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85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刑法總則新理論與實務(精裝) 作者:陳宏毅、林朝雲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5/09/30 ISBN:9789571182667 內容簡介 刑法總則對莘莘學子而言一般被視為較艱澀難懂的學科。因此,本書為使學習簡單化、生活化,特在課文之後附加許多情境模擬的實例予以說明,使讀者能在將來面對實際個案時能將刑法總則的基礎理論與刑法分則各罪條文結合作最妥適的應用。此外,本書以「問題思考」啟發問題意識、「選擇題練習」及「考題觀摩」引領讀者學習重點,對於易混淆概念以表格化呈現予以辨異,故除可作為有志研究刑法學的參考資料,對準備考試及初習者而言,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目錄 第一篇 刑法的基礎論 第一章 刑法的理論 第二章 刑法的機能 第三章 罪刑法定主義 第四章 刑法的解釋 第五章 刑法的適用範圍 第二篇 犯罪論 第一章 犯罪與犯罪論體系 第二章 構成要件論 第三章 違法性論 第四章 責任論 第五章 未遂犯論 第六章 犯罪參與論 第七章 罪數論 第三篇 刑罰與保安處分 第一章 刑罰的概念與種類 第二章 刑罰的適用 第三章 刑罰的執行 第四章 刑罰的消滅 第五章 保安處分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書名: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 作者:古承宗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 2017/01 ISBN:9789862558386 本書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針對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之爭議問題所撰寫的文章。內文以案例解析與判決評釋的體例為撰寫基礎,透過刑法理論的深入分析,重新檢視既有的實務與學說觀點,並且提出有別於通說之見解。不論是學習法律之人或司法從業人員,均可從此書快速掌握刑法案例的主要爭點與詳盡的論證。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一編 ●刑事交通案件中的容許風險與信賴原則 壹、前 言/3 貳、實務相關見解與未釐清的問題/5 一、容許風險/5 二、信賴原則/7 參、刑事不法與風險控制/9 肆、行為規範與避免義務/12 一、 行為規範體系/12 二、避免義務之實現可能/13 伍、容許風險、信賴原則與客觀歸責/16 一、 容許風險/16 二、信賴原則/19 陸、結 論/21 ●同時性的雙重義務違反與客觀歸責 ──台高院90交上易295判決 壹、高等法院見解之分析與檢討/23 貳、學說見解之分析與批評/26 參、不法構成要件行為與結果歸責/30 一、 規範性的風險製造/30 二、規範性的結果歸責/32 肆、結 論/36 ●醫師告知說明義務作為(客觀)注意義務? ──最高院99台上558判決 壹、最高法院見解之分析與檢討/38 貳、不當醫療與注意義務違反/41 一、藥療作為一種傷害/41 二、(不當)醫療行為與犯罪評價/42 三、特別規範作為(法益侵害的)風險命題/44 四、告知說明義務與病患承諾/46 ●過期、展期藥物之使用與病患承諾 壹、問題提出/49 貳、藥物使用作為一種傷害行為/52 一、用藥行為與傷害罪的評價關聯/52 二、使用(劣)藥物與製造法不容許風險/55 參、(劣)藥使用與病患承諾/61 一、 阻卻違法承諾與利益衡量/62 二、一般醫療風險、剩餘風險與承諾界線/64 肆、結 論/67 ●醫師於醫療疏失的刑事責任 壹、概 論/69 貳、醫療疏失/69 一、狹義的醫療疏失/70 二、組織分工疏失/71 三、說明疏失/73 參、德國刑法之過失犯的成立要件/75 一、作為與不作為/76 二、非容許行為/76 三、關鍵時點/78 四、醫師的方法自由/78 五、具拘束力的醫療標準/79 六、因特殊活動所造成的非容許行為/79 七、非容許行為的判斷標準/80 肆、結 論/80 伍、醫師責任是否僅止於重大過失/81 ●刑法上的商品製造人責任 壹、甲不阻止毒飲料流入市面,而造成乙之死亡, 可能構成刑法第276條第2項、第15條之不作為業務過失致死罪?/86 一、構成要件該當性/86 二、違法性/99 三、有責性/100 四、結 論/100 貳、附論:保證人地位之實質準據/100 一、主流的支配思維/100 二、證成基礎的其他選擇:危險衡平/101 第二編 ●論竊盜罪之竊取 壹、前 言/107 貳、實務與學說見解之分析與檢討/108 一、所謂的「袋地理論」/108 二、所謂的「日常生活觀點」/112 三、商店賣場之竊盜作為一種侵占/116 參、所有權與持有概念於竊盜罪的規範意義/118 一、所有權作為保護法益/118 二、持有為物之歸屬關係的具體表徵/119 三、持有移轉的實質意義/122 肆、累積性的同意/124 一、構成要件同意/124 二、(未經)同意之對象與存在時點/125 伍、結 論/127 ●對竊取之建立持有的同意 壹、竊盜罪之保護法益與持有/130 貳、同意建立持有之效果/131 ●冒用他人信用卡之刑事責任 壹、甲將乙的信用卡放入口袋,可能成立刑法第320條第1項普通竊盜罪?/134 一、竊取他人之動產/134 二、故意與不法所有意圖/136 貳、甲將乙的信用卡放入自己的口袋,可能成立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137 參、甲冒用乙的信用卡可能構成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139 一、施用詐術/139 二、陷於錯誤/144 三、處分財產與財產損害/146 四、小 結/148 參、甲在簽帳單上偽造乙的簽名,可能構成刑法第210條之偽造私文書罪?/149 肆、甲將簽帳單交付予店員丙,可能構成刑法第216條之行使偽造文書罪?/149 伍、競 合/150 ●捐助詐欺與施用詐術 壹、社會目的欠缺理論/153 貳、施用詐術否定論/154 參、本文見解/155 ●詐欺罪之相續共同正犯 壹、丙測試帳戶及卡片之行為/159 貳、丁提領款項之行為/161 ●妨礙國家司法之罪 壹、乙交給甲5萬元,讓其自己找旅館投宿以逃避檢警追緝, 可能構成刑法第164條第1項之藏匿人犯罪/166 一、構成要件該當性/166 二、違法性與有責性/168 三、結 論/168 貳、丙於偵查中為虛偽證言,可能構成刑法第168條之偽證罪?/169 一、構成要件該當性/169 二、結 論/170 參、丁於偵查程序為虛偽證言,可能構成刑法第168條之偽證罪?/170 一、構成要件該當性/170 二、結 論/173 ●誣告罪之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解釋 壹、前 言/176 貳、保護法益/177 參、「誣告」之解釋與限制/179 一、不法要件概述/179 二、特殊議題/182 肆、新聞事件之回應──代結論/185 ●刑法第190條之1的「污染」 壹、保護法益/187 貳、污染之解釋/188 參、客觀的結果歸責/189 一、區分觀點說/190 二、個別結果歸責說/190 三、本文見解/191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刑法理論也許都會讓人覺得相當深奧與混亂,經常讓人無所循從。本書撰寫的目的,是想讓刑法的學習能夠避開「理論與爭議叢林」的困境,而能輕鬆愉快入門並深入掌握。寫作風格上,力求清晰易讀,因此本書盡量以案例引導及圖表綜合並陳的方式來敘述,應該可以減輕讀者在閱讀及理解上的困難。本書不但適合初學者的閱讀,更能提供研究者參照及考試者攻略。 目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刑法之沿革 第二章 刑法總則在法律體系中之地位 第三章 刑法之概念 第一節 刑法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刑法之分類 第三節 刑法學和其他刑事科學之關係 第四節 刑法之功能 第五節 刑法之特色 第六節 刑法之性質 第四章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 罪刑法定原則 第二節 刑罰之意義與目的 第五章 刑法法典 第一節 刑法之解釋 第二節 刑法之用語 第三節 刑法總則之適用範圍 第四節 刑法之效力 第二篇 犯罪論 第一章 犯罪之意義與犯罪成立之階層理論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犯罪之意義 第三節 犯罪成立之階層理論 第二章 行為理論 第一節 行為之理論 第二節 刑法之行為 第三章 犯罪論體系之演進及內容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古典犯罪理論 第三節 新古典犯罪理論 第四節 目的犯罪理論 第四章 犯罪類型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種類 第五章 構成要件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客觀之構成要件 第三節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第四節 主觀之構成要件 第五節 構成要件錯誤 第六章 違法性 第一節 違法性之概念 第二節 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第三節 超法定阻卻違法事由 第四節 構成要件該當與違法性的組合 第七章 罪 責 第一節 罪責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罪責之內涵 第八章 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第一節 客觀處罰條件 第二節 個人阻卻或解除刑罰事由 第九章 錯 誤 第一節 錯誤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錯誤之分類及其處理 第十章 行為階段與未遂犯 第一節 行為階段 第二節 未遂犯之基本問題 第三節 普通(障礙)未遂犯 第四節 不能未遂犯 第五節 中止未遂犯 第十一章 正犯與共犯 第一節 正犯之概說 第二節 共同正犯 第三節 間接正犯 第四節 共犯(參與犯) 第十二章 過失犯 第一節 過失犯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過失作為犯之構成要件 第三節 過失作為犯之違法性與罪責 第四節 過失作為犯之未遂犯、正犯與共犯 第五節 過失犯之其他問題 第十三章 不作為犯 第一節 不作為犯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不作為犯之構成要件 第三節 不作為犯之違法性 第四節 不作為犯之罪責 第五節 不作為犯之行為階段與未遂犯 第六節 不作為犯之正犯與共犯 第三篇 競合論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競合論體系 第三節 法條競合 第四節 真正競合 第四篇 犯罪的法律效果 第一章 犯罪的效果概論 第二章 刑罰之種類 第一節 刑罰之種類 第二節 主刑重輕之標準 第三章 刑罰之適用 第一節 各種刑罰之適用 第二節 刑罰之加重 第三節 刑罰之減輕 第四節 刑罰之免除 第五節 刑罰之加減方法與順序 第四章 刑罰之執行 第一節 易刑處分 第二節 刑期之計算與羈押之折抵 第三節 緩 刑 第四節 假 釋 第五章 刑罰之消滅 第一節 赦 免 第二節 時 效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七章 沒 收 第一節 沒收的修法重點 第二節 沒收的種類 第三節 沒收的裁判與執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名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寫著:「在倫理方面的行為,如果不是由於一個人純潔、直接的衝動,而是由於一個概念、一個教條而產生的,就他的性格說,這又是過於高尚的,那麼這一行為就會由於後來自私的懊悔而在這個人自己的眼裡也要喪失一切的功勞。」世界不只是物質的。法律的世界,尤為如此。以規範教義學為根基的傳統刑法學更應當時刻顯明自己的價值立場。 刑事法學科相關理論研究重點不應僅停留在其理論解釋學階段,還應當更加豐富其在解決相關具體理論問題上的研究維度、空域範圍及其對相關社會現實問題的回應之精確度等方面。 現代人類社會更應當尊重源自天地自然的良知與公義。尤其在刑事立法與司法實務中,尊重人格尊嚴、個人的獨立與自由發展、法的中立與均衡。對於我們身在中國大陸的法科教育工作者個人而言,應當繼續大量閱讀並積極學習有關西方民主國家之憲政價值與自由主義書籍,應當繼續與相關國際專家學者全面交流互訪,應當繼續努力翻譯相關著作書籍,為中國社會民主、法治與自由之啟蒙繼續工作並努力保持思想之獨立。 目錄 中國刑法體系中犯罪構成論之辯證性反思 一、關於犯罪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的理解 二、關於犯罪構成及其相關問題的理解 三、結語 新論近現代技術進步與哲學和刑法學發展之辨證唯物關係 一、18世紀科學技術對刑法理念的啟明 二、19世紀技術發展與古典犯罪論體系產生的辯證關係 三、19世紀末以後技術進步與犯罪論體系的整體性反思 論風險社會‧人性畸變與刑罰價值立場的抉擇 一、序說:風險社會的現代性反思 二、現代性演進中伴隨「個體化」趨勢的人性激變 三、風險社會刑罰價值立場的邏輯性反思與抉擇 四、結語 對大陸法系違法性理論的理性思辨-與臺灣中央警察大學余振華教授商榷 一、大陸法系違法性理論存在的法理根基 二、對主觀違法性理論、客觀違法性理論以及新客觀違法性理論的重新闡釋 三、形式違法性、實質違法性及對中國(大陸)刑事違法性理論的啟示 對大陸法系刑法中犯罪過失理論的整體性反思 一、過失犯罪與注意義務 二、注意能力與注意義務違反性之關係 三、注意能力之認定標準 再論中國流動人口犯罪及其治理對策 一、流動人口與流動人口犯罪主體 二、流動人口犯罪的現狀及其特點 三、流動人口犯罪的成因 四、預防流動人口犯罪的對策 論「社會壓力」語體下的中國社會貪官人格及對策-兼述當前相關制約理論和制度的不足與啟示 一、貪官人格是一種變態人格嗎? 二、現實社會壓力與貪官人格形成 三、「貪官人格形成-壓力催逼」模型構建及其實然分析 四、「束權」制度與刑罰理論選擇的無奈 五、重組信念與信念教育 中國「惡意欠薪」入罪化的體系性反思 一、立法語境中的體系性反思 二、司法語境中的體系性反思 三、結語:「惡意欠薪」入罪化的體系性「短板」與制度性完善 再論中國信用卡詐騙罪之「惡意透支」 一、何為信用卡詐騙罪中的「惡意透支」 二、如何理解「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之主觀方面 三、如何理解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之「兩次催收」 四、結語 論中國刑法中的信賴原則及其理論根基 一、刑法中信賴原則的概念及其歷史淵源 二、信賴原則概念的立論根基 三、信賴原則產生的理論前提 論刑法中信賴原則的歷史定位與體系地位 一、信賴原則的歷史定位 二、信賴原則的體系地位 現代過失犯罪論中的信賴原則之研究 一、現代過失犯罪論:客觀歸責理論 二、現代過失犯罪論中信賴原則的體系性地位 三、預見可能性、注意義務與信賴原則 論中國司法實踐中信賴原則法理適用之可能(一)-以醫療垂直分工及其過失犯罪為視角 一、相關理論基礎 二、研究數據之基本信息 三、數據分析 四、總結性數據評析 論中國司法實踐中信賴原則法理適用之可能(二)-以醫療水平分工及其過失犯罪為視角 一、數據分析 二、總結性數據評析 三、結語:中國語境下的德國刑法原理性問題之法實證研究的必要性 德國死者器官移植標準最近立法發展:以康德人格自治理念為視角-對中國立法的借鑒 一、立法方案一:明確同意方案(即:嚴格同意認定論) 二、立法方案二:嚴格同意之寬鬆方案 三、最新立法變更 四、總結 再論中國「嚴打」-基於自由主義的批判由主義的批判 一、「嚴打」概念 二、發動「嚴打」的原因分析-以1983年首次嚴打為例 三、「嚴打」實際效果與法律影響 四、對「嚴打」的反思 五、結論 Contents .A Dialectical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omposition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Law System .New Essays on the Discursive-Material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Criminal La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Society, Distor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Choic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Value of Penalty .On Unitary Revelation and Reflection of Illegality: Discussion with Professor Chen-Hua Yu of Central Police University in Taiwan .Reflection on Negligence of Criminal Law in the Mainland Legal System .Revisiting Crime in China’s Recurrent Population and Its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s .The Analysis about the Chinese Corrupt Person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Social Pressure” with Elaboration about the Defect of Current Systems and Theories of Balance and Revelation .On Reflection of System of Criminal Malicious Back Pay in China .On the Intentional Overdraft of the Credit Card Fraud Crime in China .On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n the Place of Historical System in Criminality and Malpractice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On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Modern Criminal Malpractice .On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I: By the Basis of Medical Vertical Division of Coordina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Principle of Reliance in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II: By the Basis of Medical Horizontal Division of Coordination .Recent Legislative Develop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Standards for the Dead in Germ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s Idea of Personal Autonomy: Reference to Chinese Legislation .Revisiting China’s “Strike Hard”: A Criticism Based on Libe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