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見證幽谷之路-悲傷輔導助人者的心靈手冊 | |||
作者: | Alan D. Wolfelt | |||
譯者: | 章惠安 | |||
ISBN: | 9789861915050 | |||
出版社: | 心理 | |||
出版日期: | 2011/12 | |||
書籍開數、尺寸: | 14.8x21x1.16 | |||
頁數: | 232 | |||
內文印刷顏色: | 單色 | |||
#心理學
#輔導、諮商與心理治療 #特定領域 #悲傷輔導 |
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人格心理學 原文書名:Theories of Personality 11/E 作者:Duane P. Schultz, Sydney Ellen Schultz 翻譯:危芷芬 出版社:雙葉 出版日期:2017/06/28 ISBN:9789869508209 內容簡介 本書新版內容的修正包括新增參考文獻400篇以上,並且添加理論家的自傳素材,以協助讀者了解其私人或專業生活如何影響理論之建構。此外,作者也加入有關教養實務,以及性別、種族和文化對於人格發展、測驗表現與人性本質概念的影響。尤其跨文化研究涵蓋歐洲、亞洲、中東、非洲和南美洲等國家,以呈現多元文化的特色。 本書適用於未曾接觸人格心理學,但對人性本質深感興趣的讀者。作者以淺顯易懂的內容開啟讀者對於人格的興趣,並輔助以實徵研究證據作為佐證,是研讀人格心理學的絕佳入門教科書。 本書特色 完整介紹重要各學派人格理論。 每個理論都自成獨立單元,讓讀者了解理論的核心概念及整體風格。 重視人格發展的文化與社會脈絡。 附有重點提示與複習問題,提升學習效率。 目錄 第01章 人格:人格的內涵以及你應該了解它的原因 檢視人格一詞 人格與社交媒體 種族和性別如何塑造人格 文化如何塑造人格 人格衡鑑 人格研究 人格理論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我們像什麼樣子?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精神分析取向 第02章 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 Freud 的一生(1856-1939) 本能:人格的推動力量 人格層次 人格結構 焦慮:對自我的威脅 抗拒焦慮 人格的性心理發展階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Freud 理論的人格衡鑑 對Freud 研究的批評 Freud 理論的延伸 對Freud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新精神分析取向 第03章 Carl Jung:分析心理學 Jung 的一生(1875–1961) 心理能量原則 人格層面 人格發展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Jung 理論的人格衡鑑 Jung 理論的研究 對Jung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4章 Alfred Adler:個人心理學 Adler 的一生(1870-1937) 自卑感:人類奮鬥的來源 追求卓越或完美 生活風格 社會興趣 出生序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Adler 理論的人格衡鑑 Adler 理論的研究 對Adler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5章 Karen Horney:神經質需求與傾向 Horney 的一生(1885-1952) 童年的安全需求 基本焦慮:精神官能症的基礎 神經質需求 理想化自我形象 女性心理學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Horney 理論的人格衡鑑 Horney 理論的研究 對Horney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終生發展取向 第06章 Erik Erikson:認同理論 Erikson 的一生(1902-1994) 人格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基本優點 基本缺點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Erikson 理論的人格衡鑑 Erikson 理論的研究 對Erikson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基因取向 第07章 Gordon Allport:動機與人格 Allport 將人格帶入教室和心理學實驗室 Allport 的一生(1897-1967) 人格的性質 人格特質 動機:我們致力達到何種目標? 童年人格發展:獨特自我 健康的成年人格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Allport 理論的人格衡鑑 Allport 理論的研究 對Allport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08章 Raymond Cattell、Hans Eysenck、五因素模式、HEXACO與黑暗三合體 預測行為 Cattell 的一生(1905-1998) Cattell 的人格特質取向 潛源特質:人格的基本因素 動態特質:動機力量 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人格發展階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Cattell 理論的人格衡鑑 Cattell 理論的研究 對Cattell 理論的反思 行為基因學 Hans Eysenck(1916–1997) 人格向度 Robert McCrae 和Paul Costa:五因素模式 Michael Ashton 和Kibeom Lee:HEXACO:六因素模式 Delroy Paulhus 和Kevin Williams:人格的黑暗三合體 人格特質與網路 對特質取向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人本取向 第09章 Abraham Maslow:需求階層理論 Maslow 的一生(1908-1970) 人格發展:需求階層 自我實現者的研究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Maslow 理論的人格衡鑑 Maslow 理論的研究 自我決定論 對Maslow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10章 Carl Rogers:自我實現理論 Rogers 的一生(1902-1987) 自我和實現傾向 經驗世界 童年的自我發展 功能充分發揮者的特徵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Rogers 理論的人格衡鑑 Rogers 理論的研究 對Rogers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認知取向 第11章 服務品質與品質提升策略 George Kelly:個人建構理論 心理學的認知運動 Kelly 的一生(1905–1967) 個人建構理論 預期生活事件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Kelly 理論的人格衡鑑 Kelly 理論的研究 對Kelly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行為取向 第12章 B. F. Skinner:增強理論 老鼠、鴿子和空無有機體 Skinner 的一生(1904–1990) 增強:行為的基礎 操作制約和Skinner 箱 增強時制 行為塑造 迷信行為 行為的自我控制 操作制約的應用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Skinner 理論的人格衡鑑 Skinner 理論的研究 對Skinner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社會學習取向 第13章 Albert Bandura:模仿理論 Bandura 的一生(1925-) 模仿:觀察學習的基礎 觀察學習的歷程 自我增強和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發展階段 行為改變技術 有關人性本質的問題 Bandura 理論的人格衡鑑 Bandura 理論的研究 對Bandura 理論的反思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有限領域取向 第14章 人格層面:掌控、冒險與尋求快樂 Julian Rotter:控制所在 Marvin Zuckerman:刺激尋求 Martin E. P. Seligman:習得無助與樂觀/悲觀解釋風格 Martin Seligman:正向心理學 本章摘要 複習問題 第15章 人格觀點 基因因素 環境因素 學習因素 雙親因素 發展因素 意識因素 潛意識因素 最終評論 複習問題 名詞解釋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五版 2024年 (Theory &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1/E) 作者: Corey 譯者:修慧蘭 出版社:雙葉 ISBN:9786269737956 目錄 第一篇 諮商實務的基本議題 第01章 導論與概述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撰寫立場 第三節 使用本書的建議 第四節 理論章節的概述 第五節 Stan 個案簡介 第六節 Gwen 個案簡介 第02章 諮商員:兼具人性及專業的工作者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諮商員即是具療癒性的人 第三節 諮商員的個人諮商經驗 第四節 諮商員的價值觀與治療歷程 第五節 成為有效的多元文化諮商員 第六節 新手諮商員面臨的議題 第七節 摘要 第03章 諮商實務的倫理議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把當事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 第三節 做倫理決定 第四節 知後同意的權利 第五節 保密原則的面向 第六節 多元文化觀點的倫理議題 第七節 衡鑑過程的倫理議題 第八節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之倫理議題 第九節 管理諮商實務中的多重關係 第十節 成為具倫理的諮商員 第十一節 摘要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第一部分之推薦補充讀物 第二篇 心理諮商理論與技術 第04章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Jung 對人格發展的洞見 第六節 當代精神分析發展趨勢: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 學與關係取向心理分析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心理分析治療 心理分析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心理分析治療在Gwen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5章 阿德勒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阿德勒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阿德勒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6章 存在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存在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7章 個人中心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第六節 動機式晤談 第七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個人中心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個人中心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八節 摘要與評論 第九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一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8章 完形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完形治療 完形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完形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09章 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0章 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Albert Ellis 的理情行為治療 第三節 主要概念 第四節 治療歷程 第五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六節 Aaron Beck 的認知治療 第七節 Christine Padesky 和 Kathleen Mooney的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Donald Meichenbaum 的認知行為矯治 第九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認知行為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十節 摘要與評論 第十一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十二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十三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1章 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抉擇理論/現實治療 現實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現實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2章 女性主義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主要概念 第三節 治療歷程 第四節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女性主義治療 女性主義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女性主義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3章 後現代取向 第一節 當代的後現代治療代表人物 第二節 社會建構論導論 第三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第四節 敘事治療 第五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後現代取向 後現代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後現代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六節 摘要與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14章 家庭系統治療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家庭系統治療的發展 第三節 家庭治療的多層歷程 第四節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家庭系統治療 家庭治療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家庭治療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與評論 第六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七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八節 推薦補充讀物 第三篇 整合與應用 第15章 整合式觀點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朝向心理治療整合的趨勢 第三節 治療歷程的相關議題 第四節 技術與評估在諮商中的地位 整合取向在Stan 個案上的應用 整合取向在Gwen 個案上的應用 第五節 摘要 第六節 總結評論 第七節 自我反思與問題討論 第八節 進一步的資訊 第九節 推薦補充讀物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簡介】 本書以團體諮商和心理治療在多元場域實務應用為關注焦點,分為理論基礎、籌劃準備與實務考量、團體介入與歷程領導實務,以及進階團體實務與專業發展等四部分;其中理論基礎部分包含團體心理工作概念、發展歷史與療效因子探討,實務考量部分包含準備籌劃、篩選組成、方案設計,以及倫理和多元文化議題,歷程介入領導則包含團體介入策略的系統性應用,以及各階段領導任務之實務,進階實務部分則包含特殊成員處理、困境突破和專業發展等課題。 本書撰寫實例涵蓋國中小兒童青少年團體工作、大專院校團體諮商、社區與醫療場域和監獄矯治工作等多元場域應用,每章亦提供延伸討論議題與進階閱讀文獻參考,為團體領域課程教學與實務參考極佳之用書。 【目錄】 Part I 團體心理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團體心理工作歷史源流與發展 一、「團體」之基本概念 二、團體工作之範圍與類型 三、心理工作團體的界定 四、心理工作團體之歷史回顧與前瞻 第二章 團體歷程與個人成長 一、心理團體的功能與效益 二、團體衝擊與效益 三、團體發展歷程與階段 四、個體心理需求與團體經驗 五、團體經驗與個人改變歷程 六、團體療效因素 Part II 團體的籌劃準備與實務考量 第三章 團體構思與規劃設計 一、構思你的團體類型與屬性 二、建構心理工作團體的考量 三、諮商與治療團體的規劃 四、團體計畫建構與撰寫 第四章 結構方案的設計與選用 一、運用結構方案或活動的理念和原則 二、團體歷程與分項目標設定 三、各階段結構方案之設計與運用 四、結構方案設計與規劃撰寫 五、從結構活動引發分享與對話 第五章 成員篩選與組成團體 一、成員適合度與篩選考量 二、團體成員的人際模式評估 三、團體篩選面談評估或說明會 第六章 團體倫理議題與實務考量 一、團體實務倫理精神 二、團體預備階段之倫理議題 三、團體實務執行之倫理議題 四、團體結束與追蹤之倫理議題 五、多元場域之倫理議題與實務考量 六、專業能力之倫理議題考量 Part III 團體階段領導實務 第七章 開始階段領導實務:初次團體帶領 一、團體開始階段的領導任務 二、初次團體進行之程序與領導實務 三、初次團體領導要點 第八章 轉換階段領導實務:凝聚促進與議題呈現 一、轉換階段的領導任務 二、轉換階段團體單元之領導實務 三、轉換階段團體之領導要領 第九章 工作階段領導實務:議題處理與行動促發 一、工作階段的領導任務 二、工作階段團體單元之領導實務 三、工作階段團體之領導要領 第十章 結束階段領導實務:回顧、道別與展望 一、團體結束階段的領導任務 二、結束階段與末次團體前的評估與準備 三、末次團體之領導實務 四、結束階段末次團體之領導要點 Part IV 團體技術與策略 第十一章 團體歷程介入意圖與技術 一、諮商與治療團體領導意圖 二、諮商與治療團體領導技術 三、諮商與治療團體領導焦點 第十二章 團體系統化介入策略 一、團體介入策略之向度與歷程考量 二、團體與人際層面之介入策略 三、團體與個人層面之介入策略 四、人際與個人層面之介入策略 Part V 跨場域/多元文化團體實務開展 第十三章 成人團體實務開展:醫療/社區 一、多元專業場域之團體規劃 二、任務團體與研習營 三、成長與發展團體 四、諮詢與教練團體 五、心理教育與輔導團體 六、危機介入與減壓團體 七、自助型態團體 八、諮商與治療團體 九、精神醫療場域團體 十、監所矯治場域團體 第十四章 兒童青少年團體實務開展:學校 一、兒童青少年發展與團體工作 二、K-12中小學之團體諮商輔導 三、大專院校之團體諮商輔導 四、社區/醫療場域兒少團體實務 五、兒童青少年團體特殊需求成員的協助與介入 六、大專院校青年團體特殊需求成員的協助與介入 第十五章 團體多元文化議題與實務介入 一、團體的多元文化情境 二、重要多元文化議題 三、多元文化議題與團體領導 四、多元文化與社會正義導向團體工作 Part VI 進階團體歷程實務 第十六章 團體特殊需求成員評估與介入 一、成員團體行為的理解觀點 二、特殊需求成員團體行為探討 三、特殊需求成員的團體行為與議題呈現 四、案例探討:團體情境與歷程的互動 五、多層次的觀察與理解 第十七章 團體困境突破與領導風格 一、常見團體領導歷程困境與突破 二、進階領導實務與風格 第十八章 團體領導能力與協同領導 一、團體領導者 二、團體領導者能力 三、協同領導與團體催化 四、協同領導的領導任務 Part VII 團體評鑑、研究與專業實務發展 第十九章 團體實務紀錄、評量與研究 一、團體實務紀錄與歷程摘要 二、團體效能與歷程評量 三、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設計 四、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類型與主題 五、實務與實證為基礎的團體研究 第二十章 實務訓練與專業發展 一、團體實務之專業成長課題 二、團體專業的知識體系建立 三、團體體驗與實務學習 四、團體領導實務訓練 五、團體諮商的實務督導 六、團體諮商實務的團體督導 七、團體實務工作者的專業發展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書名:悲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悲傷輔導實務 作者:Neimeyer(章惠安)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0 ISBN:9789861916385 內容簡介 《悲傷治療的技術》在悲傷與喪慟諮商及治療的領域中,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實務指南,書中64則創新實用的悲傷治療技術,提供了最具創造性且鼓舞人心的介入方法。個別來說,每一技巧都強調了創意和實務性;整體而言,它們抓住了這個領域在實務工作上的豐富性,以及治療師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發展出來的多元做法,有效處理了喪慟者的需求。本書富含以下特色: ● 主題性的組織架構,可為特定情況找到適用的技巧; ● 針對每一技巧的運用提供專家指導,和避免一般易犯的錯誤; ● 詳細說明某些特定技巧的使用方法、條件限制及適用對象; ● 案例描述和文字紀錄。 人生的路途上,失落無可避免,人們因失去摯愛而失落、跌落絕望黑暗的幽谷之中。如何扶起喪慟者,讓他們重新學會愛、付出愛、感受愛,是悲傷輔導助人者心之所向。 目錄 第一部 建立工作架構 1 專注當下、歷程與步驟:悲傷治療中技巧精熟的關係架構 2 悲傷治療中的同理精神 3 細拉:進入悲傷境地的正念導引 4 喪慟歷程的軌跡:介入架構 第二部 調節情緒 5 悲傷觀察日誌 6 繪製失落之境的地圖:屬於悲傷的和不屬於悲傷的 7 成年悲傷者使用的精神科藥物 8 正念療法 9 重整惡夢故事 第三部 與身體工作 10 類比傾聽法 11 拍手功 12 維持連結的身體想像 13 身體託管 第四部 轉化創傷 14 複雜性悲傷和創傷:優先處理什麼? 15 重述死亡事件 16 暴力死亡之後喚出與逝者的同盟關係 17 眼動減敏重整療法(EMDR) 18 重現畫面的意義建構 第五部 改變行為 19 行為啟動 20 度過佳節倍思親的時刻 21 自我肯定訓練 22 尋求平衡的寫作介入療法 第六部 重建認知 23 以行為實驗改變災難式的錯誤解讀 24 以理情治療 ABC 模式回應失落 25 接受與承諾療法(ACT) 26 針對失落關係的基模治療法 27 針對孩童長期性悲傷進行認知重建 第七部 面對抗拒 28 「你可以接受自己是 OK 的嗎?」 29 深度悲傷治療的公開聲明 30 悲傷管理中有控制的逃避 第八部 發現意義 31 透過個人態度發現意義 32 以引導式日誌促進意義建構 33 對喪慟父母運用失落特質技巧 34 隱喻式重整 第九部 重寫生命故事 35 生命回顧 36 失落時間軸 37 虛擬夢境故事 38 聽見你的心聲:建立療癒性對話 39 記錄孩子的生命故事 40 故事山 第十部 鞏固記憶 41 開啟家庭相簿 42 串起記憶的列車 43 兒童的回憶作品 44 記憶盒 45 大自然回憶 第十一部 更新連結 46 介紹逝者 47 透過導引畫面開啟視覺化連結 48 與逝者通信 49 與逝者的引導性想像對談 50 椅子操作法 51 生命標記 52 穿透憂傷看到傳承 53 「抓住片刻」的記錄 第十二部 修改目標 54 在悲傷歷程中設定自我照顧目標 55 界定與展望自我 第十三部 動用資源 56 詩和書目療法 57 兒童書目療法 第十四部 悲中有伴 58 編織社會支持的交響曲 59 處理喪慟支持團體的治療衝突 60 談談與夫妻和家庭的會談 第十五部 儀式性的轉化 61 治療性儀式 62 提供自殺身亡後「錯過的儀式」 第十六部 助人者的療癒 63 助人者療癒智慧圈 64 試穿鞋子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 系列名:心理治療 ISBN13:9789861919157 出版社:心理 作者:J. William Worden 譯者: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 裝訂/頁數:平裝/344頁 規格:21cm*14.8cm*1.8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0/08/07 中國圖書分類:心理治療 內容簡介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第五版修訂及更新了悲傷、失落和喪慟處遇的內容,繼續為相關系所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及實務的資訊。在第五版中,作者更新了哀悼的任務和影響要素、提供新的個案研究資源、倡議喪慟者的衍生照顧,以及掌握有效干預和預防性治療的知識和技巧。此外,作者亦提出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DSM-5的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哀悼的另類模式,以及有關各種悲傷特質的新發現。 本書組織架構清楚且易讀,對研究所層級的心理衛生課程,以及實務新手或資深實務工作者來說,都提供了關鍵性的資訊。 本書特色 ● 新修訂的哀悼任務 ● 新添增的哀悼要素之社會因素 ●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對「網路哀悼」的影響 ● 群眾槍擊事件及其他災難後的複雜性靈性傷痛 ● DSM-5新修訂內容對喪慟工作的影響 ● 對特殊悲傷之跨文化諮商和多元諮商,如:祖父母的悲傷、過長的悲傷疾患,以及與愛滋病相關的喪慟 ● 悲傷和憂鬱的最新資訊 ● 新的個案研究及相關文獻 ● 每一章都附有反思與討論問題 ● 悲傷輔導訓練的修訂及更新 目錄 導 讀 社交媒體和線上資源 複雜性喪慟的本質是什麼? 被褫奪的悲傷 持續性的連結 創造意義 復原力 創傷和悲傷 導讀結論 第 1 章 依附、失落和悲傷經驗 依附理論 悲傷是一種疾病嗎? 正常的悲傷 悲傷與憂鬱 第 2 章 了解哀悼過程 哀悼的任務 其他可被考慮的模式 第 3 章 哀悼過程:哀悼的影響要素 要素一:家族關係:誰去世了? 要素二:依附的本質 要素三:死亡是如何發生的? 要素四:過往經驗 要素五:人格變數 要素六:社會變數 要素七:同時發生的失落和壓力 注意事項:哀悼行為的多元決定論 哀悼何時結束? 第 4 章 悲傷輔導:引發正常悲傷 悲傷輔導的目標 界定高危險群喪慟者 輔導原則與程序 有效的技巧 藥物的運用 悲傷輔導團體 經由葬禮儀式協助宣洩悲傷 悲傷輔導有用嗎? 第 5 章 不正常的悲傷反應:複雜性哀悼 人們為何無法悲傷? 困難悲傷的產生 複雜性悲傷的新興診斷 現存的複雜性哀悼模式 診斷複雜性哀悼的過程 第 6 章 悲傷治療:解決複雜性哀悼 悲傷治療的目標與方式 悲傷治療的程序 悲傷治療的特殊考量 技巧和時機 悲傷輔導與治療中有關夢的處理 幾項考量 評估結果 第 7 章 特殊失落形成的悲傷 自殺 輔導自殺者的遺族 猝死及暴力致死 嬰兒猝死症 流產 死產 墮胎 預期的悲傷 後天性免疫功能缺乏症候群(HIV/AIDS) 第 8 章 悲傷和家庭系統 孩子的死亡 祖父母的悲傷 失去父母的孩子 家族處遇方法 悲傷及老年人 家庭需求與個人需求孰重? 第 9 章 諮商人員自己的悲傷 失落史 壓力和耗竭 第10章 悲傷輔導的訓練 悲傷案例1至20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影響我們成就人生的,通常不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事,而是一直以來我們所認同的信念與價值觀。 這本書將帶著大家提高維度來看生命,當我們明白真正的因果關係,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改變命運可以這么簡單! 感謝量子科學的進步,讓佛經、聖經、命運、玄學、奇蹟,有了科學的解釋。這本書為你解析的高維見地與智慧明白,不但可以幫助你解開人生中大部分的疑惑,還能看懂每個宗教經典所要傳遞的真實義,本書所教導的善巧方法,更能讓生命產生奇蹟式的轉變。 【目錄】 ◎ 前言 奇蹟與實證 如何整理出這套理論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第一章 如何超越生命的侷限? 真理、科學、奇蹟 第一個明白:一切都是能量 到底什麼是物質? 你認為的問題不是問題 第二個明白:意識資料庫 命運誰決定的? 命運到底是什麼? 正向思考的弊病 鬆開認同的信念 第三個明白:空間次元 源頭、意識界跟物質界的次元 是怎麼掉入物質界的? 破除分別心 第四個明白:振動頻率 理性接納、慈悲與愛 真正的愛自己與真正的同理心 第二章 以垂直思考代替舊有的橫向思考 細說源頭、意識界、物質界 高維度的見地:垂直思考 什麼叫做「橫向思考」 第三章 破無明執著 定義與註解會加資料 比較垂直思考與橫向思考 執著與批判產生的效應 慈悲祈禱 第四章 更進一步 三輪體空 交託與讚美 罪性本空 五蘊皆空 活出《心經》的智慧 度一切苦厄 不執空,也不執有 後退兩步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心無罣礙 一體 無住相佈施:家人的明白 第五章 懂原理就能上手 甘露水噴瓶:清理、顯化與下載 活在當下、賞識讚嘆 感恩的七個層次 1350 心生活運動 編者後記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我們」是誰?誰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政治問題,其實也是信仰問題 當我們決定如何與諸神共處,我們也決定了如何與彼此共存 今日,在印尼、奈及利亞、緬甸、埃及,有些社群會遭受攻擊、有些個人會遭到殺害,理由都是他們的信仰使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裡變成了陌生人;許多國家的移民政策(尤其是美國)當中那些反移民的論點通常都是以宗教的語言表述;法國政府禁止婦女在公開場合穿戴布卡;瑞士舉行全民公投,禁止穆斯林建立清真寺宣禮塔;德國的德勒斯登有數千人定期上街遊行,抗議所謂的「伊斯蘭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宣稱他們的國家利益和完整性遭受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威脅,即使後者流亡海外,其所擁有的唯一權力不過就是他所代表的宗教信仰。 宗教,或說信仰,從來就不只是宗教信仰。 每個社會都會有一套建立認同的信念和假設,它界定人存在的意義、區分社群,在許多地區甚至是政治的動力;這套信念和假設通常被稱為信仰、意識形態或宗教,但它絕對不只是「信仰」或「宗教」。 《諸神的起源》綜觀歷史、環視全球,審視器物、地景和儀式活動,書中不討論宗教史,不探討信仰,更不會替任何信仰體系辯護;本書探究的是這套共有的信念對社群或國家的意義、它如何形塑個體與國家的關係,以及人們在這套信念底下究竟相信些什麼、依何而行動,透過怎樣的方式定義「誰能夠成為我們」。 第一部 我們在天地間的位置:各個社群對宇宙自然的理解不同,這些故事與動物、火、水、光,以及四季相關,從理解衍生的儀式強化了社群的身分認同。 第二部 因為相信,因而相聚:透過社會性的儀式慶典、共同祈禱歌唱等活動,讓短暫的生命得以被納入社群,個人的生命跨越世代與其他生命互動。 第三部 信仰的劇場:人們如何以公開的儀式展示對神的信仰,又如何重新定義並想像精神上的社群;以及在這樣的場域,政治與宗教如何密不可分。 第四部 神像的力量:神聖的雕像和畫像引領信徒走進一個文字無法描述的世界,人們透過想像共處一個時空,塑造團結,得到指引和保護的力量。 第五部 一神還是多神?:人該如何與自己的神相處,又該如何與他人的神明共存?這位神或許是一位至尊崇高的存在、或許是人性化的群神,也可能是生活在我們四周的地方神靈。 第六部 人間的權力與神聖的力量:信仰如何在人統治的國度裡茁壯成長,而國家之於信仰又可能發生什麼困難與問題。 BBC Radio 4和大英博物館攜手合作,由前大英博物館館長、知名作家尼爾.麥葛瑞格執筆撰述。 全新觀點切入人類的信仰,以物件、地景和儀式活動,探索宗教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 超過200張精美全彩圖像,透過珍貴的物件、藏品、繪畫、地景、歷史照片,構成一部信仰的敘事史。 本書特色 ◎BBC Radio 4和大英博物館合作,透過物件、地景和儀式活動,探索信仰之於人類社會真正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 ◎闡明宗教與政治的複雜關係,並透過場景和歷史人物事件描述,為當今世界衝突根源提出新解。 ◎透過物件構成一部信仰的敘事史,並以此作為了解不同社群的入口,研究他們如何想像、定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書評 這部流暢易讀的宗教研究作品顯示宗教對我們這個世界十分重要,過去如此,現在亦然。……任何想讓生命更為豐富的人――就算無法改變他的生命――都能從這部傑出的作品中獲益。――《倫敦標準晚報》 麥葛瑞格以豐富的學養,開拓了許多新的觀察角度,職是之故,《諸神的起源》才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啟發人心。――《星期日泰晤士報》 文字清晰,風格獨具,照片更是精彩絕倫――全書總共收入彩色與黑白圖片兩百三十張。一部精緻的通俗作品,討論的主題是宗教的物質史。――《書目雜誌》 一趟宛如旋風般快速,但又令人深感愉悅的世界宗教之旅……既是一部優秀的比較宗教研究,也是一部令人省思的精彩作品。――《科克斯評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我們在天地間的位置 1 信仰的開端 2 火與國家 3 生命與死亡之水 4 光之歸返 5 收割和禮敬 第二部:因為相信,因而相聚 6 與死者同在 7 誕生與身體 8 傳統裡的位置 9 讓我們祈禱 10 歌的力量 第三部:信仰的劇場 11 神的家 12 送給諸神的禮物 14 神聖的殺生祭儀 14 成為朝聖者 15 慶典時間 第四部:神像的力量 16 女神像的保護力量 17 宗教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18 意義的增生 19 改變你的生命 20 棄絕圖像,尊崇文字 第五部:一神還是多神 21 多神的福氣 22 一神的力量 23 地方的神靈 24 如果神站在我們這邊 25 寬容?還是不寬容? 第六部:人間的權力與神聖的力量 26 天命 27 願祢的國度降臨 28 壓迫宗教少數 29 「這裡沒有神!」 30 讓我們生活在一起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得獎作品集,收錄貳獎〈行者、浪人以及其他〉、?獎〈金珠.哈里斯〉、評審推薦佳作〈拔水而起的南科〉,作者依序為邱瀟君、李佳懷、蔡仲恕。 〈行者、浪人以及其他〉寫一群在洛杉磯擔任義工的華人,為缺食的街頭流浪漢提供食物的故事,即使在嚴峻疫情下,仍未放棄。〈金珠.哈里斯〉寫尋找大姑姑的過程中,階級與性別視角融合於歷史敘事之中,個人家族史與時代史巧妙鑲嵌。〈拔水而起的南科〉報導臺灣南部科學園區興建的過程,涉及當地傳統農居、農產及其轉型。主題多元,世界觀寬廣,各具特色,是時代的見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