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臺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 2022 <聯經> (1版)
作者: 平野久美子/ 譯者: 楊玉鳳
版次: 1
ISBN: 9789570862430
出版社: 聯經
定價: 380
售價: 323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 (1版)

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490 售價: 441 現省: 49元
立即查看
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

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90 售價: 531 現省: 59元
立即查看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三民> (2版)

世界、華夏、臺灣―平行、交纏和分合的過程(增訂二版)<三民> (2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500 售價: 450 現省: 50元
立即查看
臺灣文學的來世 (1版)

臺灣文學的來世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延續「傳承」的思索與實踐 一起看見臺灣文學來世的動人風景   文學的來世指向未來,是一種複數的想像,不同的方法學有助於拓展新的論述空間。期盼本書能居於承上啟下的位置,邀請大家啟動討論的契機,及觀察與關心臺灣文學來世的起點。   全書共十三章,區分為三輯,分別從文本內緣與外緣分析,全面性勾勒臺灣1980 世代作家的各種創新形式、美學、主題、創作環境、跨媒介改編、政治關切與自身認同。輯一「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詹閔旭主編)從作品內緣角度出發,探討此一世代文學作品所揭示的嶄新主題、人物、場景與美學形式。輯二「媒介與文學環境」(謝欣芩主編)從跨媒介角度出發,探勘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電影、遊戲等媒介背後蘊含的意義與議題。輯三「新主體與身分認同」(王鈺婷、陳芷凡主編)從作者與作品裡的人物認同的角度出發,闢拓當代認同政治、寫作主體與位置(positionality)的新變貌。無論是形式美學、跨媒介敘事或寫作主體的演繹,本書結合文本內外緣的考察,探問並創生臺灣文學的多重未來性。   本書研究文本   ●《新寶島》,黃崇凱著。   ●《文藝春秋》,黃崇凱著。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新日嵯峨子著。   ●《帝國大學赤雨騷亂》,新日嵯峨子著。   ●《金魅殺人魔術》,新日嵯峨子著。   ●《花開時節》,楊双子著。   ●《花開少女華麗島》,楊双子著。   ●《臺灣漫遊錄》,楊双子著。   ●《綺譚花物語》,楊双子著。   ●《花甲男孩》,楊富閔著。   ●《準台北人》,陳又津著。   ●《藍莓夜的告白》,連明偉著。   ●《不測之人》,陳育萱著。   ●《泥地漬虹》,陳怡如著。   ●《馴羊記》,徐振輔著。   ●《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著。   ●《作家身影系列I、II》,春暉影業出品。   ●《他們在島嶼寫作》,目宿媒體出品。   ●《日曜日式散步者》,黃亞歷導演,目宿媒體發行。   ●《小封神》,許丙丁著。   ●《許丙丁作品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小封神藏寶圖》城市文學解謎遊戲,臺文館承辦、北地異工作室執行。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馬尼尼為著。   ●《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馬尼尼為著。   ●《餘地》,顧玉玲著。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著。   ●104年~109年《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   ●《殖民地之旅》,佐藤春夫著。   ●《殖民地之旅》,瀟湘神著。   ●《橫斷記》,高俊宏著。 本書特色   1. 從臺灣解嚴後的新世代文學創作切入,再現千禧世代作家如何理解存在於世界以及之於世界的關係,並揭示他們在新千禧年代的文化景象中,自我書寫的重要與可能性。   2. 從歷史書寫、妖怪書寫、空間書寫、自然導向書寫等文類勾勒千禧世代作家文學作品裡出現的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   3. 從電視劇、紀錄片、遊戲與跨界出版,探討不同媒介的改編、轉譯、創作與傳播過程,聚焦媒介與文學環境的發展等外緣因素,如何激發跨媒介創作與共生,並揭示四種展演臺灣文學來世的策略。 聯合推薦   陳萬益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張誦聖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   李瑞騰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出版中心總編輯   陳國球 國立清華大學玉山榮譽講座教授   范銘如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林巾力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赤松美和子 日本大妻女子大學比較文化學部教授   明田川聰士 日本獨協大學國際教養學院副教授   Irmy Schweiger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亞洲與中東學系教授   Gwennaël Ga¬ric 關首奇,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中國文學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真摯推薦   《臺灣文學的來世》以「文學來世」為核心概念,其貢獻不僅在於各作者論文的精闢分析,更在於四位主編企圖回應新世紀臺灣文學的挑戰所展現的擔當與格局。身為資深臺灣文學研究者,我了解研究其實也意在參與文學來世的創造:有人閱讀,有人傳播,作品因而被記得。──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終身特聘教授)   《臺灣文學的來世》討論千禧世代作家的創作,這個正在崛起的作家群,展現了和前行世代不同的感性與風格;全書十三篇論文的撰述者則是「臺灣文學」進入大學體制後令人矚目的專業學者。從創作到研究,臺灣文學在新主題、新美學、新形式和新興文化結構中繁榮昌盛,生生不息,既是傳承,又有創新。這部既有嶄新視野和宏觀理論的專書,是當今創作者與研究者的經典性讀物。 ──陳萬益(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這部論文集所呈現的,是臺灣近一、二十年來經數位革命、新自由主義翻騰過的新世紀文學地景。大體以千禧世代作家為主力的文學創作,不只在題材上越出前輩肯認的位階壑域,在信念上也反映出不同的美學及倫理典範。撰著論文的青壯學者多出身於解嚴後始茁生的臺灣文學研究體制,認同本土,諳習當代理論,不論是平實描繪新崛起的地標,或潛心構築詮釋當下的概念框架,均展露出優越的專業素養。本書的出現在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意義是無庸置疑的。──張誦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陳芷凡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清華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諮詢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執行委員。曾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專班主任、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訪問學人、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研究領域為族裔文學與文化、臺灣原住民族文獻、十九世紀西人來臺踏查研究。著有《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專刊》、《成為原住民:文學、知識與世界想像》;共同主編The Anthology of Taiwan Indigenous Literature:1951-2014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文論選》。 詹閔旭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曾任臺灣文學學會秘書長(2018-2020)、臺灣人文學社秘書長(2015-2016)、美國UCLA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系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2012-2013)、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人(2010),另曾獲科技部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新秀學者研究計畫」。研究興趣為臺灣現當代文學、移民與種族研究、東南亞華語語系文學。 謝欣芩   美國奧勒岡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美國衛斯理安大學東亞研究學院,曾擔任臺灣文學學會秘書主任、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目前為Cambria Sinophone Translation Series編輯委員。研究領域為當代臺灣文學、紀錄片、移民、女性研究,關注跨國移動與當代臺灣文化生產的關係,研究獲得「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 王鈺婷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主任,研究領域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臺港文藝交流。著有《女聲合唱──戰後臺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2012)、《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2008);主編《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2021);並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郭良蕙》(2018)、《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艾雯》(2013)等書。 作者簡介(以姓氏筆畫排序) 王鈺婷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王萬睿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呂 樾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李淑君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紀大偉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馬翊航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俐璇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國偉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陳芷凡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湯舒雯   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 蔡玫姿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詹閔旭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謝欣芩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代序:作品因而被記得/邱貴芬 推薦語 導論 輯一 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 第一章 「轉型(期)正義美學」:臺灣千禧世代的時空錯位歷史書寫/湯舒雯 第二章 妖怪身體如何作為歷史記憶的裝置: 從「言語道斷之死」系列及其衍生作談起/陳國偉 第三章 千禧世代作家的南方書寫/詹閔旭 第四章 從公共行動到自我追尋:千禧世代自然導向文學史芻議/呂樾 輯二 媒介與文學環境 第五章 文學的來世,或膠卷的再生: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互媒性/王萬睿 第六章 影像啟動文學的來世:當代臺灣文學紀錄片的三種路徑/謝欣芩 第七章 拾藏的紋理,轉譯的路徑:從章回小說《小封神》到闖關遊戲「藏寶圖」/張俐璇 第八章 漂移、賤斥與不滿:在臺馬來西亞華裔女作家馬尼尼為的小眾創作/蔡玫姿 輯三 新主體與身分認同 第九章 零餘地與間隙者:《餘地》的多重史觀與敘述/李淑君 第十章 家庭、性別與族群的三重奏:以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為例/王鈺婷 第十一章 少女投胎─楊双子百合小說的女性主義現象學閱讀/紀大偉 第十二章 成為原住民(文學):原住民族文學獎場域中的同志議題與非寫實風格/陳芷凡 第十三章 路線問題:《殖民地之旅》、《新寶島》、《橫斷記》的位移、體感與文學方案/馬翊航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原價: 420 售價: 357 現省: 63元
立即查看
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 (1版)

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315 現省: 3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