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社會代議的崛起: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平行發展
作者: 趙永茂
ISBN: 9789869675826
出版社: 翰蘆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2.2
頁數: 440
內文印刷顏色: 單色
#人文與社會科學
#政治
#政治學概論
定價: 600
售價: 54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社會代議的崛起: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平行發展 作者:趙永茂 出版社:翰蘆 出版日期:2018/08/10 ISBN:9789869675826 【內容簡介】 沒有堅固的政治監督與公共參與基礎,就不會有健全的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成熟與深化,主要建築在公民社會是否有成熟的公共參與;如果沒有發展成民主社會,就不會有堅固的政治監督與公共參與基礎,也不會有健全的民主政治。因此,在這些發展基礎之上,國家便會逐漸從以政商代議、政黨與政商利益為主的國家,發展成為以國家、社會長期利益為主的政治;也會從選舉動員(政黨與政商動員)國家,發展成為公民社會治理與政策動員的國家;並從政商代議國家,發展成為新公共代議國家。   在公共治理與地方治理的過程中,經由對政黨權力與能力、以及對政商結合的結構的批評,也會促成專業、私利與公共利益的合作與平衡,並從這些私利與公共利益的衝突及治理協議過程中,加深政治、政黨與代議者的權力責任,進而轉化政治與社會的衝突,而達成了政黨、政治與社會之間的協力合作與信任。甚至進一步也會促進各階層社會代表與代議者,與政黨及各階層議會代議者之間的協力合作與信任。經由這些公共治理參與的過程,更將有助於政經社會反省、和解與協力合作的增長,因而共同連結新政治、新政黨與新社會力量的發展,推展新政經社會的未來。 【目錄】 ◎導論 第一部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協力軌跡 ◎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平行民主重構:對臺灣代議民主與政黨政治的反思 壹、前言 貳、從派系、政商代議國家到新公共代議國家 參、美國代議體制的反思與公共治理時代的來臨 肆、臺灣政商代議體制與政黨政治的反思 伍、臺灣後代議政治下社會代議的融合 ◎全球化下東亞都會代議政體的反思:以社會代議輔助政治代議 壹、全球化中政商代議下都會發展的問題 貳、從英美國家的反思中檢討東亞失衡的都會發展 參、公民及專業社會興起對東亞都會發展的衝擊 肆、代議政治與社會代議的融合 伍、結論 ◎民主治理的建構基礎與問題 壹、前言 貳、民主治理產生的政治背景 參、民主治理建構的幾個意涵 肆、民主治理的發展階段與問題 第二部臺灣地方政治與社會自治的重要性及未來發展 ◎地方自治的重要性與地方民主轉型 壹、前言 貳、地方政府與政治的重要性 參、地方政府與自治的職能與管理問題 肆、地方分權的發展趨勢 伍、地方治理對傳統地方自治發展的衝擊 陸、府際關係對地方自主權與自治發展的衝擊 柒、結論 ◎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的趨勢與挑戰 壹、前言 貳、地方與區域治理的發展背景與主要論述 參、地方治理的發展趨勢與案例分析 肆、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對臺灣的啟發-代結論 ◎臺灣地方政治與制度的改革工程 壹、前言 貳、我國地方自治與自治制度的發展階段 參、地方自治發展趨勢與我國未來地方自治及其制度的改革工程 肆、結論 ◎里的定位以及與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 壹、前言 貳、里的定位問題 參、里與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 肆、政府改造與民主治理理念下的整合途徑 伍、結論 ◎我國區里治理網絡關係探討:以臺北市松山區基層建議案為例 壹、前言 貳、研究設計 參、政策網絡與網絡治理 肆、臺北市基層提案制度與實務運作方式 伍、松山區基層提案網絡治理關係的探討與分析 陸、松山區基層提案反映出區公所制度與治理結構的相關問題探討 柒、結論與建議 ◎氣候變遷與地方治理 壹、氣候變遷對全球各地的影響 貳、地方治理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參、建構地方綠化、低碳社會及防救災網絡 肆、結論 ◎臺灣直轄市分權治理之研究 壹、前言 貳、臺灣直轄市與區制度之沿革 參、從縣改制直轄市之變化 肆、國外大都會之治理與啟發 伍、市政集權對於民主政治之影響 陸、結論 ◎府際治理:由東京首都圈經驗論臺灣發展 壹、前言 貳、府際治理理論 參、東京都首都圈的「垂直型府際治理」 肆、東京都首都圈的「水平型府際治理」 伍、日本首都圈府際治理經驗對於臺灣發展之啟示 第三部臺灣地方自治與民主化發展的挫折與轉型 ◎地方派系依侍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與分析架構 參、內門鄉地方派系的發展 肆、內門鄉派系依侍結構的演變與特質 伍、結論 ◎屏東縣地方派系與政黨、縣行政權以及縣立法權之關係(2006-2010) 壹、緒論 貳、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 參、屏東地方派系與政黨及縣行政權之關係:三種互動模式及其發展與演變 肆、屏東地方派系與縣立法權(縣議會)之關係 伍、結論 ◎臺南地區地方勢力變遷與政黨政治發展 壹、緒論 貳、五都合併升格之回顧 參、臺南的地方政治發展 肆、縣市合併後地方勢力對地方政治的影響 伍、結論 ◎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轉型與未來 壹、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背景、支持結構與特性 貳、解嚴後地方派系的轉型與特性 參、2000年政黨輪替後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 肆、臺灣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的未來 ◎廢除鄉鎮市長選舉?還是積極轉型與改革? 壹、鄉鎮市長官派的主要論述與背景 貳、轉型中的臺灣地方政治與社會 參、鄉鎮市自治的重要性與世界發展趨勢 肆、當前臺灣鄉鎮及縣市改革與發展的幾個重大議題 伍、地方政治的變革及未來 陸、結論

為您推薦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八篇文章。對環保、對經濟、以及自殺的防治與女性問題等,大師都提出解決之道。佛教是面向人間,面向人群的,社會議題的探討必然是佛教所納入與關懷的。因此,針對「經濟問題」,大師提出:經濟既是民主的命脈之所繫,一個國家要厚植國力就要發展經濟,因為經濟充裕,國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會提升,社會生產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豐足安定,社會亂象也將因之消除。 【目錄】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中的理性 (1版)

當代社會中的理性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京都獎」(Kyoto Prize),以及「克魯格獎」(John W. Kluge Prize)得主查爾斯‧泰勒,以政治哲學角度切入當代議題,並為其論述賦予歷史縱深與未來展望。
2016年「中央研究院講座」邀請到國際知名哲學家查爾斯‧泰勒來台演說。《當代社會中的理性》前兩講是其中央研究院講座稿的譯本,分別探討西方民主的危機以及現代社會中的世俗主義兩個重要議題。 泰勒教授主張唯有將民主重新理解為一種「目的式」過程,降低社會不平等,恢復全體人民自治的古典意涵,方能提升民主的正當性。而在多元分歧的現代社會中,宗教仍為追求超越性的重要管道,政府應該強調寬容,並公平而和諧地管理多元的宗教組織。 第三講為泰勒教授特別提供的手稿,討論西方近代理性以及道德秩序觀念的發展史,以作為其論述民主與世俗化問題時的哲學以及思想史基礎。 【目錄】 「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序(王汎森) 「中央研究院講座系列」序(黃進興)
編者緒論:查爾斯‧泰勒關於「另類現代性」的考察(蕭高彥) 第一講 西方民主的危機? 第二講 西方民主的危機? 第三講 單在理性

原價: 290 售價: 261 現省: 29元
立即查看
法律概論──現代社會與法律 (3版)

法律概論──現代社會與法律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是專為非政法科系的讀者所撰寫的法律通識課程教材,循序漸進為讀者建立法律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一定的識讀法條與相關案例之通識能力。 全書共15章,第1到6章介紹法與法系、法律的分類、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以及法律的淵源、制定、解釋,建立對法律的基本觀念,第7章到9章闡釋法律的權利義務關係、法律的制裁、司法獨立與法院,第10到13章分別講述民法、刑法及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等實務知識,第14章探討有關詐欺、妨害名譽、隱私權、臨檢等現代社會的法律議題,第15章探討平等權與性別平等。 最近各種法律修正者甚多,第三版依近期各種法律修正校訂更新,介紹國民法官、大法庭、18 歲成年等在法治觀念上具有相當先進性的修法,引導讀者跟上時代的改變,並更新自己的觀念。 【目錄】 Chapter 01 法與法系 第一節 法的意義 第二節 法系(成文法、不成文法) 第三節 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特色交匯:「國民法官法」新制簡介 Chapter 02 法律的分類 第一節 公法、私法的區分與「二元訴訟制度」 第二節 法律的其他主要分類 Chapter 03 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 第一節 法律與道德 第二節 法律與經濟 第三節 法律與宗教 第四節 法律與實力(強制力) 第五節 法律與正義 Chapter 04 法律的淵源 第一節 成文法源 第二節 不成文法源 Chapter 05 法律的制定 第一節 立法院的職權 第二節 制定程序 第三節 法律之公布與施行 第四節 法律的位階(法律優位原則):下位階牴觸上位階者無效 第五節 法律保留原則 Chapter 06 法律的解釋 第一節 法律解釋的種類 第二節 立法解釋 第三節 司法解釋 第四節 行政解釋 第五節 解釋方法 Chapter 07 法律的權利義務關係 第一節 法律的權利義務關係之意義 第二節 表示行為與事實行為 第三節 權利之性質 第四節 權利之分類 第五節 義務的性質與分類 第六節 權利義務之主體 第七節 權利之得、喪與變更 第八節 權利義務之客體 Chapter 08 法律的制裁 第一節 憲法上的制裁 第二節 行政法上的制裁 第三節 刑事法上的制裁 第四節 民事上的制裁 Chapter 09 司法獨立與法院 第一節 司法獨立:司法院不是最高法院 第二節 法院之類型與審級 第三節 「檢察一體」原則 第四節 法官之審理 第五節 「三級三審」制與所謂的「『四級』三審」制 Chapter 10 民法概說 第一節 財產關係與民法 第二節 家族關係與民法 Chapter 11 民事訴訟 第一節 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程序不同 第二節 民事訴訟程序 第三節 人事訴訟程序與其他程序 Chapter 12 刑法概說 第一節 刑法的意義 第二節 罪刑法定主義 第三節 犯罪的意義 第四節 構成要件之該當性 第五節 行為之違法性 第六節 行為之有責性 第七節 犯罪之型態與刑罰 第八節 刑法分則之各種犯罪 第九節 軍事審判 第十節 刑法晚近重大修正之部分要點 Chapter 13 刑事訴訟 第一節 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 第二節 辯護律師 第三節 偵查之開始 第四節 第一審程序 第五節 上訴與其他程序 第六節 「證據能力」與「證明力」 Chapter 14 現代社會的法律議題 第一節 加重詐欺:刑法、組織犯罪條例之修正 第二節 妨害名譽:公然侮辱、誹謗 第三節 隱私權的保護:竊聽、竊錄或擅自裝設GPS 衛星定位追蹤器 第四節 臨檢 Chapter 15 平等權與性別平等 第一節 平等權的意義 第二節 從「『男女』平等」到「『性別』平等」 第三節 通姦除罪化 第四節 社會福利政策立法與職業平等

原價: 450 售價: 428 現省: 22元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科學導論 (2版)

當代社會科學導論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在二十世紀中,人類文明發展最速,變化也是最大。社會科學在此一戰火瀰漫、擾攘不安的世紀裡有長足進步,隨著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過去的學科獨善其事如今被跨學科研究取代。雖是如此,社會科學相對於自然科學,依然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兩大門徑之一。   本書清晰地界定社會科學的範圍、性質與分類,接著簡述當代社會科學的發展。之後,本書依循社會科學中社會、經濟、政治這三個彼此環環相扣、緊密結合的一體之三面之脈絡,探究1960年代以降,西方社會科學發展的危機,與新左派的挑戰,乃至質疑或顛覆。在當今危疑震撼的廿一世紀,吾人所面對的是一個高度發展,卻也是高度風險的社會,在此社會科學各家將如何因應此一世局之演展,便有加以論述與評析的必要。 【目錄】 第一章 社會、社會學說與社會科學 第二章 社會科學的範圍、對象、性質與分類 第三章 現代社會科學的發展情況及其趨向 第四章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科學的互動 第六章 社會行為與經濟行為 第七章 社會學的進展 第八章 經濟問題與經濟學 第九章 政治行為、權力、統治與權威 第十章 政治與政治學 第十一章 社會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 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學及其兩大派別 第十三章 西方社會科學的危機與新左派的崛起 第十四章 現代社會的特徵 外文姓名翻譯對照表

原價: 450 售價: 383 現省: 67元
立即查看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

當代社會工作理論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作者撰寫的目的是介紹與檢視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論,並說明理論如何引導和激勵社會工作者,以及強化實務工作,使其實現政策和法律所設定的成果。 特色 採用新近資料:參考、引用當前最新資料文獻,介紹每組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如何發展,並呈現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理論在實務上的詳盡描述。 結合理論與實務應用:包括各章的應用、範例教材、結論等。 提供反思及進一步探索社會工作理論的機會:各章「暫停和反思」單元,提供讀者將自己的想法應用到爭論的關鍵點上;而讀者接觸到一系列思想後,可以在作者文中提到的書籍和文獻,或在本書的「附加資源」單元找到詳盡說明。 【目錄】 Part I 思考社會工作理論 第01章 社會工作理論的社會建構  知識、理論和實務  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社會工作的社會建構  社會工作建構的領域  結論:使用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的想法 第02章 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主要陳述  實務理論的主要群組  有選擇的和折衷的使用理論  理論在團體、巨視、機構照顧和家族治療實務  社會和心理學理論的直接使用  以證為本實務(EBP)  結論:社工師能夠如何評估社會工作理論 第03章 連結實務和理論  主要陳述  讓理論變得有用  使用理論的實務取向  反思、反身性和批判思維  結論:使用實務——理論連結 Part II 檢視社會凝聚力理論 第04章 心理動力關係實務  有關心理動力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心理動力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Brandell(2004)在心理動力社會工作  在關係實務中重要想法  範例教材 Goldstein、Miehls 和 Ringel(2009)在關係的原則和技術  結論:使用心理動力實務理論 第05章 心理動力依附實務  有關依附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依附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mmings 和 Shemmings(2011)關於兒童依附理論  結論:使用依附理論 第06章 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  有關危機、創傷和任務中心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危機介入和任務中心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Thompson(2011)危機介入  範例教材 Darsh 和 Doel(2005)關於任務中心實務  結論:使用危機與任務中心理論 第07章 認知行為實務  有關 CBT 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CBT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Kennerley 等人(2017)在認知行為治療  結論:使用 CBT 第08章 動機式晤談  有關動機式晤談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MI 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Hohman(2016)關於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動機式晤談  結論:使用動機式晤談 第09章 系統實務、複雜性和混亂  有關系統、混亂和複雜性的爭論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系統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itterman 和 Germain(2008)社會工作生活模式  結論:使用系統理論 第10章 巨視實務、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  有關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社會和社區發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esai(2015)關於亞洲的社會發展  範例教材 Popple(2015)《分析社區工作》  結論:使用巨視、社會發展和社會教育學想法 Part III 檢視充權理論 第11章 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  有關社會建構優勢和解決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解決和優勢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Shennan(2014)的焦點解決實務  結論:使用優勢和解決想法 第12章 社會建構:敘事實務  有關敘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敘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結論:使用敘事實務 第13章 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  有關人本主義實務、存在主義和靈性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人本主義和相關想法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Glassman(2009)人本主義團體工作  範例教材 Holloway 和 Moss(2010)在靈性和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人本主義的社會工作 第14章 社會正義實務、充權和倡議  有關社會正義、倡議和充權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充權和倡議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alrymple 和 Boylan(2013)  範例教材 Lee(2001)的充權取向  結論:使用倡議和充權理論在社會正義實務 Part IV 檢視社會改變和發展理論 第15章 批判實務  有關批判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批判理論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ullaly(2019)的新結構社會工作  範例教材 Fook(2016)的批判取向實務  結論:使用批判社會工作 第16章 生態實務  有關生態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生態實務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Dominelli(2012)的綠色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生態實務理論 第17章 女性主義實務  有關女性主義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White(2006)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狀態  結論:在實務上使用女性主義理論 第18章 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  有關反壓迫、原住民主義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實務的爭論  主要陳述  更廣泛的理論觀點  聯結  反壓迫和敏感度的政治  價值議題  應用  範例教材 Morgaine 和 Capous-Desyllas(2015)關於反壓迫實務  範例教材 Sisneros 等人(2008)關於批判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結論:使用反壓迫和多元文化敏感度取向

原價: 690 售價: 621 現省: 69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