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圖解中國文學史(下):辭賦‧文章‧小說瓊林宴【附「給我20天,帶您掌握中國文學史」QR Code】 作者:簡彥姈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8/10/25 ISBN:9789571199771 內容簡介 ◎將中國文學史概念系統化 ◎將各家作品的比較圖表化 ◎將歷代文學家生平趣味化 ◎附文青格格教學影片QR CODE,讓文青格格帶您掌握中國文學史 中國文學博大精深,文獻載籍又浩如煙海,對初學者而言,未免茫然興嘆,不知該何去何從。《圖解中國文學史》刪繁就簡,去蕪存菁,將一部繁複的中國文學史濃縮成八章,分為上、下兩冊:《圖解中國文學史(上)──詩歌‧倚聲‧戲曲大觀園》,包括:第一章緒論10單元,以闡明中國文學的起源、發展及歷朝文學概況。第二、三、四章依序為詩歌40單元、詞曲32單元、戲曲18單元。《圖解中國文學史(下)──辭賦‧文章‧小說瓊林宴》,包含:第五、六、七章依次為辭賦20單元、文章40單元及小說30單元。第八章結論10單元,總結中國文學整體成就。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生動的圖解,透過系統化、圖表化的解說,為您指點迷津,帶您遨遊楚騷漢賦中勝水名山,結交韓柳歐蘇等古文大家,領略李杜溫韋的詩詞風華,細數南洪北孔之悲歡離合,重拾三國水滸的忠肝義膽。 目錄 第5章 辭 賦 5-1 風雅變體稱辭賦 5-2 受命不遷生南國 5-3 香草美人靈均恨 5-4 屈賦諸騷曰楚辭 5-5 短賦之作始荀卿 5-6 鋪采摛文漢朝賦 5-7 賈生枚叔興於前 5-8 司馬長卿達頂巔 5-9 子雲孟堅好模擬 5-10 平子元叔求轉變 5-11 洛神登樓抒憂懷 5-12 士衡文賦闢新局 5-13 洛陽紙貴賦三都 5-14 淵明辭賦傳不朽 5-15 子山羈留哀江南 5-16 唐代律賦擅科場 5-17 唐人辭賦盛一時 5-18 秋聲赤壁散文化 5-19 金元賦壇漸枯寂 5-20 明清辭賦已僵化 第6章 文 章 6-1 駢散文章一家親 6-2 史傳策論流芳澤 6-3 諸子散文綻異彩 6-4 論政言事秦漢文 6-5 子長發憤著史記 6-6 班氏父子成漢書 6-7 兩漢駢儷初萌芽 6-8 駢散盡出魏晉文 6-9 駢風鼎盛南北朝 6-10 南北散文相頡頏 6-11 四傑燕許霸駢體 6-12 宣公奏議趨平易 6-13 古文運動呼聲起 6-14 退之古文起八代 6-15 子厚妙筆記永州 6-16 後繼乏力翱與湜 6-17 三十六體極瑰麗 6-18 宋初四六氣象新 6-19 古文再興風雲湧 6-20 一代文宗歐陽修 6-21 曾王古文相輝映 6-22 蘇氏父子三文豪 6-23 古文駢文一把罩 6-24 明道致用的散文 6-25 獨步一時陸放翁 6-26 南宋駢體成風尚 6-27 元代散文承唐宋 6-28 明初文壇勢再起 6-29 前後七子倡擬古 6-30 一往情深歸震川 6-31 公安竟陵主性靈 6-32 晚明小品競芳華 6-33 開科取士八股文 6-34 四六爭勝在清初 6-35 清初散文三大家 6-36 雲蒸霞蔚乾嘉文 6-37 天下文章在桐城 6-38 陽湖湘鄉繼而起 6-39 駢體殿軍王闓運 6-40 清末古文異國風 第7章 小 說 7-1 叢殘小語不入流 7-2 神話傳說與野史 7-3 諸子寓言述哲理 7-4 搜奇志怪記鬼神 7-5 品藻人物有世說 7-6 干投行卷唐傳奇 7-7 六朝志怪的延續 7-8 富貴榮華一夢中 7-9 佳人才子情意濃 7-10 歷史小說戒世人 7-11 行俠仗義愛英雄 7-12 敦煌出土俗文學 7-13 勾欄瓦舍聽說書 7-14 章回小說的始祖 7-15 錯斬崔寧拗相公 7-16 文言小說宋筆記 7-17 元明短篇襲前代 7-18 三言二拍擬話本 7-19 落草為寇上梁山 7-20 三分天下話興亡 7-21 西天取經歷劫難 7-22 第一淫書金瓶梅 7-23 愛聽秋墳鬼唱詩 7-24 潑婦悍妻惡姻緣 7-25 儒林百態全都錄 7-26 紅樓好夢竟成空 7-27 奇人異事鏡花緣 7-28 長篇平話俠義傳 7-29 蛇鼠一窩怪現象 7-30 棋局已殘人將老 第8章 結 論 8-1 文評詩話說梗概 8-2 中華詩歌耀百代 8-3 倚聲而今形貌改 8-4 品讀散曲心感慨 8-5 戲曲風靡海內外 8-6 辭賦風華已不再 8-7 千古文章同一脈 8-8 筆記章回久不衰 8-9 中國文學輝煌史 8-10 成果驗收趁現在 附 錄 歷代重要文學家生平簡表 主要參考書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圖解中國哲學史要略(2版) 作者:張勻翔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11/28 ISBN:9789571194851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的核心為生命的實踐,歷來各時期的哲學發展皆圍繞於此;其中,儒道二家為中國哲學發展史中的主流。用簡潔的說明方式,幫助讀者輕易理解中國哲學的相關思想,並且能快速的記憶重點。此外書中更透過圖表方式來加深印象。 本書旨在介紹中國哲學的發生與流變。攤開歷史,中國各家哲學林立,相互對照,各有殊勝。此般現象反映出思想家留意問題的洞察力、解決問題的膽識力以及創新思想不滯於傳統的創造力。有別於西洋哲學著重知識的思辨,中國哲學特以生命作為智慧尋求活動的核心。為此,本書篇章架構除針對各時代別具特色的思潮進行敘述外,將注意哲學史發展脈絡的分析,使讀者理解思想家們心中的問題意識。此外,思想的主張倘若僅於意見的表述,縱然辭藻華麗打動千千萬萬顆心靈,亦無足成就嚴格意義底下的系統。《論語》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哲學思想固有其哲學預設,然撇開各家哲學預設不談,同一哲學陣營中的思想人物,其彼此在義理建構上亦有所別,分辨其中的異同、檢示系統各環節的關係,無論對於再修正或中國哲學的當代發展而言,皆是必要的工作。 目錄 第一篇:中國哲學概論 1-1哲學 1-2歷史決定與思維主體 1-3哲學的價值 1-4哲學史的理解與詮釋 1-5中國哲學的精神 1-6中國哲學內容分類 1-7中國哲學的時代分期 1-8天 1-9道 1-10理 1-11性 1-12德 1-13心 1-14中國哲學的主要思想 第二篇:先秦哲學 2-1先秦哲學發生的因素 2-2周文疲弊 2-3孔子大略 2-4仁論 2-5義命對揚 2-6克己復禮 2-7正名 2-8孟子大略 2-9與告子論性 2-10大體與小體 2-11義利之辨 2-12王與霸 2-13荀子大略 2-14性惡 2-15禮論 2-16解蔽 2-17天論 2-18〈大學〉 2-19〈中庸〉 2-20《易經》與《易傳》 2-21老子大略 2-22道 2-23人與自然 2-24無為 2-25莊子大略 2-26逍遙 2-27齊物論 2-28坐忘與心齋 2-29墨子大略 2-30三表法 2-31知識 2-32論辯 2-33說理七法 2-34名家 2-35惠施 2-36公孫龍 2-37法家 2-38法 2-39術 2-40勢 2-41陰陽家 2-42鄒衍 第三篇:兩漢哲學 3-1兩漢哲學 3-2陸賈 3-3賈誼 3-4《呂氏春秋》 3-5《淮南子》 3-6道與氣 3-7養生論 3-8嚴遵 3-9董仲舒 3-10天與人 3-11倫理思想 3-12揚雄 3-13王充 3-14疾虛妄 第四篇:魏晉玄學 4-1魏晉玄學 4-2名理與玄論 4-3劉劭 4-4何晏 4-5王弼 4-6言意之辨 4-7裴頠 4-8阮籍 4-9稽康 4-10郭象 4-11獨化 4-12神仙之學 4-13魏伯陽 4-14葛洪 4-15格義 第五篇:隋唐佛教 5-1隋唐佛教 5-2緣起思想 5-3三法印說 5-4四聖諦論 5-5八正道 5-6中道思想 5-7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5-8三論宗 5-9天台宗 5-10五時八教 5-11法相宗 5-12末那識與阿賴耶識 5-13華嚴宗 5-14五教十宗 5-15律宗 5-16密教 5-17禪宗 5-18慧態 5-19淨土宗 5-20儒家的覺醒 第六篇:宋明理學 6-1宋明理學 6-2三系說 6-3周濂溪 6-4張橫渠 6-5程明道 6-6程伊川 6-7胡五峰 6-8朱熹 6-9性與心 6-10陸九淵 6-11鵝湖之會 6-12陳亮 6-13王陽明 6-14格物 6-15天泉證道 6-16王龍溪 6-17聶豹 6-18王艮與王襞 6-19羅汝芳 6-20東林學派 6-21劉蕺山 第七篇:清代哲學 7-1清代哲學 7-2孫奇迎 7-3黃宗羲 7-4顧炎武 7-5王夫之 7-6李二曲 7-7顏元 7-8乾嘉之學 7-9載震 7-10章學誠 7-11清末哲學的轉機與危機 7-12中國哲學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