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408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本書精選當前心理學科學重要的理論取向與實徵研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心理學的廣泛內容,為進階課程奠定基礎。此外,本書鼓勵學生主動、深度學習,藉由學習目標、省思練習和章節摘要,理解並且反思重要理解以及科學證據。作者非常重視實務應用,除了心理學原本的應用領域以外,也提供學生多種自我認識、自我協助的資源,期望學生研讀本書時不僅充實專業心理學知識,更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永續經營人生。 本書特色 架構清晰:各章節皆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對應的摘要,幫助教師規劃進度及檢核學習成果,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學習精熟程度。本書提供專有名詞解釋,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重要概念。 內容整合:作者將不同章節的相關主題進行連結,例如:介紹神經系統的相關部位,則同時標註探討其功能的章節標籤,讓學生建立整體知識網絡,提高學習成效。 自主學習:每節均提供省思練習,可即刻回饋學習成果,並加深重點知識的記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目錄】 第01章 心理科學的基礎 1.1 常識心理學:心理學未必是「常見」或「普通知識」 1.2 心理學家的工作 1.3 心理科學史:時光旅行 1.4 當代心理科學與生理—心理—社會模式 1.5 心理科學的核心特徵 1.6 實驗研究:因果關係 1.7 非實驗研究:欠缺(些許)控制 第02章 腦與行為 2.1 神經系統 2.2 腦研究 2.3 大腦皮質 2.4 皮質下結構與內分泌系統 2.5 自我調節 第03章 人類發展 3.1 塑造發展的力量:先天與後天 3.2 生理與知覺發展 3.3 情緒與社會發展 3.4 語言、認知與道德發展 第04章 感覺、注意與知覺 4.1 感覺 4.2 視覺 4.3 聽覺 4.4 化學與軀體感覺 4.5 注意 4.6 知覺 第05章 意識狀態 5.1 意識狀態──覺察的多重面貌 5.2 催眠與冥想:放鬆⋯⋯ 5.3 睡眠:夜間雲霄飛車 5.4 藥物改變的意識:高低起伏 5.5 後設認知 第06章 制約與學習 6.1 學習的基本原理 6.2 古典制約 6.3 操作制約 6.4 觀察學習 6.5 認知學習 第07章 記憶 7.1 一般記憶模式 7.2 感覺記憶與短期(工作)記憶 7.3 長期記憶 7.4 記得與遺忘 7.5 長期記憶的正確性 7.6 改善記憶 第08章 認知、語言與創造力 8.1 認知的基本單位:心像、概念與語言 8.2 問題解決 8.3 直覺、決策與認知偏誤 8.4 創造性思考 第09章 智力 9.1 界定人類智力 9.2 測量智力 9.3 智能優異與障礙 9.4 影響智力的遺傳與環境因素 9.5 情緒智力 第10章 動機與情緒 10.1 動機的基本原則 10.2 生理動機 10.3 刺激與習得動機 10.4 情緒的四個層面 10.5 情緒層面的連結:情緒理論 10.6 正向情緒與樂觀 第11章 生理性別、心理性別與性行為 11.1 性發展與性取向 11.2 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 11.3 性關係 第12章 性格與個別差異 12.1 性格理論 12.2 特質:性格的基石 12.3 性格衡鑑 12.4 影響性格的因素 第13章 健康心理學 13.1 生理—心理—社會與行為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13.2 壓力與健康 13.3 藉由因應而改善健康 13.4 壓力管理 第14章 精神疾病 14.1 心理病理學:分類與成因 14.2 精神病 14.3 情感症與性格疾患 14.4 焦慮症與焦慮相關疾患 第15章 治療 15.1 心理治療的起源與有效性 15.2 行為治療 15.3 認知與人本治療 15.4 醫學治療 第16章 社會思考與社會影響 16.1 社會團體的基本原則 16.2 態度 16.3 社會影響 第17章 利社會與反社會行為 17.1 親和與吸引 17.2 利社會行為:幫助他人 17.3 反社會行為:攻擊、衝突與偏見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內容簡介 本書為深入探討芬蘭2016課綱變革之學術著作。基於對本土教育的關懷,探索可作為教育問題的多元解方,以為改善未來的境遇服務,作者深入探討芬蘭2016課綱政策、轉化及師生課室教學的實踐,正為本土相關較有缺乏的芬蘭教育微觀層面研究做出補充。 作者以2019年的博士論文為基礎,結合其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全書共分六篇十章,從導論、政策、理論、轉化實踐及本土連結等多方面,系統地闡述了芬蘭現象為本學習的整體框架。書中不僅對芬蘭教育制度和課程改革歷史進行詳盡的分析,亦深入探討現象為本學習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及對於臺灣未來教育的思考。 本書為教育學者、在職(職前)教師及關心教育改革的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透過本書,將可一探現象為本學習在教育改革中的潛力和相關重要議題,共思本土108課綱於國際上的相近優勢,且共構對於未來教育的想像。 目錄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芬蘭的教育制度與教育行政體系之分析 第二章 芬蘭的課程改革歷史脈絡分析 第二篇 政策篇 第三章 芬蘭2016課綱基礎教育綜合學校課程與教學的特色及其運作文化 第四章 芬蘭2016課綱赫爾辛基市綜合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決定 第三篇 理論篇 第五章 芬蘭現象為本學習之相關理論基礎 第六章 芬蘭現象為本學習、問題導向學習、專案導向學習之比較分析 第四篇 政策與理論之轉化篇 第七章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a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from a Learning Science Perspective 第五篇 實務篇 第八章 芬蘭一間公立中小學校的現象為本學習:以現象為本學習週為例 第六篇 連結本土、反思實踐篇 第九章 全球化連結脈絡下的「意義取向的立體學習」:反省於現代—後現代之間 第十章 轉化型/整體論的學習型組織:「立體的學習型組織」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邁向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如何整合內容與歷程 系列名:課程教學 ISBN13:9789860744194 替代書名:Transitioning to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How to Bring Content and Process Together 出版社:心理 作者:琳恩‧艾瑞克森;洛薏絲‧蘭寧-作;劉恆昌-審閱 譯者:李秀芬;林曦平;李丕寧 裝訂/頁數:平裝/226頁 規格:23cm*17cm*1.5cm (高/寬/厚) 重量:460克 出版日:2021/08/23 中國圖書分類:教學 內容簡介 「所有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將能夠從全方位理解概念為本課程的意義與價值。本書清楚解釋如何和學生有效交流並吸引他們投入批判性思考,幫助他們成為具有生產力的公民與終身學習者。」 — 凱倫‧柯育奇 (Karen Creech) 維吉尼亞州里斯堡勞敦郡 可托克汀(Catoctin)小學教師 「高中學科主席們:請注意!為了扣合CCSS(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和NGSS(新世代科學標準)期許的目標而重新設計課程之前,你會希望跟學區課程督學還有老師們共讀這本書。」 — 卡若‧史賓賽博士 (Dr. Carol Spencer) 佛蒙特州弗金斯城愛迪遜西北督導聯盟 K-12課程主任 設計21世紀課程與教學的前瞻模式 你如何看出孩子正在思考?凝視他的雙眼——孩子的雙眼會發亮,閃爍著終於領悟重要學科內容背後重要想法(big idea)的轉化瞬間。如果這樣的經驗極少在你的學校發生,那麼你需要一套探究導向並以想法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而且現在就需要! 藉由概念為本的課程,琳恩‧艾瑞克森與洛薏絲‧蘭寧示範了如何跳脫粗淺教完內容與低階技能練習,以啟動吸引智識投入的教學,吸引學生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新的洞見包括: ● 如何跨越學科與年級設計並實施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 為什麼在任何有效的概念為本課程中,內容和歷程是兩個不同但同樣重要的面向? ● 如何確保學生培養出最重要的綜效性思考技能? 為了滿足21世紀變化多端的需求,我們都在尋求最佳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而它……就在這裡。 目錄 序曲 CHAPTER 01 課程設計 從目標本位模式到概念為本的模式 ‧ 作者對教育趨勢擺盪的簡短回顧 ‧ KUDs在概念為本模式中的價值 教師 學生 行政人員 家長 ‧ 傳統內容目標的問題 CHAPTER 02 二維度與三維度的課程模式 ‧ 比對二維度與三維度的課程模式 ‧ 簡介知識性結構與歷程性結構 ‧ 歷程與知識的交互作用 ‧ 比對教學敘述 CHAPTER 03 知識性結構 ‧ 瞭解知識性結構中的各種關係 ‧ 知識性結構如何引導課程設計 ‧ 設計國家、州或地區層級的學科課程架構 ‧ 數學是強調概念的學科 ‧ 概念和學科專屬通則的範例 CHAPTER 04 歷程性結構 ‧ 歷程性結構 ‧ 歷程性結構如何引導課程與教學 CHAPTER 05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 ‧ 銜接「知道」、「會做」與「理解」間的落差 ‧ 協作的概念為本教學單元計畫 ‧ 描述優質教學的通用術語 符合所有學習者需求的教學單元屬性 教學策略 / 技巧 教學單元設計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教師規準在教師評鑑計畫中占有一席之地嗎? CHAPTER 06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學生 ‧ 你怎麼看思考? ‧ 批判性思考與概念為本教學之間的關係 ‧ 批判性思考的發展 ‧ 發展中的概念為本學生 ‧ 為什麼分成這些類別? CHAPTER 07 教師對概念為本的教學法需要瞭解什麼? ‧ 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本質及實施原因 ‧ 如何實施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概念為本的單元:跨學科單元與單一學科單元 促進深度理解的評量 ‧ 概念為本教學法的四個重要特色 綜效性思考 概念透鏡 歸納式教學與演繹式教學的對照 引導問題 ‧ 優質的教學法 ‧ 概念為本的教室 CHAPTER 08 校長和教學輔導教師需要瞭解什麼? 在學校實施並延續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模式 ‧ 創造課程實施的條件 ‧ 教師進修 ‧ 伴隨績效責任的教師支持:建立系統面的綜效 ‧ 蒐集並分析「對」的資料 CHAPTER 09 學區領導人對於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需要瞭解什麼? ‧ 學區領導人對於概念為本課程與教學的分享 CHAPTER 10 摘要與未來之路 ‧ 課程與教學:經線 ‧ 概念為本的學習:緯線 ‧ 前進之途 資源 ‧ 資源 A 概念為本的數學單元 ‧ 資源 B 概念為本的自然科學單元 ‧ 資源 C 概念為本的藝術單元 ‧ 資源 D 概念為本的外語單元 ‧ 資源 E 概念為本的音樂單元 ‧ 資源 F 調整第七章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