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文字學概說 系列名:大學館 ISBN13:9789570917789 出版社:正中 作者:林尹 裝訂:平裝 出版日:2007/10/01 中國圖書分類:文字 內容簡介 「學問之道,識字為先」,本書初版於民國60年12月問世,採林尹先生講授文字學的講稿 ,加以黃慶萱先生聽講的筆記整理而成;書中內容共分為:第一篇緒論篇、第二篇六書篇、第三篇形音義篇三大篇;每篇之下又分為若干章節,詳細探討中國文字學,為中文系學生必讀之經典,歷經數十年。本版本一改老舊版面、克服部分模糊之圖文字及更正訛誤,以期讀者能毫無窒礙、一窺堂奧。 作者簡介 林尹 (1909-1983) 浙江省瑞安市人,師事蘄春黃侃,得其小學之真傳,畢業於中國大學國文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歷任河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四川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等校教授,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授兼所主任,前後十三年,造就博碩士生任教於各大學者,人數眾多。擅長於文字、聲韻、訓詁之學,亦肆力於莊子與中國思想史。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文字學概說》、《訓詁學概要》、《中國聲韻學通論》、《周禮今注今釋》、《兩漢三國文匯》等書。
其他會員也一起購買
國音學 系列名:大學館 ISBN13:9789570919400 替代書名:Mandarin Chinese Phonetics 出版社:正中 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纂 裝訂/頁數:平裝/240頁 規格:23cm*17cm*1.3cm (高/寬/厚) 版次:9 出版日:2014/09/12 中國圖書分類:語音;韻書 內容簡介 「國音」是國語語音的簡稱,「國音學」則是研究國語語音的專門學問。「國音學」上承古典小學,下啟現代語言學,在整個國語語音發展的脈絡中,有著承先啟後的關鍵性。 《國音學》一書自西元1982年初版至今已逾三十年,多年來一直各界研究國語語音必備的參考書籍之一,本書關於語音的資料甚為詳盡,是適宜中文系學生的教材,因為它既涵蓋學理說明,亦附有練習資料;既便於教師授課,也利於學生自習。 惟書籍年代較為久遠,內容過於龐雜,部分資料亟需汰換,故藉由此次改版去蕪存菁,經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多次研討議定,並配合實際教學狀況,將內容簡化及更新,相信更能符合現今市場之需求。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國音學的意義 第二節 國音簡史 第三節 怎樣學習國音課程 第二章 基本發音原理 第一節 語音的物理基礎 第二節 語音的生理條件 第三章 國音聲母 第一節 聲母的性質 第二節 聲母的分類 第三節 從其他角度看聲母 第四節 聲母的發音 第四章 國音韻母 第一節 韻母的性質 第二節 韻母的分析 第三節 韻母的發音 第四節 四呼和結合韻 第五章 國音聲調 第一節 國音聲調的調類 第二節 國音聲調的調值 第三節 國音聲調的符號 第四節 國音聲調練習 第六章 國字拼音 第一節 語音成分 第二節 拼音方法 第三節 拼音條例 第七章 聲調的變化 第一節 上聲的變調 第二節 多音節的變調 第三節 「一」、「七」、「八、「不」的變調 第八章 語音的輕重 第一節 國語的重音 第二節 輕聲的形成 第三節 輕聲的調值與調號 第四節 輕聲的功用 第五節 輕聲的分類 第九章 連音的變化 第一節 「這」、「那」、「哪」的合音現象 第二節 助詞「啊」字的連音變化 第十章 ㄦ化韻 第一節 ㄦ化韻的音值 第二節 ㄦ化韻的變音條例 第三節 ㄦ化韻的作用 第四節 ㄦ化韻的變調 第十一章 各式譯音符號 第一節 音標符號與譯音符號 第二節 國際音標 第三節 漢語拼音 第十二章 語言運用聽與說 第一節 怎樣聽話 第二節 怎樣對長官說話 第三節 怎樣與陌生人說話 第四節 怎樣與熟人說話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代序 文字學為中文系根柢之學,讀書作文,須通文字,讀古書,尤須通文字。《說文解字.敘》曰:「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 文字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瞭解:一、漢字的起源、流變與特質,二、漢字形、音、義的演變,三、漢字的造字方法—六書,藉以奠立學生閱讀古典文學、古籍經典的基礎。而東漢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則是文字學課程的基礎教材,因其所收文字乃為小篆,字形與造字之初相去較為不遠。 漢字以形表義,由字形結構可推知造字的本義,而字形結構的法則為六書,分析每一個文字的六書,自來為修習文字學課程的重要功課。《說文》共收9,353個正篆,一般都選擇以540個部首字作為六書分類練習,藉由做中學,熟悉漢字的結構法則,職是之故,「《說文解字》540部首六書分類」遂為歷來文字學課程的傳統習作,行之有年,而習作的內容、格式,任課教師多各行其是。有鑑於此,東吳大學中文系擔任文字學、聲韻學課程的四位教師因而凝聚共識,透過教學社群多次討論,共同編寫《《說文解字》540部首習作本》,以為文字學課程習作之用,亦可作為有意深入瞭解漢字形義人士的練習本。 《《說文解字》540部首習作本》以表格方式呈現,每一部首字列出:部次、正篆(浮水印)及古文字字義,其他空格含楷書、重文、六書、例字、釋形、釋義、說明、古文字字形等由使用者填寫習作。感謝連蔚勤老師協助正篆書寫,以浮水印印刷,供習作者摹寫;陳逸文老師協助標示古文字字義,供習作者分析本形本義之參考,這是本習作本的一大特色。 習作表格之前,有【導言】三篇,其一〈六書分類概說〉,為本人撰寫,簡述六書名稱的緣起、次第、相互關係,並略舉例說明六書的詳細分類,作為習作者六書分類之參考。其二〈《說文》源流與文字結構說解概說〉,為叢培凱老師撰寫,簡述《說文解字》一書主要傳本對於文字結構說解之異同,提醒習作者留意引用及判斷,並簡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說文釋形」資料,供習作者運用。其三〈中國古文字概說〉,為陳逸文老師撰寫,簡介漢字發展過程中之古文字資料,包括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等出土古文字材料,以及目前方便使用的古文字資料庫,供習作者搜尋古文字字形,以為推求本義之用。 非常感謝本系參與教師的同心協力,和鍾正道主任的鼎力支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一件事的感覺真好!期待《《說文解字》540部首習作本》的編輯出版,足以引導中文系學生透過對540個部首字的練習,深入理解漢字的字形字義與六書分類,能更深化學習文字學基礎知識,以奠立研讀古書、鑑賞文學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