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340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探討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 闡述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進駐協力,以及實踐兼顧社會價值與商業獲利能力,找出社會企業存在的獨特性,達到永續經營。 - 本書採用敘述研究的方式,從雙連梨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視角出發,並納入在地社區、企業執行成員、大學學生等多個不同視角,解析社會企業的發展過程。探索雙連梨社會企業如何從一個小型計畫一路成長為穩定且獨立的社會企業,並且進一步將社會企業影響力從雙連社區逐步拓展至卓蘭鎮。 書中彙整雙連梨社會企業的發展歷程,闡述社會企業中社會性與商業性並重的核心價值,說明社會企業的創意與獨特性。內容夾敘夾議,描繪雙連梨社會企業創辦過程的每一項決策與反思,帶領讀者共同體會社會企業創業的甘苦,提供經營社會企業與社會實踐者借鏡。 【目錄】 第零章 前言 一、背景與特殊性 二、利害關係人的關鍵角色與變化 三、社會企業的反思 第壹章 從卓蘭看偏鄉 一、起源與背景 二、一間小學如果在地方上消失了,會有什麼影響? 第貳章 雙連梨社會企業 一、籌措創業資金與人才 二、為公司長久營運做準備 三、雙連梨社會企業的成長史 四、投入青年培力工作站 五、社會企業的位置和角色 第參章 USR進入社區 一、盤點問題:社區產業環境不佳 二、盤點問題:區域性組織功能不彰 三、盤點問題:人力、社會及教育資源不均與匱乏 四、以永續為概念提出策略解方 五、根據策略擬定具體做法 六、把社區變教室,帶學生走出校園舒適圈 七、讓USR透過社會企業來實踐 八、落實在地化,不再以西方菁英教育為尊 第肆章 校園外的課堂 一、服務學習課程:商管社會責任實踐 二、三創課程:管理實境解題 三、以社會企業延續課程成果 四、PBL問題導向學習法 第伍章 跨校串聯 一、中興大學農藝系:導入科學農業 二、鼓勵學生跨系修課,發展農業智慧化 三、東海大學食科系:為次級水果找出路 四、透過USR計畫,讓學術專業進入農民體系 五、逢甲大學社會系:組織訪調工作隊進入社區 六、田野調查,蒐集第一手現場資料 七、中原大學企管系:扮演協調整合的角色 第陸章 在地對接 一、雙連國小:課程設計接軌地方與國際 二、發展特色課程,創造偏鄉小校的競爭力 三、內灣國小:從實踐創新課程出發 四、善用資源奠定基礎,從學校延伸到社區 五、卓蘭高中:培養用英文介紹地方的能力 六、社區串聯,以在地居民為核心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圖解地方政府與自治(6版) 作者: 王保鍵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3/01/28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地方政府與自治」除了是各大學之政治系或公共行政系的必修或選修學分外,更是公務員國家考試高普考及升等考試中,一般民政類科的專業科目;有許多本科系或非本科系的學生在準備上頗顯吃力;再加上相關地方自治法規的通過與修正,更增加了這門科目的困難度。 本書乃以圖解的方式,深入淺出的來闡明地方政府與自治涉及的相關學理與法條。 目錄 第1章 基礎核心理論 1-1 為何要有地方自治 1-2 地方自治之意涵 1-3 地方自治團體與地方政府之差異 1-4 我國地方自治發展沿革 1-5 地方自治團體三要素 1-6 地方治理與跨域治理 1-7 處理跨域問題之法制規範 1-8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提升國家競爭力 1-9 地方分權理論 第2章 居民 2-1 居民要件與權義 2-2 居民參政權:住民自治 2-3 直接民主V.S代議民主 2-4 公民投票 第3章 自治區域 3-1 自治區域與地方層級體系 3-2 行政區劃 3-3 各種市之設置與地方名稱變更 3-4 縣市改制為直轄市 3-5 合併改制直轄市之優點 3-6 合併改制直轄市之缺點 3-7 縣市改制與國土空間發展 3-8 宏觀國土重劃來調整自治區域 3-9 首都之設立與遷移 3-10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第4章 自治權 4-1 聯邦國與單一國 4-2 地方自治權之取得 4-3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 4-4 地方自治法規(一) 4-5 地方自治法規(二) 4-6 地方自治法規(三) 4-7 地方自治條例之行政罰 4-8 地方自治法規之位階與發布程序 4-9 自治條例可否較中央法律為更嚴格規範(釋字第738號) 第5章 比較地方制度 5-1 權力分立制與權力一元制 5-2 德國地方制度 5-3 英國地方制度 5-4 法國地方制度 5-5 日本地方制度 5-6 中共地方制度 5-7 美國地方制度 5-8 美國州以下之市制-權力分立面向 5-9 美國州以下之市制-權力一元面向 5-10 英國地方自治發展新趨勢 5-11 英國城市協議:雙向協議分權模式 第6章 地方選舉與公民投票 6-1 選舉權之性質 6-2 我國投票選舉方式 6-3 重視公平代表的標準之選舉區劃分 6-4 我國立委選區劃分係以縣市為基礎:保障地方自治團體 6-5 選舉區劃分比較制度與論證對話 6-6 選舉區劃分與大市效應:「大市效應」加速區域發展差距 6-7 國家須調整地方間差距 6-8 候選人產生與競選 6-9 違反競選規範之處罰 6-10 選舉訴訟 6-11 地方性公民投票 6-12 公民投票訴訟 6-13 電子投票的型態 6-14 不在籍投票 第7章 我國地方議會 7-1 省諮議會 7-2 地方議會議員之產生 7-3 地方議會之會議召開 7-4 我國各級地方議會之職權 7-5 議員之言論表決免責與不受逮捕特權 7-6 地方民代之費用與兼職禁止 7-7 地方議會之議長(主席)之產生及罷免 7-8 地方議會與中央關係 第8章 我國地方政府與府會關係 8-1 省政府之變革 8-2 直轄市之組織結構 8-3 縣(市)之組織結構 8-4 鄉(鎮、市)之組織結構 8-5 地方行政機關之編制及員額 8-6 預算之審議(府會關係) 8-7 地方預算之上級介入權 8-8 地方議會對地方政府之監督 8-9 府會僵局解決機制:覆議 8-10 臺北市里長延選案(釋字第553號解釋) 8-11 現行里鄰實務運作 第9章 自治財政 9-1 地方自治財政與地方公共財 9-2 地方財政收入理論 9-3 地方財政收入:稅課 9-4 地方財政收入:地方稅 9-5 地方財政收入:統籌分配稅款 9-6 地方財政收入:規費 9-7 地方財政收入:公共造產與地方產業 9-8 地方財政使用(支出) 9-9 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 9-10 地方財政管理:預算 9-11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9-12 財政紀律法 第10章 自治監督 10-1 自治監督之面向 10-2 合法性監督與合目的性監督 10-3 不確定法律概念下之合法性監督 10-4 預算上之自治監督 10-5 作為義務之自治監督:代行處理 10-6 違法行為之自治監督: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10-7 地方行政首長停職與辭職之自治監督 10-8 民選公職人員解職與補選之自治監督 10-9 民選公職人員延期改選之自治監督 10-10 自治監督理論探討:法律保留與預算審議怠惰條款 10-11 自治監督理論探討:地方自我反省審查機制 10-12 權限爭議之自治監督 10-13 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爭訟與解釋爭訟 10-14 地方自治團體聲請司法解釋之規範機制:釋字第527號解釋 第11章 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新趨向 11-1 發展型地方主義 11-2 中央與地方關係之變化 11-3 府會合作的新型態夥伴關係 11-4 夥伴關係新趨向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詳細資料 ISBN:9786263436961 叢書系列:圖解政治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6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法政類> 政治> 地方政府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地方制度法釋義 ISBN13:9786263431539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作者:劉文仕 裝訂:平裝 規格:23cm*17cm*2.3cm (高/寬/厚) 版次:5 出版日:2022/09/01 中國圖書分類:內政法規 內容簡介 「地方制度法」作為一種法律學門,無論學院研修、文官基礎紮根或高階公務人員訓練,其面向都應廣泛地包括基礎理論闡述,府際互動與府會運作剖析,並進行法制與行政實務的解說。惟學界相關著作,或偏重學術討論,或局限外國法制,多缺乏本土的全面關切。本書以地方自治理論、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發展歷程及地方制度法逐章釋義三大部分為經,而以憲法、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現行法制與司法、行政實務的闡述為緯,兼具理論探討與實務需求價值,在國內堪稱第一。其次,本書結合公共行政學的研究,把地制法背後有關地方治理的思維,從歷史演變、國際比較到制度選擇,都作了必要的說明,讓讀者在知其然以外更能知其所以然,此一視角上的跨域和方法上的匯流,毫無疑問也成了本書的一大特點。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幾個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 地方政府與地方自治 第二節 地方分權、權力下放與去集權化 第三章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憲法設計 第一節 聯邦制與單一制的判準 第二節 國家權力的劃分 第四章 地方自治與地方自治權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要素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 地方自治權的來源 第四節 地方自治權的內容 第五章 地方自治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節 全球化對地方自治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國際化發展 第三節 各國的因應與趨勢:以歐盟為例 第六章 臺灣地方自治法制的發展與體系 第一節 臺灣地方自治法制的發展進程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法規範體系 第七章 地方自治團體的定位、類型與區劃 第一節 地方自治團體的定位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層級設計與類型 第三節 行政轄區的劃定與變更 第八章 居民及其權利義務 第一節 地方自治團體居民 第二節 居民的權利義務 第九章 權限劃分與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我國憲法的分權特色與問題 第三節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 第四節 地制法有關自治事項劃定的問題與解決 第十章 地方治理與跨域合作 第一節 地方治理 第二節 跨域合作 第十一章 自治立法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自治立法的內涵 第三節 自治法規的類別 第四節 「法律保留」原則在自治立法權的體現 第五節 自治立法的界限與監督 第十二章 自治團體組織 第一節 地方政府組織的政治結購 第二節 地方立法機關 第三節 地方行政機關 第十三章 地方府會關係與議會自律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地方立法機關職權 第三節 地方府會衝突的法制調節規範 第四節 地方府會運作失靈的制度化調節機制 第五節 議會自律 第十四章 自治財政 第一節 地方財政的法制基礎 第二節 地方財政收入 第三節 地方財政的均衡與自助 第十五章 府際關係與自治監督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自治監督的原則 第三節 監督的方式 第四節 監督的類型 第五節 府際衝突及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