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我們仍是一家人──孩子成年後對父母離婚有何意見 (We're Still Family: What Grown Children Have to Say About Their Parents' Divorce)
作者: Constance Ahrons
譯者: 楊淑智
ISBN: 9789579472838
出版社: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8/05
#教育
#教育心理學
定價: 300
售價: 270
庫存: 已售完
LINE US! 詢問這本書 團購優惠、書籍資訊 等
此書籍已售完,調書籍需2-5工作日。建議與有庫存書籍分開下單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line pay
信用卡 全支付
線上轉帳 Apple pay
物流方式: 超商取貨
宅配
門市自取

為您推薦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2版)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2版)

相關熱銷的書籍推薦給您

【中文書】 書名 :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 作者 : 張春興 出版日 : 2020年8月重修二版 出版社 : 東華 ISBN : 9789574833580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修二版,除延續初版優點外,在內容上隨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思想的演變,另外修訂或增加了以下幾個要點,用以彰顯本書重修二版的特色。   對三化取向的重新銓釋。目的教育化者旨在藉本書理念培育優秀的理想教師。使教師有能力在對學生知識教學中啟發其智慧。對象全人化者在使教師能配合學生全人格發展與社會多元化需要而教學。方法本土化者旨在使教師能夠配合個該地區學生家庭背景,學生能力以及未來生涯規劃而教學,並與家庭合作推行二教合一的理想。   強調教學理論的重要性。說明學習理論只具備解釋學習的如何產生的描述性功能,而教學理論才能夠具備如何教學生學習與針對學生學困難所在的診斷性功能。   介紹建構主義的思想。皮亞杰與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思想,原本起於對兒童認知發展的解釋。經教育心理學家採用,而終於發展成為與教師中心教學相對的學生中心教學新取向。   增加真實性評量的新模式。由於傳統的教學評量只限於評量教材內容的固定知識。不能評量學生能否將書本知識用於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真實性評量即在矯正此一缺點。   改教室管理為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強調民主氣氛與師生溝通;其目的除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進而培養學生行為自律的精神。

原價: 750 售價: 690 現省: 60元
立即查看
《我們與他們》1979越中邊界戰爭小說  (1版)

《我們與他們》1979越中邊界戰爭小說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第一部探討1979越中邊界戰爭的經典歷史小說

原價: 426 售價: 320 現省: 106元
立即查看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從無垠到剎那,萬物蘊含的真理 (1版)

宇宙教我們的人生課:從無垠到剎那,萬物蘊含的真理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從多遠的角度觀看,才能找到「真理」呢?     浪漫感性、犀利幽默、腦洞大開!   全球知名天文學家泰森以宇宙視角解答人生大哉問!     換個宇宙視角,重新看待不可思議的人類世界!     ‧如果你殺了一個外星人,算是謀殺嗎?   ‧如果這個世界不存在法律的約束,我們會做出怎麼樣的事?   ‧外星人看到地球繁榮的美容產業,可能會認為地球人自視外貌不佳?   ‧如果夏季奧運會對所有種類的動物開放,我們應該會輸掉所有賽事?   ‧為什麼比起關心街上無家可歸的人,我們會更妥善地照顧自己的貓狗?   ‧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看似對肉類說NO,實際上只是在吃著一群無法逃跑的植物同胞?     「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點時間仰望天空,而天空也都會回饋以我有限的智識所不能企及的廣闊慰藉。」        透過這本新書,當代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葛拉司.泰森,以詩意的書寫、熱情而雄辯地將自己的宇宙觀帶入看似難解的人文主題,理性且宏觀地回應人類最感性的終極提問:真與美、探索與發現、地球與月球、衝突與化解、風險與回報、肉食與素食、性別與身分、膚色與種族、法律與秩序、身體與心智以及生死等值得深思的人生議題。     事實上,世上的「真理」本身就充滿了相互的衝突。因為每個人都掌握著不同的知識領域,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與優先順序,對生命的意義與位置也有不同理解。然而,當我們跳脫對立,不再以「傳統工具」理解世界,甚至升上太空、拉高尺度,以宇宙觀點重新探索彼此、地球與宇宙的關係,才驚訝地發現:其實我們比想像的更為一致,沒有不一樣。     這樣的「宇宙觀」不僅能讓我們擺脫世俗的桎梏,還能引導我們找到更高更廣的境界,從而發掘更多人生真諦,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在地球上。     「我們之所以想要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不就是想透過這些發現,回頭解答人生的問題嗎?」     讓我們從泰森的文字中獲得啟發,從而發現更多生命的美好與奧祕。   得獎紀錄     ★暢銷破100,000冊    ★售出22國版權    ★TIMES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高度推薦     《科學人》雜誌內容長 陸子鈞   作家 顏擇雅   (依姓氏筆劃排序)   國際推薦     「每一頁都充滿著獨創的詩意,並帶著深諳數學和科學的理性思維。」──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泰森英俊、好交際、熱情洋溢,透過畢生研究恆星和行星的壯麗的省思,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地球上所有混亂的社會和政治衝突,一如既往的引人入勝,腳踏實地且熱情迷人。」──《華盛頓郵報》     「泰森已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傳播者。」──Vox     「每個詞彙和論點都精美地平衡。這本書是任何科學藏書中優秀的參考書,能鼓勵所有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 《圖書館期刊》     「這本書是一股與反科學和非理性思維陣營對抗的勢力。對於那些珍視理智的人來說,本書彌足珍貴。」── 《柯克斯評論》     「泰森是一位大師,能夠將令人膜拜的複雜思想簡化為核心要點,加入豐富的比喻和呆萌的笑話,讓普通人也能理解。」── 《沙龍》 【目錄】 前言:宇宙的啟示  序曲:科學與社會──只要換個角度看,就能讓人生煥然一新!  1.真與美:生活和宇宙中的美學  外星人看到地球繁榮的美容產業,可能會認為地球人自視外貌不佳。  2.探索與發現:兩者在文明塑造之時的價值  當你有飛艇時,誰還需要神奇的馴鹿呢?  3.地球與月球:宇宙視角  月亮和太陽的光譜是相同的,如果月亮能將你變成狼人,白天的太陽也會產生相似的影響。  4.衝突與化解:所有人內在的部落力量  如果漫畫迷能統治世界,那麼最壞的地緣政治爭端,也不過是在聯合國員工餐廳吃完午餐後的假光劍戰鬥。  5.風險與回報:我們每天計算自己與他人的生活  過去的投資表現不代表未來的投資表現。  6.肉食與素食:不見得怎麼吃,就會變成怎麼樣  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看似對肉類說NO,實際上只是在吃著一群無法逃跑的植物同胞!  7.性別與身分:比起相異,我們其實有著更多相似之處  如果不打開箱子,那麼薛丁格的貓就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8.膚色與種族:再說一次,比起相異,我們其實有著更多相似之處  外星人一定覺得地球人長得都一樣,就像金魚難以區分。  9.法律與秩序: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兩者都是文明的基礎  有時候司法就像魔法,不需要數據分析就能決獄斷刑。  10.身體與心智:人體生理學可能被高估了  如果夏季奧運會對所有種類的動物開放,我們應該會輸掉所有賽事。  終章:生與死──生命就像吃美食,美食的美味在於它的短暫。 看更多

原價: 480 售價: 43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每場爭吵,都讓我們更相愛:全球婚姻權威 高特曼夫婦教你化衝突為幸福 (1版)

每場爭吵,都讓我們更相愛:全球婚姻權威 高特曼夫婦教你化衝突為幸福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僧人心態》《執行長日記》《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暢銷作者盛讚 ★ 研究愛情逾50年,分析超過40,000對伴侶 ★ 爭執「最初3分鐘」,就能預估「6年後的伴侶關係」,準確率高達90%   好感情,是吵出來的!   全球頂尖婚姻專家 高特曼夫婦 聯手呈獻 所有長期穩定關係伴侶 必備的衝突解決指南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專文推薦:「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齊聲推薦 ( 依姓氏筆劃排序 )   High媽。心理師 /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國際認證心理師 雪力(夏瑄澧) /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陳永儀 / 國際心理專家 劉軒 / 正向心理學專家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 亞馬遜書店編輯選評最佳圖書 ★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 ★ 橫掃英、美書市排行榜、Goodreads累積超過4,000則高分好評 ★ 前作《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暢銷全球,廣獲國內外專家推薦   【內容簡介】   用對方法, 每場爭吵都可以增進兩人感情。   從碗盤沒洗、垃圾沒丟, 到床事不合、感情不忠, 你和另一半,是否也經常陷入爭執, 很快被負面情緒淹沒,最後不歡而散?   其實,爭吵對健康的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只是很少伴侶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爭吵。   高特曼夫婦提出三大衝突風格, 幫助伴侶理解彼此天生的溝通模式: 迴避型—盡量不與對方發生衝突 驗證型—理性且直接地解決問題 火爆型—情緒激動地與對方爭執 他們也提供五大秘訣,幫助伴侶重回正軌: 1. 好的開始:避免言語攻擊,防止衝突升級。 2. 緩解對立:將另一半視為夥伴,而非敵人。 3. 瞭解需求:探索彼此的期望,以建立連結。 4. 適時妥協:相互讓步,達成雙贏局面。 5. 正視問題:開誠佈公,減少誤解與怨懟。 良性爭執的關鍵在於, 對伴侶敞開心扉,接納彼此的感受,並積極表達自己的需求。   透過這本書的扎實理論、豐富案例和具體方法, 你和另一半將在未來的無數爭吵中,更深入彼此內心,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本書特色】 ★ 享譽全球的婚姻權威 高特曼博士夫婦 最新力作 ★ 超過50年的科學研究彙整 ★ 實用溝通技巧,易讀易懂易操作 【目錄】 推薦序 「吵架」其實就是一種溝通——國際心理專家 陳永儀 作者序 我們到底在吵什麼? Part 1 關係深化前,都免不了爭吵 為什麼要爭吵 為什麼會這樣吵 為了什麼而吵 Part 2 愛情要長久,這樣吵比較好 不再互相投擲炸彈 緩和彼此高漲情緒 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盡量避免正面對峙 別讓問題擱置太久 結語:好好爭吵 附錄:好好爭吵的快速指南 致謝

原價: 480 售價: 432 現省: 48元
立即查看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1版)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熱血小鎮醫師「主動脈」‧暖心粉絲最愛,深度療癒力作,為你的身、心止痛! 一篇篇沁人心靈的故事,刻鏤人性的掙扎思考……醫學人文的珍貴紀實。醫病之間的往來感動,更是生命試煉與盡頭的解方! 戴正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倫理╱醫學人文講座教授、國際臨床生命醫學倫理學會前理事長、國際醫學倫理獎〔Fritz Jahr Award〕2019年得主):主動脈醫師的每一篇文章都富有令人感動的故事,與對人性的思考。這本書應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應加以思索的,也是一本醫學人文的紀實。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筆名「主動脈」之麻醉科醫師,勤於筆耕,時而在「醫病平台」發表文章,筆尖流露醫者以同理心為病人、家屬設想,感人肺腑。 生性疏懶,對於寫論文研究、升等、當上教授實在沒有興趣的「主動脈」,學成後便決定走另一條路──下鄉,把老師教導的麻醉與疼痛治療,帶到最偏遠、最沒有醫師要去的角落。 他同時在臉書經營「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粉絲專頁,這些記事無關乎醫學論文,只是他跟病人互動,以及對抗疼痛的故事。但是篇篇沁人心靈、刻鏤人性的掙扎思考……皆是醫學人文的珍貴紀實,其中醫病之間的往來感動,更是生命試煉與盡頭的解方! 麻醉醫師的心靈風景 ‧我以為在這鄉下地方,開一家醫院並不能幫助病人什麼,因為他們平常根本不來醫院,最後來到醫院時,都已經太晚。 ‧當「擁有」不能教導你去珍惜,生命只好用「失去」來教會你。 ‧麻醉有時候就像是在走鋼索一樣,底下是萬丈深淵,你要讓天秤的兩端保持平衡。一邊是血壓太低導致死亡,一邊是麻醉深度不夠術中甦醒,你必須常保持戰戰兢兢。 ‧當我坐在診間裡,我就害怕門診的門被開啟。當門診的門一被開啟,就有病人走進我的生命,當有病人走進我的生命,我們就各自受苦,病人為病痛所苦,我苦他們的病痛。 ‧我知道這些疼痛都不會好,當疼痛都不會好的時候,死亡似乎就是這無止盡疼痛最終的解脫之道。 ‧大部分的病人放棄治療的時候,我都不會多講一句話,病人走了他就再也不會痛了,也是我的心不會再痛了。 ‧我以為在這個年代,當一個醫師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要給病人最好的,要幫病人做最好的決定,但是在真實的世界裡,我並沒有辦法永遠給他們最好的。 ‧有時候你並不知道,等待在前方的到底是死亡還是奇蹟,有時候你並不明白,是你在折磨病人,還是病人在折磨你,最重要的是,你並不知道到底是要繼續,還是要放手? ‧我以為當人生到了最後,假若有一雙可以這樣緊緊握住的手,或許死亡也就沒有那麼可怕。 ‧當你看到這些醫師們像受盡折磨一樣徹夜未眠,在疲倦的時候努力保持清醒,你就會明白,在這個即將崩解的醫療世界中,仍然有很多醫師擁有不被擊倒的熱情。因為有他們,在黑暗裡,你仍然看得到希望……。 【目錄】 推薦序:我所認識的主動脈(戴正德) 自序:自由 春 櫻花樹下的約定 負氣 轉頭 原諒 計程車司機 來不及出世 我一個人住 失去 一年裡最艱困那幾天 父子 甦醒 夏 二十三個夏天 種田方知父母恩 不用一個愛字說愛 鎮上最美的風景 死亡教我的事 同情 從地獄歸來 代價 此恨 每個人都有相同的人生 秋 來不及說再見 獨活 放棄治療 殘忍 訪視人生 牽手 最後一張照片 改變 最後的風景 心 冬 同死 夜班麻醉科 恐懼 告別 憎恨 長夜 續命 冒險 美人魚的交易 希望 生命之樹 後記:你永遠都不孤單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重病的美國:大疫情時代的關鍵4堂課,我們如何反思醫療、人權與自由 (1版)

類似書籍推薦給您

【簡介】 不只美國人,全世界都在問:美國到底怎麼了? 《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鬼門關前走一遭親身體驗 受金權、政治操弄的崩壞醫療與崩解中的人權 「就像世界上所有發生過的事一樣,我會有如此遭遇並不是因為運氣差,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 「我自身的不適是有意義的,它幫助我了解這個社會的病。」 ──提摩希•史奈德 醫院是救治人的地方,但為何病人卻覺得自己被送進一個等死的系統? 美國高舉自由、人權、平等的大旗,卻連最根本的就醫人權都沒有? ▍自死亡邊界發出的沉痛呼籲 2019年12月29日,知名歷史學者提摩希.史奈德進了美國一間醫院的急診室。在接下來一連串被輕忽、充滿錯誤、被新型冠狀肺炎攪擾的就醫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自己身處的這個國家雖然高舉民主、自由、人權大旗,更協助世界各地將醫療確立為一項人權,但實際上是一敗塗地。病癒後,他寫下結合自身生命經驗、對比過去在他國醫療系統的體驗、歷史教訓,對美國利潤至上、政治帶風向的醫療體系提出沉痛呼籲。 ▍鞏固金權、罔顧人權的醫療體系 醫療是基本人權,但美國卻以冷冰冰的數據、利潤、政治煽動為導向,罔顧人性,醫生不得不將病人的疼痛視為商業的一環、該優先獲得醫療救助的人無法取得優先權,政治人物則將醫療視作籌碼。史奈德指出,這一切正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時,美國無法根據醫療專業做出恰當反應的主因,因為沒人在乎真實的醫病關係,而總統可以在推特上罔顧真相公然撒謊,告訴大家這病「很快就好」。 ▍「在美國,我們關於自由的故事,在出生的時候就死了。」 醫療體系病入膏肓,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系統性問題:在文明國家,公民的健康是基本人權,但金權箝制下,社會福利日漸緊縮,而無效的醫療體系、忽視真相的系統、充滿謊言的政治,則從出生開始就箝制了公民身體、心靈與追求富足人生的自由。 專文推薦 陳美霞(臺灣公共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吳易叡(香港大學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總監) 仁心推薦 全球的瘟疫共時於史學家史奈德個人的生命經驗。在新冠病毒席捲世界之前,他已經因肝臟感染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在管線之間、塑膠布帘之後,原本大手大腳以宏觀視角分析屠殺與戰爭的歷史學者,被扯入醫療系統的夾縫之間苟延殘喘。史奈德的語言不再冷靜、自持,而以一種血肉之軀的憤怒為動力,向美國社會發問:連個人健康都無法保障的我們,有何自由的可能?我們究竟對自己的媒體、醫院做了什麼,又對自己的民主文化有何誤用,淪落至此? 這場大病,讓宏觀的歷史學者轉向身體髮膚的微觀照見。 這場瘟疫,讓國家社會真正的病症無所遁形。 ──許菁芳(作家) 即使躺在病榻上,作者仍不改過去的犀利批判與嚴謹分析,從自己在病房裡的遭遇探究美國醫療體系的種種問題,以及背後的資本主義體制如何使醫療商品化、帶來悲劇。雖然,臺灣有傲視全球的健保制度,透過稅制合理分配,讓人民能享相對完善與合理的照顧體系,但商品化與效益主義的價值仍然不斷招喚,不但使醫療人員陷入過勞的苦境,也威脅著全體人民。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認識美國醫療系統的問題,感激為台臺灣高品質公衛與健保體系付出的每一個人。──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楊斯棓(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台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劉紹華(中央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1 美國良心知識分子對醫療體系的控訴 陳美霞 推薦序2 現代十日談:老調重彈抑或中年覺醒? 吳易叡 序幕 昂然獨立與彼此相連 引言 我們的「病」 第一課 醫療照護是人權 第二課 從新生之初開始自由 第三課 真相使人自由 第四課 醫療必須重新交給醫師 結語 復原之路 尾聲 憤怒與同理 致謝

原價: 320 售價: 288 現省: 32元
立即查看