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這部影響深遠的經典傳播學著作已出版第七版,在大數據、演算法文化、人工智慧、全球平台治理、串流媒體和大眾自我傳播的時代,持續思索「大眾」媒體和傳播以及媒體理論的重要性,並關注更多面向的多樣性,大幅拓寬領域敘事引用的觀點和資料來源的廣度,以反映媒體製作世界的變化,為研究二十一世紀的媒體和大眾傳播領域之重要參考書,期能啟發各個世代的學生、媒體和大眾傳播學者。 【目錄】 序言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篇 先導 1 緒論 2 大眾媒體的興衰與復返 第二篇 理論 3 大眾傳播的概念和模式 4 媒體與社會理論 5 媒體、大眾傳播與文化 6 新媒體理論 第三篇 結構 7 媒體結構與績效表現:原理與問責 8 媒體經濟學與治理 9 全球大眾傳播 第四篇 組織 10 媒體組織:結構和影響 11 媒體文化的產製 第五篇 內容 12 媒體內容:問題、概念和分析方法 13 媒體類型、格式和文本 第六篇 閱聽人 14 閱聽人理論與研究傳統 15 閱聽人形構與經驗 第七篇 效果 16 媒體效果的過程和模式 17 媒體效果的典律 第八篇 結語 18 未來 解釋名詞 參考文獻 作者索引 名詞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為什麼光看新聞內容,就知道這是哪家媒體的報導?」、「您知道有些電視選舉新聞是候選人自己出錢買的嗎?」、「我可以在自己的FB公開講所有想說的話嗎?」、「我翻唱周杰倫的歌曲放在YouTube播放有沒有侵權?」如果您還不曉得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應該適合您閱讀。 當資訊和陽光、空氣、水一般,是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必需品,「媒體與資訊素養」便成為現代數位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核心能力。 本書以傳統媒體與數位媒體作為解說主體,帶領讀者審視數位匯流下的媒體與資訊素養,再逐步深入解構媒體市場、媒體產權、廣告與收視率等傳播媒體生態;進而引導讀者理解媒體內容的產製、多元訊息的解讀,以及傳播權、公共媒體、自媒體、媒體自律與媒體倫理規範等素養議題,從而建構完整且有系統的媒體與資訊素養知能,成為現代社會的數位公民。 目錄 第一章 傳播媒體之本質、類型、角色與功能 第二章 認識媒體與資訊素養 第三章 臺灣媒體市場:發展與概況 第四章 臺灣媒體產權:類型及現況 第五章 臺灣媒體產權:影響與爭議 第六章 廣告與置入性行銷 第七章 媒體收視研究─收視率、點閱率與大數據分析 第八章 傳統媒體與數位媒體的內容產製 第九章 解讀媒體多元訊息及辨識不實訊息 第十章 媒體傳播權與媒體近用權 第十一章 公共媒體 第十二章 自媒體、社群媒體與公民記者 第十三章 媒體監督:三律共管機制 第十四章 數位媒體時代的著作權與個人資料保護 第十五章 媒體及網路社群平台之專業倫理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