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臨床老年醫學:診斷與評價 (1版)
作者: 謝明秀
版次: 1
ISBN: 9789863680116
出版社: 合記
出版日期: 2013/12
書籍開數、尺寸: 26
重量: 0.55 Kg
頁數: 280
內文印刷顏色: 雙色
#醫學
#臨床醫學
#健康科學
定價: 600
售價: 57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書名:臨床老年醫學:診斷與評價 作者:謝明秀 出版社:合記 出版年份:2014 條碼:9789863680116 簡介: 「老年醫學」在人口老化迅速的臺灣,已逐漸受到重視,其最終目標在維持並提升年長者的生活品質。作者將老年人可能會出現的症狀與疾病作系統性地整理,並從操作面的角度切入,包括分析高齡患者的特徵、如何與他們接觸並獲得有效資訊,以及各式評估與診斷等,其目的在將這些診斷、評價的綜合所見為基準,連動醫療、護理、照護到社會資源的運用,進行整合性的診療。本書各章節獨立卻又相互呼應,適合需要建立基礎的見、實習醫師閱讀,對有志於老年照護之醫療人員來說,也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實務寶典。 序言 「老年醫學闡述什麼?」、「老年科是做什麼的?」此領域工作者常常被詢問到。每當被問到這類問題時,僅管現今的老年醫學已形成一新的領域,但因其教育設施的數量與生涯教育的機會有限,仍深感老年醫學與老年科還未定型。再者,由問題就知道大部分的人沒有完全理解,更可能有誤解的狀況,想到此就對高齡者醫療的運行感到不安。但不得不反省的點為,面對此類的問題時,往往簡短地以「提供高齡患者健康老化的學問體系而實行的診療科別」來回答。因其表達抽象「到底要到怎樣的程度才能讓人理解老年醫學、老年科呢?」而使我懷著不安的情緒過日子。此為出版本書的第一個理由,研讀本書能大致明白老年醫學、老年科。在此首先希望能充分理解「老年科的醫生並不是單純只診察高齡患者」。在為高齡患者看診時,應以老年醫學的角度診療。也就是老年科雖以高齡患者作為對象的一般內科,診療高齡患者各種疾病,但其基礎思想為「前期(65~74歲)、後期(75~84歲)、超(85歲~)高齡者不是以年輕人做延伸」、「高齡者擁有與年輕人不同的醫學特徵」。為此,應謹記以老年醫學方式探索至今的高齡患者特徵,並以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式為高齡患者進行診療。高齡者醫療的最終目標為維持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在醫療方面,以診斷、評估的綜合表現為基礎,由醫療、護理、照護到社會資源的運用,進行整合性診療。雖然談到高齡患者就像駕照的「紅葉標誌」譯註)所代表的一樣,有枯萎的強烈印象,但比喻老年醫學為運用專業的知識與技術,提供多種疾病纏身,改善有限的高齡者有如「嫩芽標誌」色彩般、朝氣蓬勃的瞬間、生活與餘生的一門學問也不會言過其實。 雖然市面上已出版許多老年醫學相關的優良教科書(介紹在書末),但多為專業書籍,故深感應該要有一本人人都能簡單明瞭的入門教科書。此為本書出版的第二個理由。在此,本書的概論(第一章)指出針對高齡者醫療必要的老年醫學基礎,較易掌握高齡者醫療的整體。接下來第二章將高齡患者共通的特徵整理成6點,由此刻劃出高齡患者的問題點。從第三章開始便按照實際臨床狀況書寫,高齡患者的接觸方式與緊急應對(第三章)、高齡患者的醫療問診(第四章)、身體診察(第五章),而臨床檢驗(第七章)的前後分別為對高齡者醫療必要的功能評估(第六章),接續為主要的老年症候群(第八章),雖各章獨立並極力避免重覆,但在編寫時也有留意讓各章節能相互呼應。之後特別將以高齡者居多的腦血管障礙獨立在第九章,最後則在第十章提及對於診斷與治療的判斷。 本書除了加深對老年醫學的理解外,也有解說老年病、老年症候群診察入門書的意義,並希望能被廣泛地閱讀。因此閱讀對象從醫學生、實習醫生、PGY到從事其他領域的醫師均包括在內,而為了讓醫學生培養國際觀,重要的醫學用語也有用英文註記。另一方面,對從事其他領域的醫師而言,除了包含已知的內容外,希望也有包含該領域沒有的部分,整體而言,如果能理解老年醫學、老年科是什麼,而能對未來老年醫學的高齡者醫療有所幫助的話,我將深感榮幸。 最後對長期以來給予我寶貴意見的東京醫科大學國際情報中心的J. Patrick Barron教授、Raoul Breugelmans助理教授,致力於本書出版的老年醫學講座秘書今井達子、小城戶晴奈兩位小姐與life science編輯部致上深深的感謝。 岩本俊彥 2005年8月

為您推薦

透視藥害危機:臨床案例解析及關鍵50問 (1版)

透視藥害危機:臨床案例解析及關鍵50問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精心選編臨床案例 透視六大類藥害   在藥害救濟的審議過程中,透過病歷資料的蒐集和調查,醫藥專家和調查團隊得以從事後的全知觀點,一點一滴拼湊出藥害事件的發生經過,並使用科學方法判斷與用藥的因果關係,除了審議決定是否給予救濟之外,也會審視個案中的學習點,以適當的形式,回饋給政府和實務界,作為藥品風險管理政策(例如發布公告、風險溝通、仿單加註、限縮使用…等)和臨床使用的參考。 【目錄】 推薦序 各界推薦 作者序及導讀 聲明      常見藥害救濟申請案-臨床案例解析 1.    嚴重皮膚不良反應     2.    藥物性肝損傷     3.    過敏性休克     4.    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及全血球減少症     5.    急性腎損傷     6.    其他案例    

原價: 380 售價: 285 現省: 95元
立即查看
臨床檢驗判讀 (3版)

臨床檢驗判讀 (3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這本《臨床檢驗判讀》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楊文理教授主編,召集院內多位資深專業醫師及醫檢師聯合編寫,藉由臨床各專科醫護人員的專業及實務經驗,對臨床各科常用的各項檢查做介紹,讓醫護學生及臨床醫護人員對這些檢查的臨床意義有基本的瞭解。本書作者陣容堅強,專業性與臨床實用性均相當高。   醫護人員常常必須透過各種醫學檢查的幫助來找到疾病的真正原因。而這些醫學檢查的重要性不僅只於疾病的診斷上,在臨床醫療實務的許多面向上,如治療方式的選擇、預後的評估、療效的追蹤,甚至是病歷的記錄,這些醫學檢查都提供了最客觀科學的憑據。因此,對這些檢驗報告的判讀,是醫護人員極為重要的能力。「臨床檢驗判讀」不但是醫護相關科系學生的重要課程,也是臨床醫護工作者必須時時複習及更新資訊的一門專業知識。   本書內容豐富,共有四百多項臨床各科常用的檢查,包括各種實驗室檢驗、醫學影像檢查、核醫檢查及其他診斷性檢查等,並依人體系統分章,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對相關的檢查有完整的瞭解,並方便查詢。   全書分為22 章,收錄臨床各科常用的檢查,各項檢查依學理、目的、參考值、異常值與臨床意義、檢查程序(檢體採集方法)、注意事項等依序說明。書中亦輔以相關圖表及精美的圖片,使讀者易懂且促進學習效果,不僅是「臨床檢驗判讀」課程的優秀教材,也很適合醫護從業人員自修、複習的良伴。   第三版設計例題視窗補充相關學理之例題練習,並提供讀者掃描QR Code下載「歷屆試題」,作者精心收錄了近年醫檢、護理等醫護相關科系歷屆國考試題,目的在提供讀者自我練習的機會,驗證學習效果,以便在相關考試中獲取最佳成績,能讓有志於檢驗相關領域的學子及人士能充分了解及運用各種實驗室檢驗、醫學影像檢查、核醫檢查及其他診斷性檢查等的學理及知識。   【目錄】 第一章 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1 受檢者的準備 1-2 檢體的種類 第二章 血液學檢驗 2-1 全血球計數和白血球分類計數 2-2 其他血液學檢驗 第三章 血液凝固學檢驗 第四章 血清電解值檢驗 4-1 電解質介紹 4-2 常見的血清電解質檢驗 第五章 血液腫瘤標記檢驗 第六章 微量元素與物質的毒性檢驗 6-1 微量元素 6-2 其他物質的毒性檢驗 第七章 超音波檢查 第八章 放射性檢查 第九章 核子醫學掃描 第十章 呼吸系統檢查 10-1 實驗室檢查 10-2 診斷性檢查 第十一章 心臟血管系統檢查 11-1 實驗室檢查 11-2 診斷性檢查 第十二章 血液系統檢查 12-1 實驗室檢查 12-2 診斷性檢查 第十三章 胃腸系統檢查 13-1 實驗室檢查 13-2 診斷性檢查 第十四章 肝、膽、胰、脾系統 14-1 實驗室檢查 14-2 診斷性檢查 第十五章 內分泌系統檢查 15-1 實驗室檢查 15-2 診斷性檢查 第十六章 腎臟及泌尿道系統 16-1 實驗室檢查 16-2 診斷性檢查 第十七章 生殖系統檢查 17-1 實驗室檢查 17-2 診斷性檢查 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檢查 第十九章 過敏與免疫系統檢查 第二十章 神經系統檢查 20-1 神經功能臨床檢查 20-2 神經結構檢查 20-3 實驗室檢查 第二十一章 肌肉骨骼系統檢查 11-1 實驗室檢查 11-2 診斷性檢查 第二十二章 遺傳疾病檢查 22-1 親子鑑定 22-2 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 22-3 分子生化遺傳 22-4 分子細胞遺傳學 22-5 分子遺傳診斷 索引 彩色精彩圖片

原價: 600 售價: 570 現省: 30元
立即查看
臨床醫事概論 (2版)

臨床醫事概論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全書四篇共27章,將醫院各部門,包含醫療、護理、醫事部門做一概要介紹。 ‧內容在語句上做了潤飾,使之更淺白易懂,也依最新統計數據更新資料,使其符應現狀。另外,新增老人醫學、生物科技、電器生理、現代小針美容等近年流行的醫療話題,使內容更臻完善與實用。 ‧由光田綜合醫院王乃弘院長領軍,邀集旗下醫療、護理、醫事等部門之專業人才合力撰文,將其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學理涵養編著成書,因此本書不僅理論與實務兼備,也為台灣臨床醫事教育增添一新的本土化教材。 【目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1章 醫藥歷史 第一節 石器時代的本能醫學與巫學 第二節 古代大河文明醫藥發展史 第三節 古希臘與羅馬之醫藥史 第四節 早期基督教和回教之醫藥發展 第五節 中世紀末期的醫藥歷史 第六節 文藝復興時期及世紀之醫學 第七節 18、19世紀醫藥 第八節 現代醫藥概況 第九節 我國早期之醫藥發展概況  第2章 醫事人員與醫事部門 第一節 何謂醫事人員 第二節 醫院中的醫事部門 第三節 醫事人員與非醫事人員之異同 第四節 醫事人員與醫事部門在醫院管理上的意涵 第二篇 醫療部門  第3章 醫師的養成與職業特質 第一節 醫師的養成教育 第二節 專科醫師制度 第三節 醫師的職業特質 第四節 開業醫師與醫院醫師 第五節 臨床醫師助理  第4章 內科系 第一節 內科醫師的工作特質 第二節 內科系次專科介紹 第三節 生物科技與醫療革命 第四節 老人醫學  第5章 外科系 第一節 外科醫師的工作特質 第二節 外科系次專科介紹  第6章 家庭醫學科 第一節 家庭醫學科的工作目標 第二節 家庭醫學科的服務內容及特性 第三節 家庭醫學科的工作項目 第四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7章 皮膚科 第一節 皮膚科的特點 第二節 常見的各種皮膚疾病 第三節 皮膚科特殊檢查及治療 第四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8章 小兒科 第一節 小兒科特點 第二節 小兒科服務內容 第三節 小兒科常見疾病 第四節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 第五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9章 婦產科 第一節 產科 第二節 婦科 第三節 婦產科特點 第四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0章 眼科 第一節 眼科特點 第二節 眼部疾病簡介 第三節 眼部檢查 第四節 眼科常規手術 第五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1章 耳鼻喉科 第一節 耳鼻喉科特點 第二節 常見疾病與治療方式 第三節 耳鼻喉科特殊檢查 第四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五節 耳鼻喉科未來展望  第12章 精神科 第一節 精神科特點 第二節 精神科診治疾病 第三節 精神醫療方式 第四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3章 牙科 第一節 牙科常見的診治項目 第二節 牙科常見的儀器設備 第三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4章 放射腫瘤科與核子醫學科 第一節 放射腫瘤科 第二節 核子醫學科  第15章 復健治療部門 第一節 復健治療人員的養成 第二節 復健科醫師與復健治療人員的職責差異 第三節 物理治療 第四節 職能治療 第五節 語言治療 第六節 復健治療機構  第16章 麻醉科 第一節 麻醉發展簡史 第二節 臨床麻醉的類別 第三節 麻醉科醫師及護士的工作特性 第四節 麻醉科其他特別問題 第五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7章 病理科 第一節 病理科特點 第二節 病理科的服務項目 第三節 病理科的重要儀器設備 第四節 病理科醫師及技術人員的職責 第五節 專科醫師資格  第18章 急診 第一節 檢傷分類 第二節 急診醫師的特質 第三節 急診醫師處理及診治項目 第四節 急診部門的人員配置與設備 第五節 緊急醫療救護  第19章 中醫 第一節 中醫藥的特徵 第二節 中醫診法 第三節 中醫治療方式 第四節 中醫診治項目 第五節 一般常見的儀器設備 第六節 中醫師檢覈制度 第三篇 護理部門  第20章 護理人員的養成與職業特質 第一節 護理教育的發展及演變 第二節 護理人員的養成教育 第三節 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與職業特性 第四節 護理人員的在職教育與進階制度  第21章 護理部門 第一節 護理部門的組織 第二節 護理人員的編制與運用 第三節 專科護理師與臨床醫師助理  第22章 護理作業 第一節 一般病房 第二節 產兒科病房 第三節 加護病房 第四節 手術室 第五節 門急診 第六節 供應室 第七節 其他單位 第八節 出院計畫  第23章 護理機構 第一節 需求調查 第二節 護理機構照護基本理念 第三節 護理機構類型 第四節 護理機構服務對象 第五節 護理機構服務規範 第六節 護病問題 第七節 品質管理 第八節 相關法規 第四篇 醫事部門  第24章 藥劑部門 第一節 藥劑人員的養成教育與在職訓練 第二節 醫院藥劑部門的工作職責 第三節 藥品採購與藥事委員會 第四節 調劑作業 第五節 臨床藥學 第六節 醫藥分業的影響  第25章 檢驗部門 第一節 醫事檢驗師的養成教育與在職訓練 第二節 檢驗部門的組織與工作職責 第三節 檢驗的品質與作業管理 第四節 檢驗部門的電腦作業 第五節 醫事檢驗師法規  第26章 放射線部門 第一節 放射人員的養成教育與在職訓練 第二節 放射部門的組織與工作職責 第三節 放射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第四節 高科技儀器管制與科技評估 第五節 品質管制及輻射防護 第六節 放射資訊系統及醫療影像傳輸系統  第27章 其他醫事部門  第一節 呼吸治療 第二節 營養室 第三節 醫務社會工作部門 第四節 血液透析

原價: 550 售價: 495 現省: 55元
立即查看
臨床微生物學: 細菌與黴菌學 (9版)

臨床微生物學: 細菌與黴菌學 (9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為淺顯易懂的中文臨床微生物學入門必備書。其特色為: •所採用臨床微生物圖片,均自行拍攝或由國內專家提供。 •書內相關章節的病例討論及參考文獻,大多引用國內學者的學術論文期刊,以期讓讀者能明瞭台灣現狀。 新版的臨床微生物學與時俱進,加入不少新資訊,不僅適合醫技系初學者,也適合醫學系學生、醫院醫檢師、感染科醫師、感控人員及相關醫護人員學習使用,相信在閱讀本書後,將能對臨床微生物學有概括的了解。 【目錄】 第1章 臨床微生物總論(彭健芳) 第2章 疾 病(楊宗穎、曾嵩斌) 第3章 革蘭氏陽性球菌—葡萄球菌與相關細菌(林美惠) 第4章 革蘭氏陽性球菌—鏈球菌屬(楊翠青) 第5章 革蘭氏陽性球菌—腸球菌及其他觸酶陰性革蘭氏陽性球菌(蔡佩珍) 第6章 革蘭氏陰性球菌—奈瑟氏球菌屬和莫拉克氏球菌屬(張益銍) 第7章 革蘭氏陽性桿菌—棒狀桿菌屬(周以正) 第8章 革蘭氏陽性桿菌—李斯特菌和類丹毒桿菌屬(周以正) 第9章 革蘭氏陽性桿菌—桿菌屬(周以正) 第10章 革蘭氏陽性菌—分枝桿菌屬(周如文) 第11章 革蘭氏陽性桿菌—放線菌目(周以正) 第12章 革蘭氏陰性桿菌—腸桿菌科(蘇伯琦) 第13章 革蘭氏陰性桿菌—非發酵性桿菌(吳雪霞) 第14章 革蘭氏陰性桿菌—弧菌菌屬、產氣單胞菌菌屬、彎曲桿菌菌屬(張益銍) 第15章 革蘭氏陰性桿菌—挑剔菌∕其他少見菌(褚佩瑜) 第16章 厭氧性革蘭氏陽性細菌(廖淑貞) 第17章 厭氧性革蘭氏陰性細菌(廖淑貞) 第18章 密螺旋體屬、疏螺旋體屬、鉤端螺旋體屬(胡文熙) 第19章 黴漿菌屬、尿漿菌屬(胡文熙) 第20章 披衣菌科、立克次體科、貝氏考柯斯菌(胡文熙) 第21章 臨床真菌(孫培倫) 第22章 抗微生物製劑感受性試驗(洪貴香、吳俊忠) 第23章 臨床微生物分子診斷(張長泉) 第24章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蘇玲慧、湯雅芬) 附錄 索引 附圖

原價: 750 售價: 675 現省: 75元
立即查看
從動脈波形解讀血流動力學:深入分析動脈波形輪廓的臨床生理意義 (1版)

從動脈波形解讀血流動力學:深入分析動脈波形輪廓的臨床生理意義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前言 動脈導管 (Arterial line, A-line) 是麻醉科醫師在臨床工作上常用的測量血壓的工具,可以每分每秒即時觀察病患的血壓,對於麻醉安全至為重要。此外,A-line 也能方便抽血 (Blood sampling)。現今 A-line 廣泛用在各種重症病患或重大手術之上,包括(不局限於)下列情形: 1. 它是所有開心手術的必備項目。 2. 病患的 Volume status 可能發生快速且劇烈的變化時,或是有大量失血之風險時。 3. 病患的血壓在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劇烈而不穩定的變化,例如,嗜鉻細胞(Pheochromocytoma) 的切除手術。 4. 心律不整合併左心室收縮功能不良,尤其是心房顫動。 早期想要知道病患的血流動力學變化,例如心搏輸出量、Cardiac index、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等,必須使用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經食道超音波 (TEE)、或是 PiCCO 才能得知病患詳細的血流動力學 (Hemodynamics) 之相關數值,但是受限於其高度侵入性,未能廣泛推展到所有重大手術或重症病患。近幾年來,各種 A-line CCO 的工具在臨床上大量地使用,可以將動脈血壓的波形輪廓經由電腦內設程式的分析計算,得到各種的血流動力學參數。既然 A-line CCO 可以將動脈波形經由動脈脈搏輪廓分析法 (APCA methods) 計算出相關的血流動力學參數,我們就必須去思考下列幾個重要的問 題。 1. High stroke volume 的動脈波形,或 Low stroke volume 的動脈波形,在形態上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2. High SVRI 的動脈波形,或 Low SVRI 的動脈波形,在形態上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3. Dehydration 的動脈波形,或 Euvolemia 的動脈波形,在形態上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4. 特定的動脈波形是否代表著特殊的臨床意義? 麻醉醫師能不能在沒有 A-line CCO 的輔助之下,從動脈波形輪廓上判 讀出病患的血流動力學的狀況呢?答案是可以的。動脈波形 (Arterial pulse pressure waveform) 是病患血流動力學的靈魂之窗,藉由分析動脈波形的形態與細節,我們能夠找到許多診斷血流動力學的訊息,得知病患的 Volume status、 Vascular tone、Stroke volume、Cardiac output。不可諱言,動脈波形判讀是一 個定性的方法,準確與否與麻醉醫師的經驗息息相關。Swan-Ganz catheter、 PiCCO、A-line CCO、或其他的定量方法,才能提供精確的血流動力學參數的 數值。但是,定性判讀是定量分析的基礎,不宜偏廢,二者併用,彼此的價值都能發揮到極致。 偵測病患的血流動力學的非侵入性方法,尚包括了 Bioimpedance,Bioreactance,Esophageal Doppler⋯⋯等,它們與動脈波形無關,故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當初提筆的動機是因為討論動脈波形的文章或期刊不多,教科書更少, 在目前的資訊時代裡網路也是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來源,然而網路的資訊也不足。這是麻醉科新進人員學習動脈波形的第一個困擾。第二個困擾是絕大 部分來源的動脈波形經常是手繪圖形,缺點是長得很奇怪,嚴重失真,難以提 供臨床上的實質幫助。唯有實際從病患身上獲得的動脈波形,才是最好的學習 教材。第三個困擾是在判斷特殊動脈波形時,沒有明確的診斷條件可供遵循, 這點與心電圖診斷大異其趣。這是定性方法的先天性限制,很難 100% 完全克服,因此動脈波形判讀併用 A-line CCO 等定量分析是一個合理且明智的選擇。 本書的動脈波形儘量以真實的動脈波形照片呈現,手繪圖形全部是採用實際的動脈波形描繪而成,我是使用 Shapes 繪圖程式。因為在討論動脈波形 時,動脈波形輪廓不能失真,細節不容流失。 個人初衷只是希望能夠與麻醉科的學弟、學妹及麻姐們分享多年來自己在 動脈波形上累積的心得,以期對臨床照顧病患有所幫助,並沒有什麼拋磚引玉或著書立說的野望。本書述及動脈波形之見解或有置疑之處,尚祈不吝指正,不勝感激! 謝紹維 謹識 felidhsieh@gmail.com 2024 年 10 月 【目錄】 1 動脈波形的基本概念 1 2 從認識動脈波形的基本結構與細節命名開始 19 3 動脈波形可分成三大類型:Tricrotic pattern、Dicrotic pattern、Unicrotic pattern 61 4 Underdamped waveform & Overdamped waveform & Arterial damping 69 5 動脈波形輪廓的產生機轉,Pulse wave reflection theory & Windkessel effect 83 6 Hypovolemia、輸血、輸液對動脈波形的影響 89 7 特殊的動脈波形 139 8 特殊動脈波形的討論以及文獻上特殊病例的動脈波形 237 9 A-line CCO是什麼?APCA methods的理論及計算方法? 249 10 輸液治療反應的動態指標 267 11 臨床麻醉上碰到的動脈波形難題與困惑 293 12 不同的Shock之動脈波形 327 13 Atrial fibrillation的動脈波形判讀 337 14 Swan-Ganz catheter之中的肺動脈血壓的動脈波形 359

原價: 950 售價: 903 現省: 47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