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3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分子生物學(第三版)
作者: 曾哲明
出版社:新文京
出版日期:2023/06/20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依其多年教學及研究經驗撰寫而成,主要介紹分子生物學的基礎概念,內容著重於與基因表現有關的DNA、RNA與蛋白質等大分子上,探討其結構、合成、功能與活性的調節,可幫助學子們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為進一步研習生物技術、分子醫學、生物資訊等應用性學門作準備。一些較進階的內容則整理於「延伸學習」專欄,並在各章章末提供完整參考文獻,可作為更深入探索分子生物學的一些線索,並方便研究者查詢相關資料。對於即將報考研究所的學子而言,本書可作為重點概念的溫習用書。
近年來由於研究技術與理論的創新,大數據資料庫的建立,加上在醫學與生物學更廣泛的應用,分子生物學已經逐漸邁入一個新的世代。
第三版增加了近十年來相關文獻與數據庫的資料,部分內容做了大幅增補與修正,尤其是近年來基因組學與蛋白組學的快速發展,經由人類全基因研究(GWAS),以及針對基因與其產物(蛋白質)的深入註解(annotation),發現或確認了多種人類基因,本書增加了相關基因的特性、調控,以及其蛋白產物的功能與交互作用,同時概略闡述部分基因及蛋白與分子醫學、癌症研究的相關性。
此外,第三版的另一特色是增加了第13章「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簡介」,以利啟蒙者能以本書為基礎,銜接已融入日常保健與醫學診療的生物科技,故第三版大幅提升了深度與廣度。本書之附圖及索引也做了編修與增補,參考文獻依據近十年內的相關期刊論文全面整編。
目錄
Chapter 01 DNA與染色體的結構
1-1 分子生物學的里程碑
1-2 去氧核糖核酸的結構
1-3 從DNA到染色體
Chapter 02 基因體的結構與特性
2-1 基因
2-2 基因體
2-3 基因體中的重複序列
2-4 核外的基因體
Chapter 03 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與調控
3-1 轉錄調控序列
3-2 原核細胞的轉錄
3-3 早期研究-乳糖操縱組
3-4 操縱組調控機制的多樣性
3-5 適應環境的基因調控系統
Chapter 04 噬菌體的基因調控
4-1 λ噬菌體生活史
4-2 溶菌期的基因調控
4-3 潛溶期的基因調控
4-4 基因體的整合與誘發
Chapter 05 真核細胞基因的轉錄
5-1 啟動子與順向調控元素
5-2 基因轉錄的啟始
5-3 轉錄的延伸與終止
Chapter 06 真核細胞基因轉錄的調控
6-1 轉錄因子
6-2 組蛋白的轉譯後修飾
6-3 DNA甲基化與表觀調控
6-4 RNA甲基化與表觀調控
6-5 小RNA的干擾機制
Chapter 07 傳訊RNA的轉錄後修飾
7-1 5' 端帽化作用
7-2 3' 端的轉錄後處理
7-3 剪接體的插入子剪接作用
7-4 自我剪接的插入子
7-5 另類的剪接模式
7-6 mRNA經核孔輸出的機制
7-7 細胞質RNA的修飾與分解
Chapter 08 轉譯-合成蛋白質
8-1 轉送RNA
8-2 胺基酸乙醯tRNA
8-3 核糖體
8-4 轉譯
8-5 轉譯的調節
Chapter 09 轉譯後修飾與蛋白質轉送
9-1 蛋白質的修飾
9-2 自由態核糖體的轉譯與轉送途徑
9-3 粗內質網核糖體轉譯與轉送途徑
Chapter 10 DNA複製
10-1 DNA 複製的特性
10-2 原核細胞DNA複製
10-3 真核細胞DNA複製
Chapter 11 DNA的突變與修補
11-1 DNA突變與損傷
11-2 點突變的修補機制
11-3 結構損傷的修補機制
Chapter 12 DNA的重組與轉位
12-1 DNA 重組
12-2 轉位子
Chapter 13 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簡介
13-1 DNA重組與克隆技術
13-2 聚合酶連鎖反應
13-3 微矩陣分析
13-4 DNA定序
13-5 生物資訊學
附錄
索引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309337
規格:平裝 / 462頁 / 19 x 26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生命科學類> 生物學
立即查看
醫學倫理 : 美國造假經典案的教訓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參與者的學術接觸:人類學倫理的實踐與躊躇 2020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作(編/譯)者 : 戴正德 出版年份 : 2021
ISBN : 9789864129010 類別 : 醫學倫理
書號 : C1019 幾色 : 1
規格 : 18 發行公司 : 高立
版權日期 : 2021/03/01 版次 : 五版四刷
頁數 : 344
本書內容涵蓋生命醫學倫理的三個發展方向,即臨床倫理、研究倫理,及規範倫理。本書以基礎觀念的討論為目的,詳述愈來愈被重視的醫學倫理理念、器官移殖、生殖醫學、基因工程、長期照護、女性主義與醫療資源分配…等議題;各章並加入現今熱門的相關案例與章末的案例討論,希望能以生動的案例故事與討論,帶領讀者更深入、嚴肅的思考醫學倫理的重要性。
目錄
第一章 新世紀醫療之衝擊與挑戰
第二章 醫學與道德
第三章 何謂醫學倫理學
第四章 倫理推論
第五章 醫學倫理原則
第六章 生與死
第七章 生殖醫學
第八章 基因工程及基因治療
第九章 人體試驗
第十章 器官移植
第十一章 醫療疏忽
第十二章 醫療資源分配
第十三章 醫學研究的倫理
第十四章 桃莉羊、醫倫、紅包
第十五章 愛滋病的醫學倫理
第十六章 20 世紀生命倫理醫學與醫學倫理學的背景
第十七章 長期照護之倫理探究
第十八章 女性主義、醫病關係與健康照護
第十九章 醫學倫理的未來方向
第二十章 醫學倫理思考摘要
附錄 A 希波克拉底誓言
附錄 B 醫生就職宣言
附錄 C 日內瓦宣言
附錄 D 美國醫學協會醫生行為準則
參考書目
立即查看
醫師國考Winner:醫學倫理(收錄2011~2017年醫師國考試題與解答)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醫師國考Winner:醫學倫理(收錄2011~2017年醫師國考試題與解答)
作者:陳佑詳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8
條碼:9789863682394
簡介:
教育部於2007年首次將「醫學倫理」納入醫師國考科目,乃是期盼醫學生在進入臨床醫療工作之際,能擁有基本倫理觀念。為了使讀者可以輕鬆掌握國考命題重點及方向,本書收錄2011~2017年國考試題並提供解答,除此之外,亦將近幾年臨床實務上重要的倫理法律議題,輔以醫療與醫師法、優生保健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等常考法規作整合編寫與探討,內容包含醫學倫理概論、醫病關係、業務過失與醫療糾紛、優生保健與兒少權益、末期照護與器官移植、研究倫理與醫學試驗,以及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等章節,並於每章主題之前貼心提供命題機率資訊,絕對是準醫師們迎戰國考的致勝利器。
序:
十多年前,有鑒於邱小妹人球案、市長病歷被公開等重大新聞事件相繼發生,教育部遂於2007年首次將「醫學倫理」納入醫師國考科目,希望醫學生於畢業時即擁有基本倫理觀念。當然,「倫理」與人格養成有關,絕非幾堂課、幾次考試就能改變,但若沒有正確概念,便難以付諸行動。可惜,坊間的參考書鮮少有「醫學倫理」的考題解析,筆者很榮幸有機會參與合記圖書出版社醫師國考Winner系列書的編寫,也在此感謝好友王碩律師協助校稿,以及出版社鄭小姐的幫忙。
綜觀這些年的考古題,我認為「醫學倫理」的考試重點不在考驗各位能否成為「有醫德的良醫」,而是藉由考題點出臨床情境中常見的倫理及法律議題,並藉此推廣重要的議題與政策,讓大家在行醫時能提醒自己不要違反相關規範,畢竟「制度下的臨床工作」也是ACGME醫學教育六大核心能力的一環。
近年來,考題著重在與各科相關之法令、臨床實例與醫學倫理,平均分佈在醫學三~醫學六的最後幾題,每次共考9題(六年制醫學生預計將考10題),佔分超過許多專科。雖然多數人在準備二階國考時並不會特別花心思準備本科,殊不知醫倫的考試重點相當集中,若能花點零碎時間準備,就能穩穩拿下分數,是CP值很高的考科!
當然,醫學倫理涵蓋的範圍相當廣闊、需要終身學習,而這些內容只是冰山一角;但若能在考試對各位有所幫助,甚至在未來執業時作為參考,便達成筆者編著本書的目的。祝福大家考試順利,朝各自的目標前進!
陳佑詳
2018年5月 於高雄榮民總醫院
目錄:
第1章 醫學倫理概論 1
1-1 前言 1
1-2 醫學倫理四大原則 2
1-3 醫師倫理規範 4
1-4 病人權利 5
第2章 醫病關係 17
2-1 病情解釋與守密 17
2-2 知情同意與共享決策 20
2-3 處置與轉診 23
2-4 病歷與證明書 24
2-5 醫療行為與醫療輔助行為 27
第3章 業務過失與醫療糾紛 47
3-1 過失責任 47
3-2 醫療糾紛 48
第4章 優生保健與兒少權益 53
4-1 基因檢測 53
4-2 人工流產 55
4-3 兒少虐待及疏忽 57
第5章 末期照護與器官移植 67
5-1 安寧緩和醫療 67
5-2 病人自主權利法 71
5-3 腦死判定與器官捐贈 76
第6章 研究倫理與人體試驗 95
6-1 赫爾辛基宣言 95
6-2 人體試驗規範 97
第7章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113
7-1 醫療品質簡介 113
7-2 病安通報系統 115
第8章 其他 121
8-1 健保與醫療資源 121
8-2 精神鑑定制度 123
8-3 愛滋病患權益 125
附錄 137
附錄一、日內瓦宣言 137
附錄二、醫師倫理規範 138
附錄三、赫爾辛基宣言 142
附錄四、里斯本宣言 148
參考書目 151
延伸閱讀 153
立即查看
目前基因檢測在市面上幾乎是隨處可見,但是這樣的現象究竟對不對,誰可以來做?大人可以不可以決定小孩的基因篩檢?如何判讀?是誰又如何跟病人解釋判讀的結果?過去也許只做一個基因,現在是全基因分析,是否所有結果都要判讀與呈現?所以一關又一關都是非常大的問題,一個新時代新科技常常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在20 年前全基因分析是不可想像,今天基因的檢測可以進展到這個地步,也無法想像我們竟然會需要面對這些問題。
再次感謝蔡教授在百忙當中把他這幾年來教學研究的成果,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上面寫成這本書。我自己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是有一點深奧,因為它裡面所使用的術語包羅萬象,許多是屬於時代尖端的概念,如果對於這些用詞用語不夠熟悉的話,有時候不見得能夠精準的理解書中的微言大義,所以這其實是一本比較適合專業人士來閱讀的教科書。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