅蟲劑
14-7 消毒劑、抗菌劑與滅菌劑
Chapter 15 抗腫瘤藥物與免疫製劑
15-1 癌症藥物療法簡介
15-2 抗腫瘤化學藥物
15-3 癌症標靶治療藥物
15-4 癌症免疫療法
15-5 免疫抑制劑及免疫調節劑
Chapter 16 毒物學與藥物濫用
16-1 毒物學
16-2 藥物濫用
附錄
附錄一 改變糞便顏色的藥物
附錄二 改變尿液顏色的藥物
附錄三 懷孕期的藥物分類
附錄四 授乳婦女禁用和避免使用的藥物分類
附錄五 藥物與藥物交互作用
附錄六 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
附錄七 新藥發展及研發與藥物上市流程
附錄八 作用於血清素系統的藥物
附錄九 致肝傷害之藥物
附錄十 具腎傷害之藥物
參考書目
索引
立即查看
材料工程實驗與原理(修訂版)1/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材料工程實驗與原理(修訂版)
作者: 林樹均、葉均蔚、劉增豐、李勝隆
出版社:全華圖書
出版日期:2008/03/2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00元
優惠價:95折475元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材料破壞性試驗、金相試驗之技術分析、熱處理及表面硬化之實驗,再加上詳盡之材料工程原理介紹。內容精闢簡要,具有廣泛性、理論及實用、伸縮性等三大特色,十分符合大專用書,更是材料科系不可或缺之最佳教材。
本書特色
1 . 本書具備三項特色-廣泛性、理論及實用性、伸縮性,文字陳述平實易懂且不失深度,適合廣大的讀者族群。
2 . 內容包括材料破壞性試驗、金相試驗之技術分析、熱處理及表面硬化之實驗,再加上詳盡之材料工程原理介紹。
3 . 本書適合材料工程相關科系學者、業界人士及讀者研讀。
目錄
第 一 章 顯微組織之觀察及暗房技術
第 二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I)─ 硬度試驗
第 三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II)─ 拉伸試驗
第 四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III)─ 衝壓試驗
第 五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IV)─ 疲勞試驗
第 六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V)─ 扭力試驗
第 七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VI)─ 壓縮試驗
第 八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VII)─ 彎曲試驗
第 九 章 材料機械性質之測定(VIII)─ 破斷試驗
第 十 章 高溫測度與熱電偶之校正
第 十一 章 相平衡圖之製作
第 十二 章 三七黃銅之冷加工與退火
第 十三 章 鋁合金之析出硬化
第 十四 章 鋼的硬化能力
第 十五 章 鋼鐵之火花試驗
第 十六 章 粉末冶金技術
第 十七 章 金屬之電鍍
第 十八 章 鋁合金之陽極處理
第 十九 章 金屬之固化
第 二十 章 鋼之熱處理(I)─ 退火與正常化
第二十一章 鋼之熱處理(II)─ 淬火及回火
第二十二章 鋼之熱處理(III)─ 恆溫變態處理
第二十三章 鋼之滲碳處理
第二十四章 鋼之氮化處理
第二十五章 鑄鐵之熱處理
第二十六章 金屬之腐蝕
第二十七章 金屬之銲接
第二十八章 X光繞射
第二十九章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
第 三十 章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
第三十一章 非破壞檢測
立即查看
書名:工程材料試題分析(土木、建築、水利、大地)(修訂第一版)
作者:林金面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9862970508
內容簡介
本書可供土木、建築、水利及大地工程讀者使用,共分12章,內容由淺而深,圖文並茂,理論與實務兼顧,課文與歷年試題並行,章章精華,節節精采,經由本書之引導說明必能提昇讀者事半功倍之效益。
立即查看
106-112年營管、施工、工材題型整理考題解析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特色
1.完整收錄國考各次試題及詳解,加強各章節之重點整理、印證重要概念、強化學習效果。
2.由九華名師群通力製作。
3.熟悉出題型態,培養應試能力及解題技巧,一擊必中。
內容簡介
由九華名師群通力製作,加強各章節之重點整理、印證重要概念、強化學習效果,使考生熟悉出題型態,培養應試能力及解題技巧。
【目錄】
營建管理
Chapter 1 營建管理概論
Chapter 2 工程契約與相關法規
Chapter 3 工程風險、保險、糾紛
Chapter 4 進度管理
Chapter 5 成本管理
Chapter 6 品質管理
Chapter 7 施工規劃
Chapter 8 名詞解釋
Chapter 9 其他類型考題
施工法
Chapter 1 基礎開挖與擋土工程
Chapter 2 基樁工程
Chapter 3 隧道及推進工程
Chapter 4 道路工程
Chapter 5 橋梁工程
Chapter 6 鋼構造
Chapter 7 鋼筋混凝土工程
Chapter 8 模板工程
Chapter 9 邊坡工程
Chapter 10 結構物修復與補強工程
Chapter 11 施工調查與監測
Chapter 12 其他類型考題
工程材料
Chapter 1 混凝土性質與試驗
Chapter 2 混凝土配比設計
Chapter 3 新混凝土技術
Chapter 4 摻料與添加物
Chapter 5 鋼筋性質與檢驗
Chapter 6 營建材料腐蝕與防治
Chapter 7 瀝青混凝土
Chapter 8 綠建築與生態工程
Chapter 9 其他類型考題
立即查看
【簡介】
目前材料在工業之各種不同領域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性角色,故本書分別將金屬材料學的基礎理論及使用日趨廣泛的鋁合金、鈦合金、陶瓷材料、聚合體及複合材料作一一的介紹,相信您研讀此書後,必可使您瞭解各種工程材料之種類及其特性與特徵。本書適合大專機械、材料及相關工程科系之「工程材料」、「機械材料」課程使用,亦可提供從事於機械、材料、鑄造、熱處理等方面之研究及工程技術人員作研讀之書籍。
【目錄】
第1章 金屬與合金概論
1.1 金屬及合金之定義
1.2 金屬及合金之通性
1.3 原子構造
1.4 原子結合方式
1.5 週期表
1.6 工業用金屬材料
第2章 金屬的結晶構造
2.1 結晶的內部構造
2.2 結晶格子之形式
2.3 結晶中之面與方向
2.4 純金屬的構造
2.5 合金的構造
第3章 相律與平衡狀態圖
3.1 相律
3.2 一成分系
3.3 二成分系
3.4 二成分系狀態圖之分類
第4章 金屬的塑性變形與差排
4.1 滑動方向與滑動平面
4.2 單晶之塑性變形-滑動
4.3 理論與實際分解剪應力之差異
※4.4 Orowan equation
※4.5 結晶構造與滑動系統
※4.6 多結晶與單晶之塑性變形比較
4.7 塑性變形的另一方式-雙晶
4.8 差排與金屬之塑性變形
4.9 差排之種類及其特性
※4.10 差排之產生
第5章 加工硬化、回復與再結晶
5.1 加工硬化
5.2 退火
5.3 回復
5.4 再結晶
5.5 晶粒成長
第6章 金屬的強化機構
6.1 固溶強化
6.2 加工強化
6.3 析出強化和分散強化
6.4 結晶粒微細化的強化
第7章 金屬材料之試驗
7.1 拉伸試驗
7.2 硬度試驗
7.3 衝擊試驗
7.4 疲勞試驗
7.5 扭轉試驗
7.6 潛變試驗
7.7 金相試驗
第8章 鐵與鋼之製造法
8.1 鋼鐵廠之概況
8.2 煉鋼原料及其他
8.3 生鐵之製造
8.4 煉鋼法
8.5 鋼錠
8.6 鋼錠之加工
第9章 純鐵
9.1 純鐵的種類
9.2 純鐵的變態
9.3 純鐵的性質
9.4 純鐵的用途
第10章 鋼的變態與組織
10.1 鋼鐵材料之分類
10.2 Fe-C系平衡狀態圖
10.3 碳鋼之變態與標準組織
10.4 碳鋼之冷卻速度與變態
10.5 碳鋼之恆溫變態
10.6 碳鋼之連續冷卻變態
10.7 碳鋼之麻田散鐵變態
第11章 鋼之熱處理
11.1 鋼之退火
11.2 鋼之正常化
11.3 鋼之淬火
11.3.1 淬火硬度
11.3.2 淬火液
11.3.3 淬火方法
11.3.4 質量效果
11.3.5 硬化能
11.4 鋼之回火
11.4.1 回火時之組織變化過程
11.4.2 回火時機械性質之變化
11.4.3 回火脆性
11.5 鋼之特殊熱處理
第12章 碳鋼
12.1 碳鋼的標準狀態之性質
12.2 碳鋼中之不純物對其性質之影響
12.3 碳鋼之降伏現象與應變時效
12.4 碳鋼之分類與用途
第13章 合金鋼
13.1 合金鋼的分類
13.2 合金鋼所添加之主要合金元素
13.3 合金元素對於鋼性質的影響
13.4 高強度低合金鋼
13.5 熱處理用中合金鋼
13.6 滲碳鋼
13.7 氮化鋼
13.8 易切鋼
13.9 彈簧鋼
13.10 軸承鋼
13.11 工具鋼
13.12 不銹鋼
13.13 耐熱鋼
13.14 超耐熱合金
第14章 鑄鐵
14.1 鑄鐵之概論
14.2 鑄鐵之分類
14.3 鑄鐵的組織
14.3.1 複平衡狀態圖
14.3.2 鑄鐵的組織圖
14.3.3 石墨的型態與分布
14.4 鑄鐵的鑄造性質
14.5 鑄鐵的機械性質
14.6 普通鑄鐵
14.7 高級鑄鐵
14.8 合金鑄鐵
14.9 冷硬鑄鐵
14.10 可鍛鑄鐵
14.11 球狀石墨鑄鐵
14.11.1 球狀石墨鑄鐵之製造
14.11.2 球狀石墨鑄鐵之組織
14.11.3 球狀石墨鑄鐵之規格、性質與用途
14.11.4 沃斯回火球狀石墨鑄鐵(ADI)
14.12 縮狀石墨鑄鐵
14.12.1 縮狀石墨鑄鐵之製造
14.12.2 縮狀石墨鑄鐵之規格與性質
14.12.3 縮狀石墨鑄鐵之應用
第15章 鋁及鋁合金
15.1 純 鋁
15.1.1 純鋁的煉製
15.1.2 純鋁的性質
15.1.3 純鋁的用途
15.2 鋁合金
15.2.1 鋁合金的特長
15.2.2 鋁合金的稱呼與熱處理記號
15.2.3 鋁合金的熱處理
15.3 鋁合金的分類
15.3.1 鑄造用鋁合金
15.3.2 加工用鋁合金
15.3.3 其他鋁合金
第16章 鎂與鎂合金
16.1 純鎂
16.1.1 純鎂的煉製
16.1.2 純鎂的性質
16.1.3 純鎂的規格與用途
16.2 鎂合金
16.3 鎂合金之規格
16.4 鎂合金的分類
16.4.1 加工用鎂合金
16.4.2 一般鑄造用鎂合金
16.4.3 壓鑄用鎂合金
16.5 鎂合金之成型方法
16.5.1 冷熱室壓鑄法及其比較
16.5.2 壓鑄機之說明
16.5.3 鎂壓鑄機熔解系統
16.5.4 半固態成型法
16.6 鎂合金之用途
16.6.1 鎂合金於3C產業之應用
16.6.2 鎂合金於汽車產業之應用
16.6.3 鎂合金於其他產業之應用
第17章 鈦與鈦合金
17.1 鈦的煉製
17.2 純鈦
17.3 鈦合金
17.4 鈦及鈦合金之應用
第18章 陶瓷
18.1 陶瓷之分類與性質
18.2 古典陶瓷
18.3 新陶瓷
※18.4 陶瓷的構造
18.5 陶瓷的性質
第19章 聚合體
19.1 聚合體之分子構造
19.2 聚合體之種類
19.2.1 塑膠(Plastic)
19.2.2 彈膠(Elastomer)
19.3 聚合體之性質
第20章 複合材料
20.1 複合材料之歷史
20.2 複合材料之構成
20.3 複合材料之力學
20.4 複合材料之分類
20.5 金屬基複合材料(MMC)
20.6 高分子基複合材料(FRP)
20.7 陶瓷基複合材料(FRC)
第21章 全固態電池
21.1 發展背景
21.2 電池之原理
21.3 對於全固態電池之期許
21.4 全固態電池之特徵
21.5 全固態電池之課題
21.6 全固態電池目前之研究
21.7 全固態電池可否成為產業之支援基石
21.8 全固態電池世界各國汽車製造廠之開發狀況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錄1 鋼之維氏硬度(Hv)與其他硬度之近似值對照表
附錄2 JIS鋼鐵記號之規定
附錄3 JIS鋼鐵記號之分類別一覽表(選粹)
附錄4 JIS機械構造用鋼記號體系
附錄5 常用世界各國規格之符號說明
索 引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