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中文翻譯書】 書名:政治學(第二版) 原文書名:Political Science 14/E 編譯:林承正/林政楠/陳柔潔/張家維(黃秀端/審閱) 作者:Roskin、Cord、Medeiros、Jones 出版日期 : 2017/08/31 出版社:雙葉書廊 ISBN:9789865668976 內容簡介 本本書以中立的立場來介紹各種不同的政治學理論與概念架構,拓寬讀者的視野。除了美國的例子外,本書用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例子,提高讀者之接受度。例如:談到從威權政體轉型為民主國家時,臺灣、南韓、智利和巴西皆列入說明的例子;談到少數族群的政治次級文化時,美國、加拿大、英國蘇格蘭、印度、斯里蘭卡、科索沃等國家之例子皆入列。 其次,每章都有「研究方法」,將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相關概念,灌輸給初次接觸政治學的讀者,引導讓他們學習如何分析事實。 在編排上,每章開始的「學習目標」可讓讀者進一步思考相關問題。各章藉由「核心概念」、「個案研究」、「經典作品」等專欄,提示該章重要的政治學概念與各國實際案例,幫助讀者理解。 最後,本書適用的對象為對政治學感興趣、剛入門的學生。它提供一個廣泛的理論基礎以及各國的實際案例,讓理論與實例結合,幫助讀者更易進入政治學的領域。 目錄 第一篇 政治的基礎 第01章 政治與政治學 何謂政治 何謂政治學 政治學中的理論 政治理論與政治學理論 第02章 政治意識型態 何謂意識型態 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 社會主義 民族主義 當今的意識型態 意識型態終結了嗎 第03章 國家 制度化的權力 有效運作國家、弱國家及失敗國家 單一制或聯邦制 選舉制度 國家和經濟 第04章 憲法與權利 憲法 國家的最高法律 憲法能確保權利嗎 美國憲法的適應性 美國的言論自由 第05章 政體 代議式民主 民主的實踐:菁英主義或多元主義 極權主義 威權主義 威權主義政權的民主化 第二篇 政治態度 第06章 政治文化 什麼是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衰微 菁英與大眾次文化 少數民族的次文化 政治社會化 第07章 民意 什麼是民意?什麼不是民意 民意的形成 民意調查 美國民意 第三篇 政治互動 第08章 政治傳播 大眾媒體與政治 社群媒體 媒體巨人:電視 媒體的不服務夠好嗎 競爭對手:媒體與政府 第09章 利益團體 無處不在的利益團體 利益團體與政府 有效的利益團體 利益團體的策略 對利益團體的評估 第10章 政黨 政黨的功能 民主政體中的政黨 政黨的分類 政黨體系 政黨的未來 第11章 選舉 人們為何投票 誰來投票 人們該怎麼投票 選舉重組 贏得選舉的因素 第四篇 政治制度 第12章 立法機構 國會的起源 總統制和議會內閣制 兩院制或一院制 國會議員的職責 國會的衰微 第13章 行政首長與官僚 總統與首相 行政首長的領導風格 內閣 官僚體制 官僚體制的麻煩 第14章 司法 法律的類型 法院、法官與律師 法院的比較 法院的角色 最高法院的政治角色 第五篇 政治體系的作用 第15章 政治經濟學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 政府與經濟 何謂貧窮 社會福利的成本 政府該管到什麼程度 第16章 暴力與革命 系統崩潰 暴力的類型 恐怖主義 革命 革命之後 第17章 國際關係 何謂國際關係 權力與國家利益 經濟的重要性 為何發生戰爭 維持和平 超越主權 美國外交政策:干涉或孤立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政治學與臺灣政治 ISBN13:9789865492014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王業立;蘇子喬;沈有忠;胡全威;鄭任汶;劉嘉薇;王啟明-合著;王業立-主編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2 出版日:2021/04/01 中國圖書分類:政治學總論 內容簡介 本書各章內容除了涵蓋理論、制度與行為面的討論之外,並特別增加了全球化、網路民主與新媒體政治等新興且重要的議題,以期能讓讀者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網路時代中,可以接觸到政治學中最新發展的議題與趨勢。 近年來臺灣與國外政治情況變化很大,本書亦增加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於國內政治和全球化議題的相關影響,而臺灣最近的修憲、政黨政治的變化、社群媒體、小編治國,以及最新的大選結果等議題,也都納入了本書修訂中。 本書特色 加入大量的「臺灣」元素示例:針對臺灣各大專院校不同科系的需求,在各章內容上,儘量使用與臺灣有闋的例子或資料,以期讀者能透過本書,了解政治學上重要的概念與理論,並且能夠對於這塊土地上的政治事務有更多的認識,進一步結合理論與實務,更關心自己的國家與社會 。 多元化的圖、表與照片呈現:讀者在閱讀之後,能夠對於政治學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並且更廣泛的了解政治學上重要的概念與理論。 各種單元設計幫助學習:以學習目標、政治觀察站、前言、政治停看聽、名詞解釋、課後習題等單元設計,引導讀者掌握各章的內容與重點。 目錄 第01章 政治與政治學/王業立 1.1 政治與生活 1.2 政治學的定義 1.3 政治學研究的次領域 1.4 政治學是科學嗎? 1.5 本書的特色 第02章 政治學研究途徑/胡全威、蘇子喬、沈有忠 2.1 古典政治學研究途徑 2.2 近代的政治學研究途徑 2.3 當代的政治學研究途徑 第03章 政治哲學與意識形態/胡全威 3.1 什麼是政治哲學? 3.2 公共爭議與三種價值取向 3.3 意識形態 第04章 國家與民族/胡全威 4.1 國家 4.2 民族 4.3 兩岸關係與身分認同 第05章 憲法與人權/沈有忠 5.1 當代憲法的起源與類型 5.2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5.3 我國憲法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 第06章 民主與獨裁/蘇子喬 6.1 民主政治的意涵 6.2 民主政治的類型 6.3 民主政治的理論 6.4 民主政治的實際 6.5 獨裁政治 第07章 政治發展與民主化/蘇子喬 7.1 政治發展 7.2 政治衰敗 7.3 民主化與三波民主化浪潮 7.4 民主化理論與民主鞏固 第08章 政府類型/沈有忠 8.1 憲政研究的內容與研究途徑 8.2 總統制與議會內閣制 8.3 半總統制與臺灣的憲政運作 第09章 行政部門/蘇子喬 9.1 行政部門的意涵 9.2 行政權擴張的原因與控制方式 9.3 官僚體制 9.4 臺灣中央與地方行政部門 第10章 立法部門/蘇子喬 10.1 立法部門的意涵 10.2 立法部門的類型 10.3 立法部門的組織與立法程序 10.4 臺灣立法部門的介紹 第11章 司法部門/蘇子喬 11.1 司法部門的意涵 11.2 司法審查制度 11.3 臺灣司法體制的介紹 第12章 政黨與政黨體系/沈有忠 12.1 政黨的源起與功能 12.2 政黨組織與類型 12.3 政黨體系 第13章 利益團體/鄭任汶 13.1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分類 13.2 利益團體的理論 13.3 利益團體的評價 13.4 遊說法 第14章 選舉制度與公民投票/沈有忠 14.1 選舉的功能與制度的分類 14.2 臺灣採用的選舉制度與影響 14.3 公民投票與罷免 第15章 民意、投票行為與政治參與/劉嘉薇 15.1 民意的意義、來源與效果 15.2 民意趨勢在臺灣 15.3 投票行為的成因 15.4 重要選舉結果在臺灣 15.5 政治參與的意義與成因 15.6 政治參與在臺灣 第16章 政治文化、政治社會化與政治傳播/劉嘉薇 16.1 政治文化的意義與類型 16.2 臺灣政治文化的影響 16.3 政治社會化的意義 16.4 政治社會化的媒介 16.5 政治傳播的意義與特徵、要素、面向 16.6 政治傳播在臺灣 第17章 網路民主與新媒體政治/胡全威 17.1 網路的興盛與衝擊 17.2 電子化政府、競選與線上會議 17.3 網路政治的特性 第18章 全球化與國際政治/王啟明 18.1 國際政治的研究主體 18.2 分析層次 18.3 全球化的概念 18.4 外交決策與工具產出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進口商所提供書籍偶有書角微瑕疵,不影響閱讀 “”此書不收退 不介意書角問題再下單””】 Espanol en directo Nivel 1A - Libro del alumno 課本 料號(EAN): 9789576065804 ISBN: 957-606-580-1 作 者: Aquilino Sanchez,ManuelRios,Joaqu 出 版 社: 敦煌書局 適用程度: Elementary 適用對象: 補習班/高中 出版日期: 2006/8/18 商品配件: Student Book 系列名稱: Espanol en Directo 內容簡介 ◆ 此教材為全一冊SGEL( 台灣印製),內容包含20 個單元。每單元皆以一個貼近日常生活的對話為開場白,由此對話中,可使學習者了解主題之所在,並由對話衍生出文法、字彙、句型等講授與練習。 ◆ 此書每一單元皆包括會話、簡易的文法表(附加練習)、字彙補充、口說練習、總複習等等,談及的主題貼近日常生活,因此對初學者來說,能奠定非常穩固的西語基礎。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 ISBN13:9786260102425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許嘉棟;吳聰敏;張清溪;劉鶯釧-著作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6cm*19cm*2.1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2/08/01 中國圖書分類:經濟學總論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 ISBN13:9786260104290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許嘉棟;吳聰敏;張清溪;劉鶯釧-著作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2/08/01 中國圖書分類:經濟學總論 上目錄 第01章 揭開經濟學的面紗 1.1 什麼是經濟學? 1.2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 1.3 比較利益法則 1.4 經濟學解釋現象 1.5 本書的結構 附錄:經濟圖形的作法 第02章 供給與需求 2.1 市場經濟制度 2.2 需求 2.3 需求改變的因素 2.4 供給 2.5 市場需求線與市場供給線 第03章 市場均衡分析 3.1 市場均衡的決定 3.2 市場均衡的變動 3.3 供需均衡理論與實際經濟現象 3.4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附錄:蛛網理論 第04章 價格彈性 4.1 價格彈性的意義與衡量 4.2 價格彈性與斜率的關係 4.3 需求彈性與總支出的關係 4.4 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4.5 價格彈性的應用 附錄:所得彈性、交叉彈性、長短期彈性 第05章 效用與消費者選擇 5.1 效用與價值 5.2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5.3 需求價格與需求曲線 5.4 無異曲線 5.5 無異曲線分析法 附錄:貨幣的邊際效用、無異曲線分析法 第06章 廠商的利潤與成本 6.1 廠商決策的幾個基本概念 6.2 生產理論 6.3 成本分析 附錄:廠商組織、原材料成本、時間 第07章 完全競爭市場 7.1 價格接受者 7.2 短期供給線 7.3 競爭廠商之長期供給線 7.4 完全競爭理論的應用 附錄:完全競爭廠商行為 第08章 市場機能與經濟效率 8.1 經濟福祉 8.2 市場機能 8.3 管制有損經濟效率 8.4 市場失靈與政府職能 附錄:直接觀察市場供需 第09章 國際貿易 9.1 國際均衡價格之決定 9.2 貿易之利與利益之分配 9.3 貿易的原理:比較利益 9.4 交易之利益與貿易條件 9.5 貿易政策 9.6 貿易政策之檢討 9.7 台灣的對外貿易 附錄:要素之國際移動、外籍勞工 第10章 外部效果與環境資源 10.1 外部性與經濟效率 10.2 最適污染量之決定 10.3 外部性之成因與處理 10.4 環境資源 第11章 公共財與政府 11.1 政府的職能 11.2 公共財 11.3 自然獨占與公營事業 11.4 追求經濟效率之代價 11.5 公共決策與政府失靈 第12章 課稅與補貼 12.1 政府的功能 12.2 歲出與歲入 12.3 課間接稅之影響 12.4 所得稅 12.5 課稅原則 12.6 補貼與移轉支出 第13章 獨占 13.1 市場結構 13.2 獨占 13.3 差別訂價 13.4 獨占的弊與利 13.5 自然獨占的管理 第14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14.1 獨占性競爭 14.2 寡占 14.3 賽局理論 14.4 反獨占法與智慧財產權 第15章 要素市場 15.1 勞動市場 15.2 勞動市場的干預 15.3 地租 15.4 利息 下目錄 第16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16.1 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16.2 總合供需模型 16.3 政府在總體經濟中之角色 16.4 本書下冊的結構 第17章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17.1 從生產面估算國內生產毛額 17.2 從支出面估算國內生產毛額 17.3 國民所得之估算 17.4 各種國民所得統計之用途 第18章 物價指數 18.1 實質 GDP 18.2 購買力平價指數 18.3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祉 18.4 消費者物價指數 附錄:所得分配 第19章 經濟成長 19.1 現代經濟成長 19.2 戰後的高成長 19.3 固定投資 19.4 所得水準趕上 第20章 景氣波動、失業與物價膨脹 20.1 景氣波動 20.2 勞動市場與失業 20.3 貨幣供給與物價 20.4 物價膨脹之影響 20.5 痛苦指數與菲利浦曲線 第21章 簡單凱因斯所得決定理論 21.1 總合供需模型 21.2 民間消費與儲蓄 21.3 固定投資 21.4 簡單凱因斯模型 21.5 乘數效果 21.6 進出口與均衡國民所得 第22章 財政政策 22.1 政府收支與均衡所得 22.2 反景氣循環的財政政策 22.3 政府收支之自動安定機能 22.4 總結 附錄:消費券 第23章 金融市場 23.1 儲蓄、投資與淨出口 23.2 儲蓄與投資理財 23.3 金融市場 23.4 股票與房地產市場 23.5 金融創新 第24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24.1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24.2 貨幣供給之統計 24.3 存款貨幣與貨幣乘數 24.4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25章 國際金融 25.1 外匯與匯率 25.2 外匯供需與國際收支表 25.3 外匯存底 25.4 匯率之決定 25.5 匯率制度 25.6 台灣的國際收支、匯率與貨幣政策自主性 附錄:購買力平價 第26章 總合需求分析 26.1 貨幣需求 26.2 貨幣市場均衡與利率 26.3 商品與貨幣市場之交互影響 26.4 總合需求線 26.5 總合需求線之數學說明及其移動 附錄:利率與消費、利率與投資、IS-LM 分析法 第27章 勞動市場與總合供需 27.1 勞動市場 27.2 古典學派的總合供給線與均衡分析 27.3 凱因斯學派的總合供給線 27.4 凱因斯總合供需均衡分析 27.5 凱因斯總合供需模型的檢討 附錄: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總合供給線 第28章 總體政策之效果 28.1 財政政策的效果 28.2 貨幣與匯率政策的效果 28.3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比較 28.4 政府收支與公債融通 28.5 菲利浦曲線 第29章 全球化、金融危機與經濟變局 29.1 全球化的源起 29.2 全球化的影響 29.3 貨幣供給與資產泡沫 29.4 金融危機 29.5 東亞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海嘯 29.6 2010 年以來的國際經濟金融變局 第30章 總體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30.1 古典學派之總體理論 30.2 凱因斯學派對古典理論之修正 30.3 停滯性膨脹 30.4 重貨幣學派與新興古典學派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 ISBN13:9786260102425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許嘉棟;吳聰敏;張清溪;劉鶯釧-著作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6cm*19cm*2.1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2/08/01 中國圖書分類:經濟學總論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 ISBN13:9786260104290 出版社:雙葉書廊 作者:許嘉棟;吳聰敏;張清溪;劉鶯釧-著作 裝訂/頁數:平裝/416頁 規格:26cm*19cm*2cm (高/寬/厚) 版次:8 出版日:2022/08/01 中國圖書分類:經濟學總論 上目錄 第01章 揭開經濟學的面紗 1.1 什麼是經濟學? 1.2 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線 1.3 比較利益法則 1.4 經濟學解釋現象 1.5 本書的結構 附錄:經濟圖形的作法 第02章 供給與需求 2.1 市場經濟制度 2.2 需求 2.3 需求改變的因素 2.4 供給 2.5 市場需求線與市場供給線 第03章 市場均衡分析 3.1 市場均衡的決定 3.2 市場均衡的變動 3.3 供需均衡理論與實際經濟現象 3.4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附錄:蛛網理論 第04章 價格彈性 4.1 價格彈性的意義與衡量 4.2 價格彈性與斜率的關係 4.3 需求彈性與總支出的關係 4.4 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4.5 價格彈性的應用 附錄:所得彈性、交叉彈性、長短期彈性 第05章 效用與消費者選擇 5.1 效用與價值 5.2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5.3 需求價格與需求曲線 5.4 無異曲線 5.5 無異曲線分析法 附錄:貨幣的邊際效用、無異曲線分析法 第06章 廠商的利潤與成本 6.1 廠商決策的幾個基本概念 6.2 生產理論 6.3 成本分析 附錄:廠商組織、原材料成本、時間 第07章 完全競爭市場 7.1 價格接受者 7.2 短期供給線 7.3 競爭廠商之長期供給線 7.4 完全競爭理論的應用 附錄:完全競爭廠商行為 第08章 市場機能與經濟效率 8.1 經濟福祉 8.2 市場機能 8.3 管制有損經濟效率 8.4 市場失靈與政府職能 附錄:直接觀察市場供需 第09章 國際貿易 9.1 國際均衡價格之決定 9.2 貿易之利與利益之分配 9.3 貿易的原理:比較利益 9.4 交易之利益與貿易條件 9.5 貿易政策 9.6 貿易政策之檢討 9.7 台灣的對外貿易 附錄:要素之國際移動、外籍勞工 第10章 外部效果與環境資源 10.1 外部性與經濟效率 10.2 最適污染量之決定 10.3 外部性之成因與處理 10.4 環境資源 第11章 公共財與政府 11.1 政府的職能 11.2 公共財 11.3 自然獨占與公營事業 11.4 追求經濟效率之代價 11.5 公共決策與政府失靈 第12章 課稅與補貼 12.1 政府的功能 12.2 歲出與歲入 12.3 課間接稅之影響 12.4 所得稅 12.5 課稅原則 12.6 補貼與移轉支出 第13章 獨占 13.1 市場結構 13.2 獨占 13.3 差別訂價 13.4 獨占的弊與利 13.5 自然獨占的管理 第14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14.1 獨占性競爭 14.2 寡占 14.3 賽局理論 14.4 反獨占法與智慧財產權 第15章 要素市場 15.1 勞動市場 15.2 勞動市場的干預 15.3 地租 15.4 利息 下目錄 第16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16.1 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16.2 總合供需模型 16.3 政府在總體經濟中之角色 16.4 本書下冊的結構 第17章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17.1 從生產面估算國內生產毛額 17.2 從支出面估算國內生產毛額 17.3 國民所得之估算 17.4 各種國民所得統計之用途 第18章 物價指數 18.1 實質 GDP 18.2 購買力平價指數 18.3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祉 18.4 消費者物價指數 附錄:所得分配 第19章 經濟成長 19.1 現代經濟成長 19.2 戰後的高成長 19.3 固定投資 19.4 所得水準趕上 第20章 景氣波動、失業與物價膨脹 20.1 景氣波動 20.2 勞動市場與失業 20.3 貨幣供給與物價 20.4 物價膨脹之影響 20.5 痛苦指數與菲利浦曲線 第21章 簡單凱因斯所得決定理論 21.1 總合供需模型 21.2 民間消費與儲蓄 21.3 固定投資 21.4 簡單凱因斯模型 21.5 乘數效果 21.6 進出口與均衡國民所得 第22章 財政政策 22.1 政府收支與均衡所得 22.2 反景氣循環的財政政策 22.3 政府收支之自動安定機能 22.4 總結 附錄:消費券 第23章 金融市場 23.1 儲蓄、投資與淨出口 23.2 儲蓄與投資理財 23.3 金融市場 23.4 股票與房地產市場 23.5 金融創新 第24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24.1 貨幣的功能與制度 24.2 貨幣供給之統計 24.3 存款貨幣與貨幣乘數 24.4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25章 國際金融 25.1 外匯與匯率 25.2 外匯供需與國際收支表 25.3 外匯存底 25.4 匯率之決定 25.5 匯率制度 25.6 台灣的國際收支、匯率與貨幣政策自主性 附錄:購買力平價 第26章 總合需求分析 26.1 貨幣需求 26.2 貨幣市場均衡與利率 26.3 商品與貨幣市場之交互影響 26.4 總合需求線 26.5 總合需求線之數學說明及其移動 附錄:利率與消費、利率與投資、IS-LM 分析法 第27章 勞動市場與總合供需 27.1 勞動市場 27.2 古典學派的總合供給線與均衡分析 27.3 凱因斯學派的總合供給線 27.4 凱因斯總合供需均衡分析 27.5 凱因斯總合供需模型的檢討 附錄: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總合供給線 第28章 總體政策之效果 28.1 財政政策的效果 28.2 貨幣與匯率政策的效果 28.3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比較 28.4 政府收支與公債融通 28.5 菲利浦曲線 第29章 全球化、金融危機與經濟變局 29.1 全球化的源起 29.2 全球化的影響 29.3 貨幣供給與資產泡沫 29.4 金融危機 29.5 東亞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海嘯 29.6 2010 年以來的國際經濟金融變局 第30章 總體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30.1 古典學派之總體理論 30.2 凱因斯學派對古典理論之修正 30.3 停滯性膨脹 30.4 重貨幣學派與新興古典學派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主題呈現、簡明易懂 使用主題式呈現各項重點概念,有效奠定基礎 ◆表格整理、撥雲見日 表格化整理各章節重點內容,輕鬆掌握不混淆 ◆精選試題、勝券在握 隨篇章收錄常見歷屆試題,隨讀隨練養成即戰力 【目錄】 第一章 比較政治意識型態 第一節 政治意識型態導論與爭辯 第二節 自由主義 第三節 保守主義 第四節 社會主義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 第六節 教條式馬克思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 第七節 自由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人民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 第八節 法西斯主義 第九節 女性主義 第十節 民族主義 第十一節 其他意識型態 第二章 比較政治研究途徑 第一節 行為論與後行為論 第二節 比較政治主要研究途徑 第三節 政治體系論 第四節 結構功能理論 第五節 新制度主義的研究 第六節 歷史新制度主義的研究 第七節 新國家主義之研究 第八節 國家理論的研究 第三章 比較政治體制 第一節 研究政治體制之目的 第二節 政治體制的構成要素與類型 第三節 極權主義政體 第四節 威權主義政體 第五節 自由民主政體 第六節 現代世界的政治體制主要類型 第五節 委任式民主 第四章 比較國家體制 第一節 國家體制與政府體制 第二節 單一國制 第三節 邦聯國制 第四節 聯邦國制 第五節 單一制、聯邦制與邦聯制比較 第六節 國協制的研究 第七節 歐洲聯盟 第五章 比較政府體制 第一節 總統制 第二節 內閣制(議會制) 第三節 委員制 第四節 雙首長制 第五節 總統制的國家──美國的經驗 第六節 分立政府與一致政府 第七節 內閣制的運作方法──英國的經驗 第八節 雙首長制──法國第五共和的經驗 第九節 法國左右共治的研究 第十節 南向國家政治體制 第十一節 主要國家政治體制 第六章 比較民主政治 第一節 民主政治及其成功的條件 第二節 古典民主理論與修正民主理論 第三節 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 第四節 多數民主模式與共識民主模式 第五節 近代民主政治主要模式 第六節 民主政治主要的實踐理論 第七節 民主程度的測量──自由之家的觀點 第八節 公民投票之研究 第九節 審議式民主之研究 第十節 第三波民主化發展、動因、方式與過程 第十一節 民主鞏固之研究 第十二節 民主品質與民主赤字 第十三節 民主衰退論 第七章 比較憲政與人權 第一單元 比較憲政 第一節 憲法的界說、特徵與功能 第二節 憲法的分類 第三節 憲法解釋的功能與方式 第四節 憲法變遷 第五節 美國聯邦憲法權利法案 第二單元 比較人權思想與實踐 第一節 人權思想根源--自然權利 第二節 人權的本質 第三節 人權理念的演進 第四節 世界人權宣言的內容及精神 第五節 民主國家人權的實踐 第六節 我國政府批准兩公約的時代意義 第八章 比較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第一單元 政治文化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意義 第二節 公民文化的研究 第三節 混合型政治文化與預期反應定律 第二單元 政治社會化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的定義與研究理論 第二節 政治社會的功能與目標 第三節 政治學習的研究 第四節 政治社會化的機制 第五節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的比較 第九章 比較政黨制度 第一節 政黨的起源 第二節 政黨的類型 第三節 政黨主要的活動與功能 第四節 政黨制度的研究 第五節 政黨分裂化的研究 第六節 政黨主導的政府 第七節 政黨初選之研究 第八節 政黨重組之研究 第九節 政黨衰微的趨勢 第十節 聯合內閣理論 第十一節 比較各國政黨制度 第十章 比較選舉制度 第一節 民主國家選舉的特徵與功能 第二節 選舉制度的比較面向 第三節 多數決選制的研究 第四節 比例代表制的選制研究 第五節 混合制的選制研究 第六節 杜瓦傑法則對選制的影響 第七節 傑利蠑螈的研究 第八節 選民投票行為理論模型 第九節 美國總統大選──選舉人團制度 第十節 重要投票行為 第十一節 影響公民參與投票因素 第十二節 中間與中位數選民理論 第十一章 比較國會制度 第一節 立法部門在民主國家中的特徵與功能 第二節 代議制度的理論 第三節 國會的結構──一院制或兩院制 第四節 國會的立法程序 第五節 國會不信任投票制度之比較 第六節 比較各國國會的組成方式 第七節 民主國家國會的式微 第十二章 比較司法制度 第一節 司法部門的功能 第二節 主要國家的法院 第三節 司法審查制度的研究 第十二章 比較政治發展 第一節 政治衰敗、政治腐敗、政治發展 第二節 政治發展的特徵與評估標準 第三節 政治暴力的研究 第四節 國族建立的五個危機 第五節 政治革命理論 第六節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第七節 政治發展三個階段 第八節 波特民主化研究途徑 最新試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與其他坊間考用書最大的不同主要有三者:首先,內容的完整度及多元性,在介紹各種重要學理概念(如國家、民族、民主、政黨等)及申論重點(像是立法部門的功能、立法部門逐漸式微的原因等)時,筆者不會只介紹某位學者或學派的觀點,會試圖採取表格式及列舉式的作法,讓同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精讀內容,甚至讓同學擷取各家重點,而內化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其次,本書在內容配置上,除了本文之外更納入了「政治小辭典」、「補充小叮嚀」、「觀念釐清」及「延伸閱讀」等輔助安排,以有利於同學閱讀吸收;最後,本書應為目前坊間行政類考用書中,檢索功能最為強大的,同學不但可以「章節」、「主題」進行檢索,也可以「專有名詞」及「國外學者」進行檢索。特別是「主題」及「專有名詞」索引二者,更是同學們拆解與練習申論題時的最佳利器。 【目錄】 第一章 政治學概論 第二章 政治學研究途徑與方法 第三章 政治哲學與意識型態 第四章 國家與民族 第五章 民主與獨裁 第六章 政治發展與民主化 第七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第八章 憲法與人權 第九章 政府與地方政府 第十章 憲政體制類型 第十一章 行政部門、官僚體制與公共政策 第十二章 立法部門與司法部門 第十三章 利益團體與社會運動 第十四章 政黨與政黨體系 第十五章 選舉、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 第十六章 政治經濟學 第十七章 民意、政治傳播與政治參與 第十八章 全球化與國際關係 索引 參考書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比較政府與政治 ISBN13:9786263431355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胡祖慶 裝訂/頁數:平裝/196頁 規格:23cm*17cm*1cm (高/寬/厚) 重量:350克 版次:9 出版日:2022/08/25 中國圖書分類:比較政府 內容簡介 這次改版延續第八版的寫作方式,期望學習者能夠更客觀地瞭解西方民主國家制度運作的優缺點。2016年以後西方民主國家相繼面對善治危機。在英國,2017年選舉結果,保守黨未能單獨過半,被迫和北愛爾蘭基督民主黨組成同盟。2022年,強生深陷「派對門」危機,政局益發動盪。 在美國,2021年1月,川粉暴力攻打國會山莊,川普在整起事件當中扮演的角色至今爭議不斷。2017年,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並在2022年連任成功。然而,在2022年的總統和國會改選當中,極左的新左派同盟和極右的民族聯盟大有斬獲,阻止馬克宏中間偏右的政黨同盟取得過半國會席次。展望未來,法國政局勢將面臨更多挑戰。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制度緣起和演進 第一節 內閣制 第二節 雙首長制 第三節 總統制 第三章 總統 第一節 虛位元首 第二節 雙首長制下的總統 第三節 總統制下的總統 第四章 總理 第一節 內閣制下的總理 第二節 雙首長制下的總理 第五章 國會 第一節 內閣制下的國會 第二節 雙首長制下的國會 第三節 總統制下的國會 第六章 司法審查 第一節 內閣制下的司法審查 第二節 雙首長制下的司法審查 第三節 總統制下的司法審查 第七章 政黨 第一節 英國的兩黨生態 第二節 美國的兩黨生態 第三節 德國的多黨生態 第四節 法國的多黨生態 第八章 選舉 第一節 總統選舉 第二節 國會議員選舉 第三節 公民投票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國會主權 第二節 聯合政府 第三節 公投性質 參考書目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美國政府與政治:比較與批判的觀點 ISBN13:9789865223953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邱師儀 裝訂/頁數:平裝/356頁 規格:23cm*17cm*1.7cm (高/寬/厚) 版次:1 出版日:2021/12/25 中國圖書分類:各國政治 內容簡介 美國是世界強權,從政治、經濟到軍事等面向都與國際處境艱困的台灣息息相關。多年來台灣看美國政治的視角幾乎都從國際關係出發,少有從美國國內政治、文化與政府制度視角來理解的作品,美政教科書也多為翻譯本,幾乎看不到台灣人親自撰寫的版本。本書由作者經過十多年資料蒐集,再歷經精雕細琢的四年寫作而成。雖然寫在川普總統時代,但歷史縱深從美國開國拉到現今,也展望美國未來。全書含括立國精神、憲政、聯邦、總統、國會、司法、政黨、利益團體、政治參與和選舉制度,最後是大眾媒體(含假新聞)。文字深入簡出,適合對象包括學者、研究生、大學生、國考考生與對美國政治有興趣的一般讀者。 目錄 第一章 立國精神與價值 第一節 個人主義 第二節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折衝 第三節 價值的矛盾與折衝 第二章 憲法與憲政 第一節 憲法起草背景 第二節 憲法本文與增修條文 第三節 憲法實踐 第三章 聯邦主義 第一節 三種治理機制 第二節 聯邦制的優缺點 第三節 聯邦制的責任分工 第四節 聯邦制的演化 第四章 總統 第一節 總統的憲法權力 第二節 總統轄下 第三節 總統立法 第四節 美國南北內戰後歷任總統紀事 第五章 國會 第一節 國會的功能與定位 第二節 國會的領導與運作 第三節 府際關係 第四節 國會極化效應 第六章 最高法院 第一節 最高法院的功能與定位 第二節 大法官 第三節 判決過程 第四節 重要判決 第七章 政黨 第一節 群眾中的政黨 第二節 政府中的政黨 第三節 政黨組織 第四節 政黨解組與重組 第五節 主要政黨與第三勢力 第八章 利益團體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分類與運作 第二節 政治行動委員會與釋憲案 第九章 政治參與及選舉制度 第一節 民權發展 第二節 總統的選舉 第三節 參眾議員選舉 第十章 大眾媒體 第一節 言論自由的內涵 第二節 媒體管理機構 第三節 報紙、廣播與電視 第四節 電視與政治冷感 第五節 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 第六節 媒體監督政府的天責 第七節 網際網路的嶄新時代 附錄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