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訊
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 ISBN13:9789865220266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張火慶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0/06/25 中國圖書分類:古體小說論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九篇論文,是從中國小說史各階段、各類型的作品中,選取不同典型的代表性(或虛或實)人物,作深入的探討,其思想與價值是多元的,所展現的性情與命運,錯綜複雜,可視為中國文化的人格展示。各類人物的特色,在書中有不同角度的觀察、不同方式的論述。因人而起的事件演出,也呈現種種情感、思想與信仰,如忠孝節義、神仙道化、善惡報應,或道德倫理、天命氣數、因緣果報,蘊藏了深刻的(民間)智慧與感慨。 目錄 自序 六道眾生:重讀細論《冥報記》 一、前言 二、作者身世與寫作動機 三、內容的重新分類 (一)報應論 (二)修行觀 四、小結 夢幻人生:〈枕中記〉、〈杜子春〉、〈南柯傳〉 一、小說中非現實三態:夢境、幻境、妖境 二、小說中社會角色三型:文士、刺客、游俠 三、三篇小說的主題寓意:人生觀的轉向 (一)人生如夢〈枕中記〉 (二)情愛亦幻〈杜子春〉 (三)名位似戲〈南柯太守傳〉 四、結語 〈虯髯客傳〉的人物關係論 一、前言 二、出場順序與人物主從 三、次要人物的作用──登岸捨筏 (一)隋煬帝、楊素 (二)劉文靜、道士 四、主要人物的特色──相知相惜 (一)李靖 (二)紅拂 (三)虯髯客 (四)李世民 (五)盡人事、聽天命──英雄與真人 五、誰是領銜主角? (一)李靖? (二)虯髯客? (三)李世民! 六、餘論 盜寇集團:《水滸傳》的天命觀念 神人鬼妖:《聊齋誌異》的靈異與愛情 一、其人其書簡介 二、幽冥界──人間的仿造 三、陰曹滯留者──迷鬼與迷精 四、性欲與愛情 民族英雄:由《說岳全傳》看通俗小說的英雄造型 一、宿命觀 (一)神話與傳說──未入世前的因緣 (二)投胎與幼年期──條件的具足 (三)神矛與寶馬──英雄的裝飾 (四)夥伴與部屬──英雄的肢體 (五)戰爭與功業──果報的實踐 二、餘論 官式俠義:包公與《七俠五義》 一、正史探源 二、俠義的衍變 三、俠的形象 四、五義的特色 五、結語 羅漢群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論析 一、羅漢圖像的結論:十八、五百 二、《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的版本、內容 三、二十三位尊者的個別探討 (一)第一尊──長眉羅漢 (二)第六尊──捧經羅漢 (三)第三尊──聰耳羅漢 (四)第十九尊──跨象羅漢 (五)第二尊──伏魔羅漢 (六)第七尊──降龍羅漢 (七)第十八尊──現相羅漢 (八)第四尊──抱膝羅漢 (九)第五尊──勸善羅漢 (十)第八尊──緋衣羅漢 (十一)第九尊──戲珠羅漢 (十二)第十四尊──持履尊者 (十三)第十六尊──換骨羅漢 (十四)第十七尊──浣腸羅漢 (十五)第十尊──飛錫羅漢 (十六)第十一尊──杯渡羅漢 (十七)第十三尊──施笠羅漢 (十八)第二十四尊──卻水羅漢 (十九)第十二尊──振鐸羅漢 (二十)第二十二尊──焚佛羅漢 (二十一)第二十三尊──賦花羅漢 (二十二)第二十一尊──拊背羅漢 (二十三)第十五尊──伏虎羅漢 四、羅漢形象中國化的部分特色 五、結論 皇帝菩薩:明清小說中的梁武帝 一、前言 二、《達摩出身傳燈傳》、《東渡記》、《禪真逸史》 三、《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第十三尊:施笠羅漢 四、《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武帝累修成佛〉 五、《梁武帝西來演義》 (一)英雄傳說 (二)高僧行跡 六、附論:郗后與蕭統 七、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