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機械設計(第四版)
作者:蔡忠杓 / 光灼華
出版社:全華
出版日期:2019/01/22
ISBN:9789865030117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內十一所著名大學共十六位教學及實務經驗均相當傑出之教師和一位學驗豐富的產業界副總經理,依個人專長分工合作撰寫而成,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之機械設計教科書與參考書。內容共分為五篇,第一篇為機械設計基礎,介紹機械設計之基本原理與概念,包括創意性設計、工程材料與選用、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等;第二篇為軸與傳動,介紹軸與聯軸器設計、軸承與潤滑、齒輪、傳動與定位技術等,第三篇為機械元件設計,介紹機械常用之元件如皮帶、鏈條、彈簧、離合器與制動器等之設計;第四篇為機械系統設計,特別強調公差與配合、接合設計、疲勞設計及系統可靠度等;第五篇為機械設計案例,亦為本書之另外一個特色,以兩個產業實際之設計案例,由學驗豐富的產學界學者專家共同撰寫完成,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或專題實作課程的範例,供學生在修習機械設計課程後,進行機械系統設計的實務應用與練習,有助於學習機械設計實務經驗與自信心之建立。
本書特色
1.由國內最堅強的著作團隊完成,理論與實務並重,各章節依學者專家之專長分別撰寫,所提供之資料最新也最適合大專學生學習。
2.各章均附編習題,最能幫助學習者深入瞭解該章節之重點並提高學習效果。本書附編有習題解答可提供教師參考,有利於發揮教學效果。
3.附錄所編列之兩個機械設計案例均為產業實務設計實例,該兩個實例之解題均需應用到本書各章節所學習到之知識,可做為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或專題實作課程之教學用設計案例。
4.適用於大學、科大機械相關科系三年級「機械設計(一)(二)」及三下、四上之「專題實作」或機械設計專題課程「機械設計」使用。
目錄
第一篇 機械設計基礎
第1章 緒論
1.1 設計與機械設計之意義
1.2 設計程序
1.3 創意性設計
1.4 機械設計之考慮因子
第2章 工程材料與選用
2.1 工程材料的種類
2.2 材料的機械性質
2.3 金屬強化的處理
2.4 材料規格及選用
第3章 應力分析與破壞理論
3.1 平衡方程式
3.2 剪力及彎矩簡介
3.3 應力分析簡介-軸向應力、彎曲應力、剪應力
3.4 平面應力及平面應變
3.5 三維應力分析
3.6 撓度分析
3.7 靜態負載下針對延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8 靜態負載下針對脆性材料之破壞理論
3.9 應力集中因數
第二篇 軸與傳動
第4章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
4.1 軸及軸連結器設計導論
4.2 撓度與扭曲
4.3 強度設計
4.4 聯軸器
4.5 臨界轉速
第5章 軸承與潤滑
5.1 軸承(bearing)
5.2 軸承的種類
5.3 軸承的標準尺寸
5.4 滾動軸承壽命(life of rolling bearing)
5.5 軸承負荷
5.6 軸承的材料
5.7 滾動軸承的材料與潤滑劑
5.8 潤滑(lubrication)
5.9 黏度
第6章 齒輪
6.1 齒輪種類簡介
6.2 齒輪幾何參數與特殊名詞定義
6.3 正齒輪及螺旋齒輪幾何計算
6.4 齒輪破壞與強度計算
6.5 齒輪精度與量測介紹
第7章 傳動與定位
7.1 概論
7.2 馬達
7.3 滾珠導螺桿
7.4 線性滑軌
7.5 位置感測器
第三篇 元件設計
第8章 皮帶及傳動
8.1 皮帶傳動的特性、分類與應用
8.2 皮帶傳動分析
8.3 V型皮帶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8.4 皮帶傳動的調整裝置
8.5 同步皮帶傳動
第9章 鏈條與鏈條傳動
9.1 鏈條功能與分類
9.2 鏈條傳動分析
9.3 鏈條傳動的設計與計算
9.4 鏈條安裝與調整
第10章 彈簧
10.1 彈簧的總類及功用
10.2 螺旋彈簧
10.3 扭轉彈簧
10.4 板片彈簧
10.5 彈簧的選用方法
10.6 彈簧串聯與並聯使用之計算
第11章 離合器與制動器
11.1 前言
11.2 離合器設計
11.3 短來令塊制動器
11.4 長來令塊擴張型制動器
11.5 碟式制動器
11.6 對稱樞塊制動器
11.7 制動器之發熱量
第四篇 機械系統設計
第12章 公差與配合
12.1 精密度、誤差、偏差與公差
12.2 公差與偏差制度
12.3 公差與配合
12.4 零件之組合公差分析
12.5 組合件之公差配置
第13章 接合設計
13.1 螺紋標準和定義
13.2 傳力螺桿力學
13.3 螺紋結件
13.4 拉力接頭剛性常數(stiffness constant)
13.5 螺栓強度
13.6 拉力接頭-靜負載
13.7 螺栓預負載與鎖緊扭拒
13.8 拉力接頭-疲勞負載
13.9 承受剪力之螺栓及鉚釘接頭
13.10 偏心負載所造成螺栓及鉚釘的剪切
13.11 銲接
13.12 對頭銲接與填角銲接
13.13 承受偏心負載之銲接接頭
13.14 銲接接合處強度
13.15 鍵和銷
第14章 疲勞設計
14.1 疲勞破壞與機件壽命之關係
14.2 疲勞極限與疲勞強度
14.3 不同週期性負載之疲勞設計累積疲勞
14.4 赫茲接觸疲勞模式
第15章 系統可靠度
15.1 可靠度工程
15.2 安全係數與可靠度之關係
15.3 可靠度與材料強度之關係
15.4 系統可靠度與組成元件可靠度之關係
第五篇 機械設計案例
附錄A 設計案例一
A.1 題目分析
A.2 設計計算及元件決定
A.3 結語
附錄B 設計案例二
B.1 單軸滾珠螺桿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2 單軸線型馬達定位平台應用案例
B.3 案例比較檢討
立即查看
熱力學 (精華版)(SI版) (10版)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熱力學 (精華版)(SI版) (Borgnakke & Sonntag: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10/E)(Abridged Version)
作(編/譯)者 : 章哲寰 編譯 出版年份 : 2024
ISBN : 9789863783787 書號 : 1036A32
幾色 : 1 規格 : 16K
發行公司 : WILEY/高立 版權日期 : 2024/01/01
頁數 : 464 分別 : 授權書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撰寫結合理論與應用,並讓一些新觀念和定義在書中自然呈現,在面對像是流體力學、熱傳學與統計熱力學等領域的相關分析說明後,提出可以量測的熱力性質,列出基本的運算,搭配圖形,進而透過在內容中所引用的更多實例,讓學習內涵更具廣度與應用性,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能夠更有效地運用熱力學。相信本書不僅有助於教授熱力學,更能幫助學生們在專業領域面對挑戰與抉擇時具有更佳的解決方案。
涵蓋範圍與目標更有彈性
本書涵蓋基本的工程熱力學主題,為學生研究熱力學於各種專業領域之應用以及研究熱力學更高階的主題,提供足夠的準備。除了熱力學或熱流工程,本書也試著涵蓋一些不同科系希望包含的主題。由於學生的背景、先修課程與課程介紹深度變異甚大,因此我們循序漸進地安排本書的內容,使得本書具完整性亦相當具有彈性。
理論與實務結合
本版內容經適度調整與修正,更能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與應用。從物理、性質與單位的說明,分析的工具,純物理的物理行為,以至功與熱的討論、熵方程式的應用等,均有詳盡說明。同時,章末之「工程應用」引用工業應用之真實系統,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以圖示和實際物理系統的說明,讓學生更深入瞭解本書的內容。
全書採用 SI 制,搭配豐富多元的例題與主題式習題
蒐羅大量結合理論與實際的例題,並佐以詳細的分析與解答,得以完整建立解題觀念與技巧。各章習題增加更多新的題目,並依據章節主題列出,以加強統整各觀念的練習。最後部分的習題則與工業過程與設備相關,列在評述問題內。
目錄
1 簡介與基礎
2 純物質之物理行為
3 能量方程式與熱力學第一定律
4 控制容積的能量分析
5 熱力學第二定律
6 熵
7 控制容積的熵之分析與火用
8 氣體動力與冷凍系統
9 蒸汽動力與冷凍循環
10 氣體混合物
附錄A SI制單位系統:單一狀態性質
附錄B 國際標準(SI)單位:熱力數據表
附錄C 壓縮性係數一般性圖
附錄D 圖形
中英文索引
立即查看
書名:機械材料實驗(3版)
作者:方治國‧江可達
出版社:高立
出版日期:2020/02/00
ISBN:9789863782476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十五個單元,可供各校一學期之教學使用,本實驗至少需做八個單元,教學時可視其各校實驗設備及教學需求自行適當的安排。
附有標準顯微金相組織圖,做為實驗十四金相組織之觀察互相對照之用,為本書之特點。使學生了解金相試片之製作過程及各種金屬材料之顯微組織,並熟悉金相拍攝及暗房作業的各項操作過程。
本書說明簡潔扼要,以實驗時間內可完成實驗為編輯原則,故而減少較深的理論、無用之圖表以及繁雜的說明。
本書每項實驗單元,均附有實驗數據記錄及報告,包括圖表、問題討論等,可作為學生實驗報告的觀察記錄和數據結果整理,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解釋能力與學習效果,並且對於批閱報告上方便許多。
目錄
緒 論
實驗 1 拉伸試驗 (Tensile Test)
實驗 2 勃氏硬度試驗 (Brinell Hardness Test)
實驗 3 洛氏硬度試驗 (Rockwell Hardness Test)
實驗 4 維克氏硬度試驗 (Vickers Hardness Test)
實驗 5 微小硬度試驗 (Micro Hardness Test)
實驗 6 蕭氏硬度試驗 (Shore Hardness Test)
實驗 7 衝擊試驗 (Impact Test)
實驗 8 疲勞試驗 (Fatigue Test)
實驗 9 壓縮試驗(Compression Test)
實驗 10 彎曲試驗 (Bending Test)
實驗 11 剪斷試驗 (Shearing Test)
實驗 12 磨耗試驗 (Abrasion Test)
實驗 13 火花試驗 (Spark Test)
實驗 14 金相組織之觀察
實驗 15 熱處理 (Heat Treatment)
附錄一 金屬材料之規範
附錄二 一般常見之鋼的化學成份與機械性質
附錄三 各種材料許用應力標準
附錄四 合金鋼的合金元素對鋼鐵材料之影響
參考資料
立即查看
《中英合售》製造程序 INTRODUCTION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Groover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2340
售價:
2200
現省:
140元
立即查看
製造程序 (Groover)
+作者:周永燦/黃博滄譯 (Groover)
+年份:2015 年1 版
+ISBN:9789869092050
+書號:ME0348C
+規格:16開/平裝/單色
+頁數:728
+出版商:約翰威立
《製造程序》這本書是專門為工業製造領域的初學者所設計的,其內容大部分是根據Fundamental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Processes, and Systems一書所整理編撰而成;該書英文原版大約一千多頁,本書英文原版提供較為精簡大約七百頁的內容。本書對於工程材料方面的內容從原先的八個章節縮減到兩個章節;生產系統也由原本的五個章節縮減到三個。此外,原本有電子製造的兩個章節也取消了,而在「製造科學」及「製程數學模型」方面,本書仍然維持著一個重要的比例。和先前的四十二個章節相比,這本三十個章節的新書所涵蓋的主題內容已足以應付大部分在製造相關的授課者所需,使讀者熟悉現代的製造方法及程序。《製造程序》這本書可說是第四版或精簡版的Fundamental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Processes, and Systems。
第1章 序論與製造概述
第一篇 工程材料與產品屬性
第2章 工程材料
第3章 工程材料的屬性
第4章 尺寸,公差,與表面
附錄A4 尺寸與表面的量測
第二篇 固化製程
第5章 金屬鑄造的基本介紹
第6章 金屬鑄造程序
第7章 玻璃加工
第8章 塑料的成形加工
第9章 橡膠與聚合物基複合材料之成形加工
第三篇 金屬與陶瓷的微粒處理
第10章 粉末冶金
附錄A10 工程用粉末的特性
第11章 陶瓷材料及金屬陶瓷的加工
第四篇 金屬成形與鈑金加工
第12章 金屬成形基礎理論
第13章 金屬加工的塊體變形製程
第14章 鈑金加工
第五篇 材料移除程序
第15章 金屬機械加工理論
第16章 機械加工作業和機具
第17章 切削刀具技術與相關議題
第18章 輪磨和相關磨料程序
第19章 非傳統機械加工製程
第六篇 材料屬性強化和表面程序作業
第20章 金屬熱處理
第21章 表面程序作業
第七篇 接合與組裝製程
第22章 焊接的基礎
第23章 焊接製程
第24章 硬焊、軟焊和黏著接合
第25章 機械組裝
(以下為網路章節)
第八篇 特別製程與組裝技術
第26章 快速成型
第27章 微製造和奈米製造技術
第九篇 製造系統主題
第28章 生產系統和製程規劃
第29章 自動化和製造系統的概論
第30章 品質管制與檢測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