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152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數位履歷躍升新時代求職利器 你應具備以下新觀念 --熟悉履歷特有語言 --連結社群拓展人脈 --自我行銷無遠弗屆 【本書特色】 ★外商企業 ★全球人脈 ★跨國團隊 提高職場能見度一舉囊括理想職缺 企業人資在篩選面試前,對應徵者的第一印象取決於履歷內容是否吸引目光脫穎而出! 因此想在國際商務領域找到一份好工作,最重要的語言技能就是具備說服人心的英文寫作。 而在現今 e 化時代,數位英文履歷便是求職者在獲得面試前自我行銷的最大亮點。 要搶先一步勝出,求職者需要知道如何: ☑編寫客製化履歷(Resume)、職缺詢問信(Inquiry Letter)和求職信(Cover Letter) ☑建立有說服力的 LinkedIn 個人檔案 ☑擬出自我介紹影片的腳本讓數位履歷更精彩 ☑在 LinkedIn 上發布交友邀請和評論來拓展人脈(networking) ☑請求寫推薦信以及透過 Email 與招募人員聯繫 本書作者任職於 TAITRA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LTTC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及 EQLS 顧問公司,在協助挖掘潛能、打造自我行銷力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成功經驗。本書收錄大量統計實證、範本與寫作例子來輔助說明,簡明易懂,除了有助於優化現有履歷之外,也能幫助社會新鮮人從無到有完成一份發揮最大競爭力的數位英文履歷。 三大面向強化求職履歷 一、求職寫作 Step by step 指南 ▲ 基本大原則:“KISSES” 法則 KISSES=Keep It Simple, Specific, Engaging, and Scannable ↑↑簡單明瞭、具體、引人入勝以及可供求職者追蹤機器掃描辨識 ▲ 履歷實用字彙 ・用動詞描述成就 描述過往的成功事蹟,應使用動作動詞(action verb),才能從字面上給人一股力道, 而由於「經歷」發生在過去時間,因此須使用過去時態(v-ed)。 例如: [溝通技能] negotiated 協商 clarified 闡明 encouraged 鼓勵 persuaded 說服 presented 發表 [效率技能] eliminated 消除 downsized 縮小 leveraged 槓桿化 optimized 最佳化 prioritized 優先化 ・用名詞描述軟硬技能 適應力 adaptability 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職場與職責 協作 collaboration 能夠與團隊中和跨部門的其他人一起工作 會計/簿記 accounting/bookkeeping 數據分析 data analysis 外語能力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影片/照片編輯 video/photo editing 網站設計 website design 寫作和編輯 writing and editing ・用形容詞描述人格特質 假如你是應屆畢業生、還沒有什麼成功經驗, 那麼你也可以強調自己擁有哪些會讓人想延攬至團隊共事的正面人格特質。 例如: approachable 平易近人的 autonomous 自主的 enthusiastic 有熱忱的 devoted 專心致力的 diligent 勤奮的 ▲ 量化成就:“CAR” 敘述法 所謂 “CAR” 敘述法是指 Challenge–Action–Result 的寫作技巧,尤其適合用來描述個人的成功事蹟。 首先寫出曾面臨什麼挑戰,採取了什麼行動去迎擊,最後獲得什麼樣的正面結果,其中記得要帶入數據和實例, 如此便能完成一段強而有力又清楚展現自己有何能耐的論述。 例如: •Executed 2 major projects that were completed on schedule and under budget by 6% 曾執行 2 個大案子並使其按時且低於預算 6% 完成 二、個人化的履歷健診 每個人的學經歷、人格特質不同,有意爭取的產業、性質也不同,履歷當然不能千篇一律。 透過常見的履歷寫作例子,用對照的方式帶領讀者「趨吉避凶」, 巧妙略過自身較不突出的項目,同時最大化呈現自身優點。 沒經驗有沒經驗的寫法,身經百戰的寫法也不能馬虎,針對應徵職位,將徵才廣告的關鍵字寫入履歷, 除了讓搜尋系統更快找到你之外,也讓招募人員看見你的用心與誠意,直接脫穎而出! ▲ 展現積極態度和禮貌的 follow-up email 不可少 根據求職網站 CareerBuilder.com 的調查,招募人員剔除履歷的一些重要原因當中,面試後沒有感謝信占了 57%,面試後未再主動聯繫應徵公司則占了 37%,follow-up(跟進)email 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三、LinkedIn 上強大的人脈效應 找工作時,尤其是跨國企業的職缺,求職者須創建一個 LinkedIn 帳戶,主要理由有以下三點: 1. LinkedIn 是大多數中型與大型國際公司招聘員工時所使用的社群平台。 2. LinkedIn 個人檔案可涵蓋比履歷更多的有用資訊。 3. LinkedIn 是 Google 造訪以建立搜尋排名的唯一社群媒體平台, 完整且經優化的檔案和頻繁的發文與留言,可使你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上容易被找到。 一個好的標題將說服瀏覽者繼續往下閱讀你的個人簡介(About)。 將標題加以優化,能讓 LinkedIn 演算法注意到你,你的名字在 Google 中的排名將會更高, 出現在更多搜尋中並獲得更多瀏覽量。這也意味著你會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例如: Seeking a job in Sales | Excellent team player with superior 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 Led university debate team to 2 national championships ▲ 附上自我介紹影片,個人能見度再攀升! 求職者應認真考慮錄製自我介紹影片有四個原因: 1. 許多公司動輒收到數百份應徵文件,因此要求提供自介影片以篩減大量求職者之趨勢變得愈來愈普遍。 2. 有一個好的自介影片能夠讓你與其他未準備的求職者區隔開來。 3. 影片可以讓你有效地展現自我,讓招募人員清楚地看到你的表達技巧、個性甚至創造力。 4. 為自介影片所做的寫作和口語練習有助於擬出一份簡潔的自我介紹講稿,而這是求職面試中的基本任務。 ・自介影片腳本的三大要點:簡潔、口語化、分段 影片中別忘了放一些可展示你個人有趣或獨特之處的片段,也就是所謂的「鉤引點(hook)」。 關於錄製影片時的注意事項,本書中亦有詳細揭載。 ▲ 現實生活中的你與網路上的你都在為你謀職! 藉由 LinkedIn 上的聯絡人,甚至是聯絡人的聯絡人, 而與夢寐以求的企業 HR 接上線,進而求職成功者比比皆是。 透過本書指引,你也可以在 LinkedIn 上成為「人脈富翁」! ☑英文求職寫作實用模板(履歷、LinkedIn 交友邀請訊息、follow-up email、推薦信) ☑英文自傳模板+範本 透過書籍隨附刮刮卡,上網 (bit.ly/3XchXNA) 啟用序號後即可下載使用。 更多即時更新訊息請造訪貝塔官網 https://www.betamedia.com.tw 作者序 根據調查,一間大型國際公司的每一個招募職位約有 250 名求職者爭相應徵,而平均只有 5 名求職者會被邀請參加面試,最後只有 1 名被錄用。(引自 Glassdoor,2015)這些企業職缺的競爭正是如此激烈。 歡迎來到銷售世界! 你說什麼?你不想找銷售工作? 沒關係。一旦你開始找工作─任何工作─你就是在賣東西。你能猜出你是在賣什麼嗎? 沒錯──就是你自己! 當你找工作時,你需要吸引招募人員的注意力(以好的理由!)並展現出你就是該公司所需要的人才。這意味著你需要確保該公司正在招募的(如徵才廣告中所述)與你所能夠提供的(呈現於履歷和 LinkedIn 個人檔案)之間存在良好的媒合。而此過程的第一階段成敗全憑寫作見真章。從公司的角度來看,「你是誰」100% 是由你的寫作定義:你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如何表達。 如果你的目標是從事國際商務或研究工作,你需要能夠用英語能力證明你的可信度。如果你的英文寫作足夠有說服力,你就會得到面試的機會。 求職過程中首先需要的寫作類型就是履歷。根據最近一項求職網站 CareerBuilder.com 委託民調機構哈里斯民調(Harris Poll)所做的調查(2019),以下是招募人員剔除履歷的一些重要原因: .沒有溫度的應徵信函(未使用招聘經理的名字)─84% .面試後沒有感謝信─57% .不是量身訂製的履歷(未客製化)─54% .沒有求職信─45% .面試後未再主動聯繫應徵公司─37% 本書的目標在於確保你的英文寫作是專業的且具說服力,足以讓你獲得面試機會,並幫助你避免因上述原因被淘汰。讀完這本書,你將了解如何用專業的、有說服力的英文寫出: .履歷(Resumes) .求職信(Cover Letters)和其他應徵工作的電子郵件(Emails) .推薦信(Reference Letters) 並且由於約 87% 大型跨國公司的招募人員使用 LinkedIn 來搜尋或查看求職者的訊息(Jobvite,2016),因此本書還將協助你: .建立 LinkedIn 個人檔案 .洞悉社群媒體研究和人脈拓展策略 簡而言之,你將擁有所有語言工具和數位寫作策略以最大化獲邀面試的機會,進而成為 250 名應徵者中的 4 到 6 名雀屏中選者之一。 這本書的性質是一本指南。在每一章節讀者都將與一位正將展開求職的女孩對話,過程中她的每一步都從經驗豐富的人資招募人員那裡獲得建議:從寫履歷到在 LinkedIn 的網絡上開啟個人檔案,再到面試前後編寫信件和 email。這些對話是特別為求職經驗尚不足者所編寫的,而如果你已經有這方面的經驗,亦可略過對話部分,專注在筆者為各位精心彙整的求職寫作技巧、例子與文法練習。希望本書內容對你發揮令人驚艷的功效。真誠地祝你好運,以及求職路上獲得許多青睞(KISSES)! Nigel P. Daly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Google、Apple 和 LINE 大舉在台徵才, 除了專業之外,「英語力」是基本條件! 想擠進高薪資、高福利、高視野的外商公司上班? 先準備好一份令人過目難忘的英文履歷。 凸顯個人優勢,一躍晉升人生勝利組! 職場競爭無國界,東抄西抄怎麼行!? 英文履歷沒有制式表格可填,該寫幾頁?該用何種字型?哪些詞彙比較專業? 如何凸顯優點並巧妙地帶過弱點?求職者不可不知! 本書完整傳授: 掌握 6 大要素,搞定基本架構! 只要依序填入「標題(個人資料)」、「應徵職務」、 「資歷摘要」、「工作經驗」、「學歷」以及「其他資料」等六項資訊, 一份符合格式的標準英文履歷即可完成,英文履歷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 跳脫抄寫盲點,Step by Step 脫穎而出! 當你的履歷與其他競爭者的差別只在於個人資料, 人資主管怎麼有可能記得你?別再「光抄不練」了! 抄再多範例也不能為自己代言,依照本書作者的詳細指引, 打造「專屬自己」的履歷,大幅提升接獲面試通知的機率。 3方潤飾讓履歷更簡明易讀! 篇幅、格式、字體……一份出色的英文履歷不是將資料輸入就好, 還有許多「眉角」必須留意,處理得宜便能讓履歷充分展現吸引力! 履歷×求職信雙管齊下,效果加倍! 條理清晰的履歷加上文情並茂的求職信, 打動未來雇主的心並對你留下深刻印象,缺一不可! 超強 8 大附錄助你一臂之力! 完整的履歷及求職信範例、四大類好用字彙集、 面試前後關鍵提醒、追蹤 email 等一應俱全,本書做你求職路上的最佳後盾! 【適用級數及對象】 本書專為下列人士編纂而成: a) 欲參加外商公司、百大企業求職面試者 b) 欲申請度假打工或國際熱門工作機會者 c) 欲提升英文寫作能力、增加就業實力者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介紹 教你怎麼從零開始,蛻變成為 Notion 活用大師 掌握 Notion 的方法不是直接套用模板,而是加入自己的想法 讓資訊吸收、整理、輸出的過程,以最適合你的方式去運行 書寫的載體因為科技發展而不斷在變化,但是做筆記的重要性亙古不變,因為「記錄」就是知識吸收與整理的第一步。想要有高品質又多量的產出,好的筆記方法佔了決定性要素。 本書會教你如何讓強大的筆記軟體──Notion 幫助你不被龐雜的資訊浪潮所吞沒,維持對資訊的高效處理與產出,讓 Notion 成為你最好的職涯加速器! Notion 看似繁雜又是英文介面,但其實學習 Notion 並不難,本書以「生活、職場」兩面向,各自再分成「基礎、中級、進階」應用去做教學,讀者可以依自身需求或程度去選擇操作。範例應用結合國際知名的高效管理術,如寫報告與發想靈感適合的卡片盒筆記法,或是商業界奉行的 GTD 法則,讓你從實作裡掌握 Notion 做筆記的精髓。 年來使用 Notion 的操作經驗轉化為豐富的圖文,也準備了數款絕對用得到的模板,將 Notion 最核心實用的技能帶給每位讀者! ★我們實際帶你執行: -Notion 基本頁面操作 -熟悉資料庫設定,做出學習用手帳 -建立排版邏輯,將執行成果量化並追蹤 -透過資料庫頁籤與過濾器,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善用圖文排版與嵌入檔案,產出高質感個人履歷 -妥善規畫區塊,設計出可協作的專案管理版 -集結各章精華,讓 GTD 行動看板成為最佳執行幫手 ★操作出來的成果會有: -個人閱讀書單 -年度計畫表 -卡片盒筆記紀錄表 -數位履歷與作品集 -工作管理看板 -GTD 時間管理看板 -Notion AI 旅遊行程規畫表 -Notion AI 語言學習單字本 -Notion AI 會議記錄自動統整表 以上應用皆附贈: ◆已填充細項的範例模板 ◆設好格式、未填充細項的空白模板 共 9 種應用、18 個模板,讓你可以拿現有的範例去做微調,或是拿空白模板直接開始運用! 本書提供讀者學習 Notion 的所有核心技能,帶你一起操作、一面學習,培養資訊汲思、整理與分享的能力,目標讓每個人都可以熟悉 Notion、活用 Notion! 書籍目錄 ▌第 1 章 為什麼需要 Notion來幫助你管理資訊 ▌ 1-1 Notion 介紹 1-2 Notion 技能樹總覽 1-3 註冊等基礎知識 1-4 無痛轉移至 Notion -從 Evernote 匯入 Notion -Google Keep / Apple iOS 內建筆記 Notes ▌第 2 章 Notion 新手基本功 ▌ 2-1 基本功:介面介紹 -左側介面說明 -右側介面說明 2-2 基本功:基礎文字編輯 2-3 基本功:基礎文字排版 ▌第 3 章 Notion 的生活紀錄與應用心法 ▌ ▌第 4 章 日常生活電子手帳 ▌ -基礎篇應用:我的閱讀書單 4-1 第一步:建立資料庫 -Inline:在目前母頁面上新增 -Full page:以新的子頁面新增 4-2 第二步:設定欄位屬性與建立資訊 -進度標籤 -自定義標籤 -日期功能 4-3 第三步:新增多種資料庫顯示方式 4-4 第四步:大功告成,分享出去 -分享頁面 ▌第 5 章 系統化追蹤看板 ▌ -中級篇應用:年度計畫表 5-1 第一步:個人化頁面排版邏輯 5-2 第二步:新增頁面欄位 -欄位切分順序:資料庫 > 文字 -新增頁面欄位 5-3 第三步:新增日曆資料庫 -新增日曆內容 -日曆的資訊顯示 5-4 第四步:新增額外的區塊欄位標題與待辦事項 -新增額外的欄位區塊 -新增待辦事項功能區 — 標題 -新增待辦事項功能區 — 核取方塊 5-5 第五步:新增年度目標進度條功能 -資料庫編輯技巧 -新增進度條 5-6 第六步:大功告成,開始追蹤! -設定目標 -日常追蹤 ▌第 6 章 卡片盒筆記法 ▌ -進階篇應用:卡片盒筆記法應用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法 -卡片盒筆記法的心法 6-1 第一步:建立一個陳列資料庫 -建立陳列資料庫 -選擇單選標籤並編輯屬性 6-2 第二步:新增資料庫頁籤 6-3 第三步:新增頁面過濾器 6-4 第四步:實踐卡片盒筆記法概念 ▌第 7 章 Notion 的職場應用心法 ▌ ▌第 8 章 個人數位履歷 ▌ -基礎篇應用:數位履歷與作品集應用 8-1 第一步:建立個人資料區塊 -設定背景照片 -設定個人照片 -個人資料與簡述職涯概況 8-2 第二步:說明主要專業技能 -區塊大標題與分隔線 -底色標題與內文 -階層開關與夾帶附件檔案 8-3 第三步:學經歷與社團資料 -文字與圖片或檔案並存的排版方式 -書籤功能 8-4 第四步:其他作品集 -利用陳列資料庫製作作品集 8-5 第五步:軟體與語言能力與社群經營 -製作軟體與語言技能區塊 -製作社群經營區塊 ▌第 9 章 工作管理系統 ▌ -中級篇應用:工作管理系統 9-1 第一步:規劃與劃分欄位區塊 -切分頁面欄位 9-2 第二步:建立「專案時程表」 -新增時間軸資料庫 -編輯時間軸卡片資訊 -變更資料庫屬性顯示範圍 -建立項目相依性 -建立子母項目 9-3 第三步:建立「專案進度板」 -新增看板資料庫 -活用「分群歸類」功能 9-4 第四步:建立「臨時待辦事項區」 -新增清單資料庫 -活用「排序整理」與「過濾」功能 9-5 第五步:建立「靈感記錄區」 -新增清單資料庫 9-6 第六步:建立「自定義快捷按鈕」 -製作按鈕區塊 -新增「待辦事項區」按鈕 -新增「靈感記錄區」按鈕 9-7 第七步:大功告成,實際應用看看! -新增工作項目 -新增待辦事項與靈感 ▌第 10 章 GTD 時間管理系統 ▌ -進階篇應用:GTD 時間管理系統 -什麼是 GTD 筆記法 -為何需要 GTD 筆記法? -GTD 筆記法 X Notion 筆記軟體 = GTD 時間管理系統 10-1 第一步:建立頁面 10-2 第二步:建立「四大看板」 -建立「Inbox」看板 -新增資料庫屬性與顯示 -新增「今日 / 本週待辦事項看板」 -新增「協作中看板」 -新增「未來事項看板」 10-3 第三步:建立「工作日曆」 -建立工作日曆看板 10-4 第四步:建立「專案計畫看板」 -建立「專案計畫」看板 10-5 第五步:建立「潛在資料與想法看板」 -建立「潛在資料與想法」看板 10-6 第六步:開始實作! ▌第 11 章 Notion AI 應用 ▌ -Notion AI:生活與職場應用 11-1 Notion AI 介紹 -與 ChatGPT 的差異 -Notion AI 如何購買 -Notion AI 應用情境 -系統內建之 AI 指令 -進階 AI 功能 11-2 生活篇 -規劃「旅遊行程」 -製作「語言學習 AI 單字本」 11-3 職場篇 -製作「會議統整 AI 助手」 ▌附錄A Notion 範例模板使用方式說明 ▌ -模板使用方式 -「生活紀錄與應用」實作模板參考 -「職場應用」實作模板參考 -「AI 應用」實作模板參考 ▌附錄B Notion 技能樹 ▌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從「履歷×面試×職場」 三個面向讓你取得自己應有的價值 本書內容改編自【 第13屆 】 2021 iThome 鐵人賽 Software Development 組佳作網路系列文章 《全端工程師生存筆記》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公司也是江湖的縮影;職場並非埋頭苦幹就能有收穫的地方。 在人才市場上,「人」就是商品,包裝精美的容易溢價,賣相較差的容易折價。 不要期待公司主動理解你的內涵、看到你的成果、給你想要的專案。 所有想要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動爭取,在職場懂得「包裝」才有更多機會! 【書籍特色】 想換工作卻總是被履歷卡住?先搞懂面試官想看什麼! ・ 帶你從面試官的角度來看履歷,思考自己會被問到哪些問題。 ・ 教你將履歷的精華提取成簡報,用簡報引導面試官提問的方向。 怎麼判斷公司是否適合自己?江湖遍地都是坑! ・ 書中提供許多正面與負面的案例,協助你了解自己最在意的點。 ・ 減少對公司主觀印象的判斷,改用具體事實列點來思考。 面試緊張到發揮失常?信心來自做好準備! ・ 提供面試前檢核表讓你心安,以此保證每次面試都有穩定的水平。 ・ 透過實戰案例了解面試官想聽到的答案,就算遇到變化題也能從容不迫。 為什麼升職加薪都輪不到我?職場要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 別再用「吃虧就是占便宜」安慰自己,要了解如何擴增在公司的影響力。 ・ 提加薪都被拒絕?也許改用「談判」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沒時間準備履歷&面試?讓 ChatGPT 幫你一把! ・ 英文履歷不再是你的求職障礙,用客製化履歷贏得更多可能性! ・ 模擬面試沒有對象?請 ChatGPT 扮演面試官讓自己佔據先機! 【目錄】 PART 1 準備履歷 Chapter 01 準備履歷不只是為了面試! 1.1 了解履歷對職涯的重要性 1.2 求職履歷該有的基礎元素 1.3 撰寫讓別人想認識你的「重點」 1.4 擴充自己的履歷 Chapter 02 你要對自己的履歷瞭若指掌 2.1 全端工程師的履歷範本 2.2 面試官從履歷中看到了什麼 2.3 寫好履歷後要做的功課 Chapter 03 用簡報讓面試官集中注意力 3.1 準備面試簡報有哪些好處? 3.2 簡報要有哪些內容 3.3 有效提升簡報穩定度的 4 個方法 PART 2 面試前的準備 Chapter 04 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分析面試管道優劣 4.1 了解自己與市場的差距 4.2 我們能從面試獲得哪些好處 4.3 面試有哪些管道?各自的優劣? Chapter 05 做好自我檢核,面試就是上戰場! 5.1 確認以下內容你已極度熟悉 5.2 面試要帶的東西 5.3 每場面試前都要做的基礎檢核 5.4 遠端面試注意事項 Chapter 06 跳槽加薪常見的 7 個問題! 6.1 要在職中找工作,還是辭職專心找工作? 6.2 有一定的經驗後面試關卡變好多,關卡多核薪會比較高嗎? 6.3 有獵頭來找我,我該跟他合作嗎?我需要付他錢嗎? 6.4 獵頭推薦的工作薪水會比較高嗎? 6.5 LeetCode 刷題重要嗎? 6.6 收到 Offer 後,還能爭取到更高的年薪嗎? 6.7 我收到 Offer 了,但合約上的年薪跟當初談的不同 Chapter 07 準備好要詢問公司的問題,面試就是資訊戰! 7.1 在接到人資/獵頭邀約時要詢問哪些基礎資訊 7.2 準備詢問面試官的問題 7.3 面試官的種類 Chapter 08 留任還是離職?看完這篇再決定! 8.1 檢視入職到現在的成長,評估待下去的發展性 8.2 有哪些理由讓你想離職? Chapter 09 工程師選擇公司要考慮哪些細節?常見迷思分享 9.1 你想繼續當工程師還是轉管理職 9.2 工程師在不同產業的發展 9.3 了解薪資結構分成哪幾種 9.4 選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9.5 教你用指標快速判斷一間公司 9.6 [常見迷思] 薪水高低與工作壓力成正比 9.7 [常見迷思] 形象好的公司對員工一定也很好 PART 3 前端面試題 Chapter 10 請說明你現在專案用到的前端框架 10.1 了解文章結構,快速掌握面試技巧 10.2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0.3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0.4 衍伸問題 Chapter 11 如何判斷專案要使用 CSR 還是 SSR? 11.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1.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1.3 衍伸問題 Chapter 12 在使用後端的資料前,你有先做驗證嗎? 12.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2.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2.3 衍伸問題 PART 4 後端面試題 Chapter 13 你會的後端框架不只一個,可以說明一下它們之間的差異嗎? 13.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3.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3.3 衍伸問題 Chapter 14 請簡述 Node.js 的 Event Loop 14.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4.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4.3 衍伸問題 Chapter 15 在正式 API 完成前,要如何讓串接的工程師不要空等? 15.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5.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Chapter 16 設計 API 時會考慮哪些點? 16.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6.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6.3 衍伸問題 PART 5 資料庫面試題 Chapter 17 設計資料庫時會考量哪些點? 17.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7.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7.3 衍伸問題 Chapter 18 面對大流量的系統,會採取哪些措施? 18.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8.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8.3 衍伸問題 Chapter 19 關聯式資料庫要如何設計避免超賣? 19.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19.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19.3 衍伸問題 Chapter 20 如何解決高併發情境的商品秒殺問題? 20.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20.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20.3 衍伸問題 PART 6 了解求職者的程式設計能力 Chapter 21 [設計模式] Code Review 會注意哪些事?會依照什麼原則對程式做 Refactoring? 21.1 面試官在想什麼?我可以怎麼回答? 21.2 回答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 21.3 衍伸問題 Chapter 22 [系統設計] 如何設計一個像 Facebook 的社交平台 22.1 初探系統設計 22.2 如何設計一個像 Facebook 的社交平台 22.3 衍伸問題 Chapter 23 [白板題] 設計一個簡易的抽獎程式 23.1 初探白板題 23.2 設計一個簡易的抽獎程式 23.3 衍伸問題 PART 7 了解求職者人格特質的面試題 Chapter 24 當你分享工作經驗時會被問到的種種問題 24.1 在工作中有遇過哪些挫折、衝突,以及你的處理方式 24.2 描述一下你在這份工作中擔任的角色、負責的任務 24.3 常見問題 Chapter 25 一再被問的經典面試題 25.1 離職原因 25.2 工作環境 25.3 薪資 25.4 自我成長 25.5 未來規劃 25.6 其他 PART 8 職場力 Chapter 26 拒絕做白工!學習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26.1 做重要的事 26.2 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 26.3 提升自己在團隊的影響力 26.4 擴增自己在公司的影響力 Chapter 27 不放過每個細節,完成一場 0 失誤的專案 Demo! 27.1 保證現場 Demo 穩定度,不打沒把握的仗 27.2 邀請「對」的人,不是「多」的人 27.3 選擇合適的會議室,做好事前準備 27.4 在 Demo 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27.5 做好這幾點,遠端 Demo 更順利! Chapter 28 新工程師報到,如何協助他成為有效戰力 28.1 新人報到前的準備工作 28.2 新人入職後的協助 Chapter 29 舒服的工作環境是需要經營的 29.1 做好份內的事 29.2 讓自己獲得好的工作狀態 29.3 職場禮儀 29.4 建立友善的溝通環境 Chapter 30 掌握薪水談判的秘訣,取得自己應有的報酬 30.1 薪水談判前的準備 30.2 薪水談判時的注意事項 PART 9 讓 ChatGPT 成為你的職涯推手 Chapter 31 從零到一,幫你打造客製化履歷 31.1 產生履歷模板 31.2 優化履歷 31.3 在履歷增加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31.4 根據要面試的公司客製化履歷 31.5 擴增履歷、濃縮履歷 31.6 實力與經歷是好履歷的基礎 Chapter 32 英文履歷不再是你的求職障礙 32.1 讓 ChatGPT 扮演翻譯專家 32.2 Google VS ChatGPT 的翻譯成果 32.3 讓自己的履歷更精簡有重點 32.4 最重要的還是實際行動 Chapter 33 不知如何表達自己?讓 ChatGPT 為你助陣! 33.1 用履歷產生不同長度的自我介紹 33.2 針對產業來產生自我介紹 33.3 將經歷用 STAR 原則呈現 33.4 Bonus:產生推薦信草稿,讓教授、長官、同事幫你一把 33.5 如果沒花時間練習,那武器再好也沒用 Chapter 34 用模擬面試為自己佔據先機 34.1 擔任專業面試官(中文) 34.2 擔任專業面試官(英文) 34.3 根據履歷提出問題 34.4 擔任資深開發者,補齊我們不會的知識 34.5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學習 AI 但要保有自己的專業 A 後記 ―― 那些影響筆者人生的觀點 A.1 趨吉避凶真的很重要 A.2 思維決定選擇,而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A.3 給自己休息的時間與空間 A.4 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