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理學
ISBN13:9789864306527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王鶴森;吳泰賢;吳慧君;李佳倫;李意旻;林高正;郭婕;溫小娟;劉介仲;蔡佈曦;蔡琪文;鄭宇容;鄭景峰;謝悅齡;顏惠芷
裝訂/頁數:平裝/509頁
規格:26cm*19cm*2.3cm (高/寬/厚)
版次:3
出版日:2020/10/12
中國圖書分類:體育;運動
內容簡介
本書邀集了多位國內多所大學、科大、技術學院的資深運動生理學教師共同編寫,作者們參考國內外運動生理學教科書,再依國內教學需求加以調整,擬定本書各章架構。編撰時力求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搭配清楚扼要的插圖,由淺入深地引導初學者輕鬆進入運動生理學的領域。
各章在章末編有「課後練習」,包含選擇題及問答題,可提供同學課後複習之用,並快速掌握該章重點。書中提供習題解答,讓讀者可即時檢視,方便讀者自學。
運動生理學不僅是運動科學、動作科學、人體肌動學(kinesiology)、物理治療學、食品營養等學科的重要課程,對於運動休閒相關科系學生、運動教練、體育教師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背景知識。但目前國內運動生理學的中文教材大部分翻譯自國外書籍,內容通常較為艱澀,超出了許多科系的教學需求,對學生造成負擔。本書於2011年第一版出版發行後,受到許多學校教師採用為課程指定教科書,廣受好評,是一本適合國內課程的教材。
第三版新增新冠肺炎、腹式呼吸、體循環與肺循環的差異、冠狀動脈灌流壓等內容,並更新圖片、新增考題,增加讀者課後練習之機會,提升學習效果。
目錄
Chapter 01 緒論
1-1 何謂運動生理學?
Chapter 02 運動與能量
2-1 能量來源
2-2 人體運動時的能量轉換
2-3 人體於靜止及活動時的能量消耗
2-4 運動後的恢復期
Chapter 03 運動與肌肉
3-1 骨骼肌
3-2 肌纖維的型態
3-3 肌肉動作
3-4 肌力與肌耐力
3-5 延遲性肌肉酸痛
3-6 肌酸增補
Chapter 04 動作的神經控制
4-1 神經組織學
4-2 神經系統電生理學
4-3 神經系統與運動
4-4 神經系統的運動控制功能
4-5 結論
Chapter 05 內分泌系統對運動與訓練的反應
5-1 內分泌系統概論
5-2 骨骼肌的新陳代謝
5-3 激素的調節以及運動對激素的影響
5-4 結論
Chapter 06 運動與呼吸
6-1 呼吸系統的構造
6-2 肺換氣
6-3 氣體交換
6-4 血液中氧氣及二氧化碳的運輸
6-5 呼吸的調節
Chapter 07 運動與循環系統
7-1 循環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7-2 循環生理
7-3 運動時循環系統的反應及調節
7-4 運動訓練的效果
Chapter 08 運動與免疫系統
8-1 免疫系統的基本介紹
8-2 免疫防禦機制
8-3 運動與免疫
8-4 結論
Chapter 09 運動與營養
9-1 營養素
9-2 水分和電解質
9-3 運動訓練所需的營養
9-4 運動飲料
9-5 運動營養增補劑
9-6 運動前、中、後營養成分的需求
Chapter 10 身體組成與體重控制
10-1 身體組成
10-2 身體組成與運動表現
10-3 過重及肥胖
10-4 體重控制
Chapter 11 運動與環境溫度
11-1 體溫調節
11-2 在高溫環境下運動
11-3 改善熱耐受力的因子
11-4 在低溫環境下運動
Chapter 12 在高海拔與低海拔的環境中運動
12-1 在高海拔環境中運動
12-2 在低海拔環境中運動
Chapter 13 運動訓練
13-1 訓練的原則
13-2 訓練生理學
13-3 最大攝氧量
13-4 改善耐力的訓練
13-5 增進柔軟度的訓練
13-6 女性運動員的運動生理特性與訓練
13-7 運動疲勞
Chapter 14 運動處方
14-1 運動處方
14-2 各年齡層改善體適能的一般指導方針
14-3 改善心肺功能的運動處方
14-4 增進肌力及肌耐力的運動處方
14-5 改善骨骼健康的運動處方
Chapter 15 運動能力的評估
15-1 運動能力評估的原則
15-2 有氧能力的評估
15-3 無氧能力的評估
15-4 肌力的評估
立即查看
醫護英文-醫療照護會話篇(第四版) (4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醫護英文:醫療照護會話篇【含朗讀音檔QR Code】
ISBN13:9789864309269
出版社:新文京開發出版
作者:劉明德;胡月娟;釋高上;蔡玟蕙;甘宜弘;薛承君;鄭群亮;郭彥志;黃偉俐;王惠芳;林郁婷;韓文蕙;馮兆康;張銘峰;Jonathan Chen-Ken Seak;Annie Li;呂維倫;王守玉;黃瑋婷;楊美華-編著李燕晉;徐
裝訂/頁數:平裝/278頁
規格:26cm*19cm*1.4cm (高/寬/厚)
重量:659克
版次:4
出版日:2023/05/25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群涵括醫護教授、專業醫師及護理師、外語專業教師共同編寫,內容包含:呼吸胸腔科、心血管科、胃腸科、肝膽科、內分泌科、感染科、腫瘤科、腎臟科、泌尿科、直肛科、神經科、一般外科、婦科、產科、小兒科、眼科、耳鼻喉科、一般牙科、精神醫學等19單元,內容實用豐富,章節編排完整。
全書以中英對照呈現,模擬臨床常見情境會話,輔以術語、字彙及例句,並補充相關的護理記錄範例、問診重點及疾病資訊,淺顯易懂而活潑,符合醫護教學與實務所需。
各章最後編有複習單元「小試身手」,題型包括選擇題、填充題及翻譯題,方便讀者練習使用。書末提供各章習題解答,方便自學的讀者。
第四版因應目前醫療現況,特新增COVID-19病人照護對話單元,希望有助於目前臨床照護現狀。此外,第四版將真人發音MP3朗讀音檔以雲端方式提供,讀者可掃描相關標題旁的QR Code立即聽誦,隨時應用,提升醫護職場英文會話技能。
目錄
第1章 呼吸胸腔科
第2章 心血管科
第3章 胃腸科
第4章 肝膽科
第5章 內分泌科
第6章 感染科
第7章 腫瘤科
第8章 腎臟科
第9章 泌尿科
第10章 直肛科
第11章 神經科
第12章 一般外科
第13章 婦科
第14章 產科
第15章 小兒科
第16章 眼科
第17章 耳鼻喉科
第18章 一般牙科
第19章 精神醫學
附錄:醫護常用縮寫、常見疾病診斷、各章字彙表
立即查看
本書特色
· 內容深入淺出,有系統地介紹中醫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概念,使
初學者能認識與了解中醫護理的博大精深意涵,並充實中醫護
理的專業知識。
· 市面上同性質的書內容敘述多咬文嚼字,且多參考大陸的習慣
用語,引用古文也較多,若無特別解說,對初學者而言稍顯艱
深難懂。本書經過作者參考許多書籍融會貫通後,依國人的常
用說法做解釋與說明,文辭清晰、簡單易懂,能有效提升讀者
的學習效率。
· 本書聘請中醫護理學的專家撰寫,每位作者皆具有多年教學經
驗,文中除利用一些小故事、例子來提高讀者的興趣之外,搭
配許多的簡圖、照片與表格配合說明,不僅能提綱挈領,更能
提高讀者的理解力,使印象深刻加強記憶。
· 常用中醫外治療法中提供詳細技術操作步驟,配合多幅真人拍
攝的照片,使讀者更能清楚地瞭解並能輕鬆自行操作。
相關產品
‧ 中醫學概論(2版)
立即查看
實用中醫護理學(附光碟)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實用中醫護理學
ISBN13:9789576407925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陳麗麗;王純娟;林君黛;張曼玲
裝訂/頁數:平裝/380頁
附件:光碟*1
規格:23cm*16.7cm (高/寬)
出版日:2011/02/01
中國圖書分類:中國醫學
內容簡介
中國浩瀚的五千年歷史裡,中醫一直扮演著偉大的角色,時至今日,科學不斷地進步,但中醫仍持續發揮著它的重要性,許多的案例也證實了中醫的療效;因此,隨著時代的需求,中醫護理學也就孕育而生了。本書結合臨床中醫師與中醫護理教師之翹楚,將中醫護理理論與技術結合,為中醫護理學科中不可多得之好書。
本書特色
‧全書以明瞭易懂之文字敘述,深入淺出,讓您擺脫傳統中醫艱深難懂之困擾。
‧本書內容包括中醫護理的起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與方劑學、食膳學、中醫護理特色及應用、中醫常規護理、中醫常用治療法及其護理,從理論慢慢進入臨床技術,使學理與實務相配合。
‧全書圖片採實際真人拍攝,高達百幅,讓您對於中醫護理不再是抽象學習。
‧為加強學習效果,因應臨床需求,本書隨書附贈《實用中醫護理學影音教學光碟》,內容包含:四診評估法、針刺法、電針法、耳穴埋豆法等12項中醫護理技術。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護理的起源與演進 (摘錄)
第二節 台灣地區中醫護理相關法規與公共政策
第三節 中醫護理理論哲理
第二章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節 陰陽五行學說
第二節 臟腑學說
第三節 氣血津液學說
第四節 經絡學說
第五節 體質學說
第六節 病因與病機
第七節 治療原則
第三章 中醫診斷學
第一節 四診──望、聞、問、切
第二節 辨證
第四章 中藥學與方劑學
第一節 中藥的藥性
第二節 藥物的應用
第五章 中醫食膳學
第一節 飲食對人體的重要性
第二節 中醫食膳療護的特點
第三節 飲食宜忌
第四節 常用食物性味、功能及主冶
第五節 食膳療方及使用注意事項
第六章 中醫護理特色及其應用
第一節 中醫護理特色
第二節 中醫護理特色之應用
第七章 中醫常規護理
第一節 病情觀察
第二節 生活起居護理
第三節 服藥護理
第四節 食膳護理
第五節 情志護理
第六節 醫學氣功護理
第七節 中醫護理記錄
第八章 中醫常用治療法及其護理
第一節 資料收集技巧──四診評估法
第二節 針刺法及其護理
第三節 電針法及其護理
第四節 耳穴埋豆法及其護理
第五節 灸法及其護理
第六節 推拿法(含小兒推拿)及其護理
第七節 拔罐法及其護理
第八節 刮痧法及其護理
第九節 藥物外治法及其護理
附錄
附錄一 常用中藥集
附錄二 常用藥方集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
中醫針灸護理學
ISBN13:9789861941400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作者:許昇峰;施欣欣;鄧玉貴;涂秀琴
裝訂/頁數:平裝/261頁
規格:23cm*17cm (高/寬)
版次:2
出版日:2010/04/01
中國圖書分類:特別治療
內容簡介
針灸是運用針具及艾絨為治療工具,輔以經絡學說為基礎,以調節氣血來調整身體功能,達到治療及養生的目的。雖針灸為中醫傳統療法,但因具有適應症廣泛、操作方便、價格便宜、副作用少、且灸法屬非侵入性治療等優點,在現代醫學中仍被視為治療疾病的重要輔助療法。
本書共分成九個部分,包括第1章〈緒論〉,闡明中醫針灸的起源及台灣針灸學的歷史演進;第2章〈經絡總論〉,敘述經絡的定義、組成系統、循行部位、病候及作用;第3章、第4章〈腧穴總論〉及〈重要腧穴個論〉,先於總論闡述人體經絡系統所管轄的腧穴之部位、功能作用以及臨床應用的理論,後在個論中針對常見穴位之解剖相對位置、取穴技巧、針下反應及主治功效等做詳細的說明;第5章〈針灸治療總論〉,針對傳統針灸及運用針灸概念配合現代物理儀器的診斷做一詳細的介紹;第6章至第9章分別為〈針法總論及針法護理〉、〈灸法總論及灸法護理〉、〈拔罐總論及拔罐護理〉、〈刮痧總論及刮痧護理〉,敘述了針法、灸法、拔罐及刮痧的起源與發展、施行用物及程序、適應症及禁忌症,及施術時護理人員應如何運用相關知識與技能於護理服務中,並將各療法整理成技術步驟。期使醫護人員具備現代醫學知識外,還可因學習《中醫針灸護理學》,對於傳統醫療技術能有多一分的了解,進而於臨床療護實務操作時能得心應手,提高針灸治病的療效。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針灸的應用領域
第二節 中醫針灸的起源
第三節 台灣中醫針灸學的歷史演進
第2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 經絡的定義
第二節 經絡系統
第三節 十二經脈循行部位與病候
第四節 奇經八脈
第五節 經絡之作用
第3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 腧穴之定義
第二節 腧穴之作用
第三節 腧穴的命名
第四節 腧穴之分類
第五節 十四經絡上重要之腧穴
第六節 臨症尋穴法
第4章 重要腧穴個論
手太陰肺經穴
手陽明大腸經穴
足陽明胃經穴
足太陰脾經穴
手少陰心經穴
手太陽小腸經穴
足太陽膀胱經穴
足少陰腎經穴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手少陽三焦經穴
足少陽膽經穴
足厥陰肝經穴
任脈穴
督脈穴
第5章 針灸治療總論
第一節 傳統的針灸診斷
第二節 運用針灸概念配合現代物理儀器的診斷
第三節 如何選取針灸處方以治療疾病
第四節 以針灸相關的器具治療疾病
第6章 針法總論及針法護理
第一節 針法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針法護理
技術6-1 協助針刺療法技術
技術6-2 協助電針儀刺療法技術
技術6-3 耳穴埋豆技術
第7章 灸法總論及灸法護理
第一節 灸法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灸法護理
技術7-1 灸法技術
第8章 拔罐總論及拔罐護理
第一節 拔罐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拔罐護理
技術8-1 拔罐技術
第9章 刮痧總論及刮痧護理
第一節 刮痧總論
第二節 用物及程序
第三節 刮痧護理
技術9-1 刮痧技術
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