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鐵道博物館: 鐵道與文化的連結器
作者: 蘇昭旭, 周永暉作
ISBN: 9789576555695
出版社: 科技圖書
出版日期: 2023/01
書籍開數、尺寸: 17x23x1.5
頁數: 240
內文印刷顏色: 全彩
#生活
#旅遊
定價: 520
售價: 468
庫存: 庫存: 2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鐵道旅行是全球化趨勢,一座座的鐵道博物館將時代演進與車輛科技的變遷,透過典藏、展示、教育與研究之功能呈現,讓遊客彷彿穿越時空聽見蒸汽火車鳴笛聲乘載著滿滿的故事。   本書從鐵道博物館主軸的車輛、文物和模型等典藏展示著手,從室內、戶外,或靜態、動態等樣貌為大家指引,精選22座經典及專業鐵博,可一窺核心的扇形車庫及登山鐵路,同時遴選推介台日潛力館藏,為疫後旅遊提供鐵博探訪之地。   鐵道系統是一個既多元且又跨域整合的網絡體系,在鐵道博物館裡,可串接寬軌1668mm和1520mm、標準軌1435mm、窄軌1067mm及762mm等不同類型軌道,感受各國鐵博佈展特色與各異其趣的鐵道發展,如英國鐵博表現原創、法國強調鐵道科技之榮耀、德國凸顯精湛鐵道工藝、瑞士以卓越登山鐵道為號召。因此,本書從鐵道文化的車輛文物保存下,建構台灣鐵博應納入產業結構、科學教育、技術革新等探索,體驗更具友善、風格與創新的博物館。。 本書特色   透過世界鐵道博物館的案列和統計,加以分析,並找出正確的定位,把其宏觀的趨勢脈絡帶進台灣,從而活化被忽略的鐵道文化資產。 目錄 作者序 透過世界鐵道探索 打開台灣鐵道博物館願景 蘇昭旭 作者序 鐵道集客力 開創鐵博新旅遊 周永暉 出版序 發現台灣的鐵道博物館 鄭永祥 第1部 漫談鐵道博物館知性與願行…………………………10 單元1-1 鐵道博物館整合科技實力與文化傳承 / 12 單元1-2 鐵道博物館的屬性與分類 / 18 單元1-3 鐵道博物館與博物館保存鐵道的差異 / 26 單元1-4 鐵道博物館典藏主軸與吸引力法則 / 30 單元1-5 鐵道博物館的功能指標整合分析 / 41 單元1-6 我國鐵道博物館的推廣願景 / 47 第2部 探索經典鐵道博物館引領潮流………………………52 單元2-1 英國約克鐵道博物館 / 54 單元2-2 德國鐵道博物館 / 58 單元2-3 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 / 70 單元2-4 日本京都鐵道博物館 / 76 單元2-5 台灣國家鐵道博物館(原台北機廠) / 82 單元2-6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原台鐵總局) / 86 第3部 融合鐵道扇形車庫展現鐵博核心……………………92 單元3-1 美國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道博物館 / 94 單元3-2 丹麥歐登塞鐵道博物館 / 97 單元3-3 波蘭沃爾什滕蒸汽火車博物館 / 100 單元3-4 匈牙利布達佩斯鐵道博物館 / 103 單元3-5 羅馬尼亞西畢烏扇形車庫博物館 / 106 單元3-6 德國柏林科技博物館 / 109 單元3-7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鐵道博物館 / 112 單元3-8 日本北海道小樽總合博物館 / 115 單元3-9 台灣鐵路彰化扇形車庫 / 118 第4部 登山鐵路淬鍊在地鐵道博物館巡禮…………………126 單元4-1 挪威佛洛姆登山鐵道博物館 / 128 單元4-2 瑞士阿布拉線鐵道博物館 / 131 單元4-3 斯洛伐克切尼赫榮森林鐵道博物館 / 135 單元4-4 羅馬尼亞上維塞屋森林鐵道博物館 / 138 單元4-5 日本靜岡大井川鐵道千頭蒸汽機車資料館 / 142 單元4-6 日本橫川碓冰嶺鐵道文化村 / 146 單元4-7 台灣阿里山鐵路嘉義北門車庫園區 / 150 第5部 潛力館藏品味台日鐵道文化…………………………156 單元5-1 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紀念館(青森) / 158 單元5-2 日本東武鐵道博物館(東京) / 162 單元5-3 日本原鐵道博物館(橫濱) / 167 單元5-4 日本博物館明治村(名古屋) / 171 單元5-5 日本JR東海鐵道博物館(名古屋) / 174 單元5-6 日本JR九州鐵道紀念館(門司港) / 178 單元5-7 台灣高鐵探索館(桃園) / 181 單元5-8 台鐵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苗栗) / 186 單元5-9 舊打狗驛故事館(高雄) / 191 單元5-10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宜蘭) / 198 單元5-11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花蓮) / 202 單元5-12 台糖烏樹林車站與溪湖糖廠車站(台南、彰化) / 205 附錄………………………………………………………………212 附錄1 世界鐵道博物館檢索 / 214 附錄2 台灣鐵道之旅導覽圖 / 232 附錄3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典藏車輛指南 / 233 附錄4 台鐵潮州鐵道園區在地新景點 / 238

為您推薦

React求職特訓營:精選30道實戰決勝題×轉職Q&A無痛提升你的前端面試力(iThome鐵人賽系列書) (1版)

React求職特訓營:精選30道實戰決勝題×轉職Q&A無痛提升你的前端面試力(iThome鐵人賽系列書)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620 售價: 558 現省: 62元
立即查看
鐵道工程實務 (1版)

鐵道工程實務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設計×施工×管理×養護   全方位!鐵道工程最佳教本   ◆ 土木建築通用的軌道知識   因應工程師實務需求而寫的軌道管理標準,適用各個鐵路系統乃至高速鐵路。   ◆ 從冷僻到科普的鐵道故事   蒐羅鐵道發展歷史及關鍵統計資料,鐵道建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盡在掌握。   ◆ 從原理到應用的專家觀點   由力學基礎原理,推導應用於軌道狀況、輪軌作用、線形等實務研判技術。 本書特色   ◇ 以淺顯易懂的詞句介紹鐵道專業知識。   ◇ 以精簡的數據與圖片講述台灣軌道建設內涵。   ◇ 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述鐵道發展歷史。   ◇ 以客觀收集的資料陳述台灣軌道建設議題。   ◇ 以實際應用的軌道材料對應軌道力學模型的參數。   ◇ 解說鐵道設施需求的計算式。   ◇ 解析如何看懂軌道力學公式。   ◇ 解釋影響列車運行安全的主要參數。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軌道簡史 1.1.1 軌道結構的形成與發展 1.1.2 世界鐵路系統的發展 1.1.3 世界鐵路的軌距與接軌方法 第二節 軌道車輛之演進 1.2.1 用馬拉車的時代 1.2.2 蒸汽機車時代 1.2.3 內燃機與柴電機車時代 1.2.4 電力機車時代 1.2.5 電聯車 1.2.6 磁浮列車 第三節 軌道運輸系統簡介 1.3.1 傳統鐵路 1.3.2 地鐵系統 1.3.3 高速鐵路 1.3.4 城市輕軌系統 1.3.5 其他軌道系統 第四節 台灣鐵路建設事略 1.4.1 清朝創辦時期 1.4.2 日治時期續築 1.4.3 戰後之復甦與發展 1.4.4 近代台灣鐵路的重要建設 1.4.5 台灣鐵路的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 鐵道專業技能的範疇 1.5.1 鐵路定義 1.5.2 鐵道路線定義 1.5.3 鐵道工程學的研究範圍 1.5.4 鐵道專業領域的組織與分工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 軌道結構 引言 第一節 路線等級與軌道基本設施 第二節 軌道結構 第三節 軌道組成 2.3.1 鋼軌 2.3.2 軌枕 2.3.3 道床與路基 2.3.4 聯結扣件 2.3.5 道岔 2.3.6 鋼軌接頭與軌縫 2.3.7 長焊鋼軌及伸縮接頭 2.3.8 其他配件 第四節 軌道上的作用力 2.4.1 垂直力 2.4.2 橫向力 2.4.3 縱向力(鋼軌軸向力) 2.4.4 反作用力 第五節 無道碴軌道 2.5.1 無碴道床的彈性 2.5.2 橋梁長軌區間 2.5.3 無碴軌道與有碴軌道的銜接 第六節 路線上結構物 2.6.1 橋樑 2.6.2 隧道 2.6.3 道床與路基 2.6.4 電務設施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 軌道力學基本原理 引言 第一節 垂直載重之靜力分析 3.1.1 連續彈性支承梁理論 3.1.2 等間隔彈性點支承梁理論 3.1.3 支撐間隔可變分析 3.1.4 支承係數可變分析 3.1.5 有限元素分析 第二節 橫向力之靜力分析 3.2.1 橫向力靜力分析 3.2.2 橫向力與列車脫軌分析 3.2.3 列車脫軌形態 3.2.4 脫軌係數與列車出軌 第三節 軌道上軸向力之靜力分析 3.3.1 溫度變化造成之軸向力 3.3.2 列車啟動與制動所造成之軸向力 3.3.3 軸向力作用下的軌道變形 第四節 軌道上的列車載重 3.4.1 標準列車載重EA及KS 3.4.2 臺鐵KS標準載重之由來 3.4.3 標準列車KS載重之相當值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路線與線形 引言 第一節 鐵路車輛行走機制 4.1.1 輪對 4.1.2 輪軌接觸狀態 4.1.3 車輪踏面與軌頭截面的相互關係 4.1.4 輪軌硬度的相互匹配 4.1.5 轉向架 4.1.6 軸距 第二節 軌距與淨空 4.2.1 軌距量測方法 4.2.2 輪軌間隙 4.2.3 車輛界限與建築界限 第三節 輪軌磨擦 4.3.1 通過曲線時之輪徑差 4.3.2 蠕滑與迴旋 4.3.3 輪軌接觸應力 第四節 軌道幾何形位 4.4.1 水平 4.4.2 高低 4.4.3 方向 4.4.4 軌道不整 4.4.5 軌底坡度 第五節 曲線超高 4.5.1 外軌超高度計算 4.5.2 最大超高度之限制 4.5.3 超高不足量 4.5.4 考慮旅客舒適度的超高佈設 4.5.5 曲線上的速限原理 4.5.6 臺鐵的曲線限速 4.5.7 列車超速翻覆安全係數 第六節 曲線上的軌距加寬 4.6.1 轉向架通過曲線狀況 4.6.2 曲線軌距加寬的計算 4.6.3 曲線上的最大容許軌距8 4.6.4 軌距加寬的標準與遞減方式 4.6.5 捷運系統的軌距加寬問題 第七節 路線平縱面線形 4.7.1 緩和曲線(介曲線) 4.7.2 豎曲線與縱坡 4.7.3 路線不良條件之湊合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 道床與路基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道床 5.2.1 傳統道碴道床 5.2.2 無碴道床 5.2.2.1 直接固定式道床 5.2.2.2 軌枕式埋入式道床 5.2.2.3 軌道版(日本式) 5.2.2.3 浮置版式(Floating Slab)道床 第三節 道床係數與道床阻力 5.3.1 道床係數 5.3.2 道床橫向阻力與測定方法 影響道床橫向阻力的因素有下列幾項: 5.3.3 道床縱向阻力 5.3.4 增加道床阻力的方法 5.3.5 長焊鋼軌區間道床阻力計算 第四節 路基 5.4.1 路基型態 5.4.2 路基斷面與寬度 5.4.3 路基強度 5.4.4 無碴道床之土石路基 第五節 道床壓力與路基壓力 第六節 軌道強度計算 5.6.1 鋼軌強度計算 5.6.2 軌枕強度計算 5.6.3 道床與路基強度計算 第七節 噴泥及改善對策 5.7.1 噴泥及其發生原因 5.7.2 各種噴泥對策工法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道岔 引言 第一節 道岔功能與分類 6.1.1 普通單開道岔 6.1.2 雙開道岔 6.1.3 偏開道岔 6.1.4 菱形交叉道岔 6.1.5 剪形交叉 6.1.6 岔心可動道岔 6.1.7 曲線道岔 6.1.8 其他特殊道岔 第二節 道岔各部組成 6.2.1 道岔各部尺寸的幾何意義 6.2.2 岔尖部 6.2.3 導距部 6.2.4 岔心部 6.2.5 岔心部護輪器 6.2.6 道岔構造上之限制條4 第三節 道岔基本線形及相關計算 6.3.1 普通單開道岔 6.3.2 標準軌道岔設計 6.3.3 臺鐵道岔設計 6.3.4 布置道岔之限制條件 6.3.5 橫渡線配置 第四節 列車過岔速度 6.4.1 道岔直線側之通過速度 6.4.2 道岔分歧側之通過速度 6.4.3 提升道岔通過速度的方法 第五節 道岔群 第六節 路線有效長度 6.6.1 有效長的計算方法 6.6.2 路線有效長的量測方法 6.6.3 道岔、交叉線與路線有效長的關係 6.6.4 月台長與路線有效長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軌道養護與管理 引言 第一節 軌道鋪設 7.1.1 鋪軌前的準備工作 7.1.2 軌框組裝 7.1.3 軌框運輸 7.1.4 軌框鋪設 7.1.5 備碴與舖碴 7.1.6 上碴整道基本作業 第二節 軌道路線養護維修 7.2.1 路線常見損壞型式及其影響因素 7.2.2 軌道路線養護維修工作內容 7.2.3 經常養護與軌道結構強化 7.2.4 軌道路線養護規範 第三節 養護組織與人力 7.3.1 軌道養護人力與配置 7.3.2 軌道養護組織 第四節 軌道管理 7.4.1 路線防爬 7.4.2 曲線加強 7.4.3 挫屈防止 7.4.4 鋼軌斷裂及其處理 7.4.5 路線軌道檢查 第五節 主要的軌道養護作業 7.5.1 標準作業程序 7.5.2 長焊鋼軌區間 7.5.3 鋼軌更換作業(UIC60) 7.5.4 道岔抽換 第六節 養路設備與施工機械 7.6.1 鋪軌及架線機械 7.6.2 軌道路線機械 7.6.3 軌道檢查車 7.6.4 橋隧檢查車 第七節 軌道養護機械聯合作業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八章 橋梁 引言 第一節 鐵路橋梁特性 8.1.1 橋梁基本構造 8.1.2 鐵路橋歸類 第二節 影響橋梁結構的關鍵科技 8.2.1 鋼鐵材料 8.2.2 鋼筋混凝土材料 8.2.3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 第三節 橋梁結構型式之演變 8.3.1 木、石、磚造橋梁 8.3.2 鋼鐵橋 8.3.3 鋼筋混凝土橋 8.3.4 預力鋼筋混凝土橋 8.3.5 合成樑橋 8.3.6 橋墩與橋台 8.3.7 基礎 8.3.8 支承的演變趨勢 第四節 臺鐵橋型分類與演變 8.4.1 臺鐵橋梁概況 8.4.2 臺鐵橋梁演變 8.4.3 臺鐵橋梁特性 8.4.4 臺鐵橋梁施工 第五節 其他軌道系統橋梁 8.5.1 高速鐵路橋梁 8.5.2 五大捷運公司橋梁 8.5.3 山岳鐵路橋梁 參考文獻 附表一、鐵路與橋梁建造材料之演進時序 第九章 隧道 第一節 緒論 9.1.1 定義 9.1.2 隧道簡史 9.1.3 鐵路隧道 第二節 隧道基本構造 第三節 隧道種類與型式 9.3.1 鐵路隧道分類 9.3.2 鐵路隧道形狀與淨空 9.3.3 鐵路隧道洞門及其演進 第四節 隧道結構與型式之演進 9.4.1 隧道施工方法之演進 9.4.2 隧道結構之演進 第五節 台灣鐵路隧道 9.5.1 縱貫線鐵路隧道 9.5.2 台中線鐵路隧道 9.5.3 東線鐵路隧道 9.5.4 宜蘭線鐵路隧道 9.5.5 北迴線鐵路隧道 9.5.6 南迴線鐵路隧道 9.5.7 支線鐵路隧道 第六節 隧道防護與維修 9.6.1 隧道口 9.6.2 隧道內淹水 9.6.3 隧道壁體劣化與剝落 9.6.4 地震對隧道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車站建築 引言 第一節 鐵路車站的樣貌 10.1.1 歷史上的車站 10.1.2 當代的車站 10.1.3 未來的車站模式 第二節 車站的類型與設施 10.2.1 車站類型與分級 10.2.2 車站設施 10.2.3 旅客月台 10.2.3.1 月台型式 10.2.3.2 月台設計 10.2.3.3 月台雨棚及其他附屬設施 10.2.3 旅客通路(天橋及地下道) 10.2.4 車站家俱 第三節 台灣鐵路車站 10.3.1 早期車站的建築樣式與風格 10.3.1.1 文藝復興式 10.3.1.2 巴洛克式 10.3.1.3 和洋混合式 10.3.1.4 現代折衷式 10.3.1.5 帝冠式車站 10.3.2 臺鐵的車站再造 第四節 車站改建 10.4.1 車站改建的方式 10.4.1.1 增建全新的車站 10.4.1.2 舊站擴建增設後站 10.4.1.3 原址改建新車站 10.4.1.4 新舊並立的車站 10.4.1.5 舊站設施擴充 10.4.1.6 增設新站 10.4.2 山佳車站改建案例 10.4.2.1 舊山佳站場狀況 10.4.2.2 新山佳車站改建規劃設計 10.4.2.3 階段施工與軌道布置 10.4.3 臺鐵捷運化車站建設 10.4.3.1 台北捷運車站 10.4.3.2 臺鐵與捷運車站之比較分析 10.4.3.3 臺鐵捷運化車站 10.4.4 捷運化站場的標準 10.4.4.1 站距條件 10.4.4.2 待避列車月台容量估算 10.4.4.3 標準捷運車站線路配置 10.4.4.4 站房及旅運設施標準配置 10.4.4.5 車站周邊及轉乘設施 第五節 高速鐵路車站 10.5.1 高鐵與傳統鐵路共構車站 10.5.2 三鐵共構車站 10.5.3 高鐵車站與都市更新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停車場與維修基地 引言 第一節 停車場站分類 第二節 場站線路 11.2.1 停車場站內線路名稱 11.2.2 路線連接 11.2.3 路線容量 第三節 客運車站 11.3.1 站房 11.3.2 兼辦貨運之客車站 第四節 貨運站場 11.4.1 貨物站的設備 11.4.2 貨物站規模計算 11.4.3 貨物站的基本配線 11.4.4 駝峰調車場 第五節 車輛基地 11.5.1 車輛基地類型 11.5.2 機車維修基地 11.5.3 客車維修基地 11.5.4 貨車維修基地 11.5.5 臺鐵富岡基地 11.5.6 臺鐵潮州基地 第六節 高速鐵路停車場站 11.6.1 高鐵站的分布與站間距離 11.6.2 高速鐵路站場線路配置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鐵路立體化建設 引言 第一節 鐵路平交道立體化 12.1.1 鐵公路平交道問題 12.1.2 平交道問題的研究 12.1.3 公路地下或高架化的解決策略及其瓶頸 12.1.4 鐵路地下化的解決策略 12.1.5 鐵路高架化的解決策略 第二節 市區全段鐵路立體化 12.2.1 鐵路立體化的影響因素 12.2.2 鐵路地下化的解決策略 12.2.3 世界城市鐵道運輸系統高架化的趨勢 12.2.4 鐵路高架化的解決方案 12.2.5 綜合性的立體化方案 12.2.6 全面高架的高鐵軌道 第三節 桃園都會區鐵路立體化 12.3.1 桃園都會區的鐵路立體化課題 12.3.2 高架與地下的抉擇 12.3.3 高架方案的規劃設計 12.3.4 地下化之議再起 第四節 軌道立體化之施工技術 12.4.1 營運維持計畫 12.4.2 路線封鎖及斷電 12.4.3 路線切換作業 12.4.4 通車前聯合檢查 12.4.5 增設臨時號誌機的施工方案 第五節 未來的鐵路立體化趨勢 12.5.1 災害考量 12.5.2 耐震能力 12.5.3 環保議題 12.5.4 噪音及震動問題 12.5.5 都市更新 參考文獻 看更多

原價: 650 售價: 585 現省: 65元
立即查看
天清浪高饗宜蘭: 風土、人文、鐵道

天清浪高饗宜蘭: 風土、人文、鐵道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宜蘭的拓墾歷程可謂是臺灣開發史的一個縮影,作為東臺灣的起點,在一片水鄉澤國表象下,宜蘭的拓墾經驗充滿著困頓、衝突與挑戰。 族群衝突與水患頻仍一直都是宜蘭社會的夢靨,前者有拓墾巨擘陳輝煌坐鎮,而後者則從幫辦臺灣撫墾大臣林維源在宜蘭督辦開闢河道墾田萬畝為始,舉人李春波於羅東堡興建水圳,俾使礫地變良田;貢生李紹宗鳩眾合資拓墾員山庄大湖埤,闢水田180甲招佃耕作,化沼澤為良田;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則排除萬難建設逾1,698公里的防洪堤防,免除宜蘭川兩岸居民的惡水夢靨;而連兩位前縣長陳進東與李鳳鳴的治山防洪策得當,不僅解決三星鄉與冬山河的水患夢靨,更使宜蘭成為臺灣島上少數不受土石流所苦的縣市。這些歷史進程亦成為涵化「宜蘭精神」的價值驅動。 觀照「天清、浪高、饗宜蘭」的過程,面對各種可能的變局,逐步生成淡定應對、不畏挑戰、彌合衝突、堅定信念、務實以對、樂觀進取的人文特質,蘭陽的風土造就宜蘭社會的韌性與精粹。 透過閱讀宜蘭,品味百年來臺灣社會的光彩榮耀與精神價值;更重要的是,原來歷史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遠。 【目錄】 001 風土與人情:宜蘭精神的原點 003 前言 003 水鄉澤國的山川與天文 008 宜蘭的內外交通 001 泉湧與聚落 009 溫泉街道的歷史印記 009 礁溪溫泉:昔日湯圍溝、今日稱礁溪 021 員山溫泉vs.宜蘭溫泉 039 土場溫泉&鳩澤溫泉 047 蘇澳冷泉 061 田代安定的宜蘭意象:秋冬蘭雨更連綿 066 不期然的邂逅 079 被淡忘的連結點 079 陳輝煌(一八三八—一八九四):不文不武、拓墾巨擘 095 李紹宗(一八六五—一九二二年一月九日):上善若水、窮變通久 122 西鄉菊次郎(一八六一—一九二八):開啟台灣社會官方治水首例 142 石煥長(一八九一—一九七二≒):哲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 165 天清浪高:漫談宜蘭鐵道的建設經緯 189 結語 百年來地方創生的二刀流 192 軌道建設:宜蘭鐵道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205 官民協作PPP模式的歷史經驗: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與營運 215 後記

原價: 280 售價: 238 現省: 42元
立即查看
母子鐵道迷的旅行日誌

母子鐵道迷的旅行日誌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350 售價: 263 現省: 87元
立即查看
蘇昭旭的世界鐵道大探索1+2:一次收藏《世界的蒸汽火車》與《世界的觀光鐵道》

蘇昭旭的世界鐵道大探索1+2:一次收藏《世界的蒸汽火車》與《世界的觀光鐵道》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原價: 1300 售價: 1105 現省: 195元
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