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196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國考補教名師聯合推薦! 鍾禾老師這本新書,「打擊」面甚廣──By刑法楊過 以最淺顯易懂、最有系統的方式帶你領略行政法之美──By民商法陳楓 花不到兩個小時就讓我知道公法考卷要怎麼寫──By刑訴法Jango 輕輕鬆鬆將行政法給KO──By政治學強納森 【目錄】 圖表目錄 0-4 爭點地圖 0-6 本書使用方式 0-11 文獻略稱 0-13 CHAPTER 3 其他行政法 SECTION 1 行政程序法 3-2 壹、行政程序法之地位與適用 3-2 貳、行政程序之進行 3-10 參、當事人之程序權利 3-19 肆、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 3-43 SECTION 2 行政罰法 3-57 壹、行政罰之基本概念 3-57 貳、行政罰法之立法原則 3-89 參、行政罰的處罰對象與行為態樣 3-106 肆、行政罰與其他處罰之競合 3-132 伍、行政罰的裁處 3-170 SECTION 3 行政執行法 3 -187 壹、行政執行之概念 3-187 貳、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 3-198 參、行為或不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 3-206 肆、即時強制 3-214 伍、行政執行之行政救濟 3-220 SECTION 4 行政組織法 3-233 壹、行政主體 3-233 貳、行政機關 3-249 參、行政組織的變革:論「公私協力」與「民營化」 3-263 SECTION 5 公物法 3-269 壹、公物之特性 3-269 貳、公物之分類 3-271 參、公物之成立與廢止 3-274 SECTION 6 公務員法 3-277 壹、公務員之概念與分類 3-277 貳、公務員之權利義務 3-281 參、公務員之行政責任與行政救濟 3-282 CHAPTER 4 行政救濟法 SECTION 1 導論 4-2 壹、行政救濟之意義 4-2 貳、行政救濟之種類 4-2 SECTION 2 訴願法 4-2 壹、訴願之概論 4-7 貳、提起訴願之程序合法要件 4-8 參、共同訴願與訴願參加止 4-16 肆、訴願之管轄 4-18 伍、訴願之審理 4-31 陸、訴願之決定 4-37 SECTION 3 行政訴訟法 4-57 壹、概說 4-57 貳、行政訴訟之一般實體判決要件 4-65 參、多數當事人:共同訴訟與參加訴訟 4-81 肆、各行政訴訟類型之特別實體判決要件 4-92 伍、行政訴訟程序之審理 4-147 陸、其他行政訴訟程序之重點整理 4-170 柒、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188 SECTION 4 國家賠償法 4-215 壹、國家賠償責任理論與國家賠償法制 4-215 貳、公務員執行職務型之國家賠償責任 4-223 參、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型之國家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法 §2 Ⅱ後段) 4-245 肆、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有欠缺之國家賠償責任 4-253 伍、國家賠償請求權之行使 4-268 附錄 精選原最高行政法院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 附-2 106 年律師憲法與行政法第二題 附-6 107 年司法官憲法與行政法第一題㈠㈡ 附-13 111 年司律憲法行政法第一題第㈠㈡題 附-18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面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十七世紀的韓國人, 是反對儒家道統,還是深化原有思想體系? 從東亞脈絡考察,挑戰近百年來的誤解與扭曲 重新定位朝鮮儒學,為韓國思想史提出新解釋 十七世紀的朝鮮受到中國、日本數度入侵,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長期以來,學者們認為,韓國思想史在此關鍵時刻出現了轉變:有些朝鮮儒者開始對正統的朱熹學說抱持懷疑、甚至提出批判,連帶產生出朱子學派與反朱子學派的對立。 《被誤讀的儒學史》透過深入考察史料,挑戰了上述論點。姜智恩指出,過往的研究受到近代東亞政治情勢遽變影響,產生了歷史圖像的扭曲:二十世紀初的韓國學者,在與日本帝國主義史觀對抗過程中,急於尋找挑戰權威的歷史人物,結果反而誤讀了朝鮮儒學史。 姜智恩認為,十七世紀朝鮮儒者所關心的,仍是如何繼承以朱子學為中心的道統。他們以高度精密的方法研究朱子學,並找出朱熹著作中的變化及矛盾,進而在此過程中衍發了新的見解,這才是十七世紀朝鮮儒學史的真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二十世紀初「東亞」之誕生 第一節 對於儒學史的關注 梁啟超、井上哲次郎、丸山真男的思想史敘述 殖民地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 第二節 對十七世紀的注目 第二章 十七世紀儒者世界的樣態 第一節 朝鮮的士大夫社會 遭逢華夷變態 士大夫集團的出生與成長 科舉和士大夫社會 第二節 無法取得共鳴的日韓儒者 「中華」與我國 以儒者為業 第三章 朝鮮儒者的信念 第一節 朝鮮朝儒者社會的思想基礎 儒者第一義 學術環境 學術討論之重點 第二節 新注釋登場之際 問題的焦點 圍繞「改朱子之注」的攻防 異見提出者之自我認同 第四章 朝鮮儒學史的展開關鍵 第一節 對朱子學的鑽研 追蹤朱熹學說之變化 朱子非聖人 從儒學史消失的「宋時烈門下朱子學研究方法論」 第二節 朝鮮儒學提出創見之模式 否定獨創性 作為出發點的朱熹注釋 第三節 如何定義新解釋 尹鑴之「精意感通」 朴世堂之「初學入德之門」 趙翼對於饒魯學說之接受 第五章 東亞之中的朝鮮儒學史 第一節 觀點轉換 經學的途徑 經學思想與現實思想的不一致 對十七世紀朝鮮儒者的合理要求 第二節 從東亞的視角出發 「古」 理解朱子學的方式 方法論──文脈重視或文本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