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育 系列名:自然 ISBN13:9789869812917 出版社:華都文化 作者:洪明仕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3cm*17cm*1.9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19/09/03 中國圖書分類:海洋學 內容簡介 認識海洋生態的最佳專書 人類的母親是水,也是「海」這個字的由來 ‧作者以自身豐富的海洋保育及生態學背景,完整介紹海洋的環境、物種、生物、資源,並探討全球與臺灣海洋的現況。全書圖文並茂,以流暢易懂的敘述方式,引領讀者進入繽紛與多樣面貌的海洋世界。 ‧全書分為7篇:第1~2篇從全球觀點談「海洋的環境」,從認識海洋的起源、時空、生態、探勘開始,再論及海洋物理、化學、地質、生物因子,到環境分區及生物棲地、海洋生物,以及全球海洋生物及非生物資源的現況;第6篇則綜述「臺灣海洋環境的現況」,從棲地、生物到社會文化層面,讓讀者能快速一覽臺灣海洋的面貌;第7篇為「海洋的永續與未來」,闡述海洋倫理,讓讀者思考造成今日海洋的危機。 ‧改版更新:臺灣海洋保育與管理現況,例如2018年成立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旨在推廣海洋相關政策,整合各司其職的海洋運輸、觀光及休憩相關部門;內文增加重要詞彙的粗體標註。 「喝下每一滴水,每一次的呼吸,你都與海洋做了連結,不管你住在地球的何方。」美國海洋科學家 席薇亞‧厄爾 目錄 第一篇 認識海洋 Chapter 1 海洋環境概說 第一節 海洋的起源歷史 第二節 海洋的時空劇本 第三節 海洋的環境生態 第四節 海洋的探勘歷程 第二篇 環境因子與系統運行 Chapter 2 海洋環境因子 第一節 物理與化學因子 第二節 地質與生物因子 第三節 水體運行因子 第四節 因子生成與限制因子 Chapter 3 海洋的運行系統 第一節 海洋的氣候系統 第二節 海洋的地質系統 第三節 海洋的營養系統 第四節 熱泉及冷泉系統 第三篇 海域區分與物種棲地 Chapter 4 海域的地理劃分 第一節 世界海域的劃分 第二節 水平與垂直的劃分 第三節 海底地形的劃分 第四節 生物地理區的劃分 Chapter 5 海洋的環境與棲地 第一節 海岸形成與分類 第二節 海濱堆積環境 第三節 淺海環境與棲地 第四節 冰棚與冰山環境 第四篇 繽紛的海洋生物 Chapter 6 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第一節 海洋生物多樣性 第二節 海洋微生物與植物 第三節 海洋動物 Chapter 7 個體生存之道 第一節 適應性演化 第二節 個體的適應 第三節 成長的改變 第四節 避敵與防禦 Chapter 8 物種之內 第一節 雌雄關係 第二節 群體關係 第三節 族群動態 第四節 生活史策略 Chapter 9 物種之間 第一節 種間關係 第二節 群聚結構 第三節 群聚消長 第五篇 全球海洋環境的現況 Chapter 10 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一節 漁業與生物資源 第二節 海底燃料與礦藏 第三節 能源與海水淡化 第四節 輸運與遊憩資源 Chapter 11 海洋環境的危機與挑戰 第一節 棲地的快速消失 第二節 入侵種的危害 第三節 嚴重汙染的海洋 第四節 過漁的危機 第五節 全球環境變遷 第六篇 臺灣海洋環境的現況 Chapter 12 臺灣海域特色與資源 第一節 多樣的生態系統 第二節 豐富的海域資源 第三節 珍貴的海洋文化 Chapter 13 臺灣的海洋困境與挑戰 第一節 海岸消失 第二節 過度撈捕 第三節 養殖問題 第四節 汙染嚴重 第五節 管理困境 Chapter 14 臺灣海洋保育的現況 第一節 海洋保護區 第二節 海洋的保育網絡 第三節 海洋的保育教育 第四節 海洋研究與保育 第七篇 海洋的永續與未來 Chapter 15 海洋倫理 第一節 生態倫理的永續海洋 第二節 全球思維的海洋經營 第三節 在地參與的海洋行動 索引 專有名詞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永續農業之植物病害管理 作者:謝廷芳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7/04/10 ISBN:9789571190990 內容簡介 植物病害防治是農業生產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研究植物病理學的主要目的。自從廿世紀末期以來,由於環境保護的壓力,使得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都在努力尋找替代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植物栽培管理技術,祈能達成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在廿一世紀的今日,社會大眾渴望追求健康的生活與和諧舒適的環境,更迫切要求生產安全的糧食、蔬菜、水果及花卉等。然而要生產優良高品質的農產品,卻築基於吾輩是否擁有完備的病害防治觀念與技術。本書編撰的宗旨正是符合這種現代植物保護工作的理念和需求。 本書三位作者在大學和研究所都是專攻植物病理學。畢業後又都在大學或農業研究機構從事植物病害之研究。各自的研究領域和方向雖然有些許差異,但是研究的課題多以研發作物病害之非農藥防治策略為主。書中所列20 篇文章內容都是以作者自己研究發現現為主軸,加以延伸報導和進一步討論。全書包括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原菌特性,植物病害之傳播,植物病害之管理和植物病害與人生等四大部份。在植物病害之管理技術部分又區分為耕作防治技術,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環境調控技術和綜合管理技術等四方面加以討論。這些章節的研究項目如健康種子,抗病育種,輪作栽培,有機土壤添加物及生物防治等都符合現今安全農業和農業永續發展理念。此外,尚涵蓋有植病與昆蟲、植病與人畜安全等。內文部分章節曾載於「植物病害之診斷與防治策略」一書中,為使植物病害管理資料更臻完備,特增列較多的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以饗讀者。 目錄 推薦序 薛富盛校長序 推薦序 孫守恭教授序 作者序 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序 作者序 本書出版沿革/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序 作者簡介 黃鴻章、黃振文、謝廷芳 PART1 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原菌特性 第1章 植物病害之病因與病徵 第2章 作物菌核病菌之生活史 第3章 菌核病菌菌核發芽習性與病害發生之關係 第4章 作物白絹病菌菌核發芽與致病性 PART2 植物病害之傳播 第5章 花粉與植物病害之關係 第6章 傳粉昆蟲與微生物之關係 第7章 作物害蟲傳播植物病害 PART3 植物病害之管理 (A)耕作防治技術 第8章 健康種子與病害防治 第9章 作物抗病育種 第10章 輪作栽培與病害防治 (B)病害非農藥防治技術 第11章 土壤添加物與作物病害防治 第12章 植物病害之生物防治 第13章 抗蒸散劑防治植物病害 第14章 重碳酸鹽防治作物白粉病 第15章 天然植物保護製劑之研發與應用 (C)環境調控技術 第16章 設施調控微氣候防治作物灰黴病 (D)綜合管理技術 第17章 作物有機栽培之病害管理技術 PART4 植物病害與人生 第18章 植物之純病害與實用病害 第19章 植物病原菌與人畜安全 第20章 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技術之風險評估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海岸為海洋與陸地的交界,是一種群落交錯或生態過渡的景觀生態敏感區,具景觀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的特徵,對人類而言是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 臺灣由於地狹人稠、海岸線平直及颱風肆虐,常須以堅強的人工構造物防治海岸侵蝕與暴潮溢淹,因此常造成自然海岸的嚴重破壞或損失。對於海岸災害防治或土地利用,其與自然海岸保護兩者如何取得平衡,是臺灣海岸經營極為重要的課題。 本書即以生態景觀觀點探討解決之道。在維護自然生態景觀環境的原則下,整合性討論如何營造海岸,期許能讓更多人認知永續維護自然海岸的意義與重要性,進而對國內海岸環境的改善與復育能有助益。 【目錄】 第一章 自然海岸 1.1 永續海岸 1.2 氣候變遷對策 第二章 海岸防護 2.1 自然防護基礎設施 2.2 生態工法 2.3 海岸結構物生態營造 第三章 海岸生態特性 3.1 海岸生物 3.2 海岸棲地 3.3 生態指標與指標生物 第四章 海岸生態評估與補償 4.1 生態調查與分析 4.2 生態棲地評估 4.3 工程生態檢核 4.4 生態代償措施 第五章 海岸自然生態環境營造 5.1 近自然工法 5.2 海岸濕地營造 5.3 海岸水質淨化 第六章 海岸景觀環境營造 6.1 基本概念 6.2 景觀環境營造理念 6.3 準備工作及營造原則 6.4 海岸景觀環境品質判別 6.5 營造手法 第七章 海岸濕地美學 7.1 景觀審美與生態美學 7.2 濕地生態美學 7.3 濕地生態美學的影響因素 7.4 海岸濕地景觀空間特徵與環境營造 第八章 結構物生態美學 8.1 基本概念 8.2 結構物特徵對海岸景觀及生態的影響 8.3 結構物生態美學 8.4 生態美學操作原則下的結構物營造技術 第九章 海岸親水環境與遊憩利用 9.1 海岸遊憩機會序列 9.2 海岸親水遊憩活動環境需求 9.3 親水遊憩設施工程營造技術 9.4 海岸親水景觀及遊憩資源潛力評估 第十章 海岸植栽 10.1 海岸植栽的功能及重要性 10.2 植物的海岸環境特徵 10.3 生態綠化 10.4 海岸植栽營造 10.5 植栽選擇 第十一章 港灣景觀環境營造 11.1 港灣景觀環境基盤 11.2 港灣遊憩活動環境需求及營造原則 11.3 環境營造技術 11.4 港灣水域景觀偏好及水質管理 第十二章 海岸未來發展與願景 12.1 海岸土地發展 12.2 潮間帶維護 12.3 近岸水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