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售價: | 272元 | |||
庫存: | 已售完 | |||
LINE US! |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 |||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 ||||
付款方式: | 超商取貨付款 |
![]() |
|
信用卡 |
![]() |
||
線上轉帳 |
![]() |
||
物流方式: | 超商取貨 | ||
宅配 | |||
門市自取 |
為您推薦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精靈讓王子精靈法則,幫助這個精靈獲得滋養與茁壯,活出生命的智慧與洞見 古人將思想家尊稱作「子」,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曾說:「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因此,「王子精靈法則」就是指陽明先生談良知的觀念脈絡,其實就是將陽明心學稍加變化的異稱。心學是種深具辯證意義的思想,其汲取儒家的特徵卻反對儒家的教條,更是中國在明朝結束前最後一股深具原創性的思潮,這本書是自這股原創性思潮沒落後,歷經清末民初至今的思想變局,四百餘年來重新詮釋與推演心學的鉅著。 陳復撰寫《王子精靈法則:陽明心學智慧記》,並不是在從事「古籍今註今譯」的訓詁工作,而是從真實生活在華人社會的角度出發,來談如何修心養性做工夫。如果你已經發現人只活在自我意識裡產生的弊端,這主要體現在人與四大關係裡(天,人,物,我)的各種撕裂與隔閡,並發現世間有個更高於自我意識的存在,希望能不帶有宗教色彩的認識真知與活出真如。這份來自心靈的企望,會使得你很適合閱讀這本書。遨遊於盈滿智慧與創新思維的文字間,要不仔細琢磨每篇內容,或有時隨手翻開一篇刺激思考,應該都會開卷有益。 【目錄】 1. 聖佛不該兩斷 2. 禮敬陽明先生 3. 網路同樣能行善 4. 攜家帶眷養心性 5. 拯救天人的第一義 6. 心學不彰的原因 7. 奇怪的上師 8. 跟陽神祈禱 9. 不能讓懶病作祟 10. 擱置名詞的爭論鎮 11. 禍福相倚學心學 12. 精神的高壓與倦怠 13. 孩子就是我們的弟子 14. 世人受苦不冤枉 15. 聖人愛作夢 16. 什麼都不奇怪 17. 禮儀在散發能量 18. 大信良知不應酬 19. 大膽承當不由己 20. 成聖的密碼鎮 21. 心學煉金術 22. 儒家的神仙 23. 天天如實靜坐 24. 事業要有心性做基底 25. 王陽明被詆毀 26. 殺人要割咽喉 27. 不能馳騁於獸性 28. 拜師學習的要義 29. 性愛很正常 30. 乾坤由我在 31. 活著不要浪費時間 32. 人淨是痴狂於鬼怪 33. 重新估量世間的價值 34. 沒有人不能被感化 35. 共同練存在 36. 真正的夫子 37. 講良知來殺良知 38. 無著落裡,有存在 39. 誠意是萬教公法 40. 不斷刺激感官 41. 陽明先生的心學家風 42. 自性無法被頂禮 43. 公開私生活 44. 人生不要如意 45. 寧可沒出息 46. 什麼都聽不見 47. 交出個人意識 48. 願打與願挨的關係 49. 神州到處有先知 50. 寶珠照玻璃 51. 真理並不是真知 52. 寶珠蛻變出舍利子 53. 聖人不是人 54. 心學就是意識學 55. 世事不過就是個騙局 56. 狼人,或狼人的孩子 57. 有血性的家人 58. 老實纔能攀高峰 59. 只有宇宙在意識 60. 社會不可能改革 61. 兩種「致良知」 62. 不要愛說話 63. 虧德損善的效應 64. 給人幸福的觀念 65. 打開心靈的象限 66. 心學善惡六觀法 67. 良知會給出愛的能量 68. 教人做聖人 69. 洪爐點雪的冥想 70. 讓生命慷慨互賴 71. 腦結石擠出來砸人 72. 真理不如真情 73. 愛就是本體的發作 74. 生活瑣事裡留神 75. 再見!梁日孚 76. 有誠身,沒法身 77. 主考官的真心話 78. 根本不需要戴眼鏡 79. 吃喝玩樂數不盡 80. 體會自己的生命密碼 81. 天下同福的觀念 82. 人如果有成見 83. 兩種自私自利的人 84. 誤認自己已經是聖賢 85. 心底充滿著妒忌 86. 給我一個支點 87. 身外的麻煩事 88. 未曾悟道的癥結 89. 你是我的兄弟 90. 無上的榮譽 91. 糊塗的哲學愛好者 92. 心學認識論 93. 中華文化不能復興 94. 當政府成為大巢穴 95. 大慈悲的殺生 96. 心裡沒有鬼 97. 不覺眼淚都流出來 98. 活在張狂裡 99. 悟道的滋味 100. 行腳朝聖數千里 101. 怪人在作怪 102. 悟後無六經 103. 父親的遺言 104. 招搖撞騙的幌子 105. 沒有異性愛自己 106. 自己思想的頭號囚犯 107. 開悟者的第一課 108. 儒家的本懷 109. 智慧沒有敵人鎮 110. 中天閣的星空 111. 悟境的拔高來自苦難 112. 至大至闊的人文精神 113. 本體無善不作 114. 生命無法自外於生命 115. 細查天理的脈絡 116. 確認出存在 117. 當東海老人遇見夫子 118. 拒絕偶像崇拜 119. 寶貴的明珠 120. 良知會感應著環境 121. 聖學最高段的見解 122. 來日與你再相見 123. 心性的驗證與琢磨 124. 快樂是心靈的本體 125. 心靈即是天理 126. 去人欲,存天理 127. 心靈是個大存有巢 128. 成聖的起點來自背叛 129. 平安的道域 130. 心性的循環論證 131. 隱藏自己的私意 132. 我從來不會性愛 133. 心學的結聖胎 134. 心學要解決的難題 135. 棄置有漏的精神軀殼 136. 心靈的偉大復興 137. 真理無路可循 138. 生命底層的存在 139. 看清你自身就是諦念 140. 生前悟道與死前悟道 141. 我的生就是在朝向死 142. 心靈本來無善無惡 143. 在世間大死幾回 144. 由死亡這個終點回看 145. 解開「四句教」的奧秘 146. 我們都是啞子 147. 恢復心性的傳統 148. 反智主義的思維 149. 女人不是生育的工具 150. 帶著情感的領悟 151. 受困於知識的驕傲 152. 精準拿捏人情的學問 153. 領悟心性的鑰匙 154. 對內在自甘於無知 155. 騎著驢子在尋覓驢子 156. 心靈妄念同樣是光照 157. 事上磨練是意上磨練 158. 心學只是個實踐哲學 159. 心學無法學習 160. 自性技藝學 161. 心學伏羲氏 162. 接納身體不是私欲 163. 事上磨煉的冥契經驗 164. 人身本質為道身 165. 忘記身體來感應良知 166. 自我意識的瓶頸 167. 身體是最真實的道場 168. 完整的我們 169. 觀察意念的三個次第 170. 天情的外殼是天理 171. 承認喜怒哀樂的存在 172. 心靈就是神靈 173. 貫通晝夜的道理 174. 乾坤萬有基 175. 跟天掛個號 176. 心體的自在坦露 177. 情緒的奴隸 178. 生命裡的唯一要緊事 179. 偉大的弟子 180. 造化的精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 本書收錄::本土心理學巨擘黃光國教授生前最後一篇推薦序 #【聯合推薦】::黃光國教授、劉威德教授、張蘭石教授 ◎ 心理學本土化的過程中,你不能不認識文化史,來幫忙你認識自己身上的集體潛意識。 本書主標題稱作「精靈的田野」,乍聽甚奇,但「精靈」其實是指生命最本原的自性,這是出自王陽明先生在《傳習錄‧下卷》第六十一條說:「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無數的文化菁英,畢生用各自的領悟,將「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術」打通成一片,在思想、文學、書法、繪畫與教育這些文化的田野間耕耘,從而發展出各種有關於自性的深刻內容,其間的脈絡都是有關「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想探討的重點。值此中西文化對抗與整合正處於混沌難解的時刻,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對「興滅國,繼絕世」產生些許動能,華人只有認識自身的文化與心理,纔能進而意識到整個人類文化發展的洪流中,我們該做出如何開創性的貢獻。 【目錄】 兩種不同的實在論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一/黃光國 登月乎?望月乎?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二/劉威德 華學復興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三/張蘭石 深化探索中華文化史的新路徑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自序/陳復 第一章 中華文化的特點:談文化的心理意義 第一節 心理諮詢與文化心理 第二節 對於文化的基本認知 第三節 中西不同的文化心理 第四節 修養工夫與心理諮詢 第五節 智慧諮詢的心理背景 第二章 中華文化的源頭:本土心理學的詮釋 第一節 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 第二節 中華文化的兩大系統 第三節 德性不滅的華人社會 第四節 中華文化的內向性 第五節 中西心理諮詢的差異 第三章 中華文化的五觀:中道不二的生命態度 第一節 來去自如的信仰觀 第二節 兼容並蓄的民族觀 第三節 民胞物與的政治觀 第四節 承先啟後的經濟觀 第五節 天下一家的道統觀 第四章 文化心理的原型:多元並立的先秦思想 第一節 孔子前的文化典籍 第二節 孔子對文化的闡發 第三節 形名的突破與發展 第四節 老莊與楊朱的思想 第五章 不同的內外整合:性善與性惡的大爭論 第一節 孟子與荀子的思想 第二節 荀子對晉學的影響 第三節 韓非子的思想抉擇 第四節 戰國晚期的儒學 第六章 天人關係:先秦時期文學與藝術的發展 第一節 文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節 漢字如何發展書法 第三節 書法的演變歷程 第四節 繪畫與信仰的關係 第七章 從兩漢到魏晉:儒道兩家思想的交替發展 第一節 西漢早期的黃老思想 第二節 董仲舒開啟儒學思潮 第三節 大一統的文化心理 第四節 道教與玄學的興發 第八章 盛衰交替:兩漢魏晉文學與藝術的風華 第一節 文學與書法的發展 第二節 繪畫成為專業領域 第三節 畫論的萌芽與興盛 第四節 南北朝的不同畫風 第九章 大唐氣象:文化各精神層面的興旺發展 第一節 唐朝的制度創舉 第二節 佛道在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文學與書法的突破 第四節 繪畫反映文化心理 第五節 書院教育的萌芽 第十章 儒學復興:宋朝士庶交融的文藝生活化 第一節 新儒學萌芽的背景 第二節 書院講學的興盛 第三節 文學與書法的內化 第四節 文人畫的高度發展 第十一章 解放與解脫:心學對明朝社會的劇烈影響 第一節 心學孕育的背景 第二節 心學與書院的發展 第三節 文學的自我與自性 第四節 書法的解放與解脫 第五節 繪畫體現自性風 第十二章 轉道成知:中體西用思想的蛻變與發展 第一節 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二節 六大關係主義論 第三節 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四節 中華文化的未來 書跋 洪荒因有精靈而成山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