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散文概論
作者:張堂錡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0/01/00
ISBN:9789577636850
內容簡介
散文的文類邊界模糊,來自於「散」的先天本質。「散」意味著自由、開放、多維度、多面向,不拘格式,不泥套法。它的園地無限開放,百花齊放是恆常的景觀;它容許混合雜糅,且迴避陷入單一模式;它追求混聲合唱的寬廣音域,也欣賞個人獨唱的聲色多變。因為「散」,因為邊界防線的敞開,散文巧妙扮演了「文類之母」的角色。
本書針對現代散文的文類特質、魅力、技巧及歷史發展、思潮演變都做了精要的介紹與評析,不論是散文的創作與欣賞,還是研究與批評,都可以在此書中得到啟發與助益。
目錄
序
第一章 現代散文概論
第一節 現代散文的源流及定義
第二節 現代散文的獨特魅力
第二章 現代散文的主要類型
第一節 抒情性散文
第二節 描敘性散文
第三節 論理性散文
第四節 報導性散文
第三章 現代散文的藝術構成
第一節 題材的選定
第二節 結構的安排
第三節 描寫的手法
第四節 意象的塑造
第四章 現代散文的新趨向
第一節 不同文體交融的新嘗試
第二節 多元題材開發的新風貌
附錄一:台灣散文的裂變與演化
附錄二:中國現代散文發展概論
附錄三:大陸當代散文發展概論
立即查看
新訓詁學
ISBN13:9786263175358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蘇建洲
裝訂/頁數:平裝/456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4
出版日:2022/01/25
中國圖書分類:訓詁;語彙;語義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最新的訓詁學理論撰寫,適合中文系師生、國學愛好者及研究者參考
訓詁學是一門綜合文字學、聲韻學、文法學、詞彙學、校勘學、語源學的學科,為讓讀者一窺訓詁學的堂奧,本書除了介紹最新的理論外,並搭配重要的訓詁例證以及學生常犯的錯誤,力求理論與教學現場緊密結合。為了讓讀者對「出土文獻」有所認識,書中舉了不少西周金文、戰國楚簡、秦漢簡牘的例證,每條例證都附上解釋與翻譯。論述用語也力求淺顯平易,清晰易懂。本書除了是各大學講授訓詁學不可或缺的教材外,對於從事國高中語文教育的教師以及對中國文學有興趣的讀者都是案頭必備的專業參考書籍。
目錄
四版序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訓、詁與訓詁
第二節 訓詁學的運用與效用
一、有助於閱讀古書
二、有助於整理古籍
三、有助於編纂辭書
四、有助於了解中國古代文化
第三節 從事古籍訓詁需要具備的知識
一、文字學(古文字學)
二、聲韻學
三、語法學
第二章 古籍注釋概論
第一節 古書注釋的名稱
一、傳
二、說
三、記
四、解
五、詁
六、訓
七、注
八、箋
九、疏
十、正義
十一、章句
十二、音義
第二節 古書注疏常用的術語
一、某,某也;某者,某也
二、曰、為、謂之、之謂
三、謂
四、言、此言、言此者
五、猶
六、貌
七、之言、之為言
八、詞、辭
九、屬、別
十、讀若、讀如
十一、讀為、讀曰、某與某同、某與某通
十二、當為、當作
十三、渾言、析言;統言、通言;散言、對言;散文、對文
十四、通語、凡語
十五、互文
十六、古今字
第三節 古書訓詁的內容
一、解釋詞義
二、串講文意
三、說明修辭手法
四、分析句讀
五、闡述文法
六、解釋用典
七、講解典章制度
八、考證古音古義
九、序事考史
十、記載地理
十一、發凡起例
第三章 詞義的引申
第一節 「字」和{詞}是兩個層次的符號
第二節 詞義與訓詁學的關係
第三節 詞義引申與引申的規律
一、詞的本義與引申義
二、詞義引申的規律
第四章 訓詁的方法之一──以形求義
第一節 形訓的定義與資料的來源
第二節 《說文解字》與形訓
第三節 古文字材料與形訓
第四節 形訓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第五章 訓詁的方法之二──因聲求義
第一節 因聲求義的類型
第二節 因聲求義的例證及缺點
第三節 因聲求義的原理及限制
第四節 因聲求義的運用之一──右文說
一、右文說的源流
二、右文說的缺點
第五節 因聲求義的運用之二──同源詞
一、同源詞的定義與稱名
二、同源詞的推源與系聯
三、推求語源,系聯同源詞的方法
第六節 因聲求義的運用之三──聯綿詞
一、聯綿詞的定義
二、聯綿詞起源
三、聯綿詞的特徵
四、聯綿詞在訓詁學上的應用
第六章 訓詁的方法之三──破假借
第一節 通假字的相關問題
第二節 「破通假還本字」的範例
第三節 妄說通假的例證
第七章 其他訓詁的方法
第一節 同義詞辨析
第二節 根據對文的句式結構探求詞義
第三節 根據異文探求詞義
第四節 根據方言探求詞義
立即查看
89學年度二技計算機概論最新版歷屆試題詳解0.7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公職考試享唸【本國文學概論(要)】[適用三等、四等/高考、普考、地方特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公職考試2025試題大補帖【本國文學概論(含本國文學概要)】(104~113年試題)(申論題型)[適用三等、四等/高考、普考、地方特考]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試題大補帖系列熱賣中!】
不容錯過的上榜必備好書在這裡!
精選多年度公職考試歷屆試題,讓你省去到處尋找考古題的煩惱!
試題按照年度排列,迅速掌握出題方向
每道題目提供完整解析,測驗、複習一把罩
本書收錄公職考試【本國文學概論(含本國文學概要)】104~113年的申論試題詳解,幫助您一次準備全面應戰、熟悉題型順利上榜。
本書收錄科目包含:本國文學概要、本國文學概論
本書收錄考試包含:高考三級、普考、地方特考
本書特色:
1.補班名師解題,不用三顧茅廬立即獲得大師精準考題解析。
2.多年度試題一次收錄,輕鬆練習歷屆試題。
3.一題搭配一詳解,演練有錯立即修正,加深印象。
【目錄】
目錄
四等
【本國文學概要】
◎普通考試
113年
112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地方四等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三等
【本國文學概論】
◎高考三級
113年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地方三等
112年
111年
110年
109年
108年
107年
106年
105年
104年
立即查看
【簡介】
一部最貼近考生需求的本國文學讀本!用最淺易的文筆、最系統化的重點歸納、最具歷時史觀的文學介紹,是補教名師所闢的一條高分蹊徑。
.適用對象:
適合有志於高普考文化行政之考生,或中文/國文類研究所考試之莘莘學子。
.使用方法:
首先以「橫向的時代認知」鞏固學習基礎,再透過「縱向的流變發展」培養綜論能力。藉由順時研習,以史為軸,有效強化學習記憶,掌握文學演進整體脈絡。
.本書特色:
.依據歷朝時代條理區分文學階段,系統分明、順序直觀的篇章規劃,讓讀者能循序漸進、掌握學科脈絡。
.清晰淺白的文字敘述,配合豐富的文史材料例舉,使考生不再視文學為畏途,而能更輕鬆一窺文學之堂奧。
.按條理分類彙整各項重點,並呼應重點適時穿插文學導讀,學習記誦更是事半功倍。
.各章篇末貼心匯整相關各類考試歷屆試題,讀者可依此鑑往知來,確認考點所在。
【目錄】
緒論
第壹篇 先秦文學
第一章 周前文學
第二章 詩經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四章 楚辭
第五章 神話
第貳篇 漢魏六朝文學
第一章 漢代散文
第二章 漢賦
第三章 漢代詩歌
第四章 魏代文學
第五章 兩晉文學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學
第參篇 駢文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歷代駢文發展
第肆篇 唐~清散文史
第一章 唐代散文
第二章 宋代散文
第三章 明代散文
第四章 清代散文
第伍篇 唐~清詩歌史
第一章 唐詩
第二章 宋詩
第三章 明詩
第四章 清詩
第陸篇 詞 史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唐、五代詞
第三章 宋詞
第四章 清詞
第柒篇 曲 史
第一章 元代散曲
第二章 中國戲曲演進概述
第三章 元代雜劇
第四章 明代戲曲
第五章 清代戲曲
第捌篇 小說史
第一章 小說發展概述
第二章 六朝小說
第三章 唐代變文
第四章 唐人小說(唐傳奇)
第五章 宋代話本
第六章 明代小說
第七章 清代小說
第玖篇 民國初年新文學
第一章 梁啟超與「報章體」(新民體、新民叢報體)
第二章 五四運動與新文學(現代文學)
第三章 民國初年現代文學的發展(新詩、小說、散文、戲劇)
第拾篇 臺灣文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臺灣傳統舊文學(古典文學)
第三章 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
第四章 1940~1950 年代
第五章 1960 年代
第六章 1970 年代
第七章 1980 年代以降迄今
附錄一 補充說明
附錄二 100~113 年臺灣文學試題
附錄 歷屆試題暨解析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