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82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展頻通訊與CDMA +作者:林福林等編著 +年份:2006 年1 版 +ISBN:9867287851 +書號:EE0310 +規格:16開/平裝/單色 +頁數:304 +出版商:滄海 本書主要擷取一般英文教科書之適當內容,改以中文方式撰寫,並加上作者群在工作、研究方面的經驗。本教科書的目的之一是配合教育部顧問室「通訊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特別為技職體系學生撰寫,希望達到淺顯易懂為原則,因此本書亦提供部分的 MATLAB 的程式撰寫,以增加學生對展頻技術有更深入的體驗,同時,本教科書亦適合對展頻通訊有興趣的一般大學學生及研究生。 第1章 展頻通訊原理簡介 第2章 擬隨機序列和金氏碼 第3章 展頻碼之同步-獲取與追蹤 第4章 展頻通訊之性能分析 第5章 展頻通訊的例子 第6章 CDMA系統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資料庫系統:理論與應用 第六版 原文書名: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6/E 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 Korth, s. Sudarshan 翻譯:曹世昌 林詠章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9861578316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由Silberschatz、Korth、Sudarshan所著的資料庫系統概念一書目前已經發行到第六版,其內容豐富完整,且提供大量的範例,所以一直是全球資料庫課程最暢銷的教學用書之一。 本書內容的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關聯式資料庫的概念介紹起,接著進入資料庫的設計,資料儲存與查詢,交易管理等資料庫設計與應用範疇,然後再談到系統架構,資料倉儲、資料探勘與資料擷取、專業和進階的資料庫議題和案例探討等進階資料庫課程 所需的教學素材,內容幾乎涵蓋所有資料庫範疇,非常適合從初階到進階的資料庫學習者來使用。 然而中文翻譯版主要是以初步學習資料庫或完全不懂資料庫的讀者為對象,因此收錄原文書中較基礎的章節,其中第一章為資料庫的概述,為了讓讀者能更深刻的瞭解資料庫的概念,本章用了一個大學組織裡教師、學生、課程 的關係為例,描述資料庫的開發及特性,並以此例子貫穿全書。第二章及第三章主要介紹關聯式資料庫,包含關聯式的結構及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結構及應用。第四章及第五章是資料庫設計部分,主要介紹資料庫設計的過程 ,包含資料庫的設計階段、實體關聯模型的繪製及關聯式資料庫的設計與正規化等。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及第九章主要介紹資料的儲存與查詢,其中包含儲存設備及檔案儲存結構的介紹,索引及雜湊等資料搜尋技術,位址查詢評估演算法和查詢優化等。第十章及第十一章為交易管理的部分,它提供了一個概述的方法來確保系統的單元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 (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以及從系統故障中回復的ARIES演算法。 本書適合作為資訊相關科系(如資訊工程 、資訊科學、資訊管理等)、管理科學相關科系(如流通管理、工業工程 管理、企業管理等)或電子電機相關科系之基礎資料庫課程 用書。此外,此翻譯版內容的收錄是以初學資料庫的讀者為對象,儘量避免艱深難懂的描述,並輔以大量的圖例作為範例,故也非常適合對資料庫有興趣的讀者自修或參考。 目錄 第1章 簡介 第2章 關聯式模型介紹 第3章 SQL入門 第4章 資料庫設計和E-R的模型 第5章 關聯式資料庫設計 第6章 儲存和檔案結構 第7章 索引和雜湊 第8章 查詢處理 第9章 查詢最佳化 第10章 交易 第11章 恢復系統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3GPP New Radio(NR):原理與實務 ISBN13:9789865039400 出版社:全華圖書 作者:李大嵩;李明峻;詹士慶;吳昭沁 裝訂/頁數:平裝/468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重量:850克 版次:1 出版日:2021/11/09 中國圖書分類:無線電工程 內容簡介 本書主題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標準3GPP NR系統的原理與實務,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側重與NR相關性較高的行動通訊學理介紹,第二部分側重NR的技術標準實務介紹。 學理部份:首先探討電波傳播物理特性,輔以數學模型解說3GPP所採用的無線傳輸通道(SCM/ SCME)特性,並介紹多天線系統信號模型;其次,針對OFDM系統,從傳收機基本架構、原理及相關的信號檢測與處理演算法進行深入介紹;最後探討多天線信號處理,包括波束成形、多樣、空時碼、MIMO檢測及預編碼等,提供全面性的介紹。 實務部分:首先針對NR系統與技術,介紹R15與R16規格版本的演進過程與主要技術內涵,並詳述系統網路架構、通訊協定、實體傳輸資源,與三維通道模型;其次,介紹NR系統實體層信號處理與運作機制,包括各類參考信號、實體層處理、控制信令、波束管理、毫米波系統、大規模多天線系統、多天線傳輸模式、側行鏈路傳輸,與協調多點傳輸及載波聚合技術;最後探討其他5G進階關鍵技術,介紹極可靠低延遲通訊、裝置對裝置通訊、機器類型通訊與物聯網、車聯網通訊、定位服務與技術、非授權頻譜與頻譜共享技術、垂直應用與專網,以及非地面網路通訊。 本書特色 1.本書著重:詳細的介紹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的學理與實務的關鍵知識。 2.閱讀本書:可經由學理部分掌握5G NR系統實體層所涉及的核心技術與原理,經由實務部分掌握5G NR系統整體架構與協定運作方式。 3.讀完本書:可充分掌握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精髓,有助於提升其學術研究或產品研發的專業能力。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無線通道與信號模型 2-1 概論 2-2 大尺度衰落 2-3 小尺度衰落 2-4 多天線系統信號模型 2-5 空間通道模型 第三章 正交分頻多工 3-1 概論 3-2 OFDM傳收機 3-3 OFDM系統峰均功率比問題與解決方案 3-4 OFDM信號檢測 3-5 OFDM系統通道估計 3-6 基於循環字首的單載波傳輸 3-7 OFDMA/SC-FDMA簡介 第四章 多天線信號處理 4-1 概論 4-2 波束成形技術 4-3 多天線系統原理 4-4 MIMO-OFDM系統模型 4-5 接收多樣 4-6 傳送多樣 4-7 空時碼 4-8 MIMO檢測 4-9 MIMO預編碼 第五章 5G NR系統與技術簡介 5-1 概論 5-2 技術特點與演進 5-3 網路架構與網路切片技術 5-4 通訊協定 5-5 實體傳輸資源 5-6 三維通道模型 第六章 5G NR實體層信號處理 6-1 概論 6-2 NR參考信號 6-3 運輸通道處理 6-4 下行實體層處理 6-5 上行實體層處理 6-6 實體層傳收機架構 第七章 5G NR實體層運作機制 7-1 概論 7-2 控制信令 7-3 波束管理 7-4 毫米波系統與大規模多天線系統 7-5 傳輸模式 7-6 側行鏈路傳輸 7-7 協調多點傳輸/接收 7-8 載波聚合 第八章 5G NR進階關鍵技術 8-1 概論 8-2 極可靠低延遲通訊 8-3 裝置對裝置通訊與鄰域服務 8-4 機器類型通訊與物聯網 8-5 車聯網通訊 8-6 定位服務與技術 8-7 非授權頻譜與頻譜共享技術 8-8 垂直應用與專網 8-9 非地面網路通訊 Appendix A 矩陣代數簡介 Appendix B 最佳化理論簡介 Index 本書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包含了作者在通訊領域的多年工作心得,除了理論與實務並行,亦注重觀念分析,及含括高普特考的各種考古題型講解,除了可供公職通訊類的考生有一本強調理論與考題並存的工具書外,也適合作大學通訊系統科目的參考書,亦可當作工程師的工具書。 內容完整收錄近十年公職之高、普、特考通訊科目的考古題,解題含括觀念與快速解法,期幫助有志從事公職者有一本正確準備方向的工具書。 作者建議,進入各個章節之前,請先閱讀各章「前言」與「考情分析」,以便瞭解各章的用意及明白各單元的主題,才能清楚地理解其在整個通訊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對於本書極具信心,期望藉由本書提供最完整、最清楚,且循序漸進的通訊系統觀念,使讀者在準備通訊系統一科得以細究各章、綜觀全書。若讀者能花些時間閱讀,必定得以從容準備此科考試。 本書特色如下: .作者以多年的業界實務工作經驗,將所學之各種快速解法、解題祕訣結合業界實務歸納整理於內容。 .將通訊的公式與特性以大量圖表方式整理,讓各章重點與精華能快速呈現。 .作者以業界從業多年的角度來看待通訊系統的解題與分析,摒除冗長、繁瑣之不必要的計算步驟,將解題化繁為簡。 .本書「例題」與章末「實戰練習」精選近十年高普特考的通訊系統(含通信系統)考題,含括各類題型,解題說明淺顯易懂,讓閱讀者將所學之觀念與解題技巧完美結合,有助於考前演練。 【目錄】 第1章 通訊系統概論 1.1 通訊系統簡介 1.2 調變 1.3 編碼 1.4 無線鏈路與相關概念 1.5 功率單位換算 第2章 訊號與線性非時變系統 2.1 訊號模型 2.2 傅立葉級數 2.3 傅立葉轉換 2.4 線性系統 2.5 希爾伯特轉換(Hilbert Transform) 2.6 離散時間系統 第3章 機率系統與隨機訊號 3.1 全機率定理與貝氏定理 3.2 隨機變數與統計 3.3 常用機率分布 3.4 隨機程序 3.5 隨機訊號與線性非時變系統 3.6 高斯隨機程序 第4章 類比調變技術:線性調變 4.1 基本連續波調變 4.2 振幅調變(Amplitude Modulation, AM) 4.3 DSB-SC調變 4.4 SSB與VSB調變 4.5 系統雜訊性能 4.6 頻率轉移 4.7 分頻多工 4.8 同調檢測系統 4.9 非同調檢測系統 第5章 類比調變技術:非線性調變 5.1 非線性調變 5.2 頻率調變 5.3 FM接收機性能分析 5.4 超外差接收機 5.5 鎖相迴路 第6章 類比訊號數位化與脈波調變 6.1 取樣理論 6.2 量化 6.3 脈波編碼調變 6.4 線碼 6.5 分集與多工 第7章 數位訊號之基頻帶傳輸 7.1 匹配濾波器 7.2 錯誤率 7.3 訊符間干擾與等化器 7.4 眼狀圖 7.5 數位通訊之訊號檢測 7.6 在AWGN下的基頻二位元訊號 7.7 訊號的向量表示法 7.8 M-ary通訊系統 第8章 數位訊號之帶通傳輸 8.1 帶通傳輸模型 8.2 相移鍵 8.3 頻移鍵 8.4 幅移鍵 8.5 混合調變 8.6 同步 8.7 功率頻譜與頻寬效率 第9章 類比調變技術:線性調變 9.1 資訊與熵 9.2 訊號源編碼 9.3 無失真資料壓縮 9.4 通道容量理論 9.5 高斯通道容量 9.6 錯誤控制編碼 9.7 線性區塊碼 9.8 循環碼 9.9 迴旋碼 9.10 漢明碼 第10章 網路與電信系統 10.1 網際網路概論 10.2 無線區域網路 10.3 衛星通訊 10.4 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本書特色 1.精簡清晰的圖形與表格,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通訊系統。 2.理論與實務並重,讓讀者在實體線路中發掘通訊原理。 3.詳述目前全球最新的數位通訊概況,讓您跟的上快速變遷的通訊腳步。 內容簡介 全球最新的數位通訊概況,完整的數位通訊架構,初學者或專研者 均可由本書得到諸多收穫,且對大哥大系統與現代數位通訊架構有 一完整清晰的觀念。本書適用於科大電子、電機系「數位通訊系統」課程使用。亦適合業界及一般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第1章 通訊系統頻道規劃與電波特性 1-1 簡介 1-2 近期通訊發展歷史 1-3 各國通訊系統頻譜分佈 1-4 電波之分類與特性 1-5 通訊標準之訂定機構 第2章 天線特性與應用 2-1 簡介 2-2 電波傳播路徑 2-3 天線結構 2-4 天線之水平角度規畫 2-5 天線之垂直角度規畫 2-6 通訊距離的衰減估算(Link budget) 第3章 介面訊號改善方式 3-1 簡介 3-2 2G 訊號量測指標 3-3 3G 訊號量測指標 3-4 空氣介面優化方式 3-5 4G 訊號量測指標 3-6 5G 訊號量測指標 第4章 數位通訊系統多工擷取技術 4-1 簡介 4-2 2G-FDMA+ TDMA 4-3 3G-CDMA 4-4 4G-OFDMA 4-5 5G-OFDMA 4-6 2G/3G/4G/5G 多工技術比較 第5章 網路設計注意事項 5-1 簡介 5-2 方位角量測工具﹒指南針注意事項 5-3 基地台選址 5-4 交遞過程 5-5 特殊現象 第6章 數位通訊訊號處理 6-1 簡介 6-2 手機的基本架構 6-3 訊號處理流程 6-4 取樣理論與AlD轉換 6-5 聲音訊號壓縮 6-6 循環冗碼(CRC)與訊號加乘特性 6-7 卷積編碼(Convolution Coding) 6-8 交錯置 6-9 加密 6-10 形成傳送格式 6-11 解碼(Decode) 第7章 2G-GSM/EDGE 系統架構 7-1 簡介 7-2 網路架構 7-3 訊號處理流程 7-4 空氣介面的訊號通道 7-5 手機通話流程 7-6 GPRS 特性(2.5G) 7-7 EDGE 與GSM 調變方式 7-8 GSM 完整時槽配置 第8章 3G-CDMA2000系統架構 8-1 簡介 8-2 網路架構 8-3 訊號處理流程 8-4 空氣介面訊號通道 8-5 CDMA2000 1x EV-DO 高速封包傳送 8-6 CDMA2000 的更新進化 第9章 3G-WCDMA系統架構 9-1 簡介 9-2 網路架構 9-3 訊號處理流程 9-4 空氣介面訊號通道 9-5 手機通話流程 9-6 HSDPA 特性(3.5G) 9-7 HSUPA 特性(3.75G) 9-8 HSPA 的更新進化 第10章 4G-WiMAX系統架構 10-1 簡介 10-2 網路架構 10-3 訊號處理流程 10-4 空氣介面訊號通道 10-5 WiMAX之展望 第11章 話務量評估及其他技術 11-1 簡介 11-2 話務容量基本認識 11-3 話務容量單位與定義 11-4 話務容量與阻塞率 11-5 衛星定位系統(GPS) 11-6 GPS 訊號結構 11-7 GPS 運作方式 第12章 4G-L TE advanced 系統架構 12-1 簡介 12-2 網路架構 12-3 LTE 版本之演進 12-4 LTE R8 特色 12-5 LTE R9 特色 12-6 LTE R10 特色 12-7 LTE R11 特色 第13章 loT物聯網 13-1 簡介 13-2 物聯網loT 13-3 LPWAN技術 13-4 NB-loT窄頻物聯網 13-5 Cat-M11 LTE-M高速物聯網 13-6 物聯網的演進 第14章 5G NR 14-1 簡介 14-2 5G之三大領域 14-3 5G三大領域之特色表現 14-4 eMBB之七大技術 14-5 uRLLC介紹 14-6 mMTC介紹 14-7 R17之新規格-邁向6G衛星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