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久遠書況不佳,可接受再下單)哈里遜內科學(下冊)(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e)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年代久遠書況不佳,可接受再下單)哈里遜內科學(下冊)(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e)
3011-008C-2/9789861573779
ISBN
9789861573779
作者/出版社
*吳德朗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7/1
頁數:3500 裝訂:精裝 開數:27.6 x 21. 印刷:黑白
總校閱序:
時間過得真快,距離上次編校《哈里遜內科學》
的中譯本已經12 年,這次我又召集了原來的團隊,針
對第十五版《哈里遜內科學》的中譯本再次校閱,希
望可以把上次的缺失做一番修正,讓讀者唸這本書的
時候更加順暢。
我的一生中唸過兩次《哈里遜內科學》,第一次
唸的是第四版,那時我是醫科四年級的學生,正開始
修習臨床診斷學的課程,前輩師長均建議我們在醫學
院期間選擇一本教科書,從頭到尾詳細研讀,以做為
日後的醫學基礎。經過請教前輩及仔細思考之後,我
選擇《哈里遜內科學》,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全
部讀完。第二次重唸《哈里遜內科學》時,我已經在
美國完成三年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正在接受心臟內
科研究員的專業訓練,並且準備美國內科專科醫師的
檢定考試,我認為再唸一次《哈里遜內科學》足可應
付這次考試,因此大約花六個月的時間重新研讀,果
然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內科醫師專科考試。
《哈里遜內科學》不是一本好唸的書,第一次接
觸它時,感覺十分困難,不僅文字艱澀,微言大義,
而且步步玄機,很難了解其真義。原來這本教科書是
由數十位專家學者集體創作書寫而成的,每一位專家
都是當今該門的頂尖學者,而且僅負責教科書中的某
些專業章節,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十分濃縮而不冗長,
卻涵蓋了所有必備的知識。因此對於初學的醫學生來
說,唸起來當然十分吃力,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恆,一
天唸一、二個章節,仔細推敲思考,假以時日,一定
可以唸完它,如此,不管日後行醫選擇哪一科,都有
很大的助益。
醫學本來是不分科的,雖然有人專研眼病,有人
專研皮膚病,有人專精婦女病,各有所司,然而人是
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很多疾病的發生絕非只是一個
器官出了問題。秉持此一傳統,《哈里遜內科學》首
先介紹整個醫療制度,再介紹遺傳、成長、免疫等現
代醫學最重要的知識,接著介紹疾病的臨床表徵、臨
床藥理學、營養學、傳染病學等幾乎今日各專科都用
得到的基本醫學知識,接下來介紹心臟血管疾病、呼
吸系統疾病、腎臟及輸尿管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最
後以環境及職業傷害做為總結。綜觀而言,可說涵蓋
所有醫學層面。如果精通本書,絕對可以成為優秀的
全科醫師,如果再學習專業技巧,就可成為一個專科
醫師,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這本書做為醫學生入門必
讀的教科書。由於這本書十分完整,內容包括基礎、
臨床及治療等方面,而且每隔四年改版一次,介紹最
新之醫學發現與技術,因此這本書也是所有醫師必備
的參考書。
寫一本內科的教科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由
一個人撰寫已是不可能的事,必須結合學者專家集體
創作,才有可能寫出一本好的內科教科書。在台灣,
由於專家不足,始終沒有一本具有可讀性的中文內科
教科書,因此讀者必須仰賴外文書籍,方能進入深奧
的醫學領域,然而或因外文造詣不佳,多少影響學習
成效。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有鑑於此,乃
於第十二版出書的同時,委託中國大陸的一群翻譯專
家將之譯為中文,再由我集合台灣學者負責校訂。這
次十五版的內科學,也同樣地先由大陸的專家翻譯,
再由我的團隊校訂。因為台灣沒有統一的醫學翻譯名
詞,在校訂時遇到很大的困難,例如新藥在台灣幾乎
完全使用原文,若硬是將之譯為中文,則不免意義含
糊,使讀者誤會原意,許多新的醫藥現象亦然,特別
是近年來的分子生物學更是不容易翻譯。是以在校訂
時我的同仁都要把這些名詞改回原文,以保留可讀
性。其次,大陸與台灣分隔五十多年,文字用辭已有
甚大差異,我的同仁在校訂時也盡量把這本書的文字
本土化,以增加其可讀性。然而本書是由一群學者校
訂修改,在校訂過程中開過數次討論會,務求全文能
前後一致,然而我們也知道除非由單一校訂者從頭到
尾負責審議,才能達到前後一致。因此,若對於本書
中所用之翻譯名詞若有前後不一的現象,敬請讀者包
涵體諒。
2005.12.8.
目 錄:
PART 9 呼吸系統疾病
第1篇 診斷
249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1817
250 呼吸功能障礙...............................1821
251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方法及技術.....................1829
第2篇 呼吸系統疾病
252 氣喘......................................1832
253 過敏性肺炎及嗜伊紅性球肺部浸潤....1840
254 環境性肺疾病..............................1846
255 肺炎, 包括壞死性肺部感染( 如肺膿瘍).....1855
256 支氣管擴張症.....................................................1869
257 囊性纖維化.........................................................1872
258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道阻塞.................1876
259 間質性肺疾病..........................1886
260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1894
261 肺血栓栓塞症.....................................................1898
262 肋膜、縱膈與橫隔膜疾病.................................1903
263 通氣疾病.............................................................1908
264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1912
265 急性呼吸窘迫症.................................................1916
266 機械通氣支持.....................................................1919
267 肺臟移植.............................................................1925
Part 10 腎臟及尿路異常
268 腎功能異常 .....................................................1929
...
原價:
2100
售價:
1995
現省:
105元
立即查看
原價:
1240
售價:
992
現省:
248元
立即查看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 <遠景>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立即查看
暴政:掌控關鍵年代的獨裁風潮,洞悉時代之惡的20堂課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二十個教訓的共同指向,是如何建立公民精神以及一個不讓政客或媒體操弄的公民社會,提防黨國體制竊取民主憲政賦予人民的權利與自由,不讓政客將國家占為己有的民主防衛機制。
許家豪(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史奈德教授提醒我們,我們不應該因為習慣了民主生活,就開始卸下心中的防禦,開始遺忘歷史的教訓。相反地,我們應該時時警醒,監督政治領袖的言行,警戒政府或民意機關是否任意擴權。歷史告訴我們:社會會崩毀、民主會衰頹、道德可能破滅。
我們太容易誤信、盲從、崇拜,即便是平常百姓,也會有成為大屠殺兇手的一天。
當魯莽粗率右目光短淺的勢力當道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時代理性盡失,冷靜溝通不敵動之以激情,踏實政策不敵空洞響亮的口號,和真相相比,虛假而煽情的偽新聞竟然更使人信服。
當價值急速崩解,更令人顫慄的是鄉勇式正義當道,民眾激動吶喊的背後不是對自由與平等更深刻的追求,而是對強權與獨裁急速升溫的崇拜。
這個世界怎麼了?
當危急世代的警鐘敲響,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集權獨裁的暴政與強人,難道要再次統治世界了?
我們的未來,難道注定充斥殘忍與暴力嗎?
提摩希‧史奈德以回顧、洞悉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凝縮20堂課,在極度簡練的篇幅中,教我們了解如何因應現況、共創未來。更重要的是從時間的積累中發掘貫通其中的關鍵,在事情未發之時,憑依過去的經驗嗅到警訊,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目錄】
推薦序1 一本實用的民主防衛教戰手冊 葉浩
推薦序2 提供給民主社會抵抗暴政的指南 許家豪序 歷史與暴政
第一課 切莫盲從權威
第二課 捍衛制度
第三課 小心一黨專政
第四課 為世界的面貌負責
第五課 勿忘專業倫理
第六課 小心那些準軍事組織
第七課 若你是軍警人員,請時時反思
第八課 勇於挺身而出
第九課 珍惜我們的語言
第十課 相信事實
第十一課 當個追求真相的調查者
第十二課 望進你我的眼,彼此閒話家常
第十三課 親身實踐政治
第十四課 維護私人生活
第十五課 為好事盡一分力
第十六課 學取他國經驗
第十七課 注意危險的政治用語
第十八課 在難以想像的事發生時保持冷靜
第十九課 當個愛國者
第二十課 盡你所能保持勇氣結 語 歷史與自由
立即查看
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了解香港文學,必須從這本開始!香港文學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對於「非本土」的否定之上,也不是簡單地由無到有的過程,實際上存在更多的矛盾、游離。本土與非本土共同構成香港文學本土意識的複雜性,結合流動與根著的辯證,作為本書《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回顧、論述戰後至2000年代香港文學的核心。
陳智德的《根著我城》以文學史架構為綱的系統論述,主要論及的作家包括望雲(張吻冰)、趙滋蕃、張一帆、阮朗、曹聚仁、徐訏、力匡、舒巷城、楊際光、馬朗、蔡炎培、劉以鬯、西西、梁秉鈞(也斯)、鄧阿藍、洛楓、董啟章、潘國靈、謝曉虹;也旁及符公望、黃雨、沙鷗、葉靈鳳、陳君葆、何達、唐君毅、林以亮、夏侯無忌(齊桓)、司馬長風、吳煦斌、松木(蔡振興)、戴天、馬覺、崑南、盧因、陳冠中、葉輝、游靜、馬國明、李碧華、辛其氏、郭麗容、鍾玲玲等。
書中論及的作品始自戰後初期黃雨、符公望的左翼詩歌、1950年代趙滋蕃、阮朗、徐訏等人的小說,下迄2007年董啟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陳冠中《事後:本土文化誌》等;亦從報刊研究角度分析《華僑日報‧學生週刊》、《七○年代雙週刊》、《越界》、《香港文學(雙月刊)》、《今天‧香港文化專輯》等刊物的時代意義和文學史位置,探討議題含括左翼詩歌、反共小說、寫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以及有關方言詩歌、自我改造、新民主主義文藝等概念,是陳智德無間斷地從事香港文學研究二十年成果的階段性總匯。
陳智德在《根著我城》一書討論香港文學的不同之處是本土意識的不同面向。1930年代至2000年代多種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香港文學的本土意識,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方向,而本土意識並不等於對地方人事的肯定,也可以包括對地方的否定和批評。因應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特殊狀況,認識香港文學以至台灣文學的個別性發展,才能認識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全局,因此本土並不狹窄,反而是通往普遍之途,正如抗戰時期的民族形式論爭所提出,地方認同並不與民族認同相矛盾。
【目錄】
推薦序一 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陳國球──序陳智德《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推薦序二 香港韶光,尋找一部準文學史的純境/黃念欣自序導論一:本土及其背面
一、歷史淵源的對應
二、本土形式的催生
三、對「失去的國土」的認同
四、否定的否定
五、從本土到他鄉
六、「具香港特色」的本土性導論二:流動與根著
一、流動:流徙離散與承續轉化
二、根著:失根與「靈根自植」
三、流動中的「根著」
四、「根著」的無力、「流動」的可能
五、根與路徑第一部 一九四、五○年代之交的文化轉折
第一章 左翼的任務和鬥爭──戰後香港左翼詩歌
引言
一、戰後新形勢
二、左翼詩歌的任務
三、「自我改造」與戰後香港方言詩歌
四、左翼詩歌中的香港
結語:左翼的時代第二章 一段被遺忘的文藝青年「自我改造」史
引言
一、《華僑日報‧學生週刊》的編者和內容
二、左翼共名的承接
三、從自我改造到革命實踐
結語:文藝青年的「工具化」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戰後香港的文化轉折──從小說《人海淚痕》到電影《危樓春曉》
一、《人海淚痕》、《危樓春曉》與「新民主主義思想啟蒙運動」
二、《人海淚痕》的地方色彩與社會批評
三、《人海淚痕》與《危樓春曉》的知識份子形象
四、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文化轉折第四章 遺民空間與文化轉折──趙滋蕃《半下流社會》、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與阮朗《某公館散記》、曹聚仁《酒店》
引言
一、《半下流社會》的歷史意識與「半」的定位
二、《春到調景嶺》:烏托邦的追尋與失落
三、「反反共小說」《某公館散記》
四、《酒店》的烏托邦想像
結語:另一種文化轉折第二部 一九五、六○年代:懷鄉、離散與新語言
第五章 失落的鳥語──徐訏來港初期小說
引言
一、從上海到香港的轉折
二、開筆於上海而在香港完成的《爐火》
三、雙重失落:《鳥語》和《癡心井》
四、拒絕香港化:《過客》
結語第六章 懷鄉與否定的依歸──徐訏和力匡
一、既線性又循環的時間觀
二、被否定的「現在」和「此地」
三、「再異質化」的空間和「不在場」的現在
結語第七章 「巷」與「城」的糾葛──論舒巷城及有關「香港的鄉土作家」之議
引言
一、有關「香港的鄉土作家」之議
二、本土自身的遮蔽:〈鯉魚門的霧〉與《霧香港》
三、「城」對「巷」的扭曲:《都市詩鈔》
四、《太陽下山了》的香港處境第八章 純境的追求──論楊際光
引言
一、精神藏匿的「純境」
二、「純境」的潛背景:〈長夢〉、〈橫巷〉
三、「純境」的內省:〈無思夜〉、〈水邊〉
結語:「純境」的超越意義第九章 超越放逐──論馬朗
一、馬朗與《文藝新潮》
二、重疊的視角:〈北角之夜〉
三、靜止和斷裂:〈霧港〉第十章 語言的再造──論蔡炎培
引言
一、蔡炎培、徐速與「密碼詩」論戰
二、〈焦點問題〉的言說方式
結語第十一章 冷戰局勢下的臺、港現代詩──商禽、洛夫、瘂弦、白萩與戴天、馬覺、崑南、蔡炎培
引言
一、「禁錮」和「孤絕」
二、抗衡的聲音
三、語言的創建
結語:語言的更生第三部 一九七○至二○○○年代(之一)──「我城」的呈現與解體
第十二章 「錯體」的本土思考──劉以鬯《過去的日子》、《對倒》與《島與半島》
引言
一、南來者的「二次斷裂」:《過去的日子》
二、南來者的本土省思:《對倒》
三、矛盾年代的記錄:《島與半島》
四:結語:關於本土的「對倒式」重新思考第十三章 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髮阿娥及其他》
引言
一、認清了「無」之後,重新建立的「有」
二、「有」又還原作「無」
結語:從《我城》到〈解體〉第十四章 另一種「翻譯」與「寫實」──《剪紙》、《重慶森林》與《烈火青春》
引言
一、《重慶森林》與《剪紙》的音樂
二、《剪紙》、粵劇與「重像」
三、《重慶森林》、《烈火青春》與《剪紙》的政治隱喻
結語:「寫實」與「再現」香港第十五章 揭示幻象的本土詩學──論梁秉鈞的「香港系列」詩作
引言
一、《中國學生周報》「香港文學問題討論」專題
二、壓抑與尋求:〈北角汽車渡海碼頭〉、〈五月廿八日在柴灣墳場〉
三、揭示幻象的〈影城〉
結語:不易消化的聲音第十六章 虛實的超越──再論鄧阿藍
引言
一、有關「寫實」的思考
二、寫實的自省:〈兩眼老花──收看青馬大橋煙花匯演〉、〈舊型公屋〉
三、逾越二元對立:〈社工家訪〉
四、〈來到你的靈前〉的文化願景第十七章 文學、政治與藝術倫理──論《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引言
一、藝術倫理的省思
二、介入的無力
三、藝術倫理實踐第四部 一九七○至二○○○年代(之二):解殖與回歸
第十八章 覺醒的肇端──《七○年代雙週刊》初探
一、「民間載體」與《七○年代雙週刊》
二、刊史、人員及內容
三、《七○年代雙週刊》、學運與「獨立媒體」
四、《七○年代雙週刊》的時政與文藝
五、政治綱領與意識的覺醒
結語第十九章 解殖之路──後過渡期的民間載體與香港文化
一、《星期日雜誌》和《博益月刊》的停刊
二、香港文化的「民間載體」
三、民間載體的視野:從《詩雙月刊》到《越界》
四、寬容的「本土」:從《香港文學(雙月刊)》到《香港文學》月刊
結語:民間載體的路第二十章 自我迷城──洛楓筆下的八○年代和九七都市
一、八○年代的氣氛
二、〈愛情連環圖〉的文化省察
三、城市與自我觀照
四、「回歸」的時間:〈當城市蒼老的時候〉第二十一章 逆向命名──《我城○五》的經典重寫
一、文學經典的重構與改編
二、兩種「逆向命名」的方式
結語:修補斷裂的文化資源第二十二章 「回歸」的文化焦慮──一九九五年的《今天‧香港文化專輯》與二○○七年的《今天‧香港十年》
引言
一、回歸與焦慮
二、消失的焦慮
三、對「消失」的抗衡
四、《今天‧香港十年》的「極大的焦慮」
五、「逆天」的焦慮
六、「解殖」的弔詭性
結語第五部 懷舊與遺忘
第二十三章 香港文學的懷舊史──一九五○─二○○七
引言
一、「詩與情感」論戰:林以亮、夏侯無忌
二、針對斷裂的懷舊:徐訏、力匡
三、對香港的懷舊:舒巷城
四、帶矛盾性的懷舊:劉以鬯
五、從一九九七出發的懷舊:李碧華、辛其氏、郭麗容
六、反懷舊:董啟章、鍾玲玲
七、二○○○年代的懷舊:西西、董啟章、陳冠中
結語:懷舊的觀念意義第二十四章 香港文學的遺忘史──以馬朗為焦點的思考
引言
一、直面「遺忘」
二、馬朗的失蹤與復出
三、梁秉鈞的「馬朗發現事件」
結語:遺忘與抒情主要徵引/參考文獻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