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錨設計與施工準則暨解說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地錨設計與施工準則暨解說
ISBN13:9789576553332
出版社:科技圖書
作者: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1.5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01/09/01
中國圖書分類:土木工程
本書係由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進行專案研究計畫,其研究目的係針對新建工程中所涉及之地錨設計和施工提供適用的準則。為求落實研究成果之本土化,本研究內容除了參考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美國以及國際預力混凝土學會相關地錨規範外,還參考國內各大工程顧問公司和業主單位之地錨設計和施工規範。
立即查看
土壤動力暨地震工程設計與應考手冊彙編 (2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二版序言
本書自民國86年8月發行初版至今,歷經27年餘始售罄。27年多以來,承蒙業界人士口耳相傳,皆謂專業人員參加大地技師執照考試時,本書乃為必讀之優良參考叢書,針對考題的命中率奇高無比。編者在此衷心感謝廣大讀者群的支持、肯定與採用。
值此27年餘期間,台灣地區因經歷民國88年921大地震之緣故,致使建築技術規則亦進行了多次的改版及增、刪等修訂作業,從刪除弱震區分級到取消地震力、風力、韌性及扭矩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較大項目的設計公式等舉措,其變革不可謂不大。故編者本次面對再版事宜,必須更加謹慎且細心地核對條文,且配合旨揭技術規則之最新版本進行本書編輯工作,力求符合實際狀況。
房性中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九月
【目錄】
第一部份:名詞解釋
順序摘要頁次
1.自由振動 (Free Vibration)1-1
2.強迫振動 (Forced Vibration)
3.自由度 (Degree of Freedom)
4.基本振動週期 (Fundamental Period of Vibration)
5.振動頻率 (Frequency of Vibration)
6.共振 (Resonance)
7.阻尼 (Damping)1-2
8.阻尼比 (Damping Ratio)
9.對數衰減量 (Logarithmic Decrement)1-3
10.臨界孔隙比 (Critical Void Ratio)
11.液化 (Liquefaction)
12.初始液化 (Initial Liquefaction)1-4
13.循環力動現象 (Cyclic Mobility)
14.振動屏柵 (Vibration Screening)
15.地震 (Earthquake)
16.震源 (Hypocenter;Focus) 1-5
17.震央 (Epicenter)
18.震源深度(Focal Depth)
19.震央距離( Epicentric Distance)
20.震源距離(Hypocentric Distance ; Focal Distance)
21.至起因性斷層的有效距離(Effective Distance to Causative
Fault )1-6
22.地震規模(Magnitude of Earthquake)1-7
23.地震強度(Intensity of Earthquake)
24.斷層(Fault)
25.活斷層(Active Fault)
26.能動斷層(Capable Fault)1-8
27.死斷層(Dead Fault)
28.呆斷層(Inactive Fault)
29.疑似斷層(Doubtful Fault)
30.富氏譜(Fourier Spectrum)
31.反應譜(Response Spectrum)1-9
32.正斷層(Normal Fault)
33.逆斷層(Reverse Fault; Thrust Fault)1-10
34.斷層蠕動(Fault Creep)
35.斷層走向(Fault Strike)
36.斷層傾角(Fault Dip)
37.地壘(Horst)1-11
38.地塹(Graben)
39.斷層移距(Fault Displacement)
40.走向滑斷層(Strike-Slip Fault ; Wrench)
41.傾向滑斷層(Dip-Slip Fault)
42.傾向滑距(Dip Slip)1-12
43.走向滑距(Strike Slip)
44.斷層陷沒(Fault Sag)
45.等震線(Isoseismal Line)
46.衰減曲線(Attenuation Curve)
47.安全停機地震(Safe Shutdown Earthquake)
48.運轉基準地震(Operating Basis Earthquake)1-13
49.設計基準地震(Design Basis Earthquake)
50.最大可能地震(Max. Credible Earthquake)
51.地震活動度(Seismicity ; Seismic Activity)
52.地震危害度分析(Earthquake Injuring Analysis)
53.斷層崖(Fault Scarp)1-14
54.斷層泥(Fault Gouge)
55.斷層擦痕(Slickensides)
56.鉸移斷層(Rotational Fault)
57.造陸運動(Epeirogenic Movements)
58造山運動(Orogeny)
59.造山帶(Orogenic Belt)
60.剪力遲滯效應(Effect of Shear Lag)1-15
61.P波(P-Waves)
62.S波(S-Waves) 1-16
63.雷利波(Rayleigh Waves)
64.拉夫波(Love Waves)
65.震影帶(Earthquake Shadow Zone)
66.前震(Fore-Shock)
67.主震(Principle Shock)
68.餘震(After-shock)
69.回春作用(Rejuvenation)1-17
70.冰楔作用(Frost Wedging)
71.岩漿(Magma)
72.岩漿作用(Magmatism)
73.岩漿分異作用(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74.混染岩(Hybrid Rock)
75.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76.氣成作用(Pneumatolysis)
77.熱液效應(Hydrothermal Effect)1-18
78.花崗岩化(Granitization)
79.火成侵入體(Igneous Intrusion)
80.重複侵入體(Multiple Intrusion)
81.原岩(Country Rock)
82.頂蝕作用(Magmatic Stoping)
83.深成岩(Plutonic Rock)
84.蝕變作用(Metasomatism)1-19
85.等變線(Isograd)
86.地震帶(Seismic Belts or Zones)
87.群發性地震(Earthauake Swarm)
88.應變回復比(Strain Recovery Ratio)
89.過壓力(Overpressure) 1-20
90.尖峰過壓力(Peak Overpressure)
91.升壓時間(Rise Time)1-21
92.過壓力正相(Positive Phase of Overpressure)
93.過壓力正相持續時間(The Duration of the Positive Phase
of Overpressure)
94.倒塌級反應譜(Collapse Level Response Spectrum)
95損壞級反應譜(Damage Level Response Spectrum)1-22
96.系統識別(System Identification)
97.地震回歸線(Earthquake Recurrence)
98.加速度衰減公式(Attenuation Equation) 1-23
99.加速度歷時曲線(Acceleration History Curve)
100.噴砂現象(Boiling Phenomenon)1-24
101.阻滯圈(Hystersis Loop)
102.重力異常(Gravity Anomaly)
103.莫霍界面(Moho Discontinuity)
104.古登堡界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
105.地殼均衡說(Isostasy)1-25
106.均衡補償(Isostatic Compensation)
107.均衡調整(Isostatic Adjustment)
108.反射地震學(Reflection Seismology)
109.折射地震學(Refrection Seismology)1-26
110.中洋脊(Mid-Oceanic Ridge)
111.洋溝((Ocean Trench)
112.海山(Seamount)
113.斷層面(Fault Plane)
114.斷層帶(Fault Zone)1-27
115.斷層餘角(Hade)
116.疊瓦構造(Imbricate Structure)
117.疊置構造(Schuppen Structure)
118.逆衝斷層(Thrust Fault)
119.逆掩斷層(Overthrust)
120.斷塊(Fault Block)
121.地縫合線(Suture)1-28
122.大陸增生(Continental Accretion)
123.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
124.板塊(Plate)
125.轉換斷層(Tranform Fault)1-29
126.微板塊(Microplate)
127.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
128.板塊邊緣(Plate Margin)
129板塊邊界(Plate Boundary) 1-30
130.三重點(Triple Junction)
131.島弧(Island Arc)
132.海底擴張(Sea-Floor Spreading)
133.離散帶(Zone of Divergence)
134.拉開帶(Pull-Apart Zone)1-31
135.俯衝帶(Subduction Zone)
136.會聚帶.(Zone of Convergence)
137.畢鳥夫帶(Benioff Zone)
138.地殼(Crust)
139.地幔(Mantle)
140.地核(Core)
141.岩石圈(Lithosphere) 1-32
142.軟流圈(Asthenosphere)
143.中圈(Mesosphere)
144.顯著週期(Predominant Period)
145.走時曲線(Displacement History Curve)1-33
146.b線(b-Line)
147.複式結構系統(Dual Structural System)
148.地震彎距(Seismic Moment)
149.地震彎距尺度(Seismic Moment Scale)
150.南海海槽巨大地震1-34
第二部份:問答題(82題)2-1 ~ 2-122
第三部份:証明題(18題)3-1 ~ 3-28
第四部份:計算題(40題)4-1 ~ 4-67
參考文獻5-1 ~ 5-8
編著者簡歷6-1 ~ 6-2
立即查看
新世紀大地技師試題精解7-1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彙整92年至97年間之考題與題解收錄於「新世紀大地技師試題精解」一書,將各階段之考題趨勢有系統的提供給大地技師考試之應考者,均為不可或缺之參考書籍,亦可為研究所入學考試者參考。
本書參照專技高考之考試科目編成「土壤力學(含土壤動力學)」、「基礎工程與設計」、「大地工程施工學」、「工程地質與工址調查」、「岩石力學與隧道工程」與「山坡地工程」等陸篇。
【目錄】
立即查看
土壤動力性質與振動基礎分析 (1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主題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為討論土壤在受動態荷重時所呈現的反應與行為;第二部份為對安置產生動態荷重的機械基礎之分析與設計做一番介紹。本書主題一為應用一為理論,是提供工程界有用之參閱書籍。
【目錄】
立即查看
基礎結構動力習題解答 (1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基礎結構動力習題解答
作者:林永盛
出版社:文笙
出版日期:2006/02/00
ISBN:9789574389384
內容簡介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上下兩冊)包含
1. 全國各大學土木、建築系期中、期末考較具觀念性的考試試題。
2. 近五年日本土木技師考試試題。
3. 歷年土木、建築高考、特考、二技等入學考試題。
4. 結構學”重要觀念”的剖析。
【目錄】
立即查看
通用結構學(第一部)
ISBN13:9789578490857
出版社:文笙
作者:謝元裕
裝訂/頁數:平裝/372頁
規格:23.1cm*17cm*1.9cm (高/寬/厚)
出版日:2006/03/01
中國圖書分類:土木工程
本書為大專通用之結構學教科書,故定名為「通用結構學」。全書析為二部:第一部份約占3/5,屬於普通結構學教材,應為大專土木水利建築等系所必修;第二部份約占2/5,屬於加強之材料,是土木水利主修結構之學生所應讀,而為大專有關科系學生之參考。
第一部份大體依照拙著結構基本理論編述,第二部份大多採自拙著結構學新編,融匯而成一書。然十餘年來,結構學重點已有變化,故除對兩書去蕪存菁外,亦多修訂,俾更適於今日之教學。至於原有明白曉暢之特點,則一仍舊貫。
本書所用度量衡制,不拘於一種,英制、米制,以及國際制,分別穿插於例題與習題中。英制雖應淘汰,然工業先進之美國,尚無決心作全面之更張,故本書仍予保留。
通用結構學(第二部)
系列名:大學用書
ISBN13:9789867227515
出版社:文笙
作者:謝元裕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1
出版日:2006/03/01
謝元裕教授畢生致力於結構學之研究,奉獻犧牲,不遺餘力,並將其所研究之精華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讓讀者對結構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結構之隱定與可定
第三章 靜定梁
第四章 靜定桁架
第五章 靜定剛架與合成結構
…
通用結構學複習指導提要及題解
ISBN13:9789570318210
出版社:文笙
作者:謝元裕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0/06/01
謝元裕教授所編著之書,乃配合「通用結構學」中各章的習題做詳細之解答,俾使讀者自行做完習題後,能有確之解答以供參考,而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
立即查看
資料工程基礎|規劃和建構強大、穩健的資料系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Amazone 400+ 五星好評 🏆🏆🏆
👉 資料領域的必讀書單📚 ,適合IT專業人士和學生,尤其適合希望深入了解資料工程的讀者。
👉 書中提供資料工程的基本和進階概念,對於理解當前和未來的資料工程趨勢和技術非常有幫助。
👉 作者的寫作風格值得讚賞,使用的比喻和舉例能將複雜的概念有效簡化,更易理解。
👉 提供清晰的資料工程生命週期概念,有助提升資料管理和專案管理的能力。
「資料世界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首先從設計師開始,然後是資料庫管理員,接著是首席資訊官,然後是資料架構師。這本書將促使該行業朝著更加成熟和先進的方向發展。對於每一位認真對待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之作。」
—Bill Inmon
資料倉儲創建者
「《資料工程基礎》是一本絕佳的入門書籍,涵蓋了資料遷移、處理和管理的相關業務。我要強力推薦給任何想要快速瞭解資料工程或分析方面的人,或者想要填補自己知識漏洞的現有從業人員。」
—Jordan Tigani
MotherDuck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 / BigQuery創始工程師和共同創始人
過去十年來,資料工程發展迅速,讓許多軟體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及分析師渴望全面了解這個領域的全貌。這本實用的書籍將告訴你,如何在資料工程生命週期的框架下,評估並選擇最適合的技術,規劃和建構系統能滿足你的組織與客戶需求的資料系統。
本書作者Joe Reis和Matt Housley將帶您深入瞭解資料工程生命週期,並解說如何把各種雲端技術接合起來,以滿足下游資料消費者的需求。你將瞭解如何應用資料產生、攝取、編排、轉換、儲存和治理等概念,這些概念在任何資料環境中都至關重要,而且與底層技術無關。
本書將助您:
‧掌握資料工程領域的精要與全貌。
‧使用端到端的最佳實踐框架評估資料工程問題。
‧正確選擇資料技術、架構和流程,避開誇大的行銷手法。
‧使用資料工程生命週期來設計和建構強大、穩健的架構。
‧將資料治理與安全性融入整個資料工程的生命週期。
【目錄】
第一篇 基本概念和構成要素
第一章 資料工程概述
第二章 資料工程生命週期
第三章 設計良好的資料架構
第四章 在資料工程生命週期中的各個階段,選擇適合的技術
第二篇 資料工程生命週期深入解析
第五章 來源系統中資料的產生
第六章 儲存
第七章 攝取
第八章 查詢、建模和轉換
第九章 為分析、機器學習和反向 ETL 提供資料
第三篇 安全性、隱私以及資料工程的未來
第十章 安全性和隱私
第十一章 資料工程的未來
附錄A 序列化和壓縮技術細節
附錄B 雲端網路
立即查看
水土保持工程(一) ─ 基礎與治理規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係在「水土保持手冊」的基礎上,蒐集彙整國、內外與其有關的課題和相關研究成果,以及筆者近三十餘年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實務和教學所積累的經驗,按照水土保持課程之教學需求,劃分為「基礎與治理規劃」、「坡面治理工程」及「野溪治理工程」等三篇共十四章 ( 三冊 ),內容包含水土保持工程內涵、土壤侵蝕、坡面崩蝕治理、排水工程、雨水貯留工程、坡面滯洪設施、野溪特性、土石流、野溪相關治理工程 ( 含壩工、整流工程及清疏工程等 ) 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介紹,並盡量深入淺出,力求完整,以滿足不同程度的需求。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土壤侵蝕 (一):水力侵蝕
第3章 土壤侵蝕 (二):風力侵蝕
第4章 土壤侵蝕 (三):重力侵蝕
第5章 土壤侵蝕 (四):人為侵蝕
立即查看
【簡介】
本書特色
1、透過結構性的內容規劃,把各個單元的基本原理用口語化的方式表達清楚,再配以由淺入深的例題演算,可以驅除學習者的恐懼感,並得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2、針對多所學校已將學期改為十六週的情況,本書將原有的十六個單元調整為十四個單元,再將另二個單元附錄於後,以期在不減少教材內容下兼顧各方需求。只要按部就班完成所有單元的内容學習,必然擁有堅強而踏實的工程數學基礎。
內容簡介
工程數學是工程科學領域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科目,作者曾於工業界服務超過十五年,深知許多較高階或精密工業領域中,數學基礎能力之重要性,故本書透過結構性的內容規劃,把各個單元的基本原理用口語化的方式表達清楚,再配以由淺入深的例題演算,得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本書一大特色在於針對多所學校已將學期改為十六週的情況,將原有的十六個單元調整為十四個單元,再將另二個單元附錄於後,以期在不減少教材內容下兼顧各方需求。只要按部就班完成所有單元的内容學習,必然擁有堅強而踏實的工程數學基礎。
【目錄】
第一講:工程數學的基礎
一、指數與指數函數
二、對數與對數函數
三、微分的定義與應用
四、積分的定義與應用
第二講:向量的基本性質
一、向量的加減乘除
二、向量的點積
三、向量的乘積
四、向量的三重積
第三講:向量分析基礎
一、向量在各座標軸的分量及其夾角
二、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的應用
三、空間中向量性質的應用
第四講: 一階線性常微分方程式(一)
一、微分方程式及其階與次
二、微分方程式的通解與特解
三、以分離變數法求解
第五講:一階線性常微分方程式(二)
一、齊次型微分方程式的解
二、具有 y.f(x, y) dx + x.g(x, y) dy = 0型態微分方程式的解
三、具有 y' = f(ax + by)型態微分方程式的解
四、正合微分方程式的解
第六講:一階線性常微分方程式(三)
一、利用積分因子求微分方程式的解
二、一階線性微分方程式
三、其他型式之微分方程式
第七講:二階線性常微分方程式
一、基本定義與性質
二、二階齊次微分方程式的解及其朗斯基
三、二階非齊次微分方程式的特解
四、利用降階法求二階微分方程式的解
第八講:矩陣與行列式
一、矩陣的定義與型態
二、矩陣之運算
三、方矩陣的行列式
四、行列式的性質與應用
五、矩陣之反矩陣
第九講:線性代數(一)
一、線性方程式與方程組
二、線性相關與線性獨立
三、高斯消去法求方程組的解
四、高斯–喬丹法求方程組的解
第十講:線性代數(二)
一、反矩陣法求方程組的解
二、克拉瑪法則求方程組的解
三、線性轉換
第十一講: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一、特徵值與特徵向量的意義
二、特徵值與特徵向量的求法
三、矩陣的對角線化
第十二講:拉普拉斯轉換(一)
一、拉普拉斯轉換的定義與方法
二、拉普拉斯反轉換
三、拉普拉斯轉換的性質
四、拉普拉斯轉換之微分與積分
第十三講:拉普拉斯轉換(二)
一、軸之移位與圖形平移
二、初值定理與終值定理
三、摺積定理(Convolution Theorem)
四、脈波函數和週期函數之拉普拉斯轉換
第十四講:拉普拉斯轉換(三)
一、利用部分分數法求反拉普拉斯轉換
二、利用拉普拉斯轉換解微分方程式
三、利用拉普拉斯轉換求積分方程式的解
四、拉普拉斯轉換在工程上的應用
附錄A:複變分析(一)
一、複數及其四則運算
二、共軛複數與複數之模數
三、複數之極式及其運算
四、複數之次方及次方根
附錄B:複變分析(二)
一、複數之指數型式
二、複數指數型式之乘法與除法運算
三、複變函數
四、指數複變函數與對數複變函數
附錄C:習題解答
附錄D:課後作業
立即查看
基礎工程原理 (Fundamental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旨在系統性介紹各種基礎的原理和設計,涵蓋淺基礎、筏式基礎、擋土牆、開挖、樁基礎和邊坡穩定等主題。鑒於基礎的分析和設計需要考慮土壤在短期(不排水)或長期(排水)條件下的特性,因此本書前兩章深入探討了如何從大地工程工址調查中評估土壤特性,以及排水或不排水土壤特性的概念。基礎在工程中扮演著將各種荷載從上部結構有效傳遞到下部土層或岩層的關鍵角色,本書針對每種基礎類型清晰地闡述了載重傳遞機制、垂直應力或側向土壓分布以及可能出現的破壞模式;在確定基礎受到載重作用的情況後,進一步詳細說明每種基礎類型的設計方法、安全係數的要求以及可採取的改善措施。
本書融合理論解釋與實際應用,旨在讓讀者易於理解理論背景、設計方法以及實際應用和考慮因素。每章均提供相關的練習例題和習題集,可供讀者進行自我練習。本書內容包含最新的基礎設計知識,所介紹的分析方法可直接應用於實務工程的分析和設計,適合教師和學生在基礎工程課程中使用,也適合從事基礎設計的工程師,並可協助讀者創建技術優良、施工可行且兼具經濟的基礎系統設計。
【目錄】
Chapter 1 大地工程工址調查
Chapter 2 基礎設計的原則
Chapter 3 淺基礎
Chapter 4 側向土壓力
Chapter 5 擋土構造物
Chapter 6 開挖
Chapter 7 樁基礎
Chapter 8 邊坡穩定
習題解答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大地工程學(二)基礎工程篇 (8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內附二技、台大土研和技師考試精選試題及詳解,使讀者有效地掌握命題趨勢及答題要領。
● 精選歷屆典型試題當例題,並討論隱含之觀念,期使讀者觸類旁通。
● 結合理論、考試及實務之精華,深入淺出,適合學生、考生及工程人員閱讀。
● 附錄包含名詞解釋及重要公式整理,是考前總複習最佳利器。
【目錄】
第一章 側向上壓力與擋土牆
側向土壓力之種類
Rankine側向土壓力理論
Rankine主動土壓力
Rankine被動土壓力
傾斜面背填土之Rankine土壓力
Coulomb側向土壓力理論
Coulomb主動土壓力
Coulomb被動土壓力
地震時動態土壓力
Culmann圖解法求側向土壓力
Culmann圖解法求主動土壓力
Culmann圖解法求被動土壓力
Rankine與Coulomb土壓力理論之比較
擋土牆之型式及適用性
擋土牆之排水
擋土牆之設計
擋土牆之設計步驟
擋土牆基底反力分佈
擋土牆之接縫
加勁土壤
加勁土壤之定義及優缺點
加勁擋土牆之破壤模式
加勁擋土牆之設計
版椿牆之土壓力
懸臂版樁
錨碇式版樁
試題精華
第二章 邊坡之穩定性
物體在斜坡上的穩定狀態
邊坡破壞之原因
邊坡之破壞模式
邊坡穩定分析方法
填土對原地表下飽和粘土之應力變化
在飽和粘土開挖之邊坡的應力變化
邊坡穩定分析方法之選擇要領
邊坡穩定分析安全係數表示法
無限邊坡穩定分析
粒狀土壤無限邊坡穩定分析
粘性土壤無限邊坡穩定分析
有限邊坡之平面滑動穩定分析
潛在弱面之平面滑動
均質土壤平面滑動(Colmann分析法)
粘性土壤邊坡總應力分析
圓弧分析法
摩擦圓分析法
泰勒氏分析法
切片分析法
粘性土壤邊坡有效應力分析
普通切片分析法
Bishop簡化切片分析法
其他切片分析法
複合型滑動之穩定分析
邊坡破壞之預防及治理
地錨設計
地錨之基本構造
地錨之受力型式
地錨設計步驟
試題精選
第三章 淺基礎承載力
淺基礎加載階段的考慮重點
淺基礎承載力的破壞型式
淺基礎壓力及承載力
承載力理論
承載力理論概述
Terzaghi承載力公式
承載力公式之修正
基礎剛度對接觸壓力及沉陷之影響
以現地試驗推求淺基礎之承載力
平鈑載重試驗
標準貫入試驗
圓錐貫入試驗
試題精選
第四章 淺基礎設計與開挖分析
淺基礎型式
淺基礎設計
淺基礎設計步驟
聯合基腳之使用時機及尺寸決定
垂直地盤反力係數
柔性樑在Winkler基礎
垂直地盤反力係數之決定
筏式基礎
筏式基礎之使用時機
筏式基礎剛性設計法
筏式基礎柔性設計法
浮筏式基礎
開挖底面的穩定分析
隆起分析及處理對策
側向壓力平衡及處理對策
開挖之擋土支撐
開挖支撐之側向土壓力
擋土支撐設計之要求
擋土支撐種類
開挖之安全監測
試題精華
第五章 樁基礎
基樁的使用時機
單樁的破壞模式及承載力評估
單樁的破壞模式
單樁的設計要求
單樁的垂直承載力評估法
靜力學公式推估單樁承載力
在飽和粘土之單樁承載力佑算
在砂土之單樁承載力估算
貫入試驗公式推估單樁承載力
以標準貫入試驗N值推估基樁承載力
以圓錐貫入試驗結果推估基樁承載力
樁載重試驗推求基樁承載力
樁載重試驗目的及適用範圍
樁載重試驗方法
試樁結果之極限承載力決定法
打樁動態分析法推估單樁承載力
打樁動力公式
打樁動力分析儀分析
波動方程式
樁底與樁身之承載比例與安全係數
承載率與沉陷量之關係
基樁之安全係數
單樁之容許拉拔力
群樁承載力及沉陷量
粘土層中之群樁承載力
砂土層中之群樁承載力
群樁之沉陷量估算
基樁負摩擦力
基樁負摩擦力現象及影響
基樁負摩擦力之估算
基樁負摩擦力之對策
基樁側向承載力
水平地盤反力係數之決定
基樁側向承載力估算
基樁之側向變位估算
試題精華
第六章 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之機制
液化之破壞類型
影響液化之因素
土壤液化之評估法
經驗分析法
地震與室內動力試驗之應力比較法
液化損害評估
集集大地震之液化概況
防止液化之對策
試題精華
第七章 土壤夯實及改良
夯實理論及室內夯實試驗
夯實理論
標準夯實試驗
改良夯實試驗
夯實對土壤工程性質之影響
夯實對粘性土壤工程性質之影響
夯實對粒狀土壤工程性質之影響
工地夯實品質控制及規範
工地密度檢驗
夯實土壤強度檢驗
夯實規範之種類
過度夯實
深層夯實工法
粘性土壤壓密及排水工法
混合固結工法
表層混合固結工法
深橧混合固結工法
加勁及補強工法
熱處理工法
置換工法
試題精華
參考文獻
附錄A 名詞解釋
附錄B 基礎工程重要公式整理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